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21|回复: 13

[讨论][原创]关于雍正即位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3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在准备故宫养心殿的帖子,而写养心殿就绕不开雍正,因此,就雍正即位,先抛出篇小文与大家探讨。

4 q0 Y5 }% ]* L5 D4 u' @3 a. @7 @

 

1 b( v4 x( ~, l' C

我很反对对历史人物的二元论——好就“伟光正”、坏就一无是处,对雍正也是如此!整顿吏治、摊丁入亩、耗羡归公、改土归流。。。雍正即不象康熙一味仁厚,也比其子乾隆虑事周全、缜密,可以说,没有雍正,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

: c( A8 ^. ^: \2 b2 f

 

: _# v. z# ^- a

但是——法理情,法最大!帝王更是讲究“敬天法祖”,如果皇位为非法所得,那么不管后来你做的多么出色,史书上也是要入“贰臣传”的!这就如同刑侦取证,证据再真实,取证过程非法,证据一样不被采信!一个道理!

$ K; e! Z8 B0 ]) B2 \/ P

 

1 y- ]4 [- N% i; c

雍正的即位,疑点多多——对待历史,我赞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点。我倾向于支持篡位说(甚至弑父说)!

% R4 W" p' e4 o

 

% ?& p& i+ d6 h; A _: o' a$ V" H! Q

几点小心求证:

& E4 y5 n b( Z$ R% z9 _

 

L. B i, c. m& k" \3 x' M

一、康熙遗诏,非康熙亲笔所书,伪造成份大

+ ]" h' R; l8 @' v* N4 h

 

0 [' o3 g7 F% H

所谓康熙遗诏,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康熙自己治国感想及对子孙的期望,这部分文字早在康熙54年时即已颁布(康熙当时曾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第二部分,也是证明雍正即位合法性的关键文字“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 c- H# ~6 @# U* o ?1 i! l9 T

 

$ O6 |/ n4 W8 h# }2 U9 N5 N8 @; h

我没亲眼见到过遗诏(见了也是肉眼凡胎、无法辨真),但从推理得知:所谓康熙遗诏,肯定非康熙亲笔所书。如果遗诏为真,隆科多也不必当初只是“口传遗诏”了,当事者、史学家也就不可能一直质疑雍正即位的合法性了。

_, S- W, F t" ~* |& y, W- Q

 

3 f7 q5 S( d4 p! d

至于遗诏是否是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伪造,还是其他什么人的杰作,还重要吗?

0 T) V o/ {% K+ I" O) W; V* J

 

1 u* j4 x% }+ @

 

6 E" A4 \" g$ k; [8 I

二、“八人同受面谕”一说不成立

3 F. f* Z, G; H l) c

 

* [ m! L/ c' g( B1 h8 a

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指出,据史料(注意:由即位者编辑)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九时左右“宾天”的,而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一至三时间“急召”雍正。而雍正到达畅春园之前的上午七点左右,康熙已将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皇帝位”的决定。

# m. W9 P& X$ Q& H# A. W' C

 

r# ~) O9 [+ L0 a1 q9 F9 {

此说法是雍正在当了皇帝七年之后,才突然举出的证据。金恒源认为,如果确实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当众宣布“四阿哥继位”一事,以雍正的一贯为人和即位合法性斗争的惨烈程度,雍正断无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七年以后再作宣布。答案只有一个,此说为雍正、张廷玉伪造。

" r5 T9 I3 R3 G! k i

 

, y& Y' C+ X* R1 \

当了皇帝七年之后——雍正七年?隆科多已死了吧?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还应该有人在,当时他们听到“八人同受面谕”一说是什么立场?谁来说说?

N& \8 _6 Q1 R7 ]; M

 

* G* F% v% q; o, J+ @" ^1 y# V) ~

我觉得金先生一定做了大量这方面研究才提出伪造之说的,如有史实支持,则此推理严密、无懈可击,我也支持!

& L1 g V Q% T) [$ g9 N* B' U! R

 

! X9 l9 m6 E7 k

 

5 V. G i2 E6 Z

三、阻挠十四弟进京哭灵违背人伦

5 {9 p' ^0 x9 g* B: p! ]2 V

 

% g) r5 E! H! H

过程不详述了,如果雍正心里无鬼,为什么做出这种违背人伦的事?

