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88|回复: 27

[原创]北京方言中的“门”和“桥”等到底应该怎么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26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方言中的“门”和“桥”等
到底应该怎么念

' c4 ^) U0 O; L

 

5 H* B9 X. w# U: Y

 郭大誌

$ l; t" l( Q. t- F( J% s$ a

 

) q# Q; u2 d( w2 J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几十年来虽然生长在单位宿舍里,但大

4 L3 B$ G# d) W# h

多数时间住的单位宿舍在胡同儿里,耳濡目染了北京的方言文

7 Q y; f6 Q. g' l& U e

化。虽然,北京籍的记者同行曾对我说:“郭老师,一听您就

& T) P+ |( p; Z# s8 ?

是东城西城的,口音就是正!不像我们南城的口音这么土!”

, }( u- t2 U" P$ w2 q+ I

其实,北京的南城——崇文、宣武的口音,也说不上土不土,

8 g% e/ a1 D7 t" V7 X1 { L

只是老北京味儿浓;不过,那东城西城胡同儿里的话,老北京

* h N, `- |, t# n

味儿也差不到哪儿去!而且,我也会说那种所谓“胡同串子味

3 w* o5 U/ G; T5 h' H; t4 U

儿”的北京方言,只是平时说话不习惯而已,说话的语音比较

; r6 p7 T y1 C# G* ^, t

靠近普通话,所以有时候竟然被外地人认为不是北京人。
对北京方言没有深入了解的人,通常会把北京方言的语音特点

* E+ z* |- i. G; ~5 B% v/ ]

归结为“儿”化音多。其实,北京方言语音中的“儿”化音,

2 d( Y" [8 T3 y1 ~

远没有四川人多。而且,据我研究观察,在北京的一些类似的

0 _- O$ j; q2 q3 K4 C3 B

地名中,就有的带“儿”化音,而有的却不带“儿”化音;这

7 ?* @/ l5 m& F# l' L

无疑是一个很有趣的方言现象——

+ W* x. Y. P& Y% u# `

门与门儿

[! K- |* W: }, o A- v

比如,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城门,所谓“内九外七皇

0 ^0 o9 H4 U8 ]/ B. `6 S

城四”,就是内城九座城门,外城七座城门、皇城四座城门,

+ n6 u1 ~1 i5 L" l4 Y& q

大多数都叫作“门”——包括元大都时的健德门(位于德胜门

+ P$ ]6 h' ?4 i, `

外小关儿)和安贞门(位于安定门外小关儿)、光熙门(北三

5 f R" g A7 u

环太阳宫桥以南);而在四川同事嘴里说起来,就全成了“门

- o2 t0 {4 U- D# z/ [# L8 T) v! Q- ?

儿”了,诸如“前门儿”、“崇文门儿”、“宣武门儿”、“

5 O8 R; y5 _5 H8 @5 f5 D! ~

朝阳门儿”、“东直门儿”等等。其实,在北京方言中,只是

& z8 k. T0 S0 G; I5 s% H9 P

在指某个具体建筑的门的时候,才说“前门儿”、“后门儿”

8 d7 i3 a$ O: X

;甚至连地安门俗称都是“后门”,而不是“后门儿”。不过

$ f' @6 q' _: I5 E9 U0 D

,也有例外,对于非正式的城门,“门”后边一般会加“儿”

2 s( c& Q" ?! `) X

化音,比如“西便门儿”、“东便门儿”以及“黄化门儿”等

8 T) h: M* n( h+ F% W0 k

等,就是如此。

" p5 ^3 b& e, @

桥与桥儿

( ^, x- p7 n" z7 q

而对于以“桥”作为地名的地方,语音上也有分别。比如立交

4 _/ C b. x @' b4 |5 O

桥,一般都不带“儿”化音,如“长虹桥”、“三元桥”、“

. N# Z5 Q3 [4 k2 ?5 t2 E

航天桥”、“国贸桥”等等。其他如“卢沟桥”、“金水桥”

