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4|回复: 4

经典照片《东方红》诞生记[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8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 H. {# ^: Q! I, G0 w

                                   

经典照片《东方红》诞生记

经典照片《东方红》诞生记

% ~% D7 I1 k/ W( E+ D' M% \

 

, ^& D- x9 T8 k

    您见过这样一幅摄影作品吗? 一个红彤彤的太阳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 门的东方冉冉升起, 这是何等的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啊!《东方红》是一幅主题鲜明、完美的技术技巧、引起人们心灵共鸣的摄影作品。 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新中国的象征,袁毅平先生拍摄的《东方红》,画面上 彩霞艳丽,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作品让人们联想起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个光 辉的日子,似乎听到了那天在天安门上响起的“东方红”的雄壮乐曲。东方彩霞云集,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东方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东方红》很贴切地以象征手法, 自然地反映了新中国解放的社会主题, 是对蒸蒸日上的新中国的热情讴歌。 从而获得了极高 的评价。 这张照片在构图上处理上,让天空占了五分之四的面积,而天安门几乎就是剪影效果, 从而更衬托出那东方的宽广与之“东方红”磅礴气势! 作者有意识让雄伟壮丽的天安门融在彩霞的背景中,这样突出视觉效应,且让彩霞铺 满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画面,留下让人产生想象的广阔空间,不仅手法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 构图的大局……《东方红》既寓祖国繁荣昌盛之意,又蕴人民祝福之情……” 构思中设定天安门与彩霞各自所占画面的空间比列,突出远近明暗的对比效果与视觉 效应,增强艺术渲染力和感染力,烘托主题,展示年轻共和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神韵。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了完成这幅作品,袁毅平老师前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拍摄 成功,可见其认真与虔诚的程度,这种执着的精神,尤其值得今天我们处于充满商业急功近 利的社会氛围的摄影人来说认真思考和学习。  

8 M/ X, n+ n2 k& n2 |

    那么,这幅经典的照片是怎么拍的呢?老摄影家袁毅平如是说:

) c# [: C9 Q# W1 F9 i

 

2 G$ n5 W+ |: m. S+ J0 e

  《东方红》从立意、构思、酝酿和深化主题,直到拍摄完成,将艺术意象物化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大约延续了两年的时间,其中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此前我拍了许多日出,像泰山日出、东海日出等等,美是美了,总是缺点什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但总感到缺乏新的意境,所以一直在观察与思考着如何把日出照片拍得更有思想深度、更有新意。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在酝酿着拍摄一幅较有新意的天安门照片。我试着拍了些天安门的照片,早晨日出的,有松枝的,有洒水的,但都不理想,心中有些苦恼。

# O! m4 W& i: `# m) G& G% x

  我那时在中国摄影学会上班,地点就是现在的北京东单红星胡同,那时叫无量大人胡同。每天我坐车都路过天安门广场,心情总是很激动,慢慢就有了想拍它的念头,但是这个题目也太难了。当我看到矗立在晨曦中巍峨的天安门,看到隐现在晨雾妙境中的天安门,看到在朝阳照耀下琉璃瓦上金光灿灿的天安门,看到宫灯高悬、红旗招展的天安门,以及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的天安门……我总是抑制不住心头的激荡,产生一种所谓的创作冲动,为此也一次一次地按下快门。但是,中外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拍摄过天安门的照片何止千万张,其中已有不少美好的镜头。尽管我在变换拍摄角度,选择不同光线,等候不同气象等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都没能脱旧出新。因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探索着如何把天安门拍得新颖独创,具有较深意境。

' a. k" v. v8 x$ {0 {) k# o

  后来渐渐有了点感觉,那就是单拍天安门一个建筑物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定要把它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拍出来。有了这样一个立意,后面的工作就好办了。我开始完善我的想法。

% ], K- U2 R _7 i9 V

  一天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开始曲之前,反复响起了“东方红、太阳升”的清脆悦耳的乐曲声(其实那时候每天清晨都播放这段乐曲,只是我平日没有特别注意)。音乐打开了我的心扉,一种艺术通感给了我莫大的启示,这时我心中突然领悟,豁然开朗,霎时间我联想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个光辉的日子,我似乎听到了那天在天安门上响起的《东方红》的雄壮乐曲,想象的翅膀一下展开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呈现了一轮红日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的东方冉冉升起这样一幅壮丽的画面。这时候,“日出”和“天安门”这两个平素毫无关联的景象联系在一起了,它们已不再是原形态的客观物象,而是成为我心中的太阳和心中的天安门了,也就是说它们已经融合了我的心意,已经被“意象化”了,而且这两个原本是分散的、单一的意象,在我的头脑里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鲜明的艺术意象了,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时代特征的意象!我简直激动得忘乎所以,心想灵感啊灵感,众里寻你千百度,你却蓦地显现在《东方红》的乐曲中。

