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36|回复: 8

纪念我的出生地---宣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7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发一个帖子,借此表达一下对北京市关于东西城、崇文、宣武合并的看法。我的母亲1954年从遥远的大安山元港(我们那的人对港的读音是jiang,不知何故)村被招工到541厂,从我出生后的我都户口本一直是北京宣武区南菜园19号楼,籍贯是房山大安山。如今我的出生地要改为“西城区南菜园”。呜呜呜呜。

. U& `9 B! B1 N2 Y: a7 _

 

5 r. `& C$ l2 b, n" b# d. n* H

. E) f( [& Q7 ^9 r. m z% ^

7 [4 j- F& l( _1 E$ G& D. h4 c" H! a- D- ~% \( ~7 _, C. S4 ~% |9 o F/ d# V- h. r- X5 {9 A% h/ z8 ~; _- a$ m' |* O6 p; |) o, e* j2 r9 ~) ~* C% L5 K+ ~4 `& P3 i/ }6 p* H( N8 V0 E; N! z0 ?, m9 T0 `: j+ T% b2 [
/ W8 l$ F" ^, s5 k
潮白:“宣武”“崇文”不该成为历史
: [8 W- R7 Y1 Y# H* }! [) c
潮白  

    北京市对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东城区和崇文区合并取名“东城区”,西城区和宣武区合并取名“西城区”。调整行政区划自有其道理,报道简要地列了四条。这没有什么,值得一议的是合并后的“新”名字。 ( http://www.aisixiang.com )
    合并后的名字并没有另起炉灶,都是“拿来”现成的。可怪的是,为什么不“拿来”从而也可以保留两区中的“宣武”和“崇文”这种蕴涵着传统文化意味的名字,而偏偏要选择只具方位感听来异常干瘪的“东城”和“西城”呢?须知,这种保留完全是唾手可得啊,为什么一定要抛弃呢?实在令人费解。我觉得,北京市有关方面就此应该给出一个必要的解释,让公众评判他们的选择是否站得住脚。 ( http://www.aisixiang.com )
    《清稗类钞》里有一则“城门名谶”,讲的正有宣武门、崇文门。消失了的宣武区、崇文区,分别因城门而得名。有人发现,老北京正东的西三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之命名,恰恰预示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灭亡时间和要因。是这么说的:“元之亡也,年号至正,则为正门之占验焉。明社之亡,年在崇祯。今者国祚之移,号曰宣统。盖崇祯时以文臣庸闇而亡,宣统时以发难于武人而亡也。”简言之,元亡于至正年间,含正阳门之“正”;明亡于崇祯年间,含崇文门之“崇”;清亡于宣统年间,含宣武门之“宣”。此种谶纬故事大可聊博一笑,不用当真,但“宣武”、“崇文”较之“西城”、“东城”显然韵味十足。据说,宣武门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意;崇文门是才子赶考必经之门,因而被称为“幸运之门”。两个充满了遗闻轶事的名字,保护还不及,怎么可以弃之如敝屣呢?

在文物能够带来效益的前提下,很多地方已经不得不注重保护并颇显过度地开发着,但地名、区划名这种“非物质遗产”却尚未为大小级别的名录所重视。要保护的东西太多,还轮不到吧。轮不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不到。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的《语言与文化》,不仅能够“从语词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而且能够“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包括地名所反映的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的殖民痕迹,北美的印第安语地名、中国地名所显示的古代民族交通的踪迹,侨置郡县和民族迁徙、壮语地名所显示的古今民族的差异,等等。因此,笔者坚信,地名终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问题而已。 ( http://www.aisixiang.com )
    在地名保护问题上,广州的情形也极不乐观。两个月前,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淼章先生即痛陈在这十几二十年当中,广州的老地名消失了近两千个。他建议,广州应该启动老地名保护工程,要普查一下广州究竟消失了多少老地名。笔者续貂的是,还要看看有多少消失了的老地名可以重新找回来。连毁掉的文物建筑都可以复建,恢复老地名有何难哉? ( http://www.aisixiang.com )
    城市改造的突飞猛进,使老地名的消失不可避免,但能不消失的可以不消失。北京市的核心四区无妨合并为两区,“宣武”、“崇文”名称却完全可以免于成为历史,关键是,它们也不该成为历史。(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鞍山仁者在2010-7-7 14:45:00的发言:
; j2 w- u- T+ i( |

转发一个帖子,借此表达一下对北京市关于东西城、崇文、宣武合并的看法。我的母亲1954年从遥远的大安山元港(我们那的人对港的读音是jiang,不知何故)村被招工到541厂,从我出生后的我都户口本一直是北京宣武区南菜园19号楼,籍贯是房山大安山。如今我的出生地要改为“西城区南菜园”。呜呜呜呜。