6 V6 G( e- B. M0 j) H7 t0 ]

 

. b8 u* ]0 |6 R; C* X

 

/ v4 H$ y! ]/ ?! ^

四、避其父的行为太明显——雍正真的对其父康熙在天之灵恐惧吗?

* q" W3 X% O0 v& V

 

& K9 n6 F' k. R! T/ F4 p- D

1、不住乾清宫改住养心殿;

b; [" ^+ ^) b3 l( u/ M& O

2、不在京东东陵建陵而跑到京西建新陵,而雍正在排场、享受等方面,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

* m. l# Q' S/ D4 u3 j4 p0 {% E

3、雍正对畅春园(康熙宾天之所),什么态度?有类似的行为吗?

6 j8 O# p( G2 y2 Y' |, x& S

 

( F1 n* w$ C/ m7 w

 

0 p1 j( n7 N8 l+ G7 @$ l

关于雍正即位,欢迎网友们补充史实、一起讨论!

! X7 ]% ] M5 D0 x$ S' q

 

* o* _- _: M3 ?) h% _

我的态度:只是讨论问题,就事论事,并非与四爷党作对!

! H ~5 o! v5 J

 

8 q8 I' _1 h) d- K& m

 

) L6 u, h' k& U8 p6 i$ _

附件、史上记载的《康熙遗诏》全文如下: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 q) y: {% I# P# p. r

 

4 P/ o1 A! ]5 _3 _# \; X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 T- t. @9 ]$ ]3 A" n" W

 

+ _( ] s. t9 b# ~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0 u U( i6 P; Q" n9 J

 

4 @5 s$ @) `# u3 R6 v+ L. g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 ]: v; z8 c- Z9 w9 A

 

2 T X, j9 z# E0 {. l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挖了景陵给康熙老佛爷全面体检。顺手向国家立个项,作为清史编撰的分支,薅他几百万花差花差。
发表于 2010-11-23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边搬圆明园了,大内改住养心殿了,照这样推断,只要是雍正不按成例来,都是疑点,呵
发表于 2010-11-23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街客在2010-11-23 15:29:00的发言:
4 N" D/ L0 O E' z4 O

 

& D/ O3 o3 }" d5 x4 {

这几年不争论了,是没有新史料发现,还是又有什么新的兴奋点了?

4 _( @: o8 N- j- U* t# p+ G

 

0 L2 J% x; k0 H0 j

其实刑侦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心理学的实践应用):谋杀案凶手的确定,以被害人的死亡获利最大者是嫌疑为最大!

, a0 x- w1 a1 e' c6 S; H) W

 

# f* d% I* m, T2 V: |) ^2 A

都没有绝对的证据推翻对方的观点,不过从历史的潮流来看,雍正继位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品贵重——何来此说?如果指出身,雍正庶出,并且一直与亲母不和,据说为躲与亲妈见面又不违礼,凌晨2、3点去亲妈处请安(亏四爷做的出来,太辛苦啦!行为与后来躲康熙影子如出一辙);

9 N: G+ [: e2 M7 Z7 J1 e

 

9 ~# `' i. n6 B4 ^/ f

深肖朕躬——雍正哪点象康熙?长相?对人态度?办事风格?

& O. Y7 I3 h% o& Q- n1 Z

 

0 e7 |9 Z8 D2 O& s3 n: v/ e

这两句话我觉得是遗诏中最搞笑的,真是此地无银、狗尾续貂啊!

发表于 2010-11-23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为人民谋福利就是好领导者。反正,就算苗正跟红也是混蛋。哪个金二胖子金三胖子倒是正大光明继承大统。又如何呢?

( i. X7 Y* z5 U4 Z; [- H

在封建帝国里,雍正算得上一个明君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11-23 15:09:00的发言:
) ? N, x7 s# C

 

( W4 }6 @ Q9 y; d2 U* E ?

这是一个车轮战,如果有人证明出雍正为了躲康熙而搬到圆明园,肯定能有人证明雍正去圆明园是偶然或和躲康熙没关系。早年争论过很多次,这几年好多了。

+ W7 a( M- U4 J4 T8 H- L$ X; }5 n

 

1 r& b% o; c& K! J U; n0 N

这几年不争论了,是没有新史料发现,还是又有什么新的兴奋点了?

