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11|回复: 9

今晚3月16日周二21时25分中央电视台播出邮政史专题片《邮传万里,心系国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16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晚3月16日周二21时25分中央电视台第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邮政史专题片《邮传万里,心系国脉》,有山东省邮政局梅贻璠老先生的事迹和后人的讲述。

/ k8 }# y% m$ l7 m. J* `

 

" ^; @' z! ?0 q2 e

 梅贻璠的大哥是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

/ E; L; t% b% }: q9 ~/ s% y

二哥是琉璃厂老师范大学附中国文教师。

: \5 U0 b/ K; t* C( M" Y: H

三哥曾任民国中央防疫处主任,旧日办公地址在天坛圜丘门内。后来任南京市卫生局长。

9 P* {5 f' I3 ]

五弟曾任燕京大学教务长及抗战时期的代校长。

( `) o S3 Z. n# J9 v* R

 

, y4 ?1 o+ X) l- f/ ~

梅贻璠,抗战时在成都任邮政局业务主管。他的女儿梅祖成回忆说,他总是事先写好许多寄给自己的信,在与女儿上街散步时,每经过信箱,就让女儿投出一封信,并记下时间和地点。他对女儿说,这是为了考核邮递工作的速率。

- g. k% a7 g" t9 E$ ?

 

; r- O% e! F5 U( R: ?- D

梅贻璠的父亲梅曾臣于1926年告别天津梅家胡同,举家迁居北京。先后住过菜市口棉花下三条、朝内南小街赵堂子胡同、和平门内顺城街,后又于1930年改住和平门内中街(今西城区北新华街东中胡同)。梅曾臣在这年辞世,葬在海淀黄庄今人大附中一带。

. W' U& q) D: N/ R [/ f

 

: f# Q6 Q. k U. p( q

说来凑巧,500年前,朱元璋的驸马都尉梅殷与二公主的次子梅景福在南京任过旗手卫指挥使,500年后,梅氏后人又住进北京旗手卫故地。

( @% Q, k# i0 ]0 n- M2 L

 

4 m: {% O( q: O( b4 e5 | N t" ^

南北走向的旗手卫胡同并不长,路东是司法部老楼的墙根,没有民居。10号院在路西,大门坐西朝东,临街一排五间通脊连房,南起第一间为门房,第二间即门道,门道以北的三间为厨师、车夫住房。

9 c. w: r8 U) u% ]

 

! y+ B c: u- o2 |

大门以内为前院,南首是五间“倒座”南屋,兼作书房及会客厅,屋内存放着著名的“梅家烟叶”——梅曾臣所遗藏书。北首直对内宅垂花门,门里为中院,四面环绕“抄手游廊”。

4 x8 o* [& o$ v8 T# ]* \" ?( M

 

8 X: a& y! G+ H

北房五间,正中堂屋供奉祖先牌位,西次间和西梢间为老太太住室,东次间为大餐厅,东梢间为五女梅贻玲卧室。当时院内没有厕所,东耳房是公用马桶间,西耳房是老太太自用马桶间。西厢房住二爷梅贻瑞一家,东厢房住四爷梅贻璠一家。

6 k" Y0 R) }) K3 _2 Z/ D) {! U$ n. k" N

 

' ?4 y/ X9 V) i9 ~8 _- U$ y

后院也是四面游廊,东南角开有角门,可经东夹道直通大门口。北房五间,供平日住在清华、燕京的大爷梅贻琦和五爷梅贻宝逢假日时携眷回来居住。东、西厢房由在城里读书的“祖”字辈女孩们居住。

, f/ s+ M0 e X' f- C

 

. t' o& g0 I" K1 I/ M

在“倒座”南屋的后身,还有一个“车院”,停放着长期雇用的人力车,即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提到的“包月车”。车院东头开有“车门”,西头两间西屋,住着在城里上学的梅家外孙们。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南北通邮谈判代表团长梅贻璠

  8 _5 _$ o5 Q) [2 d. j

CCTV-10 探索.发现:国脉所系(二)这些内容是为了让用户更好的观看CCTV-10的节目,请您打开央视网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68752028621882定位于CCTV-10电视频道,

. X+ R8 e' @/ \* p

收看探索.发现(国脉所系(二))节目, 同时可以请前往CCTV-10官方网站查看。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纪录片台http://jilu.cntv.cn/other/guomaisuoxi/classpage/video/20100316/100875.shtml

















发表于 2010-3-16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h: O% l5 G7 `( L

