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6|回复: 4

[D] [资料]丁香胡同[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24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图片于2002年8月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3 y( p$ ~. k$ R, X7 ]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发表于 2011-9-6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香胡同里的“故事爷爷” 
 
  在北京火车站西边、崇文门内面积不大的一片胡同群中,有一条小胡同,叫丁香胡同。

: H+ a' X/ s+ t/ G( _

  说丁香胡同之前,咱先说点儿题外话。

0 A9 J4 m: @+ ?* V

  1868年,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北京崇文门内建了一座基督教堂--亚斯立堂。1900年闹义和团的时候,义和团的壮士一把火把教堂给烧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美以美会逼迫清政府拨款,在孝顺碑胡同重建亚斯立堂,以及附属的蒙学馆等建筑。

9 G4 A- l6 e' g/ Y, G1 D

  蒙学馆始建于1871年,是亚斯立教堂附设的学校,后来发展为汇文大学堂。1919年汇文大学堂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燕京大学,搬到了今天北京大学那儿去了。而马匹厂、盔甲厂的校址,就留给了汇文高等小学。
 
  汇文一小解放前的全称叫“北平特别市私立第一小学”,1956年它成为一所公立的寄宿制小学。1958年修建北京站的时候,马匹厂、盔甲厂的校址被占用了,汇文小学就集中到丁香胡同了。1978年,汇文小学改名为丁香胡同小学。这么一算,丁香胡同小学也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 ]+ o+ N6 j# q6 |

  130多年来,有多少小学生的欢快脚步留在了汇文小学,又有多少名人巨星从这里起步腾飞。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学大师、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书画文物鉴定家、资深的教育家启功先生;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全国劳动模范王大衍;原国家足球队主教练、足协主席年维泗;演唱《回娘家》、《大海啊故乡》的歌唱演员朱明瑛等等,都曾在汇文小学就读过。而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汇文小学的老师--“故事爷爷”孙敬修。

+ |7 M6 M& B) |7 [$ ~1 \9 R! u9 u

[资料]丁香胡同

[资料]丁香胡同
 
孙敬修老师

& L. m4 u6 E2 \3 |& Y


  孙敬修是北京的一大奇人。他身世奇、故事奇、与日伪斗争的手法更奇。

! n$ L5 T: ]% ?/ G# w# Q8 |

  大清国时候,孙敬修的父母孙长清、孙宿玉恒从京北逃荒要饭来到了北京城,一家人住在崇文门外城墙根儿下的“窝铺”里。父亲拉洋车,母亲替人浆洗缝补。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10月12日,孙敬修出生在崇文门内的镇江胡同。他上边的5个哥哥、姐姐都不幸夭折了,父母只“赚”下他一个。所以,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六赚儿”。为了表示对他的宠爱,给他起了个大号叫“孙得宠”。

: L3 u9 X9 w w

  1906年,父亲孙长清听说到非洲挖金矿能赚大钱,就前往非洲打工。孙敬修就随母亲来到天津勉强度日。

& \" e( Y2 T0 k5 [ A O, U

  1909年,父亲从非洲回国,除了两条藏在破铺盖卷儿里的洋毛毯,什么也没赚到。于是,父亲就在家门口的空场儿说开了书。父亲爱讲故事,像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自己在非洲的经历等等,都能讲。孙敬修常在父亲的书摊旁听故事。说书是个费力气的活儿,时间不长,父亲就说不了了。全家只好搬回北京,住在范子平胡同21号孙敬修的大爷家。

