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观风辨水”网友之信息,坟协诸君近日对遵化地区某村(非具名乃为保护石刻残件而不得已,若有文保义士拟前往,可通过站内短信明示身份后得到具体地址)清贰臣张大猷墓进行勘访,我匆成小文一段,与诸君探讨: + G7 k* E; I* T" t2 q3 G- f
% x" ]0 M; i& `: A t/ c
据遵化志书记载,清贰臣张大猷葬于当地。近日坟协诸君,获知消息,于是前往走访。张大猷墓所在的小村庄,前有清溪环绕,后附丘陵起伏,是一处小环境颇佳的场所。张大猷墓原有华表柱两座、石牌坊一座、驮龙碑五方、石供桌、石五供等,宝顶三合土夯筑,气势壮观。诸君查访时,还在墓葬原址旁得水泉一处,清泉汩汩,甘美可口。墓葬原址上,如今成为果园,仅见散落的三合土残件若干,标识此地曾有旧墓存在。其余的石刻文物,在文革中被拉倒砸坏,于清溪旁成为垒筑坝阶子的石料。匆匆中细查,可以了解张大猷墓牌坊柱、华表柱均雕刻十分精美而并非如许多清墓的素面无纹饰。由此对比范文程墓残件,感到清初时,政府对待汉臣或贰臣,十分重视,墓地建设均十分华丽可观。虽墓地曾有五方驮龙碑,惜未见许多存在文字的碎块,唯有一块碑石上,仅现七字,对这七个字,我觉还尚值得推敲。
- D% x" L% @8 Q& ^
[讨论]遵化张大猷墓地略考
" u) ` A1 G/ J8 |' K0 W3 V由照片可见,这是一方石碑最下面的部分,因底部为游龙且可以约略看出火焰珠,故这正好是汉字满文交界之处。这七字中,靠右者为“……督放红……”,靠左者为“……败之伪钱……”。因由史料,张大猷其人,因善使红衣大炮,故叛明降清,被清政府留用。这督放红三字,是否恰可说明其“督放红衣大炮”之史实?因这红字已经是一竖行中最末一字,故而碑文又说了一些我们无法查知的旁的话,才到达“……败之伪钱……”几字。这里的看法,便一分为二。其一,败之与伪钱,读为一句,可补字试读为:张大猷(于战争中)打败某人名钱某某,这个钱某某,还被清廷认为是伪政权,于是以“伪钱”称之,对这一种看法,如果可以详查史籍,知道张大猷确实同钱某交战且败之,便可得到佐证。其二,败之与伪钱,读为两句,那便有“败之”我们不知谁败谁,“伪钱”如何如何之意思。清末明初,货币造假盛行,伪钱亦可释读为假 钱,但没有前文后文相依,不知何意。如果亦详查史料,得到张大猷在清廷治理伪币上,曾有建树,也便可以对第二种释读方法加以佐证了。
, D+ F7 X2 m0 }- D4 z2 I- t/ E7 U0 r * U9 c8 W, O6 G8 A. w) k% F* }
上述一番讨论,只在希望确证此地乃张大猷墓,虽这可能已十有八九。但因古代志书,地名距离等往往不很确凿,且当地称此坟茔为“鞑子坟”,有游牧民族坟地意味,虽于当地也确有张大猷墓之说法,但石碑字迹,恐怕才是最可说明些什么的吧。
V/ j8 d5 k7 l4 n ) q* h9 U* ?) k9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 18:41: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