CCTV-10 探索.发现栏目本期内容是国脉所系(二),播出时间: 2010-03-16 21:25。

, M6 O) Z% }/ u. \

探索·发现:国脉所系(二)  采访梅祖武先生

: w9 g5 `3 q& ~$ y0 ]5 g: O$ A4 X( s6 `0 ^$ m& T4 P8 U$ S. J( |. M7 b9 Q5 O8 ~) X% X$ g m/ w/ _% w3 B/ d% n, _* Z: o8 o4 d$ ]# c6 X/ u: W8 F3 o# p6 W# }, |( O% q/ y! Z% n. X3 K( ^: q2 R) I# F; P3 P% w5 x" e& _7 ]; ?/ M4 a1 r5 O
) B+ @7 e0 P( U; R, `& _/ d) y

首播

% G; c) y( W$ \) _

CCTV-10

5 F- ?5 A: a* k5 f

03月16日 21:25

% H, V/ i- \0 K% _% t1 q

 

: a! ?" Z- T8 q+ ?1 W0 j( p

 

% g& \, [% N' c/ y; N. \ C( O- _

 

2 K+ _. B" s) a& ^1 A" v- n) Q

 

+ |2 j, u8 @9 o$ U' i$ J - F5 `2 G* }, |3 h. j0 y' O( e3 I9 h; C- G% ?+ o* O7 h4 L+ m9 N7 ], g% Z8 ?8 k% R, ]( ~* N. D! I8 _6 e3 s/ e4 `+ @1 Y: |% K+ _$ w! F5 B" J; w9 U7 i0 t R/ \% e) |) q$ _, l. I I- B8 x @" k: K; y! A) ]& f7 s! m& J. Y7 P3 y& I( U0 T6 P' [2 x( n" l5 V$ d6 U) Q7 p7 A4 k5 _; ^5 o* _$ e! w7 x! H. i) i. |9 U* }/ p# I' r# U% e( v, B) ~: o" |: U% Z8 L; G# @' v
9 O7 J- d _* }! j3 X( Q+ x

重播

) g( e) ~/ \* e! a

CCTV-10

8 ^/ v. {2 J! \7 T

03月17日 09:20

# Z! z1 q/ m& s+ t7 c: R

 

3 I, d$ A p2 L6 [ m

 

0 G; e6 N2 n( m* `3 n4 X9 J

 

, p/ F/ J% ]) ^3 d* C& [

CCTV-10

( c' c9 B+ \, q6 b

03月17日 15:50

`+ a. G5 f4 ?$ k* c+ a: N

 

- D; L: \5 M2 P: O3 n5 n

 

0 A* q7 Y9 t6 }0 N \& V5 t

 

, \6 ]. S9 z" u0 M

 

& r3 D: O: M) m& t, o

风云激荡的1949年,江山易帜,邮政新生。本集找到了多位1949年邮政接管的亲历者或见证者,用全新的视角,追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国民政府中华邮政与共产党的邮政人,携手为百姓的通信自由和邮政系统的安全做出艰辛的努力,梳理1949年新生邮政的崭新面貌。从这一年开始,寄托着无数人希望的新中国邮政,开始了它的新纪元。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家老照片1932年在旗守卫胡同10号院


发表于 2010-3-16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華郵政  當時的郵差  還真是件  苦差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家五兄弟1933年在北平


发表于 2010-3-17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时定看,长长知识!
发表于 2010-3-26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专题片《邮政1949》梅贻璠

  7 n/ l |/ ]. K: U, Y2 c

《国脉所系》(二) “邮政ffice:smarttags" />1949fficeffice" />

) y9 H6 a# V* t4 l/ T( O4 ^

 

/ d3 c9 G" T" T" |* _

(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教育》频道“探索-发现”栏目2010316

! `: N, G7 X+ v- P" ` M2 h3 ^

首播电视记录片《国脉所系》第二集“邮政1949”前半部解说词)

2 T4 C/ R. d8 x) g

 

' R/ @2 c. n4 t

解说人:1949年的中国风云变幻,1949年的邮政前景难料,邮政人何去何从?邮政业何以为继?请收看“探索-发现”栏目即将播出的五集电视纪录片《国脉所系》第二集“邮政1949

6 m8 _3 e* b5 }) o1 g; l1 e

 

# J9 G4 h5 l) F9 D) K2 K

1949年中华民国进入了第三十八个年头。41清晨,在南京的明故宫机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的飞机即将出发。与此同时,另一架飞机旁一个叫梅贻璠的邮政官员正在督促着装运数十袋邮件,很快,这架搭载着梅贻璠等国民政府邮政官员和三百公斤邮件的飞机也将启程飞往北平。

: t$ Z* d1 |, w6 U: F% o j

此时的北平已经和平解放,南京却依然是国民政府的都城。在这样一个时刻,国民政府官员前往解放区究竟所为何事?这三百公斤的邮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g0 {/ J3 g5 O6 J

