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9日,在川南古镇李庄的慧光寺门前,四十多位中国文物界、建筑界的专家齐聚于此。一个隆重的纪念活动正在举行。
% T. l, U" o+ p h) _ C% {( i5 t 今年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抗战时期,梁思成与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辗转数千里,来到李庄。1940年到1946年,营造学社在这儿度过了最后的六年时光。从1946年停止工作算起,至今刚好整整六十年。
. |( H0 `0 A1 D# h3 ?* W9 i 在这样一个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人们回到李庄,纪念梁思成以及营造学社为中国建筑界所做出的种种开创性贡献,缅怀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研究的执着精神。
$ P* D7 ]& X" C2 n4 f 这位老人叫罗哲文,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文物和古建筑专家。
! D2 _$ Y/ ~ r) U% J 六十多年前,他就是从这里考入营造学社,成为学社十五年历史上招收的最后一名练习生。 1 M6 I) ^4 g% F/ M
9 B0 ]$ N) s, U( F: z
' c* f8 ?* ?" ]: ^" h9 a7 q2 W7 O; z. k4 M
| , d+ F. W4 d& f r" }) P' G
| ' ~! p: D5 V, N0 P K9 m4 q
4 M, q& i5 g5 l& m/ b | 8 K# y3 H( K' S4 T5 w2 B2 O
|
& k' p8 q. E) c/ t (少小离家老大回,李庄在罗哲文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 q: Z) k7 C6 t1 M5 g- \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创办人朱启钤。这个由中美庚款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第一个以调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己任的学术团体。它试图扭转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对建筑的偏见,让古代建筑从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匠之事”一变而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 q! O: y" A+ p
一年以后,两个三十多岁、有着类似海外留学经历的中年人加入了营造学社,担当起法式部和文献部主任的职责。他们就是梁思成和刘敦桢。 $ y4 ~7 ]6 D6 v' u6 r! t2 f) y" n; s
在1932年到1937年的短短几年间,营造学社在梁、刘二人的带领下,对现存的中国古建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他们采用现代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学术成果,震动了整个国际学术界。
) v7 |$ ^9 {1 @7 `) G* z+ t 然而,无情的战火让营造学社的成员们不得不暂别手边的研究,向后方撤离。离开北平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学社最后的六年时光将在一个叫做李庄的川南小镇上度过。 4 [2 v. n, h' x
李庄,是长江上游南岸的一个小镇,有着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金沙江自宜宾汇合了岷江等水系之后,始称长江。位于宜宾下游的李庄就得到了“万里长江第一镇”的美誉。依靠着发达的水运优势,李庄自古便是四川南部盐粮的集散地,货物中转的重要码头。
# E. @1 X0 o' D$ U 从1940年开始,随着一批批科研院校的内迁,这个长江边上独自繁荣了一千多年的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 % d6 [/ L- H0 l7 ?
1 N! J1 i3 v/ G$ @1 Q% X5 K: l( {* B2 {+ }, B" f/ ]
7 g2 W. N5 ?4 c* ^) [& p
| + m% Q+ S- v" |0 D! D! L( k
|
Y! G: e+ [; T( Z& l4 y% B3 d4 |: B. }* U- J* o
| 0 F, }/ l$ U! H9 _6 t- l" Q
|
0 L# C2 d r2 D3 L7 ?& O (川南古镇——李庄)
( f0 o. h, N5 E; I9 Z
$ D6 \1 e8 Y/ D2 Q' [" d( a" m; t' e% c
: f6 `0 V6 k* U3 P |
- Z0 `: Z' G! P3 p
|
9 r' _; w! i" _- b& w
9 c5 W1 @* H+ c7 L$ L; y, }. Z | ( j, X0 J7 N+ k# i3 ?( y f3 Z
| ' V9 Z/ d' m/ ]- T8 `7 N
(李庄民居)
* Q# t( f- o7 J
" G& E, { ^/ T% H- t2 G
* w$ o4 u; w5 ]( `7 T, T
8 p S& {+ Z, B/ Z |
$ w. |5 v2 y0 w9 z
|
, K9 b- t% |9 M- e0 D6 b/ f- C
- N; f& j; R$ I% Y0 d | & Q( N& _( u, L5 H6 M4 I
|
( x O/ b2 m; r, {9 R6 ^ (李庄慧光寺——同济大学校总部旧址) ! C0 o6 \: a8 ^+ n# n& M& a/ I
这些由商人和移民建起来的会馆、庙宇和祠堂,在李庄当地有着“九宫十八庙”的美称。利用这些敞亮的院落,内迁而来的文化机构终于得以栖身。 8 v% l4 ^9 F- O4 a# q" g6 X# c
寄自海外的邮件和电报,只要写上“中国李庄”,便能准确地送达。小小的李庄镇,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成为那个年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个地方。 5 p a1 W7 }+ `$ B: M. U
出李庄镇向西是一片地势平坦的庄稼地,曲曲弯弯的田埂间散发着泥土特有的清新。这里就是上坝月亮田,长江边上幽静的世外桃源。
7 S( a) [% K; I) u! a* g9 `! P$ q
% ?2 J" \, T/ p/ m- o% i
x, Z" [! L# s; R9 S* p1 H, ]( r3 K. w* d
| # g5 I2 @ W; q& H/ o/ p
| $ q5 f$ `. ]# i( y! S+ h
8 w: w, U# x4 |( p8 R+ x0 \& q | " g& L! p# z7 v5 b! D! ]
| ) K2 y5 x2 t! V C. A- K9 X2 p! d
(李庄月亮田) # ?% _7 P0 q# Y: S) A9 }
在楠竹掩映下的几间民房里,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安顿了下来。 4 s5 X8 G; b' }- D. b7 f2 x! a
, C: T8 x: i9 m3 `- |6 n5 A! s# e J# j6 i- I# L' U7 B9 k
' n' q2 [2 j, f" i4 F
|
! {5 f0 k+ | X; y7 N3 t4 t
|
' B& P6 N. y' Q) z* _ L0 w* e+ @: w6 S+ m, R! B* x
| % M4 G9 |/ ^1 {
|
0 e. G5 P# r- A |9 [, g2 w (李庄营造学社旧址)
+ W1 h1 [+ v6 d# Y9 k/ l( N 一路颠沛到这里再次集中,营造学社仅仅剩下了五名工作人员。 " Q( k4 L% N1 ?; c5 E" R; R' E8 I
年纪最大的是文献部主任刘敦桢。这个眼神里透着坚毅的湖南人,早在日本学习期间就把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当作了自己终身的事业。
7 c: o. Z( D# G5 T! m* _ 年届不惑的梁思成则带着久病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让他放弃了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 k; m j$ f& }6 B) s
东北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刘致平,此时对云南民居的研究已颇有心得。 - c/ w0 p/ `9 K9 R# k" C+ w( Z+ y
而圆脸庞的陈明达是一个才思敏捷、见解独到的小伙子。 ( Z- B8 t0 H1 r- Y7 L
身材瘦削的莫宗江只有25岁,有着一手高超的绘图功底。
0 p' `4 A" p) n 对营造学社来说,培养年轻的古建专业人才始终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环境恶劣的战争时期,在工作条件艰苦的李庄,学社还是毅然决定进行一次招收练习生的考试,补充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