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大取灯胡同的记忆
& e9 l' S4 P- Y□ 赵志研 穿行在北京的胡同中,总会不经意地遇见几座古老的四合院,而院子里也总会藏有一段段并不算久远的故事。在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的大取灯胡同,就有这样一处院落。
& u! f$ E7 s# p7 N. ^2 x 初闻大取灯胡同几个字,便觉得是个极有趣的胡同名。其实“取灯”是旧时北方对火柴的俗称,至今北京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把火柴称为“洋取灯”。早在明代时,取灯就已作为取火工具进入商品市场,北京城中也形成了以制造、贩卖取灯为业的手工业者。后来,以制造、贩卖取灯为业的人越来越多,形成取灯作坊和手工业者、批发商聚集的区域,这样的地方就被称为取灯胡同。以“取灯”命名的胡同,在北京城中一共有3条:位于前门大栅栏附近的取灯胡同和位于美术馆后街的大、小取灯胡同。
3 B6 |& n' [5 i+ N# {% b' r7 ^8 g 大取灯胡同东起美术馆后街,西至东皇城根北街,胡同的中段与南北走向的小取灯胡同相连。胡同并不长,大概只有200米左右的样子,若是无心走过,这个胡同似乎并未有其他出奇之处:科学出版社静静地矗立在胡同西口,胡同东口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学校,孩子们的笑声在冬日的空气中格外清脆,胡同中段还有几家老四合院居民住宅。像北京的其他胡同一样,时光在这里从容地流淌,然而胡同中段伫立着的一座颇具气势的宅门,仿佛提示着路人,这里曾经存在过的荣耀与不平凡。 ! j, G( D7 Y# L, R
这是一座三进落的四合院,院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屋檐下张灯结彩,据说这里原来是康熙小儿子的府邸,后来又成了恭亲王的女儿“荣寿公主大格格”居住的地方,因此被称为“格格府”。如今的“格格府”已是一座经营官府菜颇有名气的食府。1949年新政协(区别于1946年重庆旧政协,即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前来参加政协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刘格平(回族)、赛福鼎(维吾尔族)就曾住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民委的办公地点也临时设在此处。 ; ?6 D _; X p8 G$ s- [$ Z
1949年9月中旬,冷清多日的格格府中又热闹起来。作为即将召开的新政协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驻地,格格府中已经入住了几位少数民族代表。其中有将以少数民族首席代表身份出席政协会的刘格平,也有新疆代表团的赛福鼎。
( z2 s. g% f8 }$ U+ G7 R 刘格平出生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一个大地主家庭中,被尊为“三少爷”。然而,他的革命生涯便是从背叛自己的封建家庭开始的。在极其残酷的革命斗争年代里,他3次被敌人逮捕,但最终成为极有声望的回民革命领导人物。新中国成立前夕,刘格平在上海担任华东革命大学副校长兼党委书记,8月,他赶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及开国大典。到北京后,刘格平先是住在前门内的一个小旅馆里,后来又改为少数民族代表,搬到了大取灯胡同的格格府中。刘格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描述,格格府是个古色古香的大院子,是党中央专门为少数民族代表准备的。赛福鼎和新疆另外一个代表住在正面前厅,刘格平住在四合院西边的两间房中,一间会客办公,一间作为卧室。 4 O- A" t4 D I) X: a& h& q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爱国华侨等共662名代表。其中国内少数民族代表有10人,他们是:刘格平(回族)、张冲(彝族)、奎璧(蒙古族)、朱早观(苗族)、吴鸿宾(回族)、杨静仁(回族)、朱德海(朝鲜族)、王国兴(黎族)、天宝(藏族)、白寿彝(回族)。另有候补代表2人:金汉元(蒙古族)、多吉才旦(藏族)。此外,在民主党派、地区代表和特邀代表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代表。如乌兰夫(蒙古族)、王悦丰(蒙古族)、王再天(蒙古族)、特木尔巴根(蒙古族)、朋斯克(蒙古族,候补代表)等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赛福鼎(维吾尔族)、阿里木江(乌孜别克族)等作为新疆代表参加了会议;田富达(高山族)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代表等。此外还有刘清扬(回族)、翦伯赞(维吾尔族)、齐燕铭(满族)、周保中(白族)、马坚(回族)、罗常培(满族)、龙云(彝族)、沙彦楷(回族)等各单位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