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80|回复: 8

[转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有梁思成的一份功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0 0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10 1:41:00

7 N$ c! a4 t6 C( n7 ^ Q7 M& q+ a7 K! A# V. m/ L% h: t( W3 B* \8 n8 h) U A4 n: d4 y# @& I/ A' v: B
5 O, w! y+ w5 t. o4 n* _! M) z7 Q
. S$ Y% |$ W: ?- I3 f6 g( `

http://www.cpi.com.cn/zhuanti/guoqiguohui/03.asp

; E7 R' {) B# B6 j- X3 o6 i* M

 

B( W& ]. |8 W' o7 H

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民族独立的标志,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才得以确立的。

& z8 o5 D6 F" D( 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

$ e8 f7 w- y) H# X+ n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麦稻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

$ J5 g0 ~/ w6 u0 i" F8 f" o

  国徽上的图案均有其象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个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6 ]9 h. y; r" q! e) q U: `0 l. x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前夕,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决定草拟包括国徽在内的若干方案,对国徽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中国特征;二是形式要庄严富丽。在征稿启事发布后的一个多月内,收到国内及海外应征稿件112件,图案900幅,但无一令委员们满意。

" ]8 ~6 a/ b' z, q3 C- m

  1950年6月14日,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徽的设计再次被提上议程。会前,政协常委会决议采用天安门为国徽设计的主题内容之一,并邀请由画家张计先生牵头的中央美院和以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牵头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加紧国徽的设计

/ H# }' U% i. R _

  1950年6月20日晚,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在周恩来的主持下,确定了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设计组提交的国徽设计图案

! X$ _! C4 j6 u& G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

* H; o$ n! b$ G" s' X2 G( u

  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其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至此,庄严富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终于诞生了。和我国的国旗一样,我国国徽的宪法地位在我国历次宪法修改中一直始终得以确立。

2 V7 j5 R5 u! D& y4 M& }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对哪些单位应当悬挂国徽、可以使用和禁用国徽的情形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思诚先生在病榻之上还和夫人林徽因在讨论国徽的设计稿.
发表于 2009-12-10 0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画家张计先生牵头的中央美院”

~( C* w( _ j

 

% [& p5 D9 |* n2 {, h6 z

画家张仃先生

% I. p, I3 m1 ^& ` q

 

2 M, Z$ r' z# ~! y

 ——————————————————————

! b: S0 d! T. Y, f4 s2 S

提到国徽的设计,林徽因先生起的作用更大些,说林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并不为过。其他设计者包括莫宗江、高庄等先生。

发表于 2009-12-10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介,咱们共同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也对,梁思成先生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组长,不过林徽因先生为国徽的设计花了更多心血也是事实。关于这一点,请参看《建筑师林徽因》一书中《林徽因先生与国徽设计》一文。

1 l. C1 B- b, O4 A) A8 I9 ~

 

5 [+ ^0 g- u9 t2 N3 r A0 f% P5 u3 d& o

梁林两位先生都是伟大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就国徽设计来说,1949年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国徽设计图案》时,附件《拟制国徽图案说明》的执笔人就是林先生,说明文后的署名是这样的:

) A2 K/ D0 M0 k7 [

 

4 r* d/ e' }; [

集体设计

3 e: ~2 P4 l$ |

林徽因 雕饰学教授

, i: N" ?4 V! ^3 ]% b$ f- ~7 J

莫宗江 雕饰学教授

d5 `& }$ D, U( g! V) u0 F

 

2 O4 J2 n! _6 J% a/ U

参加技术意见者

! R5 Q A/ j3 j: j3 s. ?/ B0 \! E

邓以蛰 中国美术史教授

- l* u; u7 q% |% Y, u- u$ E" Q6 o

王逊    工艺史教授

! f( V0 r$ O& Z8 Y% w8 f

高庄    雕塑教授

% i- T q" ]" b: b4 k% N7 l5 m

梁思成 中国雕塑史教授

0 g8 `6 r/ y0 J) E2 t/ B

 

0 O8 M7 M' H. l h& h! _

国徽的“玉璧”造型和采用天安门图案为国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或大部)的创意都来自林先生。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而言,林徽因先生无疑是第一设计者。

* v' c, d/ o+ B' X4 Y

 

1 @, `6 k+ n, f4 I7 S, B" v' r; a# E

而梁思成先生作为国徽设计组组长,不但参与提出了国徽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为整个国徽设计工作起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梁林两位的历史贡献是分不开的。由于林先生早逝,她在这方面的功绩少为人知,故稍作提及。

! D( F( q3 |! l


------------------

: P* Q) G8 b9 P1 X# ^

学习了!多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0年6月14日,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徽的设计再次被提上议程。会前,政协常委会决议采用天安门为国徽设计的主题内容之一,并邀请由画家张计先生牵头的中央美院和以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牵头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加紧国徽的设计 " j5 q* B% F8 H2 d1 v* P# B: ?5 K5 x

  1950年6月20日晚,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在周恩来的主持下,确定了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设计组提交的国徽设计图案

. `- ^0 d9 T% U! M6 {

 

) A1 O7 R6 c1 _ D

-----------

9 a( h& u" w0 W. u6 @5 g

难道来自<网上转帖>上文有错漏吗?

