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逍遥游天下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27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井图三张

俺也去听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3-5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张德胜门的老照片,大家都熟悉就不介绍了

4 ?5 P6 t: i7 P |, M' @

 

2 x% C' k& i# a# Y1 |; ^8 B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发表于 2011-3-5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嘉平在2011-3-5 11:33:00的发言:
) V( K7 ~* i/ Y

 跟一张德胜门的老照片,大家都熟悉就不介绍了

. b& \ B6 j, s. [; \8 ~

 

2 M3 A+ J: w7 Q+ 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_0 |+ _' p) t

1907年 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

9 F+ v) E4 J7 I

       1907年6月10日,车队由北京出发,经由德胜门时的情景。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由法国巴黎的拉马丁报社主办。参赛车由轮船从海上运抵上海、天津,再到北京。

" l2 y9 }+ T! ~, U, u* A/ d

        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由法国巴黎的拉马丁报社主办。参赛车由轮船从海上运抵上海、天津,再到北京。1907年3月初,法国驻华公使巴斯德在致清政府外务部的照会中称:巴黎汽车联合会拟自中国北京至法国巴黎,举行汽车拉力赛,大约于6月中旬自北京起程,请于中国境内垂情相助。此次汽车拉力赛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但由于中国首次破天荒参与汽车拉力赛,其境内路途坎坷,唯恐发生乱子。3月27日,外务部在致民政部的咨文中特别指出:汽车驶行急速,难以保护周全,其参赛之车以八辆为定数,在中国境内不论发生何等危险,中国政府一概不担责任,汽车经过各处,如有伤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之处,应由巴黎汽车联合会负责赔偿。

# f' n: b. I& S0 X1 {7 _$ q

 

, D/ r$ G: Y& s% ?7 d. L

跟一张,也是咱老北京网找的。民国时期,某个夏天的德胜门箭楼。

R27NUquh.jpg
发表于 2011-3-5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红桥玩具市场采购了讲座有奖问答奖品

您喜欢哪一个呀?

- Z6 f3 r0 h5 L0 f( ^: g$ o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发表于 2011-3-5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准备好明天一定到现场听陆老师讲课呢,不想刚刚20分钟前接到电话通知,明天上午到单位开紧急会议。唉,希望哪位老哥能有现场录像,能让咱事后补上这一课。谢谢
发表于 2011-3-5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4 21:23:00的发言:
( q+ J" ~( [1 q2 e0 r) v

这个是干什么用的?上边有什么不对吗?

3 u4 t* k: V+ ]+ k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e1 h0 o9 L/ ~( h# U
QUOTE:
特别通行证
: \5 }2 ?* \& W% }' q

发表于 2011-3-5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大家对老北京文化的兴趣,自己破费买了兔子玩具给大家当作回答问题的奖品。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争取多回答问题,答对了,就有小兔子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1-3-5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接了一个急活儿,但明天还是要去听陆老师的精彩讲座!
发表于 2011-3-6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大漠孤狼)今天接了一个急活儿,但明天还是要...

请您吃一个兔爷吧
发表于 2011-3-5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蓟风在2011-3-5 18:01:00的发言:
陆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大家对老北京文化的兴趣,自己破费买了兔子玩具给大家当作回答问题的奖品。
* t% ? i$ P# b2 u

本来留出6日专门听陆老师的讲座的,可刚电话通知明天上午来人家访,没办法分身了。误了陆老师的课很遗憾!

! \) `% F: D: }& U& k V# W

孤狼如还能录音,可要接我听听啊!

