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 v) \. u1 e4 ^& Y0 v2 A$ a1 W& U
2 m3 U4 Y) r8 X! W: C
《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A1 a- p$ V" ^, F
f" ^. \+ t% ~0 d! ?(说明:本想单写游览“东便门”,可惜喜仁龙先生的原始照片中缺失
# p( m8 t! j1 I) w较多,在介绍“东便门”某个景物时,总有不尽意的地方,这些缺失的
% i/ s' |: T' M @* r& B$ j内容却在“西便门”的照片中见到合适的图解。由于东便门和西便门是
& h+ S5 g$ o" t6 I0 ]4 v B北京旧城池中两组规制,级别类似的建筑群。把这两组建筑群放在一起 ' w P5 c* r0 k8 `
介绍,可以起着互为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我的重点仍以介绍“东便 7 Q; _+ g. Z# z
门”为主,“西便门”为辅。读者从“西便门”照片的注释说明中,很 ; l) _( O" |" N- b, q2 u
容易补充“东便门”照片中缺失的内容。有时为使某景物更形象,也借 ' J- K4 F5 i* a6 n X" C
用少量的其它照片,凡不是喜仁龙拍摄的照片,都会注明【资料】字样 。 ( S5 w2 g4 i; |6 @. k
文字介绍用“蓝色”,照片或图片说明用“红色”)
+ v4 V: i8 \9 p9 R % H5 g, Z7 p7 ^4 L7 L
奥斯瓦尔德-喜仁龙(Osvald Siren,1879-1966),
) ~. G, U6 g& t9 H6 y% s9 q瑞典人,美术史家、汉学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主要在
3 \% x, v/ y* ?1921年-1922年),喜仁龙通过对北京城墙、城门长达数 7 {5 B, K/ _! X% H s" Q3 W+ P
月的实地考察、测绘,并结合文献研究写成《北京的城墙与 # G" Q2 B0 ]/ ?/ R/ Y I
城门》,1924年由伦敦John Lane出版社出版,限量发行 # ?+ {9 [- p5 [, a v
800册,收录照片109幅,测绘图纸50幅。喜仁龙在考察 4 C1 x2 n9 H5 R1 L, g) ^& R- W) s
过程中,对每一个研究的景物,都会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
$ _, d4 z! D$ Q3 b. {$ ~! C时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生动,具体,全方位地用图片记
~! r. l! e- g" ?& W; @! H录下鲜活的历史和珍贵的遗迹。可惜有很多照片并没有收录
! U# _ U, v) {. l5 q到出版的书籍中。加之历史久远,储存不当,档案缺失,编
/ c9 ]: e* m0 B* S, w+ j2 W5 N# n9 f录差缪,注释矛盾,要甄别其中的照片并非易事。因此有许 + R# A! r: m1 `; N$ t
多照片不再被人使用。由于本人非专业人士,仅爱好探究老 & Q- |6 c* n3 o7 b0 K
照片,对喜仁龙的照片和注释也作了一些查阅和探讨,我只
2 ~. F1 a0 |! M0 a; I \想把这些结果与大家分享,对于有关专家或爱好者也许能起
L. r* c4 t0 E" _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 S) @( q$ y& i文中肯定存有谬误,敬请专家指正。
4 U# N# B, a; w0 u00-0:北京城门简介 5 H w p9 x% T( Y, B( {
北京城门经明清两朝的补充完善,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 - u4 f# Q8 T' f: L
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 Z1 Z8 U) {6 ^: n8 e6 \- R
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指的是内城九门、外城 5 n. I) Y; s# E. s9 |' w
七门以及皇城四门。具体如下:
! H0 Z$ w) }6 ^! I0 \ n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 " ?. U8 p, a9 R% \ g8 a& m1 r7 f
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
/ d: Q: S6 h; d- K5 N东便门、西便门
8 h9 W. G% [$ J8 C1 u6 n3 _/ k
