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瓷器修复专家不认可 配补处描金掩盖了历史信息复原的图案无神韵 圆明园第一批20件破损瓷器完成“尝试”性修复昨天首次亮相,部分受邀参与评审的专家对文物的修复方式提出不同意见,“在无依据的情况下,瓷器缺失部分不主张进行原有图案复原”。 & y$ b/ U' p A: \% n
修复瓷器描金专家不认可 7 J; ? E6 M3 t* u* t' Z* G
经过近一个月的修复,20件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已完成粘贴拼接,缺失部分用白石膏按原有形状塑形补齐,有的修复处石膏外还涂上一层金漆,个别瓷器经过后期人工绘制,图案和纹饰也恢复了“原貌”。 $ P7 t# W" g% ~3 G
据了解,首批修复的文物,分别采用了现行比较普遍的“白石膏配补”、“配补处描金”和“可识别性恢复原有图案修复”三种修复方式,但专家们对后两种方式并不认可。 2 r+ A' i- [, t) k q% I$ Q
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杨志军认为,金漆修复与瓷器本身颜色反差很大,而且采用金漆修复的文物也掩盖了历史信息,体现不出圆明园的历史沧桑。
% ]/ X3 r: R! t' H+ T; H7 [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表示,金漆修复是日本常用的一种瓷器修复方式,适用于单色釉面的瓷器,而对于存在多种纹饰的瓷器则不适合。 - ?, [0 X& V3 l4 X8 |( Q
建议保留遭破坏后历史信息
2 c2 e" q- F( E. l( [ 在修复完成的瓷器中,一件“五蝠捧寿”青花盘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科技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的注意,这件破损瓷器上五只蝙蝠中的两只是在修复过程中后期补绘上的,王丹华对此不赞同。
|5 Z" z* a% I( i: \2 C “原来的蝙蝠图案腿脚、眼睛都很生动形象,补绘上的两只蝙蝠既无神韵,笔法也不均匀,显得很不协调。”王丹华表示:“在没有照片、文字等历史资料依据的情况下,为追求图案完整随心所欲复原的做法不可取。”
5 s- M2 w* J( A' T* K9 N3 T# J 第二批修复将沿用传统工艺 2 Q; C0 l1 F/ V
圆明园第二批待修复的文物昨天也同时亮相。这10件破损瓷器出土于圆明园曲院风荷景区,均是康熙年间的官窑瓷。 5 @6 p. S$ j+ d* L! [- }
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批文物修复预计本周启动,将采纳专家建议,按照传统修复方式对破损瓷器进行石膏修补,暂时不再使用描金工艺,更不会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对文物原有纹饰和图案进行复原。 3 ?2 J* b' D5 X# r* I4 o2 q
$ q& \, X h0 D : z6 S4 `) X V" K
北京晚报 ( W! v0 z, k5 `* F& \! n, q
9 @% P% D0 H& J7 ^
. F) e1 O! i5 ]* i
9 m: s$ I; f% c4 M, j
圆明园瓷器修复专家不认可
3 s' J- H0 M6 M0 C8 t1 q
% N( K$ G U0 N+ H& k2 X" ^
% ?8 I+ A/ _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