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26|回复: 10

手纸发展史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3-11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A4 T) F3 j

手纸发展史

5 h6 E6 G) j' N2 J

   城里人解手一直用手纸;乡里人近些年才用。城里人设宴招待乡间亲戚。餐巾纸引起亲戚感叹:乡村落后,怎么赶也赶不上;先前你们老笑话我们,擦腚不用纸;我们用纸擦腚了,你们又用纸擦嘴了!

4 d2 d. f9 v* G, q" d! @

解大手,不用纸擦,用什麽呢?不同地方用不同的东西。古代文字记载“拭秽”(擦屁股)用“厕筹”。

$ i* F, ^$ J+ @4 I0 r- @: n/ [& @

   马未都先生有一段文字说这个事:

: q2 x& \! _7 r7 i

“用纸拭秽已有千年历史,在纸张普及之前,古人有古人的办法,令今人好奇。可能由于纸张在古代生产成本高,又因纸要写字,地位也高,在唐代有禁用“文字故纸”拭秽的记载。魏晋至唐宋这段时期,国人拭秽使用厕筹,多用竹木制作,类似今天医生使用的压舌板,薄片,一拃长,宽如手指,使用方法可以想象”。

$ `# l- r% x/ e2 F, ~2 [

    其实,如厕普及用纸在城市久,在农村可没有几年。厕筹在二三十年前的南方农村依然有人在用,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去新疆时,还看见新疆的厕所里有一堆光滑的鹅卵石,一问才知功能,据说当时少量先改为抽水马桶的厕所,经常被卵石所堵,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固势力。

U4 h- C: }3 H e3 v2 x

    有一种猜测,厕筹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教的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如何使用厕筹;卫生的进步是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厕筹的便捷有效,想必给古人带来过极大方便。

. d! o, D m4 o5 o/ N7 f

   魏晋以前再早一些的古人用什么拭秽,目前尚不知,想必古人自有办法,不必我们去操心。如厕虽是人人必须的,但因臭秽,大家还是愿意远避,不甚重视。南唐后主李煜为表求佛诚心,曾亲手削制竹片,以供僧人使用,并将制作好的厕筹依次在脸颊上检视,看看是否光滑,以示自己的内心虔诚。这样重视此问题,在历史上是个极端的例子”。

1 ]3 [3 G, \# f _+ _9 M' Y! K

   马先生讲的是历史。在下却曾亲历,解放前,住河北定兴姥姥家;用过百姓的简易“厕筹”。秫秸(高粱)杆,截成十多公分长,劈两半,截面成半圆形。放茅房里,解完手,用它刮。也有用碎砖头土坷垃的。不用纸。文革时,在河北邢台农村,人们多用土坷垃,或用随手捡到的废纸;破布。孩子就根本不动手擦,婴儿时期,不用褯子(尿布),把细沙土晒干或炒干,垫在小屁股下。撒尿拉屎,湿沙土扔喽,添点干的。能坐着,也坐在沙土里;再大些能站学走时,缝个布袋,上口做成背心,装细沙土,给孩子穿着,屎尿排在土里。自己会走了,开裆裤,随地拉撒。拉完屎,挪开,坐在地上蹭,叫“尾”。“尾”干净,蹭尽残余。或找墙角,撅着小屁股蹭净。为积肥,院里都有厕所,用土坷垃、废纸;不用“厕筹”。

' |/ B# Y$ Q. D; u8 d1 M( S! x

                                                         

: B) d& `6 g, M: c) p. s

   早先,北京人用的手纸是豆儿纸。现在还有老人管卫生纸叫豆纸:“去买卷豆纸吧”。豆儿纸是北京的土特产,白纸坊手工纸房,大多做豆儿纸。天宁寺,广渠门里也有几家。走街串巷买豆纸的常见,整张豆纸,80公分长、50公分宽;叠成20公分宽,50公分长,包袱皮对角兜着,挎胳臂上,边走边吆喝:“大张的——豆儿纸”!原料完全是废纸,街上、脏土堆、厕所捡的;泡湿,石碾子轧成浆;在水井边淘洗,掺点蒲棒绒子,放进水池搅匀;用竹帘把纸浆一张张捞(抄)成纸;用刷子刷贴到墙上晒干,揭下来;捋整齐;100张,对折起来,叫一“刀”(计量单位)。论刀出售。这种纸基本是灰色,和臭豆腐色差不多。原料一天一个样,出的纸就一天一个色儿。吸水性强,糟,没拉力。但,是北京唯一的卫生用纸。老君地(白广路路西,中民大厦后面)有一两家做粗草纸,稻草,石灰水浸泡,蒸、洗、碾压成浆;做成的纸很厚,不上墙。散铺在野地里晾晒。这种纸,妇女生孩子时,垫在身子下边;也外包豆纸作卫生巾用。还代替机制纸板做点心匣子(外糊花纸,里糊白纸)。北京的卫生纸,解放前,都是本地产的豆纸。