23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入城式,成千成万北平市的市民热烈欢呼,1949年春节期间的北平因为解放而不同寻常,上街欢迎解放军是这个春节里最大的乐事,激动万分的人们竞相涌上街头,欢迎看不见首尾的军队入城式。这是一张拍摄于1949年的天安门广场欢庆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上可以发现从天安门城楼向东南望去有一座西式风格的建筑,那是北平邮政大楼。这幢落成于1921年的大楼一直是国民政府的北平邮政管理局所在地。当年,站在大楼的阳台上向北望去,距离不足五百米的天安门城楼上庆祝北平和平解放的条幅隐约可见。1949年的这个春节连续几天的秧歌锣鼓声穿过冬日和煦的阳光传进北平邮政大楼里。政权的更迭将会对个人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邮政人的心里充满了未知。

1 p2 ]7 l- s+ R/ w' Q

几个月前,得知解放军已经兵临城下,时任北平邮政局长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质">李质ersonName>君就曾因对前途的忐忑与难料,试图以述职的名义离开北平,在前往机场时被邮政职工拦下。 很快,邮政大楼里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

/ M! e3 V2 A5 Q; [4 u3 z, p

中国邮政史中心专家张忠恕: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同志签发的给北平邮局的一个叫训令吧,就是派军管会代表成安玉同志前往接管;另外呢,还有一个作为过渡时期咱们跟傅作义将军有个联合办事处,用这个联合办事处的名义给北平邮局的一个通知,就是通知派谁谁谁去接管,让北平邮局局长认真接待交接。

$ `! v- O* ]4 A3 z

解说人:军管会代表成安玉时任华北邮电总局副局长,两个月前从石家庄进入北平,负责组建北平邮政接管处,着手接管事宜。 如何管理大城市的邮政系统,共产党人并无太多经验,因此,为了保障稳定,军管会在接管中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三原”政策。

. u% c9 h4 J0 z o9 {2 p1 M

张忠恕:“三原”政策就是原职、原薪、原机构,有的说是原职、原薪、原制度,不要打乱原来的生产系统,不要停顿原来的生产程序,企业里边人心比较稳定。

8 v$ j/ [: p* _, B( |% K

解说人:这是北平邮政局长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质">李质ersonName>君列出的长达两万多字的接管清单。最终选择留下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质">李质ersonName>君在对北平邮局的所有资产进行了详细的造册登记之后,完整地移交给了成安玉。因为和平解放,北平城内各邮政局所和设施得以保存完好。

; @( E- y. ]$ `5 m5 B2 F9 Q

但是,尽管如此,因为战乱全国范围内邮路受阻,邮件积压严重,使解放区与国统区之间的邮件得以传递者仅为十之二三。1949121的上海《大公报》刊登了一篇《国共两区应即通邮》的社评,文章中写道:“对日抗战八年,大后方和沦陷区的信件也始终交流,目前战争局势并不及日本侵华期间之严重,那时既可通邮,则今天并无反予限制的理由。国共双方作战的对象显然不是人民,在军事时期,也应该顾到人民的福利,恢复他们完全的通信自由。”

7 K' X( g# R/ u$ `

此时身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在频繁的战事中同样关注着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1949215他给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等人发来了电报:“北平电讯局未停,天津电讯局亦应准备恢复通电,平津与南方邮务交通亦应恢复。你们对于南北通船、通航、通邮、通电、通汇之事应当看做一件大事去做。”

+ ^2 Y# ?% O) ^8 F l& h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邮政当局的许多有识之士也在为南北通邮上下疏通,这其中就有上海邮政局的要员梅贻璠51岁的梅贻璠是中华邮政的资深官员,从事邮政行业已经几十年。在他和同仁们的积极促成下,李宗仁的国民政府终于同意进行南北通邮谈判。194941,以梅贻璠为团长的通邮代表团飞抵北平,同时他们借机稍带了一批积压已久的邮件。

0 ?9 V0 N2 ?' h8 r. }" ^4 }" S6 |

华北邮电总局副局长成安玉:国民党他们从飞机上带来国民党地区到解放区邮件共69袋,他们用飞机带来了,我们一共49袋,两方交换了意见,统一地、互相地,我们带到上海去,他们带北京来,互相来投送。

: k7 u+ Z \. n* J. A& E% Z

解说人:但是,抵达北平之前,梅贻璠和其他四位谈判代表的心里多少还有些紧张,他们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扣押?然而一到北平,他们不仅受到了董必武的接见,中共方面超越政党分歧的政治态度更是很快让他们打消了顾虑。

2 T9 u6 s6 c5 L+ b J: y$ Y

梅祖武:那时候他来谈判通邮他的态度是很积极的,同时,抱着比较乐观的情绪,因为当时通邮的形势,双方就是共产党这方面和国民党那方面都有这个共同的愿望。

6 r+ G1 C8 }( {( N: r

解说人:这里是北京的东交民巷,清朝末期这里曾是一条使馆街,当年法国邮政局也曾坐落在这条大街上,后来国民政府时期这座欧式建筑成了北平邮政储汇局,19494月南北通邮谈判就是在这幢房子里举行的。华北邮电总局局长苏幼农、副局长成安玉与梅贻璠等人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磋商和谈判。

