前几天,第3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授牌,北京的“葡萄常”等18个非遗项目入选。记者前往采访时,常弘女士正在家里制作“葡萄”,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葡萄珠,紫的、绿的、绿中透紫的、紫中透红的……上过“霜”后的“葡萄”远看好似刚从葡萄架上摘下来,水灵灵的。
) O" G( I- W. U7 c) N* G
$ q% V, T8 a5 l0 k! K 面对这样的荣誉,作为该项非遗的传承人常弘非常地淡定。对于她来说,“葡萄常”本身就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围绕“葡萄常”发生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长篇的历史剧。 * i5 i( n+ t" e1 z
4 M" B4 V) b) \! p6 B. j0 m “葡萄常”的创始人韩其哈日布是蒙古族正蓝旗人。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赞其手艺,赐匾“天仪常”。从此,韩其哈日布家人改常姓。1915年,常在精心制作的葡萄工艺品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葡萄常”声名鹊起。
: S1 S( q4 |' ~+ D+ H; E
' A/ a0 {) }( E6 v' Z& {" t “葡萄常”的秘方传女不传男,不传外人和媳妇。常在的三个女儿和两个孙女为了保住家传绝活,终生与葡萄工艺品相伴,均未出嫁。2004年3月,常弘与母亲、三妹一起恢复并且改良了“葡萄常”的制作技艺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
- b Z- |* H8 @7 `1 y, Y# V ( b( o1 J- d4 [# n4 e* t8 |0 p2 D' w/ \
面对重新兴起的“葡萄常”,已年近半百的常弘也有担忧,因为祖上规矩“传女不传男”。到常弘这一代,常家有3个闺女,常弘是老大,二妹出生后8个月时就因患脑炎成为残疾人。现在,“葡萄常”由常弘和三妹常燕继承。常弘生有一子,三妹常燕没有孩子。常弘说:“若我不传儿子,‘葡萄常’只有失传。所以我只能打破这个规矩,将手艺秘方传给儿子。 7 X* _* s7 L9 P7 O" |7 e! P
' K/ _4 n5 U9 n- [, k+ Y: g
让常弘感觉到欣慰的是,现在,儿子对这项手工艺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他经常给常弘打打下手。常弘对自家的这门手艺也越来越有信心了,她还有许多设想。她希望有一天,这串“葡萄”能够作为中国礼物走向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王陆昕摄影报道)
[原创]九死重生“葡萄常”
[原创]九死重生“葡萄常”
[原创]九死重生“葡萄常”
[原创]九死重生“葡萄常”
[原创]九死重生“葡萄常”
0 m& R7 {1 o E0 ^; l( W* O
- h4 |2 B* P4 W& p& h5 }. X, h 说明一:水灵灵的一捧“葡萄”令人垂涎欲滴,谁会想到它的内核是一个个的空心玻璃泡。
7 o( ^( S) e1 |# S/ y / m8 D) g/ Y6 V5 p) m# p7 y
说明二:“葡萄常”上色工艺是门绝活,青葡萄、绿葡萄、紫葡萄都能够模仿出来,就连上面的“霜”都展现得惟妙惟肖。5 p% B6 k$ C! v+ P3 f: g# F2 _* o0 O
# k, B) @, Q& R
说明三:位于东花市的北京首家社区博物馆专门辟出一个近50平米的展厅介绍“葡萄常”的历史。
5 Q; q' ^( p1 j6 e F - n* L D0 f5 w& L) E
说明四:小小的“葡萄串”,也需要精心设计和布局。7 X, g6 m7 E# u/ p1 i$ Y
2 {; m/ k" |/ ~5 J. a9 G: h
说明五:一位“葡萄常”的铁杆粉丝为常弘创作的漫画肖像。. p9 _" m9 `! m& I; t* I-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5 10:12: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