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3|回复: 5

[原创]荒岛,杂木、乱石、神秘的残破圆墙——大清王朝衰落的见证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7-17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1、82、85年暑期在颐和园西湖的畅观堂住过几次。畅观堂西北角有座铁桥,过了桥是颐和园西门。畅观堂后面是清理不久的西湖,清澈见底的流水从桥下流向南湖。西湖的东面是玉带桥、西堤,北面是颐和园围墙,墙外的玉泉山、香山清晰可见。

    西湖水面有座孤零零的“岛屿”,杂草丛生树木不高,露出圆环式的黄黄土堆。问园内人说是慈禧关押太监的水牢。夏季炎热在西湖里经常游泳,可面对荒岛总有种神秘的恐惧。见有人游到岛上,冒着胆子我也游过去两次。围着荒岛圆形的土墙建筑里外有些残落的大石条,其中有一块四方的汉白玉上有乾隆御笔题字“蓬岛烟霞”。唯一一道狭窄的墙缝通向水牢内墙。四周圆桶式的三合土内墙高大,仰望只能看到一块天空,显得格外阴森恐怖。心里纳闷想着咋给关押的太监送饭问题,又想到肯定有冤死惨死的,光着带水的身子一个劲的哆嗦,不知是冷是怕,又怕荒岛上有长虫之类的东西,赶紧撤吧,以后就再也没向荒岛靠近过了。

     近年对“荒岛”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报刊,慢慢的才向世人揭开了“荒岛”的神秘的面纱。原来这里曾是大轻乾隆时期一个很有名气的水中建筑—治镜阁。

     治镜阁始建于公元1755 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时,看到如此高大、坚固的建筑,怀疑藏有军队,不敢近前,遂用重炮轰击,使这座宏伟的水城一时化为残墙断垣。至1886年慈禧命人重修颐和园时,治镜阁已经因年久失修而破败,皇帝光绪下令拆除,同时,因为财力匮乏,不得不将阁上的部分木石构件拆下,去营建园内的其他建筑,治镜阁由此废弃。

       这是治镜阁复原雕刻图,引自林光古建园林工作室:http://www.lin-guang.com/bac.html

        2006年2月7日(狗年北京雪后第二天),早8:19从玉带桥、西堤方向踏冰拍摄的荒岛

    走在湖面上,不时能听到冰面冻裂的声响,让俺想起能爷爷的恐吓,真要掉冰窟窿里还是真没人捞,大清早四周就没见到过几个人,更没谁有毛病似的一大早来这里遛弯。冰面很滑,只能找有雪的地方走,留下脚印让后面的人顺着俺的脚印来。

荒岛东面树木、杂草茂密,有点那什么,没敢直接上岛,俺在冰面上绕着到了北面。

     垃圾、连根掘起的倒树

     雪后的玉泉山、香山(更多照片另贴发)和陪伴俺的影子

     那块乾隆题字的石头好象是在这里,据说被颐和园运走保护起来了。

     北面外墙和堆积的石条

    挺立有250年之久的三合土墙体

     石头堆积的地方可能是能出入的门

   有政协人士提议重新修复治镜阁,我看没有这个必要。一是多数游人不会来这里,二是兴建、复原工程巨大,耗资经费谁来承担?修复是种浪费,不如将这些自然杂生的树木砍伐一些,铺垫石路,湖里经营几只小船或快艇,让感兴趣的人登岛探谜,又可窥见大清王朝败落的历史一角。

    西边的外墙

    外墙南面,这是 唯一的入口

只能通过一人的缝隙

    下面几张照片是入口从西往东依次的核心圆桶内墙的模样

       在里面拍照缝隙外的矮墙和树

老高的墙啊

外环矮墙与高墙之间(东南)

    正东的圆形矮墙墙头

     这个墙头(正东)可能是不明情况的登岛人经常爬上来的地方

北面

    西面的矮墙与高墙

    绕了一圈后俺终于见着两个人影了。

    湖面冻冰后看来也有不少好奇之徒来过这里。

      离开荒岛向南去拍照畅观堂(楼),到达南岸拍照留下的脚印,这里是俺曾经下水游过泳的“码头”。

后记(引自北京青年报,“治镜阁 乾隆的“神仙世界”)

    此岛是昆明湖中三座大岛(另两座是南湖岛和藻鉴堂岛)之一,当年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承袭了秦汉时期皇家园林中的“一水三山”模式,即在阔大的园林水面中设置了三座岛屿,以象征东海中漂浮的三座“仙山”,体现了皇家园林对“人间仙境”境界的追求。岛上的城墙是当年建筑的残迹,名曰“治镜阁”,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约在乾隆二十六年建成,是一组圆形城堡式的高大建筑。城堡共有内、外两重圆形城墙,外城直径59米,设东、南、西、北四门,城门上方分别嵌有乾隆御题的四字石额:“秀引湖光”、“豳风图画”、“清含泉韵”和“蓬岛烟霞”,分别咏赞所能观览的四周风景。城墙顶部四面分别建有一座观景敞亭,四座观景亭之间有六十间游廊连成一圈,四门外湖畔各建有一座临水码头。内重城墙直径为35米,四面与外重城墙相对也建城门四座,门上石额也为乾隆御书,南为“南华秋水”,北为“北苑春山”,东为“辉朗东瀛”,西为“爽凝西岭”,不仅在咏赞四围风光时巧妙地嵌入了四个方位,还隐含着春夏秋冬四个时序。内外两重城墙之间引湖水分隔,内外城门之间架四座石桥相连。内城顶部还建有一座三层的十字形楼阁,从下至上分别悬挂乾隆书写的“仰观俯察”、“得沧州趣”和“治镜阁”三方匾额,阁四面各建一座二柱三楼的牌楼,南面东西两侧则对称建两座四方攒尖观景方亭。整座建筑不惜工费,极力追求造型的奇异瑰伟,正如“蓬岛烟霞”的匾额,显然是乾隆等人对想象中的仙山琼阁的模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7-17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图片,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06-7-1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模型有很多问题,有错误.做模型的那家跟我很熟,这个岛我每年冬天都上去,以前还有一个石匾,后来被搬到颐和园管理处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颐和园内被租赁的畅观堂已回收,不知藻鉴堂何时归还于民?