) p1 C! a0 Y1 L; f6 a8 h$ n00-1 北京旧城门“内九外七”
* i. g3 b, I) I, h) f( L* C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5 x1 R9 ~5 Y/ ~6 j* e
. f, `9 N" B4 i; x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4 a$ X+ L" [- U& v7 Y$ T宫城四门:午 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现代城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0 C, _% q+ Q& M4 i6 q$ Y& n7 H; l
0 d% Y6 O5 O6 K9 P1 z
00-2 北京新旧城门示意图 - r' t- j# F$ R' t5 y2 H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d$ q9 g6 U% ^7 o! f5 g1 p. o
( `' F" b( G! f; g东便门偏居北京城的东侧,并且位于内城和外城结合部。 1 l4 }9 { ` k' I6 X
因此,这座城门可因其所处位置,用“偏(piān)”来命名,
. ]; q' q: Y/ i2 Q; Z& h称为“东偏门”。但由于“便”和“偏”的发音相近,时间 ( L, a7 f" B( Y: J; L) \1 j
一长就把“东偏门”读作“东便门”了。(还有其它说法) 3 R8 ~( n3 Y* a/ Y1 G# A! |% U
3 [+ J0 }) j/ O* J7 {3 Y00-3 乾隆京城全图-东便门
1 Z# W) C# H: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4 k. x1 A: T5 q% C/ s" Y4 e( z00-4 1914年北京全图中的东便门
+ O# r7 @; }% {# Z$ t. J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0 u0 Z& W! w* f) ?' ?9 G7 P: z. i" Y: v
# L3 K4 g7 o4 k( P00-5 北京老地图1950年 (注有周边地名) ) @, v1 s- F% j/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2 p0 J* _ R3 }- |' D
, W# @8 \, S. Y4 J! S
01-0:东便门简介:明朝嘉靖修筑外城时,因财力不足, * k3 v# ?9 T6 a5 y- S
因此在此处将东南角楼包入,留下临时性城门作为出入通道, 3 B2 S1 m+ ~5 u, E
故未命名,及至建成10年后才命名为“东便门”。东便门
. h0 E$ f- m+ s由瓮城,城楼,箭楼,登楼马道组成。 8 W$ o r2 O2 d5 b$ y- x6 A6 B6 s
东便门瓮城、箭楼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失修拆除,城楼于
! Q& V6 e8 B! b6 ~) Y1958年修建北京火车站时拆除。
: L7 J3 b$ V/ T: r4 ?7 Z' a01-1:东便门全景:箭楼,城楼,瓮城。由内外城接合
# s! y0 `! `7 D3 _( ]( y碉楼附近的内城外侧拍摄的东便门,可见东便门的西水关
1 r( x& j' J- Z( c- {的闸口
, E* M$ Y3 A# `8 T$ y, J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k& @) V! _8 U4 w b7 w+ ^
/ p/ [* {8 `9 q; U! H2 R# _( S0 \- x0 h01-2:【资料】从大通桥看东便门。 9 P* {: ?% V/ I; k2 E! n, ~$ V( R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V$ ]' O% t- s3 ~5 l" Y
& M, W, A8 M' T5 L" w
01-3:【资料】东便门正面:朝北劵门。箭楼北正面 p# J" X+ Z0 B7 e# _
有两层四孔箭窗 1 o7 ~9 Y$ _0 }$ P+ x: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4 \7 U0 a7 P/ I1 k ' t0 {# ~/ K) @) ]5 K5 W) t- P
01-4:东便门朝北大门外侧拱券顶门,券门上方为箭楼。 ( V/ K: \) V4 R6 r'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6 _0 s5 j* a% L1 E+ B2 X
6 I! v4 k6 ~: {% f' V: H
02-0: 东便门初建时,只是作为临时的出口,并没有建 X, x/ B8 m3 L4 u" n