/ k1 t1 i5 i( V" A1 D

蓟风好好准备,认真听讲,得陆老师的奖品面大。呵呵

发表于 2011-3-5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蓟风在2011-3-5 18:01:00的发言:
陆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大家对老北京文化的兴趣,自己破费买了兔子玩具给大家当作回答问题的奖品。
$ N0 ]; i" E& H8 C: D7 s+ K' U

陆老为了传播老北京文化知识自己一直就没少破费,好老师呀。。。。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伯阳子在2011-3-3 15:28:00的发言:
北京建都800余年,形成了“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凸”形城市规划形制和格局。首都博物馆主办了这次北京城门的旧事讲座。 听众还可参观同时进行的首博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等。
6 j% P! ~4 ?6 O0 U& o% e/ e/ @* _

8 @2 p8 L8 d2 H1 S; I

& ]8 g, |9 O, o1 K* h! M0 m/ t# }; V+ ^, O1 ^& K2 |9 p5 x0 n' ]5 U9 T/ E$ ^4 g: @6 Z( c7 j5 q9 \9 B6 m+ Y6 J) U8 v1 m. {/ S0 j7 M. ~+ @2 S6 U, V9 y0 t ^2 u8 u8 n0 g1 t
* W4 |9 {, ~2 i t* w8 C: |) ]
5 _5 ~" T! T; k7 O " b& ?' h3 S; Y6 W0 _, k& P6 p# W+ @2 \: E; ?- |# d- T( v& t: _; [9 u9 e' \4 I7 p& @0 P6 m
; `+ _$ P% a$ W% B
寄兴烟霞——清代山水画展
@* [" s( I9 K$ V7 A) N& z
6 @7 X. E' n; o

        在清代(1644-1911),山水画是十分发达的画科,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其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重视笔墨情趣的文人山水画。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注重画格,提倡摹古,以表现古典风格为重要题材,他们的画风被视为正统。王时敏、王原祁为首的娄东派、王翚为首的虞山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画派,而娄东派更是风靡朝野,许多著名的宫廷画家,如唐岱、董邦达、张宗苍等等都是娄东派重要画家。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抒发个性,寄情于笔墨。普荷等人的大写意山水也别具一格。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重视视觉美感和技法的表现,雅俗共赏。查士标等“新安派”画家、梅清等黄山派画家,精研笔法,兼师造化,画品清逸,多有新意。乾嘉以后,有张崟为代表的“镇江派”、罗牧为首的“江西派”……等诸多画派,各有特点和成就。在清代依然还可以看到明代吴门派、武林派的余韵。晚清,“四王”一派趋于衰颓,画风格局的转变已露端倪。

: Y6 x6 N6 A/ {* O& j. q3 n( d

# p: A7 h: p0 M* a( d4 n

# _ b, R$ c$ i( x `3 D8 P7 {% r) a( c( |2 g5 g* X. M8 O5 P F- a* z" P! x9 @$ l! U3 u1 t7 M2 p, Q/ d3 O) z7 o$ t/ A" D/ {4 \$ f' _/ J! D6 ]' `) y5 x+ i9 p% k, }: `7 v& w3 d2 ~; B: _2 u- n' \* v% M" P( a4 i8 e3 x: _, O7 V z) o) ?0 \) K8 n5 i6 a$ X- s0 H W$ h7 a3 k+ {: b; X5 I/ E& r! _8 C& m4 k! |+ l% e- `! ^; f ~8 A6 g; P2 s$ w( i7 _- R* J$ [1 `. t- s; U0 I7 P7 U( K( Z. d4 W c, N( A( v2 O& D( l# `5 s. G5 f* [ w ^8 i* F: z9 k& h$ ^2 @! \; x2 o7 j; b1 `0 p! Z. H0 m# x& n' W5 ?- f" }( h/ T8 R$ {$ v# J c3 t3 |* [" A" n2 s, D. [1 t8 D. C8 j% ]5 K. P5 @" a/ `' S0 `3 x. A4 `. h4 e3 i0 d4 |! ^( `1 d4 [3 o9 g. R1 t7 `- P6 T/ Q. y9 V7 W4 Q. w' |# ?+ R6 @7 B' ]$ Y3 |+ _& ~; J; x3 W8 N. b4 L- D* D; |: L" f" }9 p1 t4 S2 ^8 h! \" O( S9 i" |, o7 l6 u @9 e# h( C9 C3 I0 I8 p& u/ O U. `- t2 z4 v: Z# c! }1 W% T8 K, u) j0 H/ Z" r) k* M8 `( Q! J5 x4 H, J& ?0 x; z( ], S! W2 S% z ?3 Y0 a5 q& i: k% V# S2 Y% O8 K+ x; J) T: T5 i" B& Y# g9 u: f5 Q3 U) b: C/ I4 U8 @( j5 d' S6 F) k6 i6 R) K5 {: T5 H9 q, `: |& K8 E- U8 q, o9 h1 n/ d! |4 s: Y" i9 Y. f! u# w% C" j ?6 l& G* E2 M- h6 D+ L0 R d; {) p* n, l1 B! h% r- F2 J7 e6 A; e" h3 O+ w4 \9 F: }. ~8 ^( v& U2 u/ \# ~& i$ F+ i8 R! L! _: P z# a9 o3 J0 Q( C5 u4 V. U- ~# g# |/ f4 H6 Y* B1 m2 l/ B! P8 _' [- q% p% Q. Z7 A4 h: S& f! K! v; q+ i6 h e; |5 X) z, [2 c8 e7 e& d' A" A0 k; _6 C# l8 v$ v; E8 U% P7 p1 B+ C, z) y H: u: i3 e- B* F# L/ v ?8 b5 t; k* a- a* R) W# O0 i# f0 D" q0 I2 u) \: l0 n' o' m, @3 x/ L9 x0 C2 {
+ ?& m/ M f2 e8 I