/ m- K# i' \8 k+ Z

 

% t& x& B" f; C" U/ ]

7 ~2 A3 x X& P

( Z! O$ U+ q0 ~% l# Z# x- L, m4 |/ A& n! f' X9 d3 W. X4 z6 C6 y8 N" b/ {5 F3 x! M+ t. a# ?8 A! l" e9 \# B" C& N2 O1 P/ |, @! a- u- X" }" _% y* R D4 ~6 [/ m7 B' i0 G$ f, C) S) ?' a2 P$ d' O. M F4 c8 m" |0 Z' s( o$ a7 P4 r9 A( U/ z3 Q
$ k2 p5 L S! B' r+ V7 M- P$ v
潮白:“宣武”“崇文”不该成为历史
8 g; D- x" l" A) v T
潮白  

    北京市对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东城区和崇文区合并取名“东城区”,西城区和宣武区合并取名“西城区”。调整行政区划自有其道理,报道简要地列了四条。这没有什么,值得一议的是合并后的“新”名字。 ( http://www.aisixiang.com )
    合并后的名字并没有另起炉灶,都是“拿来”现成的。可怪的是,为什么不“拿来”从而也可以保留两区中的“宣武”和“崇文”这种蕴涵着传统文化意味的名字,而偏偏要选择只具方位感听来异常干瘪的“东城”和“西城”呢?须知,这种保留完全是唾手可得啊,为什么一定要抛弃呢?实在令人费解。我觉得,北京市有关方面就此应该给出一个必要的解释,让公众评判他们的选择是否站得住脚。 ( http://www.aisixiang.com )
    《清稗类钞》里有一则“城门名谶”,讲的正有宣武门、崇文门。消失了的宣武区、崇文区,分别因城门而得名。有人发现,老北京正东的西三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之命名,恰恰预示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灭亡时间和要因。是这么说的:“元之亡也,年号至正,则为正门之占验焉。明社之亡,年在崇祯。今者国祚之移,号曰宣统。盖崇祯时以文臣庸闇而亡,宣统时以发难于武人而亡也。”简言之,元亡于至正年间,含正阳门之“正”;明亡于崇祯年间,含崇文门之“崇”;清亡于宣统年间,含宣武门之“宣”。此种谶纬故事大可聊博一笑,不用当真,但“宣武”、“崇文”较之“西城”、“东城”显然韵味十足。据说,宣武门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意;崇文门是才子赶考必经之门,因而被称为“幸运之门”。两个充满了遗闻轶事的名字,保护还不及,怎么可以弃之如敝屣呢?

在文物能够带来效益的前提下,很多地方已经不得不注重保护并颇显过度地开发着,但地名、区划名这种“非物质遗产”却尚未为大小级别的名录所重视。要保护的东西太多,还轮不到吧。轮不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不到。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的《语言与文化》,不仅能够“从语词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而且能够“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包括地名所反映的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的殖民痕迹,北美的印第安语地名、中国地名所显示的古代民族交通的踪迹,侨置郡县和民族迁徙、壮语地名所显示的古今民族的差异,等等。因此,笔者坚信,地名终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问题而已。 ( http://www.aisixiang.com )
    在地名保护问题上,广州的情形也极不乐观。两个月前,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淼章先生即痛陈在这十几二十年当中,广州的老地名消失了近两千个。他建议,广州应该启动老地名保护工程,要普查一下广州究竟消失了多少老地名。笔者续貂的是,还要看看有多少消失了的老地名可以重新找回来。连毁掉的文物建筑都可以复建,恢复老地名有何难哉? ( http://www.aisixiang.com )
    城市改造的突飞猛进,使老地名的消失不可避免,但能不消失的可以不消失。北京市的核心四区无妨合并为两区,“宣武”、“崇文”名称却完全可以免于成为历史,关键是,它们也不该成为历史。(
% u9 G! b. l2 t( n7 Z

仁者注:潮白先生的文章中“有人发现,老北京正东的西三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之命名”有误,应为“老北京正南的西三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老北京城的九门中,正南是宣武。正阳、崇文;正东是朝阳、东直;正北是安定、德胜;正西是西直、阜城门。

发表于 2010-7-11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泣不成声,这帮子政府的官僚豺狼,因何如此视南城为心患,留下我的宣武,我精神的家园
发表于 2010-7-18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宣武人,渣滓政府。

发表于 2010-8-3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武的,110104的
发表于 2010-8-10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7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昕昕在2010-8-3 1:54:00的发言:
宣武的,110104的
U: @" E0 [3 t# T& \: i# A

宣武的!110104……!!!见了面没准儿还认识呢!