箭楼。后来箭楼为乾隆时添建。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式,
5 G" l4 M3 C* ^7 v. H/ L+ J灰筒瓦顶,南背面有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有箭窗,每面
7 z( e! X5 X4 Q' ?6 q: v0 O0 z) D7 \各二层,北正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米, # P3 `1 s- `; r2 C- r6 I
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 3 c7 t* ^2 n% L3 I* s, ~
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 0 f1 v4 z6 b* w4 X# ^" \
10.5米。
( `, t/ H3 l: n# w3 z( h' L02-1 【资料】东便门箭楼南内侧:可见箭楼西侧的两排
, `8 g- a2 A) t' o. s/ a两孔箭窗和南侧的单门以及下方的闸台门内侧的过木方门 2 @, g) p5 Z. O3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7 r# `; J) h i1 J6 t' e
4 f& e3 Q, u6 z- O. a" u% e3 {- z03-0: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四面开
" Z+ B3 _4 Z- c% A: u过木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 5 Q2 e9 }; v" P( Y
高5.2米;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2.2米。 % G9 A4 i9 @3 T& o+ z: r" G# K
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 6 o U' X1 \! v+ E& a+ I
03-1 在东便门箭楼南侧拍摄瓮城内和城楼的北侧,在
' g5 Y. {$ ?# j2 R+ z. b, M/ z过木方门上方镶嵌“东便门”石门匾。 / V/ g9 K" F- t# p7 D/ o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v6 F" M5 j+ E# f6 k
* \% x) a' R2 v' i03-2 由外城内看东便门:城楼的南面。城楼为单层单檐 3 S! c+ w0 w" @& a' |: ~
歇山式 # q% G! L6 C8 |4 u, ~1 n8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7 L5 [3 o/ s6 S# T! J o }% D
# m* X3 x6 L# e( r/ C; d03-3 由外城内看东便门:城楼的南面。城楼复灰筒瓦顶, 2 F g& J9 Z/ y% C8 T
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
# E* o0 ]" t0 j" R A/ X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m: v4 t1 a4 U- e
) Z: t+ B: @# y+ b+ H9 R
03-4 东便门城楼西侧:城楼四面砖墙,只有一门无窗,
* x) S6 J2 `) o墙顶签实上作馒头顶。 1 r9 y1 c T& T6 E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q* i( M* M3 L
( p" r- j1 m8 r# ^: |) N03-5 东便门的瓮城为北圆南方:图中为东便门瓮城北部
8 E4 ?+ Y9 [4 c9 h K( N |1 a半圆城墙外侧的东侧城墙根下休息的驴和牛 9 p/ z' N2 k: f7 h8 C* f4 A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7 u+ B5 s6 ]6 J1 g. O
7 l& p9 }9 ^2 u m04-0:北京昔日的内外城都有护城河。护城河水系的水源
3 J; {8 S2 j" l% k3 f. ~& Y# j! ~来自西北玉泉山,白浮泉等地,经长河抵西直门外高梁桥, # z" ?) p |% t4 i0 A3 A7 S
然后分为两路。一路向东,经德胜门水关再分为两支,南支
* v% h7 q M2 V/ M; P; V注入城中积水潭、三海,进入宫城护城河(筒子河),然后
3 y% \) e( U2 {5 k* A! p: o经正阳门东水关流入内城南护城河;东支继续东行,在东北角 ( h) S; h9 i( o, t