+ j8 ]+ F3 X& n M) E

、“银锭桥”等至今仍保留有桥的地方,也都不带“儿”化音

* Y8 C' }/ r, @. T. W4 v R" Y

;只是在原来有桥而后来没有桥了的地方,一般会带“儿”化

' e1 g( [" o" U3 ]1 u$ x/ H, @

音,如“天桥儿”、“北新桥儿”、“洋桥儿”、“草桥儿”

/ ~6 ?& H" D K$ j2 ~8 F

、“半步桥儿”、“双桥儿”、“白石桥儿”、“厂桥儿”等

% @2 f) G/ T1 B

等;而“后门桥”(虽然后来挖出桥来了!)、“东大桥”(

* X; [) J# Z+ y7 ~' u2 h" c

不过,最近听一位60多岁的老哥说,他家原住朝外,现在的蓝

3 e' Z7 b8 W+ u. v& I* g; R

岛大厦以东原是一条河,上世纪50年代东大桥的桥还存在呢!

6 G0 R2 c6 n1 z* j& l! Z& L

)等却不知为何又没有遵循这个规律!(后来有人提出:“后

2 Y! [1 a. C- n4 j; ~

门桥”实际上口语里是“后门桥儿”,我们家就住在北皇城根

; d. h9 h" `: j& o/ {1 v% t

儿附近,这个“后门桥儿”的说法不会有错,可供研究参考。

4 r4 R& k \8 n2 k- n

另外小辙音向上兼容大辙音的情况很普遍,故“后门桥”正读

! r/ [( u# x- f, e9 f$ M

也没有问题。 在下拙见,愿与君交流——在此感谢此君指教!

! }1 a% B) h( E0 c

0 P8 Y5 H# b/ @3 Z: W! V# J

园与园儿

7 d) ?( b! W6 P; ^$ A. o2 U7 U2 H' [

再有就是以“园”为名的,在北京方言中大约与皇家园林及和

( s0 n1 M* N) L" c# {% q

皇家园林有关的,都不带“儿”化音,如清代北京“三山五园

. V/ l) v4 f9 ]: v& m

”中的“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

. ~- v, Y9 U4 w9 E0 A& L

“清漪园(颐和园)”以及清华大学所在的“清华园”、北京

( c5 s, R; }4 H. m+ f4 x

大学所在的“燕园”等。而跟老百姓相关的则大都带“儿”化

1 X+ a0 P# m3 T

音,如“木樨园儿”、“南菜园儿”、“祁家园儿”、“姚家

h- W3 |4 p# t9 q$ P1 E; S

园儿”、“西罗园儿”、“甘露园儿”等。

8 N0 ?: {7 H! p8 D

口与口儿

0 ~; ^. u6 ~ C( _

大多数以“口”作为地名的,在北京方言中大都带“儿”化音

/ g% d9 O6 A' K

,如东城区的“灯市口儿”、“蒋宅口儿”,西城区的“六部

- W2 B8 v9 e& ?, f. D- }, C1 g$ m

口儿”、“新街口儿”、“冰窖口儿”,宣武区的“珠市口儿

& n+ p" H& J* C+ h$ ] _7 ~

”、“菜市口儿”、“校场口儿”、“手帕口儿”,崇文区的

; i* }$ H6 m9 w F* m) ]- _9 S

“羊市口儿”、“小市口儿”、“磁器口儿”、“蒜市口儿”