9 w% s* d" d5 n9 a# e; }

ersonName w:st="on">梅祖武ersonName>:来谈什么呢?比如说邮票问题,双方承认,共产党贴的解放区的邮票,国民党贴的那个老的中华邮政印的邮票,得互相承认。

; Q4 Y+ B5 `3 ^& Z. {$ B

解说人:谈判的日渐融洽给梅贻璠带来了好的心情,趁谈判之机,他见到了在北平工作的儿女们,194946难得相聚的父子三人拍下了这张轻松愉快的合影。梅贻璠位居国民政府邮政要职,孩子们却都是为共产党工作,女儿梅祖成后来参加了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长子ersonName w:st="on">梅祖武ersonName>则是北平军管会的干部。南北通邮谈判进展得似乎十分顺利。那么,人们通邮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呢?

( I. E. x' _! S* a/ ^0 e( J

与北平的新生气象不同,1949年的南京风雨飘摇,金元劵的印刷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家里存有一叠一叠崭新的纸币却不值一文。

9 n( w* _$ V' E5 ~3 j9 g

原南京中华邮政职工沈守成: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币值不断地扩大,几万几千在我们邮政局业务上反映出来的几十万几百万已经是常事了,我们用的算盘都不够用了,档次不够了,所以当时有特殊的一种长算盘要加好多档才能打起来,到了这种程度。

/ S* s! _1 |$ ]$ k+ O# I* m: }

解说人:邮资也跟着物价飞涨,当时的一份平信上要贴上许多邮票,有的甚至要贴整版的邮票,导致一封信上的邮票比书信的纸张还要大。国民政府的经济如同它的统治一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7 }* I+ B* M* M1 i' e( W3 m

沈守成:一直到1949422号,就是解放的前一天,我们还在上班,还按时下班。

2 @7 u) U9 t9 r- ?4 L9 Z7 M

原南京中华邮政职工倪建南讲1949422的下午因为市里有通知了,南京可能明天要解放了,那么我们就是做什么工作呢?写一个大布告,当时地下党也不能公开,写一个布告要求全局人员要相信共产党,要坚持工作岗位,坚持生产。

5 V! |2 u3 U7 m1 F+ Y9 M

沈守成:到了22日夜里就大炮轰轰,就知道解放军要渡江了。我住的地方在夫子庙张元路,对面就是国民党的宪兵司令部,整夜听到汽车进出进出,那么第二天早上出门一看,情况就大变了,老百姓一起在街上交头接耳的,宪兵司令部大门敞开,不少老百姓都进去抬沙发拉桌椅,好像在开始无政府状态了。我仍然是按时到金康邮局去上班,到了局之后,同事们都到了,我们仍然打开营业厅大门,仍然坐在台子上工作,邮件来了,有信送了,投递员也照常出班了,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 R, g: c5 ]9 X/ W

解说人: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到北平时,南北通邮谈判已接近尾声,面对频传的战报,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谈判双方在通邮协议上正式签字。可是签字的墨迹未干,国民政府的邮政代表突然收到一份电报。

b# P( H! e0 Y- c- {/ f: h: S9 v, _

成安玉:我们看到电报了,就是通邮的问题只能够做口头的协议,不能够做文字签字,那就是不签字了,27号不用签字了,我们等他了,那最后谈判整个都破裂了。

: v1 H, X' s- W+ U' ^+ i

梅祖武结果白谈了,南边广州政府不承认了,他们代表团那几个人都很气愤。

) i7 Q4 W$ p3 \* l

解说人:就在这一天,迁往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对中共区邮电汇兑一律停止,仅仅一天通邮协议就成了一纸空文。但是,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之后,江南的中华邮政先后被共产党接管,南北通邮问题亦随之解决,正可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 w/ {" v9 I# l' g; D- P1 N' a% d

尽管这次通邮谈判未果,但人心向背已愈加明朗,前来北平谈判的五位通邮代表中有三位后来留了下来。

, ?* Y) Q7 ]0 e- M$ B

十年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委任梅贻璠为山东邮电管理局副局长,这位曾经用给自己寄信的方式来检测信件投递速度和准确率的邮政人对邮政事业倾注了一生的情感,邮政最终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发表于 2010-3-27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电视台专题片《大师梅贻琦》


  + f" l; M. q' s+ [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传奇人生

6 e: k8 ~6 M- a. K W& s/ @

(上海电视台专题片)

, o. D% D! Z1 l. l

(解说)他24岁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但他连教授都不敢做。他跑去找自己的老师张伯苓求教,张伯苓劝导说:“年轻人要能忍耐,回去教书。”于是他就老老实实地回到清华,老老实实做起了他的教授。没想到的是13年后,老老实实的他当上了清华的校长,他似乎无所作为,却充分发挥了教授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他把清华当作家,但这个家很民主。他说:“大学所以成为大学,不是因为它有大楼,而是因为它有大师”。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却为这所大学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了众多的大师。