 

! g T) ?+ U9 U, s

   

% K/ J) w7 A, b0 F. y

 

/ P- E8 d1 S$ x$ k3 @0 Z0 `

秋山行旅图
查士标
        查士标(1615—1698年),字二瞻,号梅壑,又号后已卯生,安徽海阳人,流寓江苏扬州。画初学倪瓒,后参吴镇,用笔不多,惜墨如金。与孙逸、汪之瑞、弘仁并称“海阳四大家”,“新安派”代表人物之一。此图绘山间秋色,多诗意。笔法松活清秀。自题:“秋山行旅,仿元人唐子华画法。查士标。”“唐子华”即唐棣,元代宫廷画家。

* ~. i p" _8 A$ _# u! R

 

# b7 y; k- h) e/ J

 

. G( T3 D( ~2 t5 y N

 

1 [+ {5 T" h) I! `8 `, b

 

' c' q/ ~; f5 ~5 y3 s, J& R- \/ o$ Y

 

$ T& G9 ?6 O" D. `+ g9 C

 

+ |* s1 G+ z0 L F

为晋翁作山水图
樊圻
        樊圻(1616年--?),字会公,更字洽公,江苏南京人。擅画山水、人物、花卉。山水取法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清秀,自成风貌。为“金陵八家”之一。图中景色旷远。用笔秀润工细,皴染柔和,画面明媚怡神。

6 s# D, o# r1 k, c8 I7 V

 

4 X `8 a$ [% p6 `

 

# h! u4 R5 ^8 T6 k

 

& X7 h. Z: o0 f1 d J( N. w* G

 

) A, M% @" v( S& M6 c9 t6 w9 |

 

* z% m% [% H& M- k# z9 ~

山村秋色图
邹喆
        邹喆(生卒不详),生活于明末清初,字方鲁,江苏苏州人,画家邹典之子。擅画山水,以工稳凝重取胜,为“金陵八家”之一。此图作于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年),图中远山巍峨,近岸奇秀。山石用重笔勾勒,略用湿笔皴擦加染而成,很少用苔点,取法宋人。村舍屋顶用墨加染,不画瓦垄,取南宋“铁屋”之法。

) |/ F* w$ `' i% F( D

 

7 f7 ~% g, q) U8 M$ r

 

& p) e* c# H. C

 

$ b9 @5 H8 r: d2 S$ s

 

( v ~3 q: v4 Q9 a+ J( t

 

8 d: I$ N6 _2 }, x

 

. i7 c+ Z' \: m( y

 

3 }' f# k4 B# A* s

芦中图
龚贤
        龚贤作品有不同的风貌,或浓厚繁密,或渴笔疏简,故有“白龚”、“黑龚”之别。此图系疏简风格,画中芦荡小景,平坡水岸,棚船系于芦苇丛中,船中一人安坐,意境超俗。画面疏朗简约,用笔干湿兼用,笔意苍劲。上部有作者题诗及名款。

; d8 E( W. J. h$ ^! t$ y

 

+ H. |: j: c. e% s2 O# Y" s: ?