& p7 |/ y# R* o/ R5 |5 w8 b( M% d) u

、“沙子口儿”、“鲜鱼口儿”,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儿”等

) _% }1 L' X/ v4 K Z* z; s

等。个别的不带“儿”化音,如西城区的“宫门口”、石景山

, F: T/ _6 n2 `' m+ U. c( T

区的“衙门口”等,好像也大都跟皇家或者官家有关系。

) R- T! n* o7 i! N2 O

楼与楼儿

( s e" ^" y0 W) J' p2 o, {, x& L5 w

大多数以“楼”作为地名的,在北京方言中都带“儿”化音,

4 }( k( i; K5 s X# n

如“骑河楼儿”、“呼家楼儿”、“白家楼儿”(朝阳北路东

: c Z8 e/ w, {1 K( Y: ?+ A n9 B6 v$ l

五环处有立交桥)、“赵家楼儿”(“五四运动”时爱国学生

z9 n: @4 `# ?- ^& S1 n

火烧的那个)等。但与皇家或官府有关的则不带“儿”化音,

4 m# [! y8 C; `' F: b" A

如“鼓楼”、“钟楼”等。

! c3 _& a! @2 \: t1 q4 ^

街与街儿

; e! U+ f! p A" W* |

一些以“街”作为地名的,在北京方言中都带“儿”化音,如

* {; a' y# w- ?. `/ C; |

“小街儿”(有东直门和朝阳门的南北“小街儿”)、“顺城

5 F+ X$ M# D1 g( r" u. K

街儿”(北京的每个城门根儿底下一般都有)、“宽街儿”、

f0 K& R2 k# z$ ]

“煤市街儿”等;而“长安街”、“石驸马大街”、“柳荫街

3 M0 L2 C) v8 q: ~

”、“猪市大街”(现东四西大街,又称“五四大街”)、“

/ P; o! ?" a5 g5 O% i1 u' C( E5 t& h/ X

骡马市大街”、“锦什坊街”、“李铁拐斜街”、“烟袋斜街

& a2 R. u& O f% R4 b7 M6 y2 F _) p

”、“定阜大街”等则不带“儿”化音,也不知是遵循了什么

/ ?9 c5 [, D% ?8 V1 ~- a6 K

规律!

6 C Y8 f1 i) ]& [ y

以上陋见,还望对此有研究者多加指点,共同探讨之!

' k1 L7 _8 p1 e* ? s$ X

 

! G" a# h) {& d# j- l5 t: @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1-10-12 15:05:0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郭大誌在2010-5-26 19:19:00的发言:
据我了解,在北京方言语音中,后三个读音带“儿”化音,第一个不应该带“儿”化音。
5 e$ g9 ~& ]( t8 f# L% o

您认为应该读什么?我是住在广渠门儿附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了解,在北京方言语音中,后三个读音带“儿”化音,第一个不应该带“儿”化音。
发表于 2010-5-26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渠门儿,大红门儿,小红门儿,西红门儿
发表于 2010-6-15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已然分不清是“花儿市”还是“花市儿”了 到底是那个来着?
发表于 2010-6-15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郭大誌在2010-5-26 19:19:00的发言:
据我了解,在北京方言语音中,后三个读音带“儿”化音,第一个不应该带“儿”化音。
0 i0 x: t" J% m9 S

广渠门儿难道没有儿化音?这个有出处么,因为我认识的每一个北京人都发儿化音。

发表于 2010-6-16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儿市”!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三联儿在2010-5-26 21:57:00的发言:4 T5 \' C4 K: C" |/ A! N: W5 C3 B& X
[BR]您认为应该读什么?我是住在广渠门儿附近的
& T. }/ Y! a, R3 L1 ?, l4 d[BR]我的观点已经在文章中了,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0-6-16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化音虽然有规律,但是规律互相矛盾制约。究竟是否儿化,基本上是约定俗成。

5 X, a" V+ D" ^( h

 

1 D% v9 d1 c. ]( o+ y# h

有些字可以儿化,有些字不可以儿化,有些字必须儿化。
前面朋友说的那4座门,均属于可以儿化的,一般放在句尾时儿化,否则可以不儿化:(昨儿去了趟广渠门儿/广渠门大街XX号)

2 n: I8 {. M8 Q9 ]2 z9 Z3 q

 

5 q7 x4 Q1 G3 `# u" N2 U

通常儿化音不连续用。
五道口儿不能读成“五儿道儿口儿”,花儿市即此理,不能读成“花儿市儿”。之所以不读“花市儿”,是因为花字在前优先。

% f0 I+ p0 [7 z0 E6 d9 {# }7 y

 

$ T. c7 V5 T5 |1 T' ~

单位有二同事,老张和小张,小张可以儿化,“小张儿”,但老张绝对不能儿化。

! J9 |. @9 Q) c0 i s$ m

极端的情况,儿化和不儿化说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板凳/板凳儿(这个问题还不严重),白面/白面儿。