$ Z& a7 z, ]! H; P; Y

梅贻琦——

P# f0 m9 ~+ }

(解说)1930年初夏,北平一片和平景象,西直门外的清华园里教授授课,学生读书,也是一幅象牙塔风光。然而,这景象的背后却潜伏着清华大学建校以来空前的危机。任期不到两年的清华校长罗家伦虽然也有不少建树,但因独断专行,极力推行“党化教育”,终于激化了和师生们的矛盾,僵持不下,罗家伦以辞职要挟,可学生们的反映颇有点揶揄的味道,他们说:“无论国府批准与否,本校无人表示挽留。”罗家伦走了,政府随即派乔万选接任校长一职。乔完选是清华校友,对接管清华踌躇满志,可当他带着武装卫兵刚进学校立即被学生拦下。学生们将乔万选一个人请进了小礼堂,等乔万选出来时,学生们已经拿到他签署的“永不任清华校长”的承诺。

+ j4 k" ?, [5 m; a

(黄延复)驱除校长几乎是师生一致的,清华的传统是民主、自由。容不得有一点专制、独裁。

# P4 \5 c* r- }6 c5 g+ H( t

(刘文渊)清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1925年以后,清华改办大学,那么大批的有一批清华留美学生学成回国,回到母校任教成为一些年轻的教授。这些年轻的教授,他们接触到国外教育的先进情况,看到了国外学校民主的,受了民主这样的影响,所以对在清华那种学校行政人员那种专断作风表示很不满。

/ A3 B8 M$ H( _4 G( S/ @! P

(解说)尽管民国政府中,觊觎校长职位的有三十多人,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连走进小礼堂的机会都没有,乔万选离开后,这所大学竟连续十一个月无人管理。大学是不能没有校长的,清华师生以期盼而又戒备的矛盾心情,等待着下一位校长的到来。

0 q4 C8 m3 \$ l3 C' A- Z2 t3 m2 ?2 m

(刘文渊)三赶校长之后,清华校长的人选,当时学生会就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到清华当校长要不受外界政治干预;第二的话,知识要渊博;第三个呢,人的威望要高;第四个话,他要能够对清华的教育事业有所发展。

. ?2 y$ \+ c" m: }* Z% O9 {

(解说)11月下午的一天,清华大学师生接到开会通知,又来了一位新校长,他要与大家对话,这新来的校长就是本校教授叫梅贻琦。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驱除的对象呢?

8 K& W0 ]& K/ P( Y

梅贻琦是清华学校首批庚款留美生,1915年他学成归来,回母校任教。以后还被任命为物理系首席教授兼系主任,以及清华学校的教务长。发生校长风波的时候,梅贻琦正在美国担任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管理全美各地的中国留学生。1928年11月,39岁的梅贻琦接到调令,他又重回清华园。

( i( O5 A& G8 \7 ]

(刘文渊)梅贻琦在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时候,在就职演说当中他发表了一个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到:“一个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的教授。”

; c$ @1 g5 u% D; G

(刘自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梅先生那个时候,他就觉得“一个学校师资的力量,他把它提到绝对的高度。”

, h% Z# k# o6 y) K) Y( Q

(刘文渊)他说大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而这两者的实,现全有赖于师资,全有赖于教授。所以他提出“大师论”是很明确的。

) Z3 ^+ p% q# L' O7 }

(解说)梅贻琦的“大师说”使清华师生对梅贻琦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其实“大师说”不是梅贻琦一夜之间想出来的,早年清华国学院成立,邀请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陈寅  这四大导师,使清华成为中国国学研究的重镇,这其中就有梅贻琦的主张,那时他是清华的教务长。梅贻琦就职演说时,被他尊崇的大师们也在静静聆听。清华自建校起就有尊崇教授的传统,梅贻琦的“大师说”是将这个传统表达得更明确、更自觉了。他并不是把教授用来提高大学的声望,他是希望教授在学问和人格上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而清华的教授在学问和人格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但如何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一直是清华大学争论不休的问题。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在大学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要培养的是哪一种人才呢?这个分歧用一种比较尖锐的提法,就是说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人”还是制造“机器”?而梅贻琦一直旗帜鲜明地主张教育学生的任务是成就学生完全的人格。

& \' E& K& K/ Y% S+ D# ~5 x

(黄延复)大学教育当中,最主要的是要进行一种全人格的教育。像一个人要教育成这样一种人,你做研究也好,你做服务也好,你做公务员也好,你能贪污吗?你能背叛祖国吗?首先他人格完整啊!