: w g& e% w" }) |% G& F

----画家张计先生是有牵头中央美院参与设计的, 但梁思成先生也牵头清华大学营建系参与设计, 两者是并列的。

8 |* x. {/ U4 J

----但终审时,是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设计组提交的国徽设计图案获得最后通过。

$ i/ V0 T( a0 P" j% \

----至于"林徽因先生起的作用更大些"----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夫妇是两口子的事情, 那是关门说的谦虚礼让的"自家事", 妇以夫名这可理解, 况当时梁的名声影响力大于林呀。

& ^6 N5 Q" a4 }+ U0 x! E

 

发表于 2009-12-10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ifrom49101在2009-12-10 14:59:00的发言:
1950年6月14日,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徽的设计再次被提上议程。会前,政协常委会决议采用天安门为国徽设计的主题内容之一,并邀请由画家张计先生牵头的中央美院和以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牵头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加紧国徽的设计 ' D2 \- u$ R0 d

  1950年6月20日晚,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在周恩来的主持下,确定了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设计组提交的国徽设计图案

: s0 E3 d( p3 I2 Y( e7 L% k4 c1 J

 

* Z" U( ? n- l" S$ z

-----------

0 P3 U8 u$ l; X5 S1 a, s4 L

难道来自<网上转帖>上文有错漏吗?

9 @9 `, @' A; i3 d

----画家张计先生是有牵头中央美院参与设计的, 但梁思成先生也牵头清华大学营建系参与设计, 两者是并列的。

- c4 ?' _9 I# M7 N% ~4 V' O2 G3 E

----但终审时,是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设计组提交的国徽设计图案获得最后通过。

+ ~: ^. u: u' Y- D" e+ _

----至于"林徽因先生起的作用更大些"----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夫妇是两口子的事情, 那是关门说的谦虚礼让的"自家事", 妇以夫名这可理解, 况当时梁的名声影响力大于林呀。

, p& \% }4 H8 c4 M) a" }

 

$ }) J; [3 e m9 Z3 K

您说的也对,梁思成先生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组长,不过林徽因先生为国徽的设计花了更多心血也是事实。关于这一点,请参看《建筑师林徽因》一书中《林徽因先生与国徽设计》一文。

/ D' M- P6 R) l2 q% Z0 { J

 

2 F( j1 B( h M1 ^5 T9 {

梁林两位先生都是伟大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就国徽设计来说,1949年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国徽设计图案》时,附件《拟制国徽图案说明》的执笔人就是林先生,说明文后的署名是这样的:

* R- y" ?; E) S

 

, D7 D/ }5 D( ?; l. \" I) D4 ?9 L

集体设计

2 g" d$ m1 b3 \/ [0 X; }2 [) o+ B) o

林徽因 雕饰学教授

; z3 D' U* `% H/ a

莫宗江 雕饰学教授

! t4 O. Q" H8 V2 ~- H% n5 D

 

4 i" d. b$ X8 [# ]

参加技术意见者

* L4 v3 U( \$ x9 x

邓以蛰 中国美术史教授

" d" F0 {3 `5 ~; F$ G

王逊    工艺史教授

" C# R; y( L$ g$ b) I/ v3 ~$ V

高庄    雕塑教授

$ c# K* L( b& j1 q

梁思成 中国雕塑史教授

# X* w+ t% H/ a3 A6 n

 

- z2 i; t" t& Q4 R* @! t

国徽的“玉璧”造型和采用天安门图案为国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或大部)的创意都来自林先生。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而言,林徽因先生无疑是第一设计者。

# Q' V& e5 n Y9 T$ r

 

) N, \& d9 N4 k5 r- G& T- Y& t. u+ S% x# c

而梁思成先生作为国徽设计组组长,不但参与提出了国徽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为整个国徽设计工作起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梁林两位的历史贡献是分不开的。由于林先生早逝,她在这方面的功绩少为人知,故稍作提及。

发表于 2009-12-10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4 a" N2 h- a+ I, b& E

发表于 2009-12-16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1 23:27 , Processed in 1.14626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