3 b# \' G2 c, h) c" r5 [

 

Y& o; A: x. f' A. z- g

"儿化音"的使用并非北京话中特有,而是与普通话等价的。也就是说,普通话里就有这些儿化音。

4 x/ B& S# _. ]

 

/ K* u$ N7 J/ I- t3 Z8 f

老北京人绝对不会滥用"儿化音"。反之,凡滥用"儿化音"的一定不是老北京人,以此判断屡试不爽。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现在路过前门附近往南去的公共汽车报站听着就很别扭:如“大栅栏”,他报“大栅(读如石音)栏儿”;但下一站就报成了“珠市口”,而不是像北京方言中读为“珠市口儿”;再下一站报为“天桥”,而不是像北京方言中读为“天桥儿”,听着就特别扭!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中大多数都不用儿化音
发表于 2010-6-23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银锭桥,一般口语里也加儿化音。
我是那一片儿的,老街旧坊都那么叫
发表于 2010-7-10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門 我北京的朋友 有糾正我過

$ D! Z# ?( m! v: t' c

他祖上就是地道的北京人

; z0 v+ w1 \4 s5 w0 N' ~" K/ c

他教我說 門 沒有ㄦ話音 前門 那門音 簡潔有利

( e8 i( L! P% W

如果有錯 請指正

发表于 2010-7-10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介绍,很不错的推广北京的语言文化。辛苦了
发表于 2010-7-10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买票在2010-6-15 20:57:00的发言:
我现在已然分不清是“花儿市”还是“花市儿”了 到底是那个来着?
1 q, f4 L2 p8 d

必然花儿市啊   还有羊市口儿  小市口儿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門 我北京的朋友 有糾正我過
' w8 q1 n7 }* v5 `[BR]他祖上就是地道的北京人. D- M$ H+ l4 y# K
[BR]他教我說 門 沒有ㄦ話音 前門 那門音 簡潔有利 9 B0 X2 L% e; j$ a5 u1 v' M
[BR]如果有錯 請指正”& |, t0 v& H6 L( j! S- {
[BR]——非常正确!
发表于 2011-9-6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约定俗成,张口就来。

! g* B& S0 }4 ~6 j; R- p+ U

类似的还不少呢 比如“河”字:三里河儿,永定河,护城河。“沟”字:龙须沟,车道沟儿

- P6 H3 Y Z- a

 

发表于 2011-9-7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只要末尾一个词是地名专用词汇,似乎很多都存在着是否用儿化的问题

$ y# c! y |4 N: O4 @+ N

大吉巷 ……果子巷儿

3 \6 q E1 c) g' d! l

窦店…… 五里店儿

7 ^2 `+ R1 ~$ i' S3 i$ F' s

中关村…… 黄村(儿 有时候加有时候不加)

, G4 b0 {9 I" l/ M

北大营 …… 蓝旗营儿

) e) ^3 m7 t) t2 _0 K

石家庄 ……  方庄儿 百万庄儿

* S$ q% ]3 Z6 `- I# p

焦化厂……蓝靛厂儿

: S+ c9 s2 C; ~$ R0 d8 u$ F; k+ [

南泥湾……八道湾儿

2 B/ n: R1 J0 z

香山……小汤山儿(儿 有时加有时不加)

" I& Z7 p! A0 O, N

天外天……小西天儿

6 F4 D! d) z/ [ k- o+ f

大觉寺……黃寺儿(儿 有时加有时不加)

3 ?( W( `9 Y$ a- y

……

" u' [# s* }! c T0 x( ?5 u

而且加不加儿化音的能力似乎是天生的,并不需要从别人那里听多了才知道加还是不加,就算新看到一个地名也能知道用不用加儿化音,这个也挺奇怪的

; R8 B9 c' \&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7 16:00: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5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也是原创!当时不太懂怎么弄,现在怎么改成标识是“原创”呢?