楼处南转成为东护城河,在东便门西水关同内城南护城河合流。 . s3 N/ e: G) Z% f! _3 S& |
第二路从高梁桥向南,在西便门水关分为两支,一支转向东,
0 {- b2 M, c& V6 _$ J成为内城南护城河;另一支向西、向南,成为外城护城河,
" u7 T" ^; P$ L/ c/ P在东便门水关与内城南护城河和东护城河汇合,注入通惠河。 & ]9 G+ X- N+ R5 I3 c5 e3 j% h
在北京城墙上设有水关,为城市进水、排水通道。内城有 ! D# E- N# M& ^+ Y( x2 t# c ^
七座水关:德胜门西水关(内城进水口,三孔)、东直门南 ) Z9 Q5 ?- b4 h8 J H, N
(排水口,一孔)、朝阳门南(排水口,一孔)、崇文门东
. f% o7 D$ i' y w+ A1 T% K4 a2 B; N(排水口,一孔)、正阳门东(排水口,一孔)、正阳门西
* k+ l( ^& h8 u' A" I. D# i(排水口,三孔)、宣武门西水关(排水口,一孔)
! L1 G: Z5 O: b) n3 B共七座水关。外城设西便门东水关(外城进水口,三孔)、 & O) b. s( T2 v
东便门西水关(外城进水口,三孔)和东便门东水关 $ I: h( A- a& H4 ?5 J! x# R
(内城、外城总排水口,三孔)共计三座水关。 ' x, Z+ S9 d5 ~
水关基础为三合土夯筑,上复石板、石块,再复城砖, - C! D; G2 H* y# N" P. _
顶部砌成券顶式或过梁式。每座水关均设二至三层铁栅栏, ! T E- o! n$ K, }: o8 P
并派士兵看守。
! f7 x! {5 a5 k0 P# C& p: j" P- E东便门的西侧(西水关)和西便门的东侧(东水关)都设有 & K2 @: L! F- F& i6 S3 Y- z4 E
将水引入外城的三孔“进水关”(参见“乾隆京都全图”00-3)。有的水关设有闸口调节水位,闸口一般安置在来水方向,
2 o& O, V5 N& b. T* ?7 p4 u即水的上游。由于清末民初,政局动乱,一些闸口,
/ x0 k; P8 ^% F7 p年久失修,或人为破坏,已经失去原有的模样。
- F; D/ l. v2 d04-1 从东便门瓮城西侧看西水关(注意板车)。 % L6 ]& _7 \2 a' [( T5 q5 |
远处是内城的东南角楼。
% E. V+ Z8 S2 n0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2 `7 ?7 R/ O: v0 Y- o( w V
: @+ N- X8 o# }8 }/ {. k' t2 e2 U
04-2 从东便门瓮城西侧看西水关,从闸耳数量看,很难想象 6 x. p* v+ O2 E, k7 T& @, a; d
是三孔进水,而在城墙南面的压桥可见三孔出口
`" j% Z2 S# w* e5 \6 A7 L3 n(参见西便门东水关城墙南的压桥11-18,11-19), / D, Y6 ^! T' o; ^ G S( R$ O' ?
内城东南角楼和内外城接合碉楼(楼顶已坍塌) ) \' n: L7 ]6 G8 ^+ L6 A* x0 I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4 ?2 o* P7 L# h& ?9 f q0 T: \
$ l7 u& H/ S. r( P
04-3 在东便门西水关东侧的垛台(马面)上拍摄的东便门 C1 d& ~3 V4 L. I
外,大通桥西侧的水面(注意树下的板车)。水上有三只
4 H; |! ^% H, b6 x在内城东护城河载客的游船。
5 e, q# A: |+ `# Z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P: k5 r; M; s/ f& R1 N: z
2 B* w& w/ F) [
05-0: 东水关为出水口。内城南护城河和东护城河在东便门
- ^! g* ^' G0 B三孔闸桥(参见10-1的东便门三孔闸桥)迤西处汇合后,
) H) c$ W$ M( @从东便门东水关,由南向北过外城东便门段城墙,注入通惠河。
0 O' v) T- i( o: @1 G, q- u) N5 R05-1 东便门外东侧大道,可见东便门的圆形瓮城和大通桥。 6 k; P: C, F7 a
照片中石板大道为东水关外压桥的引桥。
5 x+ m4 m7 r/ b- f4 P' j& u道上是送葬队伍(参见05-2图)
6 m" V6 Y$ M1 M. x( q! A& i+ b. P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9 C+ e7 U/ E7 a+ R. S8 W1 L( @/ m
: U! y) v0 F+ r" l; l
05-2 东便门外东侧大道,道上是送葬队伍。 ; G0 Y/ T$ c m! {- f/ J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d! ~" X, t2 C- Z
5 Y) I1 k& i( S( W# H9 P( ]: n" F