) a! i5 Q4 k4 z6 C# C! N8 P1 | h, F

  接下来就是怎么拍的技术问题了。我有时为了处理稿件就住在单位,宿舍里正好有个朝东的窗户,我可以看到日出的情景,为此我没少白跑,常常是“高兴而去,败兴而归”。1961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又发现了天开始红了,于是激动地又骑上自行车,边骑边回头看。那天的朝霞真是美极了!

! Q2 ^& k6 d! G. X" t

  只见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徐徐上升,一时间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偌大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金光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好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我弄不清自己是在幻景中还是在现实里,好容易控制住激动的感情,止住颤抖的手指,连连按下了快门。真是天公作美,圆了我拍好《东方红》的美梦。

( U$ p6 R8 P0 Y, ^6 q

  我用的是禄莱相机,德国阿克发灯光型彩色负片——那是学会负责外事工作的陈勃给我的一卷,而且还是过期的!根据主题和形象的需要,我首先在“红”字上考虑。因为只有“红”才能有效地体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决定用彩色胶片拍摄。但因日出时色温较低,红光多,如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势必漫天都红,反而显得单调。所以我改用灯光型彩片拍摄,这样色调冷些,才能以蔚蓝色的天空,衬托出金红色的朝霞,交织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浓浓地渲染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_' p/ S" O! l0 } R& f

  袁毅平拍了整整一卷,但只有两张满意的,其中的一张也在发表后丢了,现在只有一张了,而且蓝色还有点褪色。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内容来说,保留着红色和黄色也还不错。假如现在去拍,即使是同样角度也拍不出同样的照片——空气的污染,高楼的林立都在影响着艺术品的产生。他后来沿着原路又走了几次,但都没有那天的景象了。

2 }6 r4 ^/ ?) w, I5 Y5 c

  现在的许多摄影作品都喜欢安上一个流行的口号或一句唐诗、宋词,往往显得很蹩脚,大都是标题很硬,作品很软。但照片《东方红》移用了经典歌曲《东方红》的标题则不然,其标题与画面的融和贴切,可谓天衣无缝。

4 f0 J! C2 `3 U6 r, X. H# I

  老摄影家吴寅伯曾说,彩色摄影近于绘画,又不同于绘画。如《东方红》,就是一幅题材内容和画面结构都很成功的作品。它通过天安门上空初升的旭日、绮丽多彩的朝霞,给人们以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感受,甚至使观众感受到画面上似乎响起了《东方红》的音乐旋律,从而引起人们的联想,引起人们对祖国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

: d- r- y$ M) C: }0 q- B+ G

  的确,在袁毅平之前,还没有人能够把日出、彩霞、天安门、广场、新中国这些意象如此巧妙地组合在一幅照片中。

; E- i6 |2 z `

  (本文摘自《烙刻记忆中的影像》,巴义尔编著,作家出版社20067月第1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8-8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毅平先生的经典杰作
发表于 2011-8-9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红这玩意是周恩来在文革前搞出来的 专门吹捧神话毛 现在有人把林彪说成是特别爱搞别有用心的毛崇拜 实在是冤枉 比起林的那些干巴巴的口号 周的这套东西更能让人痴迷
发表于 2011-8-10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捧谁无所谓吧,的确那是个经典的总汇。
发表于 2011-8-10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1年8月禄莱相机,德国阿克发灯光型彩色负片,拍了一整卷。。。。。。

1 G2 V9 i. A& c( ?& F

 

' {1 n, m8 a5 \

 

6 J S8 k$ I5 B; X! M( h2 H2 G! [

看来什么时候摄影都是专业人士干的事,那时候这点东西还不够一个人吃年口粮。。。。。

7 |# T7 b/ |* F% \7 _4 _

 

% G, p) k* g'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4 16:03 , Processed in 1.13827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