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16|回复: 1

清华简周武王诗献疑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24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华简周武王诗献疑      
  作者:韩振宇 |

4 {8 V S6 x e; _ Z. D6 N


      如今什么都讲造势,说不好听一点就是炒作。资讯发达时代,海量信息汹涌而来,如果不能弄点吸引眼球的东西,一般都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连过去神秘兮兮的春晚现在都讲究时不时地透露些内幕以博得人们的关注。但是过头话说多了,难免就名不副实,让人扫兴。

. w, k( n, D2 }% I0 z0 r' t) V8 O

     学术研究现在也不能免俗,往往正式的研究成果还没出来,一些振奋人心的大话就开始放出来,先声夺人。清华简可算是最新的一例。

( C* | @* }9 v" W

     年前关于清华简的消息开始频繁出现在报端。其宏伟意义也越说越大。一边说是改写上古史,可以媲美孔子壁中书和汲冢书;一边又夸耀说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财富,并上升到让全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高度上来。

: q% y: i5 B- @' z: x" W

     可是实绩呢?我们只看到一篇叫做《保训》的文字,据说是《尚书》的遗绪;然后就是一二首据说是周武王等人的诗作。其他的内容我们只能乖乖地听主事者兴味盎然的介绍,并无具体内容可资鉴赏。《保训》的文字讨论的很热烈,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无从置喙,但是也听说有人质疑。仅就那首在报纸上公布的据说是周武王战胜黎国之后的诗作,看了之后便让人感到怀疑。

$ p( h Y3 ?$ C* U1 {! E7 x

     诗云:乐乐旨酒,宴以二公 。任仁兄弟,庶民和同。 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 J" Z5 B' N& q8 ~: K, r" L: Z9 W

    这诗很好懂,许多词汇大约都是《诗经》里有的。据说这首诗的被发现也是有着颠覆性的意义的,改写古史的。但是细细体味一下,从怀疑论的角度来看,不由得让人起疑。

! M S" Y$ T* C

    首先,《诗经》时代,根据常识公认的研究,几乎很难找到有具体作者的诗作。虽说《诗经》的主要内容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再加上一些庙堂雅歌,但是具体作者是谁,迄今为止,连其最早的编撰者孔子都说不出。按照文学史的说法,只有到了屈原时代,我们中国的诗歌史才进入到了可以认作是某个个人抒发感情的时代。可是,这回的清华简竟然找到了儒家的圣王周武王的诗作,确实令人称奇。这种破例如果没有确实的证据,很难让人信服。

) K) `, l4 f: N( ~& S' l$ i( r7 a

   其次,仅从内证的角度说,这诗表面上明白晓畅,但是细味词句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扞格难通,不能不让人起疑。比如,最后一句中“嘉爵速饮,后爵以从”。嘉爵一词不见于《诗经》。《诗经》中,《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又《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斚”,都未见这种用法,只在《仪礼·士冠礼》中有:“祭此嘉爵,承天之祐”的话。而“速”字的用法尤为鲜见。按,速在《诗经》中,有二义,一为招致,《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毛传》:“速,召。”宋朱熹:“速,招致也。”一为邀请,延请。《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我诸父。”汉郑玄笺注:“速,召也。”而此句之“速”,明显为快速之意,颇为突兀,与古不合。而末句造句,尤为显得可笑。按说嘉爵是饮至告庙之时,献给祖宗的,何来速饮之邀,而且还催着大伙一起喝,除了现代酒桌上的劝酒,谁能这么干呢?

# _7 D; |3 R7 r. F. z

  还有,“穆穆克邦”,词句不伦。穆穆,《诗经》上亦有二义,一是仪表美好,《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毛传:“穆穆,美也。”此义或有他说,亦为深远之意。朱熹注:“穆穆,深远之意。”《周颂·雍》:“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高亨说:“穆穆,容止端庄恭敬。”一是和美之意,《商颂·那》:“於赫汤孙,穆穆厥声。”汉郑玄笺注:“穆穆,美也。”总括诸说,穆穆无非是容貌静穆,音声庄严之意。而依诗意,此句“克邦”何以穆穆?好像周武王在说,美美地打了个大胜仗吗?令人难以理解。

" w' c2 L/ Q. \' V$ C t% j

   还有“任仁兄弟”也颇有疑问。仁义礼智信,自然是后世儒家常用道德词句,孔子作了很好的定义发挥。但查考《诗经》,仁字往往是对某个人品格的赞颂,并无那么高妙意味,也没有这样的用法。《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又《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以上可见,仁字在《诗经》中都是单用,且与形貌相联系。像此诗这样的用法,确实是一大发现。
上面只是从内证的角度,说了本人对此诗的疑问。自然了,学无止境,而且谁知道古人都在地底下埋了啥好东西,让我们这些后人能顿开茅塞,改写一下上古史,为人类做贡献呢?我们当然希望这两千多枚简是真的,但是,这么多熟悉的词句却用这么生硬且平实的句法连接起来,不由得让人疑窦丛生,再联系这些简的来无影,去无踪,多加点小心,先别忙着说大话,是不是更有科学精神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0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学术腐败 净整些虚假不实的东西骗钱骗职称

' t( u! E7 @0 Q4 ?

 

! X+ _" B( ~' p7 Z6 S1 Z8 p* V

理科尚畏惧世界学术界同行实验室的验证

* t& G n0 k5 ?2 @4 {

 

+ Q: N8 O5 L9 i5 s0 e

文科基本就是不受限制的胡扯 就看谁能编 就看谁最能忽悠

9 a# T3 D* X# i$ L2 r& P

 

: c& A# Q( d0 x. K' r/ {2 j' z) y# }9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9 08:49 , Processed in 1.11129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