+ U4 P/ m9 r" a7 D7 Q4 }

    解放初提倡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在天桥东边,天坛西墙外办物资交流大会。南方黄草纸,来到北京。油盐店、杂货铺都卖开了。厚实干净,吸水性能,拉力都比豆纸强。当时大批南方人士移入北京,习惯用家乡货。老北京人还认豆纸,用南方草纸的很少;但,毕竟是豆纸的竞争对手。1955年冬天,白纸坊没有了私人纸坊,成立了“北京第一造纸生产合作社”。东家和伙计都成了社员。东家不再操心买卖好不好。跟伙计想的一样:多挣社里的钱。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产量提高了。销路没增加。到1956年夏天。豆纸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增加跑外的业务员,骑自行车四九城转,推销豆纸。得维持生产,还得保社员的工钱。几百口子人的吃喝,都冲合作社要。幸亏合作社有上级领导机关,有上级派来的社主任撑着。没觉出什麽。黄鼠狼单咬病鸭子,1957年2月7日后半夜,存放纸料的露天仓库着了大火。烧毁原料8万多斤。仓库是晒纸墙道改的,版筑土墙,不高;院子很大,东西长南北窄。西北风很大,气温很低。一两米高的火苗子,顺南墙往外窜。外头一片菜地。消防队员想登上墙头,往里喷水。几次都让火苗子给扑下来。水喷自己身上,从头到脚湿透。消防车来了四五辆。天亮时,才完全扑灭。仓库变成水塘。消防队员浑身是冰,胳臂腿儿回不了弯儿。不少女社员嚎啕大哭:“都是咱们的血汗哪”!

( C2 N/ o; X; F; T

   当时的上级有好几个,市轻工局、市联社、区委工业部、区第二工业局、区手工业办事处。都得打报告,送报表,请示汇报。产品积压,又遭火灾。找上级吧。手工业办事处在米市胡同。一位姓曹的干部来社里工作了:曹主任。他找市轻工局请求帮助手工改机械。决定土法上马,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反正豆纸也卖不出去。停了这个产品;人集中盖厂房,造机器,外出学习。请几位技师现场指导。燕京造纸厂(武王侯)来了陶守科,还请了一位山东籍钳工,一位上海籍车工。买了一台老旧车床。办公室、成品库都搬到临时搭的棚子里,给机械化腾地儿。大约是1957年夏天开始这项工作。

5 e5 T" {/ N) r" T7 T k! f; `

   派十来个人到东直门外造纸厂去学习,每道工序都有。留下的人,给钳工车工打下手,造机器;给瓦匠木匠当小工,盖厂房。仨月,厂房落成。放在今天,质检单位、安监部门不会通过;规划机关根本不会批准搭建。方木柱子油毡顶,挂苇箔,抹麻刀灰的墙体。造纸机器一开,响动很大,对面喊话听不见;窗户墙都颤。油毡木头也易燃。现在看来,是冒着风险。当年没人想到这些。而且居然使用了若干年,没出事故。造机器费事,虽然是简单的土机器。没基础不懂技术,没设备加工困难。陶守科师傅策划,山东刘师傅画图纸,上海李师傅上床子车。复杂一点零件,就得外加工,或到废品站淘换。摸着石头过河,试着步走。打浆机买旧的,造纸机,木头架子,没有烘缸,独创,只能自己“攒”。外出学习的,仨月回来了。他们见过机器,也操作过。靠这些人组合装配。到1958年春,机器运转。这是北京自己生产卫生用卷纸的开始。造纸机下来的是湿漉漉纸卷,像成品那么粗。抬到露天晾晒(冬天就冻成冰坨)。手可以拿起来时,再装进烘干室,烧煤火烘烤。干透了,硬的砖头似的;木榔头砸松软;钢锯条磨出锋利的刃,按上锯弓,照固定尺寸,手切纸卷;贴包装,打捆,入库。