05-3 东便门东水关。外压桥下的三孔出水口, # T" N: L0 M" l) T
可见西侧护岸上的镇水兽:趴蝮。
; `8 f$ k+ l( s( Y( J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s- O r5 w( {- N/ E, n
. W& @5 G8 H* A3 ]: W; v8 E05-4【资料】东便门东水关外压桥,位于大通桥东侧, ! S! L! j3 N( F+ \; d8 u
东便门外迤东。 X- v, q* l b$ _! k# g! R' W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6 J6 g) i1 d2 R' B: x8 F6 ?. {
- Z+ ?* ~ H. r& @6 t+ W06-0: 北京旧城池的外城都建有角楼,共四座。
( s* z9 T8 ~) J. I8 p2 v- h+ L外城角楼修建于嘉靖三十二年,均为单檐歇山顶十字脊 i. c) x( u$ t1 U9 ^, C
方形建筑,楼高7.5米左右,面阔、进深均为一间(6米),
( _1 L9 H. t1 B! B: e, e设箭孔两层,朝外两面每层各3孔,朝城墙两面每层各2孔。 6 v' B/ X# R# v5 y/ ]- u
外城东北角楼在二十世纪初已坍塌,西南角楼于1930年拆除。
7 C, _4 k4 C. |1 e2 E东南和西北两座角楼分别在1955年和1957年拆除。
) Y" Z' ?. h* G$ B$ W06-1 东便门外侧东段,可见外城东北角楼的城台(角楼已毁)
. h1 {4 d- {& S; J5 e- y( X1 l/ V(外城角楼请参照西便门西侧的外城西北角楼11-14,11-15) / z0 k6 N/ ]# F" ^ G. s- _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K3 d0 x6 Q3 e+ G9 z* M/ c, d $ L5 g) I* Y) }, X+ K+ |' f
06-2 东便门东侧,外城的东北角和外城东护城河,石桥, % i6 H0 ^( v; j0 B) J
外城东北角楼(已毁)的城台. & q( N$ Q K! k& M! f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F+ K' R# U& E1 A. B( [ B2 T1 ` i( U
06-3 东便门内侧东段,可见东便门城楼。沿城墙道往东 , x8 N9 t) C6 i. O
就是登外城东北角楼的马道。 4 G% e& F( `" w# q6 I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G6 g3 Q1 x* y! p- E + Y1 e5 s! A$ I& b0 W/ Z: d- x
06-4 东便门内侧东段。
0 ]1 j7 w7 l3 q- X3 q! `* f; }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7 D6 t' y/ I* b. ^. V* y- S
: T1 m4 i8 f/ S' C( o
07-0:接合部碉楼:在内城东南角楼东翼台基(内城角楼
/ C4 F2 q3 e) c* J的墩台台面约四十米见方)往北第一个墩台的东侧(北京 0 Z/ \- P- Z4 o. e6 `% e
内城城墙的高度平均在11.5米,顶部厚度一般在11米至
$ Y" ?# K; U: g0 k15米之间,城墙每隔九十米左右,建有向外延伸的墩台, 7 _; r: u% L/ z+ i$ Q
又称:敌台,马面。墩台同城墙同高,墩台的顶部大约 4 O3 {# n* y2 ^
长15米,宽约13米,外延超出城墙顶部厚度的3米至5米 - P [! h2 s. n, q$ `
不等)与外城北城墙东便门段的西端衔接(外城墙的高度 e$ U# s5 V* p& C4 _
约为6.4米,顶部厚度约为4.5米),在内外城衔接处建有 ( A) K0 H2 W \( @! c2 F B
碉楼,碉楼的长度要超过外城顶部厚度,大约8米,和外城 % g' B0 b7 y$ V1 X5 F3 X6 {
内侧找平。碉楼的通高在10米左右,宽约5米,朝东的正面 9 \6 c/ k$ f$ {. @- r( z
有两排四孔箭窗。两侧无窗, 靠墩台方向可能有门进入。
% o9 X. y( y3 y(有关内外城接合部碉楼的资料太少,该建筑的尺寸为 ! V [' ]& ~8 |* k
作者概算出来的,请专家指正。有关接合部碉楼的实照,
+ X5 q; j x: k! R" n请参照西便门11-15, 11-16。) : I$ N" N9 N5 f
07-1东便门外西侧看内城的东南角楼和内城与外城接合部的
, C* b8 q3 _9 v3 L 碉楼。(1921年碉楼已部分坍塌) % Z p1 ]9 ^/ m* y: {1 C7 z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m. E: z3 z8 A8 |+ ?