    离开荒岛直奔我多次去过的畅观堂(楼)。文革前畅观堂可能属于北京市委占地(网上一些回忆文章),文革后的1979、80年被北京工业大学工会和学校劳动服务公司租赁,作为教职工疗养之地直至1986、87年。之后,据说被东方化工厂接手。此次踏雪而来,“旧地”重游还真有些感慨。

     颐和园西门,桥下西湖流水沿水渠向南与南湖相通

    畅观堂建筑,沿路向南可到达罗锅桥、十七孔桥

     畅观堂后身的正堂建筑

     正堂东侧的回廊

    这里已经重新装修过,当时建筑漆皮很旧并有脱落,这是东堂。

    西堂与亭子

     院内有了新栽种的几棵玉兰,争取4月再来观赏玉兰花开。

     据说这里是老人们经常聚会的地方,雪后寒,今天没见到几位老人

    东南角方位拍摄的院貌

    这是正堂与东堂之间的阶梯通道,夏季钓鱼、秋季观荷。

    在堂台上可远眺西堤、昆明湖、万寿山、龙王庙、十七孔桥

     东南这个半岛就是北京市委一直占用的藻鉴堂

     这个院内是颐和园管理用房

    离开畅观堂前往藻鉴堂路上拍摄的雪景

    呵呵,游人止步。向南绕过罗锅桥再到十七孔桥还不得累死本大爷啊!80年代初夏季有水俺过不去,现在冻冰了俺偏不止步。

     挺光溜干净的地方楞不让中国银民通行,铁门上还安装了两个监视器!本大爷还是顺着栏杆下湖里走吧!

    湖边全是荷花残枝与冰冻在一起,冰面坑凹,被新雪覆盖后不知那只脚就会崴进冰空洞洞里。岸上好走干吗不让走,俺又不是坏银。刚找个缓岸蹬着石头爬上来,被看铁门的值班人发现,这时又有五位从北岸上来的外地老客在里面溜达过来要出门。看门的不让俺继续走,俺说刚从铁门外过来,下面的冰面不好走。俺没搭理他的劝阻,照直沿路向东走,瞅瞅没人拦,举起相机拍了下面的镜头。伟大的副统帅林彪同志在北戴河的别墅也不就是那回事,这破房子有啥呀。

    院内有个小伙子看俺照相,迎上前一直护送俺下到东边的湖里。俺跟他说,八十年代初期在附近的畅观堂住过,经常来这里(其实不让进)。俺又对他说,文革初期批判彭真开黑会的地方就是这里,二月逆流知道不(其实是5.16通知里提到过,在文革开始前)?小伙子说您还知道不少啊。呵呵,忽悠呗,那时候这小子还不知在哪个娘肚子里转筋呢。

    这是俺下湖的地界

     对岸是西堤南边的景明楼,好歹冰面不宽好走。

    回望糟践堂,啥时候让俺北京银民和向往伟大首都的全国银民能来这里堂堂正正的走走?

藻鉴堂的公开身份:

中共北京市委老干部活动站(藻鉴堂)
为市委老干部服务。为市委老干部学习、会议、休养等活动提供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藻鉴堂    邮编:100091    

后记颐和园景明楼的职工说,龙王庙里也有块北京市政府占地,我到龙王庙北面看到有一个“游人止步”的小门,院内积雪清扫干净,周边四门(庙内院也有门)紧闭,门缝太小,没瞅清楚里面啥样。

引自新京报2005年5月30“北京园林租占严重”文章一段:

   “ 公园内的职工“禁区” , o3 I& I" a( I

    两年前,那根正调到颐和园游客投诉接待站工作。本以为主要受理服务质量投诉的他,两年间接到投诉最多的居然是关于藻鉴堂。

    游客们问的最多的是“既然是公益性公园,买了门票,为什么游人不能进入?”

    其实不仅游客,那根正自己以及颐和园的很多职工也没有去过藻鉴堂。

    这块占地26100平方米的地方,四周密密地栽种了高大的杨树,与颐和园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从外面看,只能依稀辨出杨树后似乎都是两层的小别墅。站在“游客禁入”指示牌前的保安称,里面是北京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中心的保安、保洁等服务人员自成一家,不受颐和园管理处管理。

    解放后,藻鉴堂就成为北京市政府的下属单位,近十多年来,藻鉴堂一直是北京市离退休老干部的修养活动中心。

    上世纪80年代,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曾就此状况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希望能将藻鉴堂返还颐和园,至今未果。 ”

发表于 2006-7-17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老干部企肯轻易撒嘴啊,这么好的地方.
发表于 2008-5-30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6-7-17 11:58:23的发言:
退休老干部企肯轻易撒嘴啊,这么好的地方.

这些老人家可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6 09:27 , Processed in 1.1314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