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80|回复: 2

[转帖]城市冷眼 旧城改造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6-22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06月22日16:31 中国房地产报 
 
  王子鹏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 “经济人”的假设之上。如果人人都大公无私,那是“君子国”,所有的经济学概念都要重写。当然,大公无私的人总还是在特定时空存在的,要不这世界也就没有了变数,但是,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所谓“经济人假设”,简而言之就是人是自私的,人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如果剔除强加在其身上的种种道义的光环,把旧城改造放在经济学的范畴进行讨论,许多争执便都可以一目了然。

  旧城改造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地方政府、 开发商(包括附属的建筑师)、当地居民、文物保护者(包括政府和民间)。拆,还是不拆,大家都会有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先说开发商。开发商最招人骂,因为他们是靠“拆”吃饭的。从经济理性角度,对他们而言,不停地拆了盖盖了拆,房价节节上升,这是最理性的状态。当然有良心有品位的开发商并不会全拆,而是保留一部分旧的建筑,使之成为新建筑的一部分。既可以提升项目的品味和价值,也多了一份卖点;既有了保护文物的名声,又提高了项目售价。此为开发商的高级阶段。目前而言,这类开发商在大城市开始出现,多少保留了一些让人怀旧的“盆景”,应该是一种进步。但大多数中小城市的开发商仍然停留在“旧城终结者”的反面角色中无法自拔。

  建筑师在这里归到开发商一类,这可能让特别想和开发商保持一定距离的建筑师们感到委屈。但是,建筑师也是靠盖房子吃饭的,既然是建筑师,就要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传世之作,至少也是让开发商满意的作品。他们是有品味的一群,但也是有“拆”的客观需要的一群,他们的智慧和开发商的需要结合起来,往往会推出一批现代和怀旧相结合的项目,甚至会推出一批高品位的开发商。这一点上,他们的需求是相同的——拆是要拆的,但是会有选择的保护。至于选择的标准,则是另一个“经济人假设”的话题。不过,他们往往会比开发商显得更有社会责任感,拆的理由也更加专业,一般人很容易被忽悠。

  地方政府是手握大权的幕后主宰。我们的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政绩的考核也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对上负责,对政绩指标负责。而GDP则是考核的最硬指标。很久以来,“清静无为”的“小政府”往往被认为碌碌无为,“创新”则成为“大有作为”的象征。因此,每届政府都要在自己手上出成绩。旧城改造是地方政府权力之内的,也是最快最有把握的政绩渠道之一。通过拆迁和拆迁费的不对等,改造了城市的“新”面貌,发展了房地产,提高了房价,制造了GDP,何乐不为?只要这些“约束条件”不变,地方政府的拆迁冲动就不变。

  至于原住民和环保工作者,他们既是受影响最大,受伤害最深的人,也是最无能为力的一群。政府的环保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自然要“听领导的话”。民间的环保声音,在目前的中国还太小,小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生活在小胡同里的部分居民来说,过于拥挤的居住密度和破旧的公共设施也使一部分居民向往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由于这些条件的改善他们都说不上话,于是“盼拆迁”也是一个拆迁中的“围城现象”。至于那些不拆就不能改善条件和基础设施的言论,本人持严重怀疑态度,并对其“经济人动机”深感不安。

  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旧城的命运恐怕不是某几个人的能力所能挽回。而“经济人假设”虽然屡受诟病,但仍然不失为经受了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要改变旧城的命运,除了按照这个假设,重新设计一条对决策者的利益引导机制,对当事者的利益补偿机制,此外别无他法。那种把城市命运寄望在某些个人的道德标准的做法,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想当然。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为而治,那才是真正的管理者该具备的气质.
发表于 2006-6-23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笔笔让人发疯的经济帐~~~~~~~~~~~~~~[em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23:17 , Processed in 1.11432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