' d: G! `/ E7 x/ p3 @9 c( l

  1909年孙敬修到美以美会办的蒙学馆上学,把名字改为德崇,从“敬业”、“修身”两个词中选了两个字,起了个别号“敬修”。

6 m6 u$ s0 z/ {5 \! i7 E( o' ^. y

  1916年孙敬修小学毕业,考入位于卢沟桥西边“岱王庙”的官办师范学校--京兆师范学校,开始接受师范教育。

/ y$ w: I6 \' L0 Z7 s; b

  1921年孙敬修从京兆师范学校(后搬到通州)毕业后,先后在京西衙门口村小学、灯市口大街的华语学校、私立钓铒胡同小学、马匹厂胡同汇文一小当老师,教过国文、算术、美术、音乐、自然、历史和地理,先后担任过小学初级部主任、教导主任、代理校长等职务。

! A7 ~0 b) H6 z. Z8 u

  孙敬修讲故事的生涯就是从汇文一小学开始的。

" L2 D. a9 @ I2 H- Y: L

  汇文一小是个寄宿制的小学。一个周六的晚上,一群回不了家的孩子,在宿舍里哭闹。孙敬修看了十分心疼,就掏出哨子一吹,叫同学们都到礼堂听《一身鸡毛》的故事。从此,孙敬修开始了他58年的讲故事生涯。

$ i3 P" |' j$ y( A

  1932年,孙敬修兼教“唱游课”。有一次应北平广播电台的邀请,他带学生到电台唱歌、朗诵和演奏乐器。由于时间掌握得不好,节目演播完了,还剩3分钟。当时电台是直播,总不能让电台空几分钟呀。于是,孙敬修急中生智,就讲了个《狼来了》的小故事。

+ j, U* L) `0 Y% u+ C m

  对于现如今的人来说,听广播太平常了。电视、音响、MP3、上网,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然而,在那年月的中国。广播还是一个新名词,是最现代化的传媒手段了。当时收音机只是少部分人的生活奢侈品。

8 F: C7 C( D' X# g6 `- @

  孙敬修没想到,就这一讲,他开始红起来了。以后电台每周都请孙敬修讲一次故事。

2 D6 V( U% ^, s0 f, u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了,电台被日本人控制了。一天,孙敬修在电台认识的一位叫王栋岑的朋友,请他在日伪北平广播电台“儿童时间”节目中继续讲故事。故事讲得越长越好,从而挤掉或者压缩反动歌曲的播放时间。

; D* H8 z4 q( ^5 v9 m0 z

  在敌人的严密控制下,明显的抗日宣传不可能播出来。王栋岑和孙敬修采用讲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唱歌、宣讲科学知识等方式,一方面隐晦地进行爱国教育,一方面排挤和压缩那些毒害儿童心灵的节目。

7 Z0 Y! a$ I0 x0 u* r3 L

  孙敬修在《琳琳环游世界记》长篇故事中,向孩子们介绍了世界各地风光和风土人情,连续播放了几个月。他讲的故事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入迷,连大人都爱听。这样既给孩子们灌输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也让日本人找不出任何“毛病”来。

1 F3 A: p' p1 h3 U

  有一回,孙敬修讲了一个《大鼻子象也知道爱国》的故事。说侵略印度的英国军队让大象替他们驮大炮,通过一片泥塘的时候,大象怎么也不走。侵略军就拿枪托打大象的屁股。大象急了,用鼻子把英国兵卷起来一甩,就把他甩到泥塘里去了,又用大脚丫子把他踩死了。一群大象都学这个大象,也这样干起来了。结果好多英国兵都被踩死在泥塘里。最后孙敬修说:“你们看,大象还知道爱国呢!”

( X( V# V0 k0 O0 g

  还有一回,孙敬修在电台教唱用《老黑奴》曲调自编的一支“灭蝇歌”,其中有这样几句:

( U4 o9 ~! O6 a+ }$ Q2 C: A0 r

  看蝇子飞落在这里好几回,

/ W% |( |: M: r+ N4 F! j

  赃物落够,现在又到这边来。

8 I \( Q6 d0 Z7 m1 a; f; N' F

  真不洁净,传染疾病它是媒,

% E$ c& L* u# C B

  留神蝇子是仇敌,他是大仇敌!

; r2 b5 P" A- E- Z

  快设法,除去它!

