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堂原址位于西苑中海西岸,是一座两层的西式建筑,是中南海里旧建筑中最庞大的一栋楼。这是整个楼体和外部的辅助装饰与其周围建筑群落有着明显风格差异的建筑。也许正是由于其外表的卓尔不群,内部陈设欧化的雍容,在中南海许多孩子们的评判中,它是一座最华贵而漂亮的建筑。然而,若不是因一段民族屈辱的历史,这栋建筑就根本不会出现在中南海。
4 T. `* I' D! d) K. s* R
! @- S( T7 u6 c \2 R" U
5 u( n; ~8 X4 I; u8 q% Q 本来伫立于此地的,是一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风格宫殿群落,是“撤帘归政”后的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这组建筑以两卷殿式的仪銮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
3 _! G' q: w( [
仪銮殿是正殿,规模最大,共有5间。正中一间是召见大臣的地方,1894年戊戌变法百余日后,慈禧发动政变,就是把光绪皇帝召到这里训斥了一顿,然后软禁于瀛台的。和此间相邻的东次间,是慈禧的寝宫。据史书记载:五间正殿共面阔近7丈,进深6丈余,比紫禁城中的保和殿面积还大。
! O0 l; {% r- h) V; b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清史研究所编纂的《近代京华史迹》书内《从仪鸾殿到居仁堂》写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下令修缮西苑三海,并且在中海西岸建造仪鸾殿供慈禧居住。将蚕池口教堂迁往西什库重建也是发生在这一期间。慈禧极为喜爱仪鸾殿,在颐和园建成以后,慈禧夏季常住颐和园,冬季多住仪鸾殿。
8 [; Z( C8 x3 b! a( U8 m4 o
然而当义和团运动兴起之时,慈禧利用其盲目排外情绪,将运动诱导到其立储取代光绪皇帝,并向反对废帝的列强施压的轨道。列强以保护使馆和传教为名,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挟光绪逃往西安,使中华民族再度受创蒙羞。
% C+ E d- |6 |3 v$ B% Z- G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将中南海当做驻军的营地。联军统帅瓦德西,把统帅部设在由日军占据的仪銮殿,瓦德西于1900年10月17日至1901年4月17日居住在仪鸾殿。1901年4月17日夜间,仪鸾殿院里的德军厨房起火,正殿配殿均被焚毁,瓦德西逃出,后来移居丰泽园颐年堂,但是德军少将参谋长死于火灾。耗资数百万两官银的宫殿,竟遭毁于一旦。
$ ~' t% C0 V+ S0 F0 K
慈禧返京后,接受外国使节建议,在仪銮殿遗址新建西式洋楼,用于接待、宴请外国女宾,以示和列强修好。于是,废墟上重兴土木,耗资500余万两白银,建起一座与原仪銮殿规模相当的建筑。
5 X, Z, V8 i! R/ l d 洋楼分南前北后两个楼体,中间用上下两层的走廊相连。洋楼的顶部、窗框外,均有欧化的雕花装饰。窗棂,或镶以彩色玻璃,或饰以西式花卉。原来仪銮殿的围墙,此刻成了洋楼的院墙,只是南面、东面和仿俄馆后北面的门,改为洋式花门。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竣工,慈禧为之定名“海晏堂”。
+ b3 t) g8 \1 i. n. s 4 P6 N/ y( A' {% l% N; _
7 X& D: n( k8 ~
(李鸿章和列强代表谈判《辛丑条约》时,列强要求惩办祸首,意指下令宣战的慈禧。清朝不惜承诺苛刻条件,换取列强不再追究慈禧。李鸿章转达洋人建议说,不如在仪鸾殿废墟上建造一座洋楼,作为外交会见场所,也好让洋人看看慈禧并非仇外祸首,获得慈禧同意。但是慈禧不愿在皇家禁苑里模仿外国建造洋式楼房,觉得有失体统,宁愿模仿圆明园西洋楼的海宴堂,其实效果都是一样。1904年,海晏堂建成。慈禧在中南海海晏堂举办过5次外交活动,接见过外国公使的夫人。1904年,慈禧还在海晏堂西北重建了仪鸾殿,现已不存。)
! y# z" L1 f) H% Y
然而,海晏堂并没给衰落的晚清带来四海晏安的景气,春秋七异,清王朝便在辛亥枪声中寿终正寝。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当权后把海晏堂作为自己办公会客的场所,更名居仁堂。
......(略).
2)分析以上词条内容,“本来伫立于此地的,是一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风格宫殿群落,是‘撤帘归政’后的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这组建筑以两卷殿式的仪銮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是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