' w$ W& Z/ k( G2 d+ a% \# E z

   成品两种,短的,手纸;长的,卫生巾。起了牌子“安乐”和”健美”.。劝业场一广告社设计图案,印的包装纸。原料还是废纸,不蒸煮消毒,不脱墨漂白。成品的颜色、薄厚、拉力、柔软,都没保证。市场上也没可比的同类产品(时间很短,人民大学、双桥、福绥境等处都建厂生产)。白纸坊卷纸独步京城。当时京城大饭店有进口卫生纸,百姓见不到。白如雪、软如棉。说是英国来的。技术员张女士从北京饭店要来一卷,造纸社人们惊叹不已:这麽好的东西擦屁股,太可惜了!1958年造纸社改名宣武造纸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白如雪,软如棉的卫生纸品,人人可得而用之了。京城豆纸的地位被种类繁多的纸巾,取而代之了。

K" _' {% M8 [/ \

   马未都先生说:“在唐代有禁用“文字故纸”拭秽的记载”。北京的市井百姓从小就受“敬惜字纸”的教育。街上常可看到收集字纸的志愿者,路旁有砖砌的焚化炉。家长不论识字不识字,都嘱咐孩子:字,是圣人留下的(多不知仓颉。只认孔圣人)。不敢糟蹋。糟蹋字纸造罪!虽讲不出什麽,但一心敬畏文化。1949年以后,破除迷信,不再听信老太太妈妈例儿。破例的事,日见其多。对字纸也不在乎了。有字没字,都一样。擤鼻涕、擦屁股,当坐垫 、踩脚下,字纸没了昔日风光。字纸再度受到人们的敬畏,是1966年以后;那年月带字的纸,离不开伟大领袖,口号“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有名讳。语录“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照片领袖光辉形象,至少占一个版面。都是圣洁的。不小心撕着、碰着、折叠,都是亵渎。用来“拭秽”,则是反革命了。因此沦为反革命者,大有人在。予以宽大,不判徒刑;批判斗争、检查交待,自是当然。家家不再心疼豆纸钱。那时是“卷儿纸”和黄草纸并驾齐驱的时期。四五岁孩子能自己蹲坑了。家长都查看小手拿的纸有没有字,小心翼翼,唯恐有失。天塌大祸,谁人能搪?而今生活坦然,最幸福处,是脱离了每日的恐惧。过来人深感庆幸!

9 d H5 ^8 I1 ]* i" L c* z( T% C

   参加各种学习,不论专业,开门第一章:《社会发展史》。借用发展史名号,写了记忆里的“手纸”。倘记忆或叙述有误,恳请指正补充。

% F* y: r' C5 B) W8 O1 e" E# t0 ^" \

   









/ F# v: w5 i4 Z h6 ?% y

d.getSelection?d.getSelection():'');void(kaixin=window.open('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repaste.php?&rurl='+escape(d.location.href)+'&rtitle='+escape('第三百五十四篇?厕筹_马未都_新浪博客')+'&rc第三百五十四篇?厕筹_马未都_新浪博客'),'kaixin'));kaixin.focus();">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3-12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纸到,鹰飞版主接旨。

, I: f/ s3 s1 N* ]# H

:-D   玩笑

' l; b7 v( U( }' W* ~6 g

少时,傍晚,后街盲老头儿卖豆纸吆喝声,音犹在耳:“豆纸——”,苍凉悠长,催眠伴梦。

发表于 2011-3-12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安德路在2011-3-12 9:32:00的发言:
+ V" c) ?5 [5 G0 W {5 C

圣纸到,鹰飞版主接旨。

z( D' l" A5 n9 Q2 x `; U

:-D   玩笑

& \/ M: j; P/ |) J' U

少时,傍晚,后街盲老头儿卖豆纸吆喝声,音犹在耳:“豆纸——”,苍凉悠长,催眠伴梦。

% C4 p0 m8 x9 b' g

是不是还有卖夜壶的^_^,老哥哥?

