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0|回复: 3

“经营城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3-23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营城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李建平


  进入新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受到世人注目。2002年5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北京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同时提出“四高”要求,即“高标准规划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高水平经营城市”。同年9月19日,经建设部原则同意《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向社会公布。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可否引入“经营城市”这一理念,或者说在“经营城市”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这是新世纪北京城市发展建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严肃认真探讨的新课题。本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目的是抛砖引玉。


  何谓“高水平经营城市”?市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科学确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努力开辟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精心设计好、培育好、维护好北京城市品牌。加大对城市可经营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整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力度,推动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有序推动土地、基础设施等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市政公用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城市经营机制的创新,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经济学家进一步指出,城市可经营资源既包括土地、基础设施,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上述有形资产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资产。对上述资产按市场经济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就是“经营城市”。由此可见“经营城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着内在的联系。“经营城市”理念中包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可以引入“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城市”理念的引入会更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此,笔者认为在“经营城市”理念下做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一、应全面普查北京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提高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世人皆知的。然而,说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知道的人就少了。一位美国学者周游了世界后认为,世界上现存文化遗产最多的两座城市,一座是西方的巴黎,一座是东方的北京。巴黎有多少历史文化遗存?未作过详细统计;北京有多少历史文化遗存,有些数据可以说明。据20世纪50年代北京解放后第一次文物普查,北京地上历史文化遗存就有8000多处。经历“文革”和现代建设,北京历史文化遗存减少了一些,但仍很丰富。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北京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故宫、长城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迹、颐和园、天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1处,区县级文物暂保单位237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2521处,总计3553处。这还仅是地上历史文化建筑遗存,不包括地下未发掘的历史文化遗存,不包括北京地区各博物馆馆藏历史文化遗存。仅据首都博物馆一家统计,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就有十万余件。北京地区目前有各类型博物馆118家,馆藏品有多少件,根据最新公布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文化环境建设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北京一百多个博物馆有二百多万件藏品展品,这是国内外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所不能相比的。有的专家还指出,与巴黎等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较,北京的历史更悠久,而且历史发展轨迹清晰,连绵不断线,这在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也是不多见的。如果从“北京人”算起,北京有70万年人类活动的历史;如果从目前已经发现的房山区琉璃河古城遗址算起,北京至少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现存的北京旧城曾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到清乾隆年间北京城已经达到中国古代都市建造的辉煌顶峰,是中国古代城市营造典范。为此,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北京人的骄傲,也是北京人的神圣职责。为此,要认真做好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普查,让北京人知道自己的家底。据了解,北京解放后,曾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大量的文物普查数据、材料沉睡在文物管理部门,对普查结果的宣传、利用还很不够,应加大宣传、展示。宣传、展示力度不够,文物保护的力度就不够。为此,有的专家提出,在北京旧城改造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城区文物普查,尽量减少这方面的盲点。


  二、打造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品牌,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


