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 S+ H7 J1 P' n1 h9 }' O6 f7 j天呀又是个吃肉的,一种虻 : u' `! [$ k7 e y
虻科
# a' ~& S/ _5 x
. b7 N B: X) i 虻科 Tabanidae; horse flies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at 双翅目 Diptera 短角亚目 Brachycera 虻科 Tabanidae; horse flies 双翅目昆虫的 1科。通称虻,中国习惯上把吸血的、骚扰牛马等牲畜的虻类称为牛虻。俗名还有马蝇、瞎虻、牛蚊子和牛苍蝇。广布全球,除高纬度、高海拔和一些孤立岛屿外,均有分布,尤以森林和沼泽地区为多。世界已知约80属3800多种,中国已知有12属350多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粗壮,头大,翅宽,体长6~30毫米。触角3节,鞭节端部分3~7个小环节。爪间突发达,呈垫状,约与爪垫等大。上下腋瓣和翅瓣均发达,翅中央具长六边形中室,R脉伸达翅的外缘,远在顶角之后。口器刺吸式。幼虫蛆形,头能缩入前胸节。除头外,可见11节。第1~7腹节各具4对伪足,形成一圈环状突起;第8腹节无伪足,具短呼吸管,肛门在此节上开口。卵一般产在植物的叶、茎上,分散或有规则地堆成卵块。幼虫期最长,数月或1~2年,龄期6~13个不等,主要孳生在潮湿的泥土中,多为肉食性,并互相残食。以幼虫越冬。蛹期较短,1~2周左右,前蛹期1~3天。蛹一般在土表下1~2厘米处,头部向上。 生活习性 成虫期寿命约1个月。在热带全年活动,温带和寒带在夏季活动,6~8月为盛期。成虫一般都在白天取食,群舞交尾和产卵。刺叮活动的高峰时刻因种类和季节而异。在温带和寒带,多数种类的刺叮高峰时刻在午后,在热带和亚热带,往往是在黄昏。虻一般喜吸地面动物特别是牛马的血,也吸人血,有些还吸冷血动物的血。虻的飞行能力强,速度快。虻在吸血时一般喜欢毛色深的动物,特别是黑色和红色的动物。雄、雌虫都能吸取植物汁液、花蜜等作为能量的来源雌虻除少数种类在第1次产卵时不需吸血外,都需要于吸血补充营养之后才能产卵。虻的群舞交尾活动一般不易观察。在群舞时离地面1~2米或10米以上,几个或几十个一群,迎着微风,上下和前后微微移动。这时,可在植物上找到正在交配的成对的虻。虻产卵时停栖在植物上,头部向下。 在夏季不长的地区,虻可在短期内大量出现,骚扰吸血,严重影响放牧和伐木等工作,并能传播马贫血病,造成人和牲畜的水泡性口炎、野兔热和炭疽,向牲畜传播红血球孢子虫、出血败血症以及血寄生原虫、各种锥虫和丝虫,向人传播罗阿丝虫。另一方面虻的幼虫捕食土壤中的多种害虫,亦可有益于人类。成虫在中药中称“虻虫”,有破阏积、消症结的功效。 亚科 本科分3个亚科:距虻亚科(Pangoniinae)、斑虻亚科(Chrysopinae)和虻亚科(Tabaninae)。中国常见的有斑虻亚科的斑虻属(Chrsops)、虻亚科的麻虻属(Haematopota)黄虻属(Atlotus)瘤虻属(Hbomitra)和虻属(Tabanus),其中虻属种类最为丰富,且最进化。属双翅目,体粗壮,中至大形,头部大,后方平截或凹陷。复眼大,占据头的大部分,雄虫为接眼,雌虫为离眼。触角3节,基部2节明显,第3节最大、角状、由3—8个亚节组成。口器适于刺吸,下颚2节,粗短,末节大,成瓣状。胸部发达,多茸毛。翅大,透明或有色斑。腋瓣发达,边缘有茸毛。R 4与R5端部分开,分别伸到翅缘。平衡棒显著。足较粗,中足胫节有2距。跗节5节。腹部阔扁,多毛,可见腹板6节。 幼虫长圆柱形,多水生或半水生,肉食性,捕食小动物。雌成虫善飞,主要刺吸哺乳动物的血液。如牛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