+ p, r) V5 G0 Z; v5 y( J

 

$ E: m9 N5 w) ?: g C0 B

其实刑侦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心理学的实践应用):谋杀案凶手的确定,以被害人的死亡获利最大者是嫌疑为最大!

发表于 2010-11-23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街客在2010-11-23 15:02:00的发言:
. P) A+ _1 S9 g; S

 

/ _! l" {. x; J$ d

老弟是三山五园专家,果真如此,则证据更加充分!

2 K' _$ a. g3 @5 k8 P% g

 

# S5 d8 w$ p+ W' R9 @- p# @

这是一个车轮战,如果有人证明出雍正为了躲康熙而搬到圆明园,肯定能有人证明雍正去圆明园是偶然或和躲康熙没关系。早年争论过很多次,这几年好多了。

发表于 2010-11-23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畅春园,改修圆明园,不下葬东陵,改建西陵。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11-23 14:59:00的发言:
不住畅春园,改修圆明园,不下葬东陵,改建西陵。
, p( o6 }2 w k) c

 

+ q/ |; n' s- J# n p, x, |" u

老弟是三山五园专家,果真如此,则证据更加充分!

发表于 2010-11-24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六爷在2010-11-23 15:18:00的发言:
, P; ~7 V1 g0 s: j2 m h

只要为人民谋福利就是好领导者。反正,就算苗正跟红也是混蛋。哪个金二胖子金三胖子倒是正大光明继承大统。又如何呢?

% S' Q! y' L4 g; n) d

在封建帝国里,雍正算得上一个明君

0 T% ]# v. q/ _0 B, \1 `0 r

赞成 雍正绝对算是个明君了 康乾盛世 雍正在期间作用是巨大的 康熙去世的时候国库就存银几百万两 到雍正死的时候国库存银已达到几千万两 也之所以乾隆才能安稳的坐他的太平江山

发表于 2010-11-24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街客在2010-11-23 15:02:00的发言:
0 b; `5 A' W+ V: Z1 W0 Y

 

: n" o9 r* Y% ], L* `7 \/ v

老弟是三山五园专家,果真如此,则证据更加充分!

% H/ B) \2 a/ F+ f

我感觉不下葬东陵 改建西陵 成为雍正篡位的证据 也有不妥之处 因为之后的乾隆也没跟随雍正葬西陵而是葬在了东陵 包括顺治也没跟皇太极葬一块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六爷在2010-11-23 15:18:00的发言:
( S: E B3 o' a2 n- H. X+ y

只要为人民谋福利就是好领导者。反正,就算苗正跟红也是混蛋。哪个金二胖子金三胖子倒是正大光明继承大统。又如何呢?

! P# [1 j$ N, r. k

在封建帝国里,雍正算得上一个明君

5 U$ Z$ x# x5 D

 

' R4 z& z6 f7 N1 ?2 m

六爷息怒!

7 `- D; D, e' S8 f9 E/ U) l

 

; ^/ J: q6 d: }# I% ]- } k* B

金胖子们毕竟是藩属国,闹不出大天去!雍正勤勉朝政,有目共睹,我开篇已经说过了。但并不能抹杀其篡位的历史,这叫原罪!

) O- X8 l) S( i ?2 L

 

4 k1 r) y, k0 A3 _/ S4 W" d

您老扯金胖子的手法,逻辑上叫偷换概念!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爱新觉罗玄烨在2010-11-24 15:42:00的发言:
[, x5 b' E2 A/ v. \9 R" A

我感觉不下葬东陵 改建西陵 成为雍正篡位的证据 也有不妥之处 因为之后的乾隆也没跟随雍正葬西陵而是葬在了东陵 包括顺治也没跟皇太极葬一块吧

+ E+ a7 T5 K" K" R" f( x( T+ r

 

0 j0 Q& V* w5 T3 i

兄弟的名讳,让在下不知怎么称呼了,圣上乎?

$ ~% s6 u7 ^! @8 K

 

% Y( _. m W G

乾隆是没办法,想从葬雍正西陵,又怕冷落了东陵(这是正史公开的说法,其实我觉得他是怕做的太过分了宗室觉罗们看不过去),于是下旨所谓昭穆之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1 23:17 , Processed in 1.15499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