% s* P+ c0 ^4 x& y, L

(解说)梅贻琦在就职演说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思想:他希望清华能培养博及古今、学贯中西的“通人”,而这种人只有“通才教育”才能培养出来。清华师生就是这样看到了新校长的亮相,知道了他的想法。就在梅贻琦演讲的礼堂外,有一座清华毕业生捐赠的日晷,基座上刻着这样的字句:行胜于言。清华一向崇尚实干,师生们对这位新校长的态度同样如此,说是说,做是做,清华学子拭目以待。好象是故意要让人失望,梅贻琦在发表了颇有新意的演讲之后,便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他似乎是整天躲在公文的后面,他似乎表象得非常缺乏之见,他有一句口头语流传最广,叫做“我从众”。梅贻琦完全不同于那些被驱逐的校长,他没有独断专横,可是堂堂清华校长也不是这样无为而治随大流吧?是懦弱?是萎缩?是有所顾及?人们猜疑着,也从各种渠道打听着。果然有人探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梅贻琦在与夫人韩咏华结婚之前,有人告诉韩咏华梅贻琦是个及不爱讲话的人,韩咏华信口答到:“豁出去了,说多少就算多少吧!谁知结婚以后梅贻琦果然如此。

( z0 t' V* \6 y6 i

(刘自强)梅先生在家里头呀态度总是笑咪咪的,老是很温和,可是不多说话,看见这些年轻人在一块儿玩得很高兴,他总来看看,点点头就走开。

8 x( v6 R8 |" t

(解说)仔细观察,人们发现,沉默寡言的确是这位校长的性格,,而并不是什么畏缩的思想作怪,人们逐渐理解和接受了梅贻琦寡言的性格。但不久后梅贻琦的作为就出乎很多人的意外。梅贻琦开始从行政上消弱自己作为校长的权利。

2 E$ `/ }7 Q) v2 k& `

(刘文渊)开会的话他就在旁边听,无论是教授会还是评议会,他很少首先自己发表意见。他都是听别人讲,一旦大家做出了决定,他执行的非常坚决。

' @2 P! M, v% Z& m8 y4 R2 Q

(解说)二十世纪初,国内大多数知名大学都有“教授治校”的传统,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的“教授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利机构,由教授选出来的评议员和校行政首长共同组成“评议会”作为“教授会”的常务机关,负责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在具体问题上,梅贻琦可以从众,他左边的人可以批评他,他右边的人也可以批评他,他都接受。

5 d( e( P6 i: _

(刘自强)吴有训先生就是常常不同意梅先生的好多做法,虽然梅先生没有坚持很多做法,吴有训先生就提出批评“你这样做不对”,他也接受。

8 s+ s8 p7 b- |$ D1 @1 P

(解说)但是,在大的问题上,他不遣余力地倡导鼓吹。譬如在清华他崇奉蔡元培先生的主张,把“学术自由”当做办学的原则。

) `& S" }/ J9 h' X! Q

(刘文渊)他把“学术自由”作为他一生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办学的原则,对清华的影响比较大。梅贻琦他是一个爱国的教育家,他是要求希望求得中国教育的独立,而中国教育独立很重要的就是要求得学术独立,所以他竭力主张学术自由。

3 L% C5 \2 ~' E7 B' Y: L! i0 O

(讲解)学术自由是梅贻琦办学的灵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白色恐怖正浓时,他批准冯友兰考察苏联,回来公开宣讲苏联的种种优越制度。到了三十年代,他允许吴晗、闻一多在校园内公开进行革命宣传。他曾写道:应追索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克进学术的使命。

, }! j) C% F3 N) O( p# Q0 ?

(刘自强)他的办学就是一个叫“通才教育”另外一个就是“学术自由”,从不干涉你。所以在西南联大、在清华都是百家争鸣,谁可以矛盾,譬如闻一多先生同很多人的思想就是相左的,所以都可以融进来,这一点是梅先生学习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蓄”的思想。

8 l. M% O. E) w: F* q {. l% G

(解说)老教授们都清楚,梅贻琦是为学术自由极大地尊崇着“教授治校”的传统,国民党取得政权以后,出于推行党化教育的需要,曾经力图摧毁“教授治校”,可是没有奏效。清华虽是国立大学,但办学资金来源于美国庚子赔款,并不依赖政府,所以能坚持“教授治校”的传统,那些要执行党国意图的校长就只好离开。梅贻琦上任后,一改几任校长的做派,他不仅尊崇这个制度,并且把它的效用发挥到极致,教授们关于校政的决议他都认真执行,对于学术蛮横干预的事情没有了,教授的作用发挥了,梅贻琦也做稳了他的校长,而他的寡言的性格也 被清华师生理解和接受。

4 Q' s$ |. G8 }8 r( j

1935年当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    华北的危机关头,是清华师生首先呼吁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鼓舞着当时的青年,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镇压。军警到学校来抓人了,学生们与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场的教授们没有对策,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梅校长。怎么办?然而平时很少讲话的梅贻琦仍然没有话。

3 e( J/ j4 R* L

(黄延复)后来国民党来跟他要黑名单,说:“你把学生的名单给我一个,好按照那个抓人啊!”以为那个时候可能他们都掌握了情况了,好按照这个地点去抓人,哪个学生住在哪个地方。

! V* u8 S: {$ I: b( a) a

(解说)结果梅贻琦竟提供了一份名单。学生们不解,他们不相信梅校长会出卖学生。军警开始按照名单抓人了,后来的事实是一个学生也没有被他们带走。

$ h/ C' a8 b5 S& r+ j9 ?