  对于精心设计好、培育好、维护好北京城市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北京城市应该打什么品牌?是现代城市?还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笔者认为北京应该打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这是因为北京城市现代化是建筑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基础上。现代的北京城市是古代北京城市发展的延续,是传承的关系。只讲现在,不讲历史是不行的。在现代化开始阶段,人们对现代化认识是片面的,认为有了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伴随现代化建设的展开,人们对现代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现代化比物质现代化更重要。现代化思想、观念、文化从何处来?是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而来。一座盖满高楼大厦的城市,如果没有历史文化传承,就如同一个爆发户,只有华丽的外衣,腹内空空。而北京城市迷人之处就在于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建设里面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北京打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丝毫不影响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反,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会因为是历史文化名城而更有魅力。一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看的见得,而历史文化则需要发掘、展示。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不是对立和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和文化传承的关系。现代与历史结合,北京将是世界上最富有魅力的城市,最有品位的城市。正如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指出的:“我们理想中的首都北京,既应是现代化的、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又应当是充满中华民族传统魅力和京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如何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城北京旧城保护,加强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应该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近几年有了很大成效,从北京市开始划定旧城内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到北京市政府投入⒊3亿元人民币整修文物,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渐入佳境,北京城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特别是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园林绿化,明城墙遗址公园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存的复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建设起了积极推进作用。近期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城市环境治理,清理街头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不仅深得人心,也有利于城市环境建设,维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最近,《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文化环境建设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路和推进城市文化环境建设规划,这在北京城市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建议再尽快出台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入法治轨道。目前,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还有漏洞,还有伤害历史文化名城现象发生。例如,北京旧城从长安街向北至北二环路的街巷胡同是元大都时奠定的城市格局,街巷布局十分整齐,历经元、明、清、民国被保存下来,体现着中国古代城市棋盘式格局和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这一宝贵遗产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没有引起决策者的重视,现代化建设还在进行,一些胡同、街巷格局遭到破坏,一些胡同名称已经不见踪影。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曾提出,现代建筑不要再向旧城“聚焦”,旧城小规模改造也要经过认真论证。然而,一些官员为了“政绩”,一些房地产商为了“效益”,还在打着旧城改造的招牌,伤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苹芳认为,痛定思痛,失误分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的失误,拖拉和办事不负责任,象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立法一事,十几年来一直拖延不办;另一种是认识上的片面性错误,不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内涵及其要保护的重点和意义。为此,要进一步揭示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充分发掘和展示其文化内涵,仍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工作。同时,要抓紧制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这已经成为维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整和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实现市场与政府两个行为良性互动。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在北京旅游观光时,人们往往又感到可去游览观光的景点很有限。在国外旅游团到北京后一般只认“五大件”(故宫、长城、明十三陵、天坛、颐和园),这是对北京了解的不够。同时,也反映我们对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不够。为此,要实现高水平经营城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同时,要整合现有的文物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例如,北京是一座先有规划而后营建的都市,我们对古代北京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布局宣传和展示的就不够,容易使人只见具体建筑,缺乏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了解。北京城市中轴线很有特点,可以说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举世无双,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但我们整合这一资源还不够。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的脊梁,是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主线,也是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华。在旅游观光活动中,是引导游人看故宫认识北京,还是从中轴线让人们认识了解北京,这就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研究就是对北京文物资源的重新整合,好的思路就可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们了解一座城市,浮光掠影是看城市建筑,深入一点就要看风土人情。看风土人情往往是从民族宗教入手。北京有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遗存,随着对外开放扩大,进一步整合北京民族宗教文化遗存,发挥这些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常旅游的人曾说“外国看教(指教堂),中国看庙(指寺庙)”。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民族宗教文化积淀最为丰富,已经成为旅游的主要资源。北京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作为都市,又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有很多遗存可以展示。这项工作做好了还有利于民族团结。北京的宗教文化也很有特点。北京自元大都开始,多种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在一座城市里共处,体现着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国外研究北京史的学者很早就注意这一现象,认为这是北京城市独有特征,体现了东方文化“和”的思想。但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上还有顾虑,对这一文化资源的研究整合十分薄弱。北京有很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合在一起也是很有特色的旅游观光线路。如城东的红螺寺、智化寺,城南的云居寺、法源寺,城西的潭柘寺、戒台寺、法海寺和万寿寺,城北的大钟寺等。北京还有五坛八庙,四大天主教堂,皇家寺庙、藏传佛教等等,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旅游观光线路。


  在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上,由于以往保护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法保护,一些人不赞成过多地提利用文物,更反对在文物工作中提出引入市场机制,怕引入市场行为会对文物造成更大的破坏。目前,这种观念正在转变,观念的转变主要来源于人们保护文物意识的提高和对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人们越来越发现,市场经济不是简单的商业运作,也不是无序的经济,而是有序竞争的经济,服务的经济,法制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可以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的,运用好市场经济文物不仅能得到保护,而且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更有效的保护。同时,文物不提利用也是不行的,不仅文物保不住,就连保护文物的经费也会捉襟见肘。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遗存多是砖木结构,几十年就要大修,有些古建遗存就是因为长时间无经费修缮而被销毁。现在故宫、颐和园、正阳门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有比较充足的古建修缮费用,就在于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了利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我们又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通过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文物既得到有效保护,又得到充分利用。当然,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引入市场行为决不是简单的商业运做,而是充分发掘、展示文物的文化价值,通过发掘、展示其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具体文物保护还要有政府的监控做保证,在必要时运用政府行为来调控。

 

版权所有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xzlt/xzlt20021202b.htm.zh : Z. m) s' j5 i# V1 ?9 P4 G/ c6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3 1:09:5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3-23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李建平的《魅力北京城,韵律中轴线》,不错。
发表于 2006-3-25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很多城市提出“经营城市”,我个人觉得其中的很多做法欠妥。如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高出让地价,高房价,政府、房产商、银行的利益绑在一起。本文中一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观点很不错。
发表于 2006-3-25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官员只考虑到他们在位时的利益,政策也没有延续性。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30 11:09 , Processed in 1.14876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