发表于 2010-8-8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我有一同学是江苏扬州人,我跟他说崇文宣武合并,他居然说这叫文化交流!不是还留着车站名字呢吗?崇文门、宣武门,我说我要是把你们扬州拆了,改的跟纽约似的怎么样?他不吭声了。所以说,只有北京人才会爱北京,外地人对北京只有仇恨!所以要保住北京,就要驱逐所有外地杂种,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不是外地杂种的北京!
发表于 2010-8-6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分享一首歌,叫做宣武永存

- L. U" e' y! _ X8 V: z

http://www.songtaste.com/song/2003228/user/452078/

% v, y1 d4 c8 I

 

; d( h8 Z' T# J6 W4 o

宣武永存
较劲

马上就要合了,但是宣武依旧活着
在北京的中间儿有那么一块儿地儿 不论走到哪都充满了人情味儿
这的孩子总有一股说不出的劲儿 这总发生一些关于我们的事儿
不管你是哪年哪月份生人 110104这是你的身份
20多年前我出生在宣武医院 打一会走道儿就满胡同瞎转
记得打小玩的地儿并不多 一说游戏机准先奔西马特
我不稀罕中友还有大悦城 在我眼里最亲切的还是庄胜蹦厅
后来兴了电脑有了飞澄跟索斯 我永远忘不了天天泡在那的日子
最牛逼的小学它叫做康乐里 打那出来的孩子总个个透着局气
北京小学对面儿那是宣武公园 大爷大妈都爱在里边踢毽儿
万寿公园以前老是一地避孕套 140的孩子总爱瞎闹
家长总想让孩子上15跟14 其实从204出来也不算太次
提起电影院我总想起白广路 总让我想起在那的一幕一幕
春节必去的那是厂甸庙会 一条街不要门票随便您去几回
永远忘不了菜市口内老澡堂子 大池子一泡内冰霜吃着真爽
椿树园儿东边那是琉璃厂 哪里有古董还有好多琴行儿
最牛逼的古董店叫做荣宝斋 好多好多老外他看了真不买
不论夏天游泳还是冬天滑冰 您要说去哪 那必须陶然亭
雪山滑满了我童年的回忆 河边总有一对谈恋爱的男女
要买金银首饰菜百跟国华 他们都说自己是黄金第一家
要问哪的东西又值又便宜 给您两个选择天缘和菜批
宣武门有卤煮 和平门有烤鸭 虎坊桥买炸糕 牛街来碗羊杂
宣武门有天主 牛街有伊斯兰 还有法源寺和道教的白云观
现在通了地铁有了那么多的站 但是最亲切的还是2号线
现在一说踢球哥几个全都约宣体 但是还是忘不了当年的三角地
我热爱的宣武有着太多的历史 她注定不会在我们这代人中消失
平凡中的不平凡悠久的紫禁城 她比西区更能代表真正的北京
我牵挂的宣武经历太多的变迁 但她在我眼里永远没有改变
就像一个哥们陪在我的身边 直到今天已经经历了20多年
我放不下的宣武她早就变成我的籍贯 哥们哪的宣武这才是我的习惯
西区西区到底代表那里 出门一说西区听着就不给力
我忘不了的宣武有着南城的灵魂 住在这的人有着南城的精神
每条胡同每块砖头走过的每条夜路 不管到哪我永远会把你们记住
我舍不得的宣武有着太多的地名 但是前边永远加着宣武这个复姓
但是这些一转眼都要变成曾经 我纳闷难道这些才是你想要的北京?
我离不开的宣武因为我在这居住 我爱这的每条街道每一条马路
写着宣武的每条大街我都觉得亲切 对西区的感觉莫名的拒绝
现在一听合区整个一晴天霹雳 这个消息让我想到了爆冷的意大利
弄那么大一台湾你不说赶紧统一 没事没五跟这还玩你妈一合区
西城是首都有着宏伟的蓝图 但是另我热血沸腾的还是他妈宣武
回到宣武我就有种说不出的亲切 虽然它在别人眼里并不怎么特别
形容我的宣武没有华丽的词藻 但提起它的名字我总会感到骄傲
小小的宣武虽然没有那么恢宏 但是她在我们心中占着太大的比重
我要告诉所有人宣武他妈永存 我生在这长在这我已经在这扎根
我永远忘不了的是胡同的小调 永远忘不了的是磨剪子魔刀
诺大的北京现在全是高楼大厦 但是人越来越假越来越复杂
反过来看看我当年的胡同 这么多年它总给我莫名的感动
他的名字很快消失在北京地图 但是他会被你们所有人都记住

/ v$ H- _% p& R( D' l3 [*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1 11:45 , Processed in 1.12856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