(黄延复)为什么呢?后来弄清楚了,梅校长只是把前年的学生住宿的名单给了他们一个,结果他到那儿一抓就都不对头了。梅先生你别看他不说话,他的脑袋里有主意,他在想主意呢!所以他的外号就叫“寡言君子”。

6 I( R5 q: ]2 t) D

(解说)不知不觉间,梅贻琦做清华校长已经六年了,没有人再提出要更换校长,有人问其中的奥妙,梅贻琦幽默地回答:因为我姓梅,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霉(梅)。

. p5 a! n0 j& O: Q, N

时间走到了1937年,夏天清华放暑假了,然而仍旧有二百多师生留在学校。七月七日留校师生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梅贻琦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当七七之夜敌人进攻卢沟桥,枪炮之声校内清楚可闻。不久,北平沦陷,清华大学开始流亡。

4 N7 h7 v& F; ~+ j

(刘文渊)在“一二、九”运动之后,清华是对战局有比较清醒认识的学校之一。梅贻琦跟教授开会讨论,就是如何应付这个(局面)。当时就果断地停建了几个大建设,就是把省下来的建设款有41万转向投入了湖南,买了一些地,所以后来战争爆发以后,长沙临时大学才有一个落脚之地。

& e- [5 P* g3 Z! Q9 f4 ]! t

(在长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三校师生齐心协力,艰难地度过了一个学期。但是,时局发生了变化,这时南京沦陷,武昌告急。1938年2月梅贻琦在日记中写到:临时大学奉命于云南省会之昆明,4月低全部到达,本校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以来,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虽然仍由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清华校长梅贻骑共同担任,但由于张伯苓和蒋梦麟两人常在重庆,并另有职务,西南联大校务工作实际上落到梅贻琦一人肩上。战时的非常状态使梅贻琦不得不改变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常常要牵头去做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清华有庚款做后盾,经济实力远胜于其他两校,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种联合清华是“划不来”的。所以人们说:联大成功的奥妙就在于梅校长的“大”。他心中似乎没有清华,只有联大。

% ^: g% p8 O& U$ k/ S$ ~0 I

梅贻琦生活俭朴,在西南联大的艰苦环境中,他要靠典当衣物度日。他的夫人也常常和教授夫人们一起亲手做糕点叫卖,贴补家用。还把糕点叫做“定胜糕”,意味“抗战一定会胜利”。西南联大校舍分散,梅贻琦常常步行一二十里本奔波于各院系之间,即使在日机轰炸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梅校长依然谈定从容。

: f( |5 n- B2 ^: g E" J2 |

(何兆武)每一次警报来的时候,他总是穿一身长衫,拿一根手杖,慢慢地走。而不是有的人一听警报就乱了,就非常慌乱,就乱跑,他不是,安步当车地,而且还疏导学生不要急,这个路窄。

! _9 K8 z5 M9 P0 Y

(解说)西南联大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和大师,西南边陲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文化守望者而孕育着希望。西南联大使中国在战乱频仍、半壁沦陷的情况下,保存了教育的元气和一份精神力量,可以想见,这里蕴涵着梅贻琦的多少心力和贡献!

) ` D& ^* d% i- F2 R$ }

1940年9月,清华师生在昆明举行“梅校长服务母校25周年公祝会”,会上师生和校友们用美好的词句赞扬他数十年如一日服务母校的功绩。

9 z B' D0 t) U8 y

(黄延复)梅校长要答词了,不能把清华的成就算到一个人身上,譬如说我,我就打一个比方给大家听,就像京剧戏台上的那个王帽,京剧戏台上的王帽就是在戏台上唱皇帝的那个人。

; \. a3 l" P& Q _

(刘自强)他说:你别看他仪仗森严,他只是一个配角,而唱戏的是那些大将啊、将军什么,那些文官武将。他说,要说清华有什么成绩的话,我应该感谢就是,我刚刚搭了一个很好的班子。他就像一个唱王帽的人,只坐在那儿里摆样子的,就觉得主要的作用取决于那些大师。