8 l, z5 q5 s# e9 t6 k0 S! e

欢迎知道的网友指教!

' S; e+ [7 U X t

更欢迎版主指教啦!

发表于 2011-9-5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主总结的特别好,如果你是长期在北京生活的人,这些加儿或不加儿的,都能很自然地说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也是原创!当时不太懂怎么弄,现在怎么改成标识是“原创”呢?欢迎指教!
发表于 2011-9-3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一升大二的时候在王府井暑期实习,一同学给我发信息:"我在前门等你哈",恰巧那年地铁五号线还没通,还得指望着BRT-1到正阳门下穿箭楼去倒车到单位,我一看信息,还以为让我在车站等她呢,原来人家的意思是在单位的“前门儿”等我,这一笑话倒也成了经典。
发表于 2011-9-5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定门外有个地儿叫大屯儿,公交车的报站都叫“大屯”,不知道的人以为这儿叫大屁股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空空在2011-9-6 18:55:00的发言:
g: \' v7 e9 A d- h3 D

约定俗成,张口就来。

& x( T6 ~: O7 `( j. }; `( N

类似的还不少呢 比如“河”字:三里河儿,永定河,护城河。“沟”字:龙须沟,车道沟儿

* d( i. J |5 u$ {! w: F$ g

 

& ^$ Z) u6 J2 q3 ~1 g

三里河儿——据我所知,北京有两处,一处在西城,一处在崇文;还有温榆河,北运河等。“沟”字:据我说知,车道沟儿至少有不带儿化音的一说;还有二里沟、门头沟等。

发表于 2011-10-12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一个规律,相对较小些的带有儿音。
发表于 2011-10-12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子都掉井里了,耳朵算什么?

; N2 A; E' m5 |7 s3 P" p; _

爱怎么念随意,没所谓!

发表于 2011-10-12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刚看见回帖。按您的想法改了一下,如您有不同意见,您再说。

+ ]/ U) V3 `: k7 W

----------------------

5 j! j) R$ n2 q8 N, U) }# c7 g# n+ {

有关北京话儿化的问题一直处在一个争论状态中。

- L/ t m2 F3 k5 H1 ?, N' `' S/ p

综合起来有以下观点。

" y! p) R9 m* @

相同点

( m% m( L5 a. d' R# t

1:具有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等正面语义的词汇宜加儿化。(加儿表喜爱,添 子 表不招人待见。例如心眼儿--心眼子。)

w% M/ J) P. C

2:表示灵巧、活泼、俏皮、诙谐有活力的词汇宜加儿化。

& G& D$ W2 ~7 |% R9 v

3:带有轻蔑、鄙视、令人厌恶等感情色彩的词宜加儿化。

% X) [6 b: v* v' |( ~8 Z) U" m

4:表现轻松、随意、亲切、幽默、善意的嘲讽词汇宜加儿化。

/ g- G6 x: J& _/ O9 p9 J' H

5:暗示虚化、抽象化的辅助方式和材料之词汇宜加儿化。(例如:谱儿、腿儿、根儿)

' t, @7 h: p# h

------

( t% ^* v, f* L6 i

具体到北京地名儿化不儿化的叫法,因使用者阶层有差异,语体的差异,话题因素的差异、媒介载体的差异、接受者因素的差异,以及时间、传承、地域等因素,想统一起来很难。民国加儿化,解放后不加儿化,具体一个地名,“师傅”传授不一样,叫出来也注定不一样。可,谁的也不能说错。

; V9 e( E$ P5 Y# o N

张清常教授《北京街巷名称的语言问题琐记》中《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中一些论述很有见地,楼主不妨找来看看。

7 y, m( A8 N1 Z* h. ?( _+ P6 L4 d

 

G2 D4 v+ t5 r( y+ w

------

8 U' v% _$ P% L! Z* u6 `& `1 m

问候您!

发表于 2011-10-14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渠门儿难道没有儿化音?这个有出处么,因为我认识的每一个北京人都发儿化音。我认为广渠门有儿的音,而阜成门等就没有儿音。[/SIZ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1:35 , Processed in 1.19753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