发表于 2011-3-12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3-11 22:35:00的发言:
祖宗,这老先生还让年轻人喘口气儿不?????
2 z3 ]$ J: o* O+ c3 |

老先生应该正在酝酿一篇:酒

发表于 2011-3-11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0年代,院儿里搬来一家新邻居,说话带浓重的口音,他家有一个和我一般大的男孩,大便后就对着一个墙的阳角蹭几下算是擦屁股。
发表于 2011-3-11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宗,这老先生还让年轻人喘口气儿不?????
发表于 2011-3-11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豆儿纸,一摞的侧面还用绿色或蓝色打印的厂家铺户商号那。
发表于 2011-3-11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貂,可乎?

古人曾经论及庶人之怒与王者之怒。

8 G- D) v1 a7 u9 B" [1 N

潘公论及了庶人之纸。

3 c9 A' r; Y. v! j- l- Z2 e8 T3 w

此处续貂宫中之纸,可乎?

& Y: v: G5 \+ _; n

 

; S! X4 ~7 D& v, L; y

 

s8 Y+ a* g! A8 ^* M5 p

宝钞司灰池造草纸fficeffice" />

1 \# `3 y# R. x i

南花园温室养蛐蛐

- \" x7 s& a( p+ f. U4 ~. s

西长安街路北的皇城南墙上,有一座红墙黄瓦的三洞拱门,那是1912年时任交通部总长的朱启钤为打通南长街而开辟的。在此之前,南长街只是一条没有南口的“死胡同”。

. ]0 h! V. n* ^4 M% q

在明代,曾设有“四司、八局、十二监”共24个为皇家服务的衙署,到清代,这24个衙署又被改编为内务府“七司三院”。这些机构大多分布在南北长街及南、北池子两侧。其中,明代专为宫廷制造草纸(卫生纸)的宝钞司就设在南长街南口东侧。

: L2 \ m9 i; |$ g. E5 W& H

造纸需要水源,在这里恰有一段由西苑南海引水至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金水桥的曲尺状的外金水河河道,又称织女河。用石灰浸泡造纸原料稻草的灰池就紧傍着织女河边,年深岁久,灰渣和草屑在池中积淀成一座卧象状的小山,被称为“象山”。在河边,还建有七十二间造纸作坊,每间都砌有炉灶,竖有烟囱,整天喷烟吐雾,被戏称为“七十二凶神”。这里造出的草纸,宽约二尺,长约三尺,专供宫女、太监使用,而皇帝用的则是杭州出产的“绵软细厚”的高档草纸。

# B: r, K. n# ?7 |7 L6 e' v

明代,还利用造纸炉灶的余热建造温室,在冬季种植蔬菜和萝卜,到立春时供皇家吃春饼、吃“咬春”萝卜使用。清代,这些温室又被改作花房,称为南花园,用于养植苏、杭等地进贡来的盆景,以供宫廷摆设。清代还在这里的温室饲养过冬蛐蛐,到了元宵节,就将蛐蛐放在花灯里听其鸣叫。

! ^1 l/ n: C, V

 

7 r* o* ?1 Y4 j3 H, T' w5 `0 k

 

发表于 2011-3-11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续貂原来是这样一组小段当中的一段:

5 d" }, a& w$ v0 M$ c: f; l

 

: z5 N$ U# a- j* J" h3 n) G% F

 

5 W: U4 p3 i. c0 b8 ]- [9 v

《南长街,北长街》

+ w2 t1 F" ?6 c8 V# W

宝钞司,象山灰池造草纸

$ H4 d K; U8 E0 x

玉钵庵,稀世珍宝腌咸菜

, A8 `+ n7 [/ \) x' B

也曾歌舞升平排演皇家戏

a0 m; l% ?6 \8 J# |/ a

也曾枪林弹雨战死八旗兵

e, |8 z4 |* F5 f7 Z- V

梁思成在此游行车祸伤左腿

3 }% N' V1 N3 B' a7 h8 D

林海音老槐树下奋笔著文章

发表于 2011-3-11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次的开闸呢,我猜可能是一次午餐,在餐桌上边看见了餐巾纸而触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6: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时的帖子,倒腾出来。下架是估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0:04 , Processed in 1.14013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