: `* J) d1 p5 r$ f07-2 从东便门瓮城西侧看内城东南角楼和内外城接合碉楼
& P o2 d& q2 N9 e) p1 P(楼顶已坍塌) / `0 b5 C( ^2 E- H9 \! n, G9 H; P- D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3 L8 V0 q& M* O
3 {! R/ s- j4 r# M' O07-3【资料】在1874年拍摄的内城东南角楼的照片中,
% e r u, z5 s7 V可以见到接合部碉楼。
- f) }- j+ U+ [- F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W/ Y" Q" e. @2 t4 r9 k6 R6 P
2 W3 M$ O) Q* {& S
07-4【资料】在1900年前拍摄的另一张内城东南角楼的
, o; z @8 D7 Z0 v0 D照片中也可以见到碉楼
8 k: m9 m1 a- n# t4 I% E+ Q5 U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G+ |) I- g6 w
. Q( b5 a8 n0 s, z ]- M07-5【资料】1900年之后,东便门外的碉楼已毁坏
; Y" n$ p7 j# k# X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6 k4 Q( ~) n+ l * L/ ?3 T$ j: U+ i
08-0:内城的东南角楼(东便门角楼) ( L( R+ D% Q" Z1 f j
北京旧城池的内城四角建有四座角楼,其形制基本相同,
. U+ w% x4 @# v' |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建筑,平面呈曲尺形。
' \8 W& t5 v0 X B$ B2 Q# O角楼高度为17米,连同城台通高为29米左右。 I' b. q- w. J
朝外的两面分别宽35米左右,各设四层箭孔,每层14个。 6 Y% g& ~/ C) p6 j0 ^
侧面亦设有四层箭孔,每层四个。角楼背面设方形的大孔,
- A M* j0 B) _8 w安装木栅窗,供通风和采光用。角楼内为中空建筑,
+ r* g, R# g7 Q3 M4 n仅沿箭孔设四层楼板。
6 Q6 b- K( v# u! ^5 ?; ^& ?北京内城四座角楼中,仅东南角楼因临近铁路, ' S8 p4 {# }, j1 K9 [% i$ e$ X
担心拆除工作影响铁路通行而幸存。其它三座角楼中, & I s3 q6 [8 @4 Y# V% T
东北角楼在1920年拆除,城台于1953年被拆除。 - U# _' _# t' g) f$ }$ O$ K
西北角楼1900年被俄军火炮击毁,城台于1969年拆除。
( b% _/ m$ }4 Y1 B# O& x [/ l: @西南角楼因无力维修而在1930年后拆除,
9 Q7 i8 ]/ W& `4 Q城台于1969年大部分拆除,仅余小部分。
$ p% i' u! X7 d1 A东南角楼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成。此后多有修缮。
$ G/ w6 j- B8 ^清乾隆年间,又对包括角楼在内的各城楼更进行了较大 ! _( y, M# p( \0 z! o
规模的修葺,民国成立后也曾予以修缮,并将内部大木的彩绘, " O0 @& ]2 X8 [
改漆为满堂红色。1981至1983年,由北京市政府拔款修缮, 9 S: _0 \' u6 _1 W' b# M- V, a; K
恢复了民国年间的旧貌,并开放游览。
9 D2 G ] l& B; E* C }- j3 e3 k8 `东南角楼建筑在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座高达12米, / Q- B6 m" e8 H5 {0 C' y0 X
底边长约40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楼体沿城台外缘转角
5 _1 N# `7 ?9 W( d- K+ N9 v s8 X7 l而建,呈曲尺形,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列脊, * l( K0 i- Y1 A* [) F `5 P' D
上饰仙人走兽。楼体外侧向东、南的两阔面和向西、
/ x: u7 T8 `+ U北的两侧面,均辟有箭窗,即射孔,上檐下为一排,
3 S5 J' r1 p* Y: }! h下檐下则有三排,阔面每排14孔,侧面每排4孔,总计144孔。
. D6 b! u2 S+ K8 d$ p, v ; ]7 v$ @ ]9 Y8 K. N. w6 B. }
08-1 内城西南角楼(东便门角楼)
/ p2 u# i+ j2 u. `3 i* R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 I. c- i9 C& c, \
- k# Q- o0 R- N/ _$ m08-2 东南角楼:在城楼上看内城东便门附近的东南角楼
- @7 P! ]# m: x内侧。可见“旗杆石”。照片左下方为登楼马道,参照11-20 ( T( w% J6 r4 E2 i$ g) o8 d0 S' F
[分享]《和喜仁龙一起游览九十年前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1 P$ v) o. H4 D& Z3 m2 q
4 B3 l% | \5 H" t J6 d; A0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7 10:12: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