 

4 f; F8 ?9 z+ F) H

 

v: Z p8 s( X5 ?7 v0 d2 x4 `

 

( L& v$ R0 x% i* N. S' c% V# i

 

7 q- |: E3 K, J: D9 H7 t

 

4 h( C$ S: A+ g5 K R

江亭送别图
梅清
        梅清(1623—1697年),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工画山水,尤擅画松,好写黄山胜景,与石涛友善,相互影响,同为“黄山派”巨子。此图画江边峭壁,危亭眺远,江中孤帆高举,有送别的意境。渴笔皴擦,不加渲染,充分表现干笔在宣纸上产生的线条质感和韵味。右上画家自题。左上有高简题诗并题记。

% \$ w V$ I# g9 I% W3 A4 R" ?

 

3 O5 |% Q- k) V$ W

 

- A( U2 X4 U. L z. Z8 O- u

 

2 u! K E6 u7 z' s% V% e6 `$ b3 J

 

' Y: M' j4 }: y- U' f* E

 

5 E+ K0 Q! v( \2 R7 B8 c% u

 

" r0 Y; O- I; F) N

仿文湖州江乡秋晚图
王翚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王时敏、王鉴弟子,擅画山水,临摹宋元画作,集各家之长,技法精深,自成一格,为清初“四王”之一,虞山派首领。因画《康熙南巡图》称旨,圣祖玄烨赐书“山水清晖”四字。此图是一件仿古精品,用笔娴熟,功力深厚。“文湖州”即宋代文同。

4 A6 u: W Z" j: D8 J3 S6 q7 I

 

; D! Q v6 ]0 K, g: V" d1 n

 

( Q, N) E2 @& S+ {7 h8 T

 

' b. n/ L: ^2 R# X8 I0 K4 q) l6 Q

 

: X: d4 l2 _3 n5 @, c6 e' x

 

- c7 y4 ?7 o2 d3 l

 

, p) |8 u3 k$ k Q; { ^

巫峡秋涛图
袁耀
        袁耀(?--1778年),一作袁曜,字昭道,江苏扬州人。袁江之子,擅画山水楼阁界画,与其父同为清代界画大师。此图以水墨工笔画法再现巫峡奇险景色,峡中江流湍急,船夫博浪,峰峦间山路盘曲,栈道险峻。画笔极工细,山树、水浪、舟楫、人物无不精细刻划。山石用鬼脸皴,水墨加染,层次丰富,表现出墨分五色之妙。是作者的代表性作品。

- H( \- c1 Y" w2 U8 ]

 

' p9 q! \" y# g' y# h

 

6 H' L/ W5 e, F* `6 i: y- B

 

8 D9 k+ D# s) L% \9 n0 {
9 L' s' d/ M v, Z

 

) ^! Q& F l& g7 G' Q6 z' L" {; H

 

0 J9 R2 B1 s x3 V

湖山逸兴图
朱昂之
        朱昂之(1764—1840年),字青立,又作青笠,号津里山人,江苏武进人,侨居苏州。擅画山水,少时濡染家学,后着意于王翚、恽寿平,笔意劲峭。中年多临古之作,深得古人神韵。晚年纵笔挥毫,用笔略为尖薄。此图作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为作者晚年力作。图中画湖山景色,画法仿黄公望,山用披麻皴加横点,用笔劲秀流利。

    这个清代山水画展是临展,非常设展。  
发表于 2011-3-6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6 0:02:00的发言:
请您吃一个兔爷吧
0 M8 F* p! x+ n/ w2 i# F# M& _8 U

兔年吃兔爷,那不是在找死嘛!

