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修,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司礼监冯保督建而成,改名万寿寺,成为皇家寺庙。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后来万寿寺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清朝时又经几次重修扩建。
& V9 j6 `$ d% C
- B5 V+ [+ E# D; M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现名,主要收藏经卷。清乾隆十六年、光绪二十六年两次重修。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後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乾隆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祝寿。慈禧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现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原在万寿寺中。 4 D2 A9 s! _0 \$ W' n. S( X
4 W' `2 V7 G1 O
万寿寺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历经明清几代皇朝的大规模兴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胜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建立于此,正式对外开放。万寿寺位于京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北,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历经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 N: j: n; P* e
' d( e8 U8 n- w' Z1934年前後,万寿寺的前部曾用作东北难民子弟学校。1985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明清时期的艺术品为其特色。
( A3 ?" ?; W9 N* ]) x' e" `2006年05月25日,万寿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 e( `1 \6 t, V$ V
) b7 x) w9 c) _$ D) J w
万寿寺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自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中路建筑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其中万寿阁是近年重修的,原阁于民国年间毁于火灾。无量佛殿两侧有巴洛克式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在皇家寺院中风格独特。 + z4 U- R$ _0 G h$ C* h
# r4 u! M# a: |1 Q8 J* B) K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大禅堂后建有三座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三山,假山上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殿,山后为御碑亭。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 ^: {" i2 n: p) i q * R8 F; m! h2 u5 r: A
原作者:皇城根汉子 9 i/ e. |8 l- @7 z" \) P+ R
' ~8 a( j1 y8 V$ \; w1 m6 g
9 H! ~1 I4 x6 M4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