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颐和园北宫门青龙桥、臊子营一带,有枭氏族人分布,其先祖皆为职业刽子手。
以位于中共中央党校东侧与北京大学燕北园之间的骚子营为例,其居民先祖多为明、清时期的宫廷刑吏,其中就有许多职业刽子手。
按明、清封建廷律,刽子手“不得与市同居”,即不能和市民们住在一起,皆居城郭西门外骚子营,每日临晨寅时三刻(5:00)入西直门到刑部点卯(报到),酉时三刻(18:00)上袍(离城,即给刑刀、刑斧、铡刀等套上专制的套子,称上袍)。
在今天,许多人不知“骚子”之意,称其原为满清蒙古骑兵的哨子营,养有众多马匹,有骚气,后读白而改“骚子营”,这是瞎扯,如此侮辱和伤害民族感情的地名怎可延续到今?
骚子营位居北京西苑,明、清时期皆为皇家狩猎禁园作坊,明朝时期就与外城东部的“豹房”一样名称显赫,是帝王贵胄们狩取猎物后进行炮制的场所。
“骚子”,是满族人取宋朝时期“臊子”一词来形容“肉糜”,也就是百姓们俗称的“碎肉沫”。刑吏、刽子手杀人如麻,其中不乏有专职做“剐刑”者,职业称其为“割骚子”。在明朝时期就起建的臊子营,延续到清朝中叶,成为后为刑吏、刽子手们的专居地,其中就“有剐吏七户,擅割制骚子,因称骚子营。”
在骚子营中,即有枭氏族人后裔,称祖先就是专干枭首之刑的刑吏,将砍下的人头装在木制“首笼”中,悬挂于宣武门上“后悔迟”三个大字上方,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就是行刑的场所。
枭氏的一支,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刑吏枭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战国时期,商鞅以变法之政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他亲自制定了五刑,其中的死刑中就有枭刑,就是砍头。与斩刑不同的,是砍头后要将死犯的头颅挂在高竿上示众,而斩刑中对死犯砍头后,即连同头颅和尸身一起予以掩埋。
枭首之刑后来演变为将头颅悬挂在城门上方示众,起先挂于西门,因西门气衰,且刽子手们皆居住于西门,死者的鬼魂不得造反;后改挂于南门,南门帝王霸气强盛,不虑鬼神,且能使更多的人看到,由以震慑不法。
执行枭刑的刑官,也就是刽子手,就称作“枭人”或“刽枭”,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枭氏,取其厉气,免得先祖砍别人的头多了,其鬼魂会来骚扰后代。
传至今日,居骚子营的枭氏族人中,大多改以同音字“萧”为姓氏,但仍有一些老人坚持为枭氏,以为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