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达后,乾隆和他的侍从穿过二宫门,来到“九州清晏”,这里是他的寝宫,中央有一座大殿,叫做奉三无私殿,做短暂的祈祷,然后到卧室休息。当天接下来的活动是,泛舟至“慈云普护”佛寺,以表诚心。
注:
圆明园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万春)三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紫禁城是72公顷),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陆续缔造经营的一座皇家宫苑。盛时的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和丰富的收藏而闻名于世。圆明园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一个精美绝伦的杰作,她以北方雄建之自然景观,舒写江南柔美之情,同时又融西方的挺拨明朗于东方的诗情画意之中,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地集于一身,被诗化为“人间天上诸景备,移天缩地入君怀。”其占地面积不但大大超过紫禁城数倍,就连建筑面积也比紫禁城多1万平方米,达16万平米。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圆明园入口为大宫门,上悬匾额“圆明园”三个字,乃康熙帝所书。宫门前为一巨大广场,东西通宽五十一丈即163米,南北通长九十一丈即291米。在大宫门直南有一座大影壁,长十三丈(41.6米)。影壁与宫门的距离是六十三丈即201米。正因为大宫门是御园正门,所以门前饰物就特别讲究。大宫门前的一对镀金烧古大铜狮,共用34378斤黄铜铸造而成,重达17吨,铜狮高243厘米(七尺六寸),宽176厘米,长227厘米。再加上高约80厘米的石雕巨座,极其雄伟和壮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不知被何人运走,至今下落不明。
大宫门
进入大宫门,就是二宫门,也叫做“出入贤良门”,门前有金水河和金水桥,入门后即可看见“正大光明殿”,建于雍正初年约一七二五年,是入园后的第一组建筑。大殿面阔7间(外加侧廊两间),卷棚歇山顶,灰瓦。殿后有假山,像巨大的竹子笔直挺立,大殿东西有配殿,面阔5间,卷棚悬山顶,朴素而具田园风格。正大光明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四字匾额。乾隆很欣赏这个布局,他说:“不雕不绘,自得轩茅拾意”。正大光明殿为皇帝朝会听政之所,是清时紫禁城外又一政治中心,自雍正至道光历代皇帝每年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欢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都在这里举行。雍正感觉需要为他长期居住圆明园作辩护,因为他自觉儒家行为的道德规范不容许逸乐,于是在正大光明殿里悬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 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
正大光明殿
勤政亲贤
正大光明殿东翼是给军机大臣办公的地方,西翼是候旨房。从正大光明殿往东,可到“勤政亲贤殿”,是皇帝接见官员、批阅奏章的地方,在听政室内龙座的屏风上,写有“无逸”两个大字,从1725年开始,雍正在圆明园办公,并告诫群臣,他并非来此玩乐,只是想给繁重的政务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场所,并给这座殿堂取名“勤政殿”。然而,安逸的庭院气氛让大臣们没有认真对待皇帝的告诫,1726年1月20日,当雍正在勤政殿准备听奏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进言,雍正不悦形之于色,斥责园居绝非怠忽政事,他威胁的警告说,如果大臣们继续在园里随便处事,就视为反对他在圆明园的生活。后来大臣们习惯了在帝王宫苑内处理政务,雍正待在圆明园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返回紫禁城的次数日渐稀少,他变得很不情愿离开这座宫苑,开启了清帝居园办公的传统。鉴于从京城到圆明园的路途较远,很多大臣必须半夜出发才能赶上早朝,雍正下令修建了一条优质石板路,出西直门直达圆明园,并且免除了老臣出席早朝,特别是严冬的时候,他干脆豁免了大部分官员的觐见,紧急情况除外。乾隆继位后,把勤政殿改名为“勤政亲贤”。
正大光明殿往北,是“前湖”,湖的北岸,即“九州清晏”。再往北是“后湖”,围绕后湖有九座人工岛,象征九州。“九州清晏”是最大的一个岛,夹在前湖和后湖之间,是皇帝和嫔妃们的住所,建于康熙年间(一七二二年),雍正给它命名为“九州”,是把它作为中国的缩影,让小小的建筑表现无边际的大自然,乾隆继位后,改名为“九州清晏”。中轴线上由三座大殿组成,自南往北分别叫做圆明园殿(面阔5间)、奉三无私殿(面阔7间)和九洲清晏殿(面阔7间,北出抱厦3间)。在这三座大殿东面,是“天地一家春”和“承恩堂”,是后妃居住的地方,西面是“清辉阁”,储存有圆明园四十景绢本彩绘。道光皇帝九洲清晏西边有修了“慎德堂”,外观方形,三连卷如波浪的屋顶,花费了25两白银,在雍正、道光都先后病逝在九洲清晏。
从“九州清晏”往东绕一圈,首先是“镂月开云”:
原名“牡丹台”,它的主殿是由珍贵的楠木制成,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牡丹,有90多个品种,后面是纪恩堂,东为栖云楼,西为养素书屋。早在乾隆6岁的时候,就在此跟祖父康熙、父亲雍正一起共享了那次传诵一时的赏花会,1722年,也就是康熙去世的那年,他们又聚在一起赏花。这两次三朝清帝在牡丹台聚会的佳事,被引以为傲的记录在档案中,乾隆皇帝后来在现场立了石碑,记录了这段历史,纪恩堂因此得名。
接下来是“天然图画”,也是这组建筑群主殿的名字,面阔5间,前出抱厦3间。西边有一阁一楼,东边是五福堂。它的特色是种植了非常多的梧桐树。
往北,可到“碧桐书屋”,也中了非常多的梧桐,把整座宅院都遮盖起来,据说乾隆很喜欢到这里听雨声,以激发他作诗的灵感。
从“碧桐书屋”往西,就是“慈云普护”,它的后方是独一无二的钟楼,稍微往西是“欢喜佛场”,面向后湖,北为三层楼阁,供奉观音大士和关帝圣君,主殿往东是龙王殿,供奉圆明园里名叫昭福的龙王,显然,这里是一群寺庙建筑,慈云普护的名字就是要求各位神灵保佑的意思。
离开这个有宗教味的地方,往西经过一座小石桥,就到了“上下天光”,它的主建筑师眺望后湖的两层楼阁,是依照洞庭湖上的岳阳楼复制的,楼的两侧延伸至两边的狭岸,像一道彩虹,其中还建了一座八角亭,这座楼的后面是一座叫“平安院”的小庭院。
往西南,可来到“杏花春馆”,分别由杏花村、春雨轩、翠微堂、抑斋、镜水斋所组成,最初由雍正建造,乾隆将其美化,定为四十景之一,他喜欢在杏花盛开的晚春时节来到这里,并以“春深花发,灿然如霞”来形容这里的美景。
往南,经碧澜桥可到“坦坦荡荡”,前有素心堂,东北是知鱼亭,北为双佳斋,斋前有一个凹形鱼池,最得乾隆喜欢,他的诗就引用了庄子的话:“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最后一个景点是后湖西南的“茹古涵今”,东可通往皇帝的住所“九州清晏”,西南可通太后居住的“长春仙馆”。它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巨大的重檐方亭,周围有很多小建筑和回廊组成一个方形的院落群,乾隆给它命名时,引用杜甫的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有人认为这是九个小岛上建筑最美的一景。
“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屋”“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一共九个景点,不仅是天地的一部分,更是宇宙的一部分,创造出“壶中天地”,真乃非凡的艺术构思,压缩的效果是以小见大,因近及远,象征着完整的中国世界。
6 q! Z' T1 C8 ]- L+ u# e
# n$ m, H) X7 n8 |# Q, s[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6:03:2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