$ @& U4 }0 y1 o- }; k2 n3 R

  莫留后患再萌芽!

8 W- O! a. {. a

  讲卫生,要干净。

( z; c, D$ T3 }. H. e! Q7 I

  灭蝇子,不生病。

+ R6 R4 _5 U2 d0 j+ o

  结果,孙敬修刚出播音室,就被日本人千秋喊去,气势汹汹地质问他:

9 O& n: g" L3 r8 {& i; T) L. P7 ]

  “谁是‘大仇敌’?什么的‘快设法除去它’?你的是什么意思的?”

8 a: _; }% D2 c1 c( K

  孙敬修装作莫名其妙地回答:“那歌里唱得很清楚呀,苍蝇传染疾病啊!”

+ i% H2 @5 b% X% N) z% ]: O

  “这样的歌,以后统统不许唱!”

( f# w4 b8 M2 j1 S" h+ P

  千秋说罢,又把王栋岑喊去“训斥”了一顿。尽管如此,日本人却抓不住什么把柄。

9 i7 Y& n) S1 h+ {/ p

  这件事后,孙敬修想离开电台,不讲故事了。王栋岑知道孙敬修的想法后,就对他说:“您讲爱国故事,鼓励老百姓反对日本鬼子,这多好哇。不过讲的时候别太露骨了,拐弯抹角就行了。”王栋岑又给他出了个主意:为了不引起日本人的注意,就改名叫“柳稚心”吧。打这儿以后,电台里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又出了一个“柳稚心”,而且“柳稚心”在电台一直讲到抗战胜利。

$ m. ?; B0 z6 L3 q/ o! L. m! k8 X

  解放后孙敬修才知道,他的好朋友王栋岑,是八路军总部派到北平开展情报工作的刘新同志在北平发展的中共地下党员。孙敬修在广播电台讲故事,就是地下党安排的,就是要对抗日本鬼子的奴化教育、培养孩子们爱国心。

2 B+ H$ Q8 `' e; g0 q# N, q

  1947年4月4日,是那年月的儿童节。当时的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带着女儿何鲁丽、何鲁美,到汇文一小看望孙敬修,赠给他一幅“儿童导师”的条幅。

9 P/ c4 k. e5 p: j+ N$ J5 i) _

  “小朋友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清脆的报幕童声、哒嘀哒的小喇叭声,是解放后小朋友太熟悉的开始曲了。1951年5月1日,孙敬修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儿童节目“小喇叭”中面向全中国的小朋友播讲故事。

# P* d% ?, r: b2 J

  从“故事爷爷”那里,小朋友知道了神笔马良、孔融让梨、抗日英雄王二小,知道了美人鱼、白雪公主、灰姑娘,知道了《西游记》、《哪吒闹海》、《鸡毛信》、《半夜鸡叫》、《高玉宝的故事》。

; Q9 }: t- n) R1 I! s3 I

  小喇叭节目的开始曲、孙敬修爷爷娓娓动听的故事,成为很多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p1 t2 w! ^" C _8 g( o

  孙敬修讲故事一直讲到90岁去世,一共讲了58年。

" ~. m4 o, g+ T1 i/ ?& q: W

  孙敬修热爱孩子,他家的红领巾特别多,都是孩子们送给“故事爷爷”的。“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寰”。他最后送给徒弟肖君的笔迹,还没有离开孩子,“咱们爷儿俩为孩子造福吧!”

2 f. I, k- W7 M( j1 Z

  2005年11月,“故事爷爷”孙敬修铜像在北京丁香胡同小学隆重揭幕。“故事爷爷”永远生活在孩子们鲜花般的笑脸中。

% L J* E6 E# L( u

  靠讲故事,孙敬修名扬四海,连外国人都知道北京有个安徒生式的“故事爷爷”。这的确是个奇迹。

' c2 Q! h/ Y* a8 i+ v,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5 10:37 , Processed in 1.12827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