1 `8 I' R7 y# S- i

(解说)时间迈过1946年的门槛,经过八年抗战,日本军队终于被赶出中国的土地,清华师生踏着满目    的国土返回清华圆。然而,学生们的课程刚刚开始安稳下来,国内情势聚变。1948年国共双方大决战,人们心里都清楚胜利的一方将会是谁。在这样的大局势下,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走和留的问题。但梅贻琦是决定要走的人。

& n; [$ Y' p& U- h. a+ r

(黄延复)清华大学学生会啊拉着队伍到梅贻琦校长的宿舍里头挽留梅校长,喊着口号,说:,梅校长不能走!吴晗那个时候已经到解放区去了,他就在那儿通电给梅校长说:梅校长请你留下。

% c& _+ B. y, T3 b1 L

(解说)很多人不能理解梅贻琦为什么要离开大陆,而他却有自己的考虑,他要保护好清华基金。清华大学的基金来自庚子赔款,想动用这笔校款必须要有两个人的签字才能生效,一位是教育部长,另一位就是清华的校长。

. N* ?5 r5 K3 y# ^

(黄延复)他说:我走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出去保护清华大学的校款,我要不出去啊,要是换了别的校长,国民党随便派一个,国民党随便派一个校长,再配合那个教育部长,这两个人一签字,这款不就没有了吗?

( y5 p8 C( ?2 u2 \: C

(解说)梅贻琦离开大陆后,先在美国呆了几年,后来又去了台湾,他利用清华基金在台湾新竹创办了“清华原子能研究所”。

0 d4 J% l9 m" i

(黄延复)别人几次建议说:咱们改名吧!不要叫研究所了,叫“清华大学”得了!他不干,他意思就是只要我活着这就是个研究所,真正的清华大学在北平,或者在北京。

& W9 O! f) k+ I" E& b+ f

(解说)他始终不愿意将研究所改称为清华大学。

- p9 W$ V: I! C, U& d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北,享年73岁。学生们心中的梅贻琦是“永远的校长”,他肯做事,忠于做做的事。在近五十年里,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清华,弥留之际的梅贻琦仍然不忘一直跟随着他的手提包。他去世后,人们发现里面装的竟是清华基金历年的帐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人们记得他的告戒,他说: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去追求轰轰烈烈。


9 f! S( q" B# Z$ o/ A9 k/ Y" u

出品人:黎瑞刚、陈樑

' ?: u+ L* ?1 f8 h

艺术顾问:时间

0 u* d1 \- I l/ G; ^- W

学术顾问:陈正宏

+ C2 h8 f9 s1 Q" t$ F8 n$ j

总编导:望韧

1 R/ v& s/ b9 e1 P J) x

编导:樊金辉

/ Y7 n/ Z' {) Z

摄象:龚卫

6 _9 b" V5 p" C8 r

灯光:纪小严

- V* P, i e# q0 w0 U

录音:徐海连

9 X1 t9 J, ~5 T7 }

剪辑:孙家颖

1 p" E1 b# ~' q

录音合成:陈建强

- X) ?5 x" k2 s: A

责任编辑:徐冠群

; @ x3 p9 z& ^2 e- \

解说:黄辉

, k; @# ]8 F# k8 X

监制:应  明



, F* m& {5 Z! \6 V/ g

备注:

: E. ?' m7 K4 M6 S- x) i) n

黄延复:——清华大学校史研究专家

2 G1 ^0 H- d2 j1 w2 \( ~. |- Z

刘文渊:——清华大学教授

5 W4 y# f; O7 c: h L. T

刘自强:——梅贻琦儿媳,时为清华大学学生

; Y" u" F- F' X0 j' l/ M3 R

何兆武:——清华大学教授


- I o: { w8 v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栏目。2007年3月23日首播。2007年7月28日重播。

5 C5 a, b5 v3 p% i- |# p r# d! r

24岁成大学教授 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传奇人生--人民宽频--人民网

- v# k6 I# e$ m" U0 Q: w; G6 u

http://tv.people.com.cn/GB/39805/6043050.html

. R3 D6 Q8 S% O; p1 Z

视频节目播放时间长度27分钟,

3 X7 u) _: T, L; M6 j9 @

                                                                                              

9 P3 G: {+ S4 X" |

科教频道] 北京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http://www.ku6.com/show/g6bklatFYiIrehbf.html

" W% n" [' M" t' Z- x

百度视频搜索   :大师梅贻琦

* q! z/ ^$ r8 C( |* I) f

http://real.joy.cn/video/466780.htm

8 |% j9 Y2 S( B/ v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1ODQ3MDA=.html

v; v% i. H' Z.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z6uX3YV0N0/isRenhe=1

7 c! ^% D; r7 G0 l6 Q' N2 m4 ~/ p

http://you.video.sina.com.cn/b/20914856-1518501571.html

2 l$ k5 i% C; ~ @" k0 U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B438QNlSMI/isRenhe=1

发表于 2010-3-27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电视台专题片《大师梅贻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5:19 , Processed in 1.17457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