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c$ T7 n* _- o" w9 O 2010年3月7日摄。
' |9 A4 Z2 X3 Y* r5 V 八里桥又名永通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一四四六年),南北走向,长三十米,宽十六米,桥两侧有三十三块护栏雕饰、三十三对石狮,刻工精美,是北京三大古桥之一。
八里桥在建国路旁通惠河上,扼京东咽喉要道。咸丰十年七日(一八六零年八月),英法侵略军自天津北犯京师,在此受到三万清军阻击。经过一场石破天惊的血战,三万将士全部殉国,用热血谱写了一曲彪炳清史的壮歌。
打开一部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你会惊奇地发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的墨迹未干,英法侵略者便以修约为名,又肆意挑起侵华战争。咸丰七年(1857年)11月,他们派兵攻占广州城,俘两广总督叶名琛囚于印度加尔各答。次年春天又派兵北上,攻占了天津大沽炮台,强行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越明年,英法侵略者在天津武力换约败北,决意“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报复”,咸丰十年(1860年)7月,集中在华军舰一百一十九艘,陆军二万余人,向天津大沽口发起进攻。清军官兵奋力还击,鲜血染红战壕,直隶提督乐善壮烈战死,津门失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连夜撤往通州。
年轻的咸丰皇帝怒火中烧,决心与洋人再次决战,集中僧格林沁部二万余人,胜保(咸丰之弟)部六千余人,分别驻张家湾、郭家坟和定福庄,加强京城防务。8月4日,英法侵略军向张家湾清军展开攻击,并向僧部骑兵施放火箭,战马一时受惊,队形大乱,清军被迫退至八里桥,扼制进京之路。
八里桥距北京约十公里,是京津咽喉之地。9月21日(一说8月7日)凌晨,英法侵略军以六千人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大兵直扑八里桥,僧部奋起还击,以血肉之躯和拥有洋枪洋炮的入侵者展开决战。通州城外杀声震天,八里桥边沙尘蔽日,清军将士视死如归。胜保负伤落马,那个身材高大的传令兵站在桥头,挥舞着黑字黄旗,枪弹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镇定自若,巍然不动,直至中弹倒下,令法军头领也赞叹不已。战至当晚,八里桥终于失守,僧格林沁退守桥南咸户庄。 ; o4 }- W9 i* s! U2 p1 Y
八里桥还是当年漕运要道,运粮船经此去北京皇家粮仓。现为保护,桥南北续修新桥过水,老桥下已不过水。朝阳和通州两区以桥(河道)中心线为界,桥南半段属朝阳区,北半段属通州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