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56|回复: 2

[讨论]北京历史上最完美的水系在元代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31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大都水系概述:忽必烈修建大都,不再选择在中都原址建城而向东北迁移,改变了从蓟到中都城市中心基本都在今广安门外一带的状况,而以今北海一带为中心,被称为北京古城城址的第二次战略转移,其重要原因就是寻找新的更丰富且稳定的水源。郭守敬完成了这一历史性任务,创造了历史性功绩。他发现了昌平东南的白浮泉,遂筑堰引水。又发现大都以北的海拔低于城内,不能直接将泉水引入城内,遂“欲东先西”,沿等高线向西修渠至西山再南折如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沿途接纳西山诸多泉水和温榆河、清河、南沙河等上游河水。今天的京密引水渠昌平至颐和园段就是沿着这条水道修建的。从瓮山泊向南开长河(今京密引水渠颐和园至紫竹院段及紫竹院至积水潭水道)引水入护城河和积水潭,经今后海、前海再从地安门桥东南流,沿皇城东侧南流出城再东流接今通惠河再接北运河。这一水道的建成和水源的保证,使得漕运粮船可以从南方直入积水潭,令忽必烈极为高兴。为了保证皇宫内的清洁用水,在此之前还开挖了金水河,从玉泉山南将香山、玉泉山的泉水沿与长河平行水道引至和义门南入护城河并进城,沿着今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西斜街至甘石桥,再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沿着皇城入今北海,一支直接向东入今中海,两支最后都接皇城东侧水道,与通惠河汇合。还将坝河扩建为与温榆河相接的漕运水道。还将萧太后河扩建为与大都南护城河相接的文明河,直通张家湾。因此,自元起北京古城就不再以莲花池、永定河为主要水源,而以温榆河、西山诸泉为主要水源,且与北运河连接的水道不再单一。可惜这一科学、完整的水系从明代起就一直衰败下来。辽、金、元时,北京古城郊外还有许多大小湖泊,较大的一是下马飞放泊,位于今大兴区旧宫以南,广四十顷,下马喻离城近,飞放意以鹰鹘猎水禽;二是延芳淀,位于今通州南部,最大时方数百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R- m; {: h/ L% X

当然,老北京城的格局,也是元代奠定的。

发表于 2010-1-1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从辽金元一直到现代,北京地区的气候在一步步变干。这里面有华北大气候变化的原因,也有北京周边植被破坏的原因。

* `# B: ?; Q- Z' b X

 

8 G$ a2 W: S; w* s+ E1 ]6 z) c

辽金时代今天石景山、海淀的浅山区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H$ l7 ^( L3 H! z

 

9 n, W: x8 i# ~1 } z2 X; ]

到了元代,修建大都宫殿和城门的时候,用的是门头沟山区里的粗大乔木,砍伐之后通过泸沟(永定河)的大水冲下山来。(有元代<泸沟运筏图>为证)。但也正是元代的乱砍滥伐,造成北京周边原始森林毁坏殆尽。

4 Z- v' K- v1 c* J/ |) b5 s

 

1 C* ?& u% |+ }4 }

明代修建宫殿已经无法再使用北京本地木材了,因为本地已经找不到大乔木。但是明代在修建长城、戍边的过程中不断砍伐、烧荒,造成北京周边山区的灌木丛和次生林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得北京山区的泉水大量缩减、河流水量减少,旱涝不定。

% J& L4 w6 m2 z6 L$ Z) A

 

" K( {& L2 u* Y6 t

到了清代,泸沟已经从终年水量丰沛的大河变成了夏涝冬枯的季节河。而北京周边的山区也逐渐变成了光秃秃的草山。只有西北郊园林的修建在扩大着郊区的水面,利用最后的一点泉水创造着北京水环境最后的辉煌。

2 _$ \) f3 }, ^+ D& R

 

* J# i, f3 h8 g; E/ u5 D) l

建国后,虽然封山育林,修建水库,但无奈大势已去。随着城市化、用水量激增,北京的气候已经从湿润转向半湿润,并最终定格在半干旱的现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9 06:28 , Processed in 1.13225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