发表于 2011-3-6 0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录音录像就好了。8 n. j4 I* ~$ {6 A
老师的那些税票很好看。
发表于 2011-3-6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吃,不可以。大狼吃,就可以。
发表于 2011-3-4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聆听陆老师的课!我先报个名!·
发表于 2011-3-4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发表于 2011-3-4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活动,遗憾有事情去不了了,发张新首博的“老”照片先祝贺一下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发表于 2011-3-4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 D8 ?; u- Q5 U

明朝定都北京五百九十周年

3 ~! G% ~5 d" Z$ o

追忆内九外七城门城墙往事

2 F2 U) D5 [# \# L/ _ C

 

! k8 Z d5 F) h- L3 t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大家好。

' ^4 \1 B) I: c6 A3 A9 a, w

 

" F9 l( m- J! [5 {# P

今年是明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590周年。590年以前的1421年,也就是明朝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日,永乐皇帝首次登上北京皇宫的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这标志着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国都,这一年距今已经是590周年了。

# q# i: T' d1 @( U) q

所以,我还要特别感谢首都博物馆,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因为,我们所说的老北京城,就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建,最终定型于明朝的。

1 \$ \0 d5 Q3 F0 w# C) U* N! {

2011年1月,北京市召开“两会”期间,市委书记刘淇提出,北京要加大力度保护古都风貌,特别是要保护和规划好首都文化血脉的中轴线,并力争为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也讲到,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启动了前期筹备工作。位于中轴线两侧的地安门内的北雁翅楼,在今年也将重建。

8 E. l$ d" v$ ]2 Q; K% P" B% d$ R! r

所谓中轴线,就是由排列在城市南北轴向中心的一系列建筑物和道路组成的,我做过统计,在老北京中轴线上,曾经有过42座古建筑,大多数始建于明朝。其中有10座已经消失,有3座又被重建,现存的共有35座。

9 D; C0 `' t: o4 i6 M

如果说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柱,那么城墙,就是北京城的躯壳,城门,也可以说是北京城的七窍。脊柱受损,人将难以站立。躯壳不全,人被称为残疾。七窍不通,将会使人面目不清。经常有外地朋友问我,在你们北京,不管是乘坐公交车,还是乘坐地铁,在车上提示车站名称时,经常说是什么门到了,可是我下车一看,没门儿啊。我只好回答他们,北京以前有门,而且有过“内九外七”16座城门。不过呢,大多数城门,现在已经被挂在了交通标志牌子的上边啦。很抱歉啊。

8 J$ W& Q9 _4 o1 D; [- c- y1 I; D

不过幸好北京还保留了几座城门和几段城墙,也重建了永定门。已经消失的那些城门,也一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老北京城和北京城门的故事。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发表于 2011-3-4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税票为什么要画上马?这个也许安德路先生最清楚:

6 E9 n) R x) y% D) v; q2 M

 

3 C2 y' C8 o) _: l" e6 T" k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发表于 2011-3-4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首博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年在孔庙时我住在安定门,如今又住到了新首博的边上,只要有时间,几乎每周都要到首博跑上一两趟,哪怕就是半个小时,那都是出自咱北京的宝贝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发表于 2011-3-5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4 21:21:00的发言:
3 i: v X* h" ]7 c: c5 r' ]

德胜门税票为什么要画上马?这个也许安德路先生最清楚:

6 N- `6 ]" K1 w8 t4 y! G9 A+ {

 

# [8 C5 {! s; n/ [: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食烟火斋先生您老客气! 3 V- Y9 @$ _. a( u8 h

咱也是听说,过去德外百米来长的一条街,开马行的就有30多家,连朝廷或政府需要马都在此交易。祖上也是吃这碗饭的。

" Q! _0 b4 g5 _& x

恰好您讲课这天已有安排,要不无论如何得去聆听学习。再等机会吧。

发表于 2011-3-5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安德路先生的回复。我想这张德胜门税票画面的作者,还是了解一些历史的。
发表于 2011-3-4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干什么用的?上边有什么不对吗?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走进首博听陆老师讲城门三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发表于 2011-3-3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个好机会,因已经安排了活动,下回肯定参加!
发表于 2011-3-3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建都800余年,形成了“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凸”形城市规划形制和格局。首都博物馆主办了这次北京城门的旧事讲座。 听众还可参观同时进行的首博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等。
发表于 2011-3-3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去聆听陆老师的课!先报个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6 12:49 , Processed in 1.18785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