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标语所感悟 中午喝酒,看到这样一条标语,其艺术水平绝对在‘吃饭补胎’之上的。现贴出来,奇文供欣赏。 有好事者说“和谐”。 和者:众人都有饭吃。 谐者:皆言者,鸦雀无声,大事不妙。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在这样一座老楼之前,所有从这条标语边上走过的脸庞都是那么冷漠。不知道居委会的同志们用怎么样的耐心与工艺让这条标语在阳光下这么醒目!! 以我活着的判断,住在这栋楼里的人们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家园。既然说到园,应该是一个平面而非立体的概念,最少在北京二十年以前的地图上是。即使他们再懒惰再平庸,都会有一个属于他们的温馨的小院儿,哪怕小小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块儿土地上会生长出父亲的责骂、儿子的啼哭、、、、至于朋友们划拳的吆五喝六,妻子在邻居面前不知疲倦的夸奖,虽然是些奢侈的事,但都是活生生的存在着的,他们经历过~~~文学和人道说法是他们享受过。 做大学问是读书人们的事,他们挨不着边儿。过小日子是他们的一生追求。他们不管从事什么卑贱的职业,都会从北京城的每条街道、每个胡同、每个角落把欢乐带回来。有人为工作而上升;有人为上升而工作。我可以用我的儿子们打赌,他们当中绝对不会有人为了工作而上升。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上孝父母,下教儿女。祖祖辈辈、、、、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忧、思、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家。 北方人对家的概念不会象南方人那样细腻。他所认为的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地理和空间的概念。他有一个小院,院子里种上几种草花。春雨、夏日、秋风、冬雪,随时间怎么交替,这样的一个平台上,他才踏实。他会喋喋不休的告诉你,他住在某某大街,某某胡同,某某号;曾经有哪个哪个名人在那条胡同院子里住过。他会给你说出那个名人在他的那个专业里面有多么突出的成就――当然是在茶余饭后。 北京人是善侃的。侃的前提必须是得让街坊邻居们认可你,这种认可是基于你能让老爸老妈怡情养老;让老婆儿女们吃得上窝窝头。这种侃的物质条件是建立在有一个“家”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家就是一个平面化的院子。我以为没有了这个背景,即使再强大的男人,在世人面前,也永远不会有话语权。您没见过也会听说过,从元至清所有成功的文官武将,以至商人,谁不以能在北京的某个胡同中置一所宅子为乐、为傲呢?连皇帝也没有脱开这套路。 海纳百川,所以北京越来越大,不单单是指面积,也包括思想。 有容乃大,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淘沙见金,北京人诚,以近人;北京人善,以增寿。低调谦逊,永远是这样一种上升的状态。他们认命,守苦本而求甜。因而他们和谐,他们知道安静是生命之本。不管做哪一个行当。即使是修脚修鞋,做好了,都会为周围人所敬仰。静、敬、精。在都有一个家或者更确切的说都有一个平面的家的概念下,默默做事。 我爱北京,对于我的北京和我所热爱的北京的人们,初尝,怨其清淡,细品,方知其后味醇香。至成熟,难以割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