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撰写的一万字的广播稿的一部分。虽然是以鲁迅先生的足迹为主线,但是鲁迅在北京居住14年,内容主要是说的老北京。
+ }( P7 {( E T! ~ y
9 J! e0 {; V' `( s6 v7 T9 E8 b《跟随鲁迅先生的足迹漫游老北京》
8 K! |' z/ _4 S+ @% r1,导语 - o& L% p$ J) ]) J
鲁迅先生从1912年5月5日来北京,到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在北京居住、工作了14年,其中在南城绍兴会馆居住了7年。鲁迅先生在《日记》里记下了许多衣食住行、游览、办公的有趣的事情,也在北京写作了很多作品。 ) L5 K* O, V( j# v" c, U
读了《鲁迅日记》,再参照相关的鲁迅著作,然后再跟随着鲁迅先生当年的足迹,漫游北京城,你会感觉到历史的气息,名人的视角,有趣的往事。而且当年鲁迅去过的地方,大部分还在,可以看得到。 + @. n$ N) }' S1 ~3 m$ }% x
1 W h G! \- j) O# T# L2,鲁迅在北京的第一个住处:绍兴会馆
$ Z( c2 F: ?, j+ ^0 H9 v( r& @鲁迅先生1912年5月5日抵达北京,任职于宣武门内教育部街的教育部,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直至1919年11月21日迁入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的新居,在宣南地区生活了7年。阅读《鲁迅日记》,可以探寻到鲁迅在宣南生活期间衣食住行的诸多足迹行踪。 % n; J# f, @+ d& d+ g
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在绍兴府任山会初级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出任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绍兴人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约请鲁迅入教育部工作。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继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京政府迁至北京,鲁迅因此也来到北京。鲁迅是从上海乘船到了天津,上午11时靠岸,下午3时半乘火车离开天津,《鲁迅日记》记述,1912年5月5日晚7时,鲁迅乘火车到达北京前门东车站,夜宿于菜市口长发店,当天晚上就去了入住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联系住宿。 / Q& b- ~2 u: ^; [$ I
5月6日上午,入住南半截胡同“山会邑馆”。山会(读音“山贵”)
( _+ O4 X" v' |* X" M( i( V' p1 s ^4 A“山会邑馆”,是“山会两邑会馆”的简称。 3 F7 s5 K$ _+ u
“山会两邑”,指清代绍兴府的山阴县和会稽县(读音“贵鸡县”),鲁迅是会稽县人。“馆”,即清代举人进京会试考取进士时间住宿的会馆。 / [: ?( Q! N3 f6 D6 l2 F: Q# ]
山会邑馆,是清代道光六年(1826年)由浙江籍学者贺学章倡议,山阴县和会稽县的在京官员集资,在菜市口西南方的南半截胡同创建的,免费接待这两个县的进京赶考的举人。以前会馆里的敬贤堂内嵌有《科名录》石匾,刻着11位清代进士的姓名,其中有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进士,而且还被选入翰林院。还有《越缦堂日记》作者李慈铭,越缦堂是李慈铭书房的堂号,他也住在宣南。
- s' O3 U% q4 C! W z0 ^ e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也是进士,也进了翰林院,也在北京做官,但是这个《科名录》石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不知道有没有鲁迅祖父的名字。 7 U8 M/ t) c5 [9 W
民国成立以后,绍兴府撤消,山阴县和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山会邑馆”后来被改称为“绍兴县馆”。鲁迅在山会邑馆住宿的第一个夜晚,卧床半个小时即被三、四十只臭虫咬得无法睡眠,只好躺到桌子上过了一夜。次日,鲁迅请“长班”更换了干净的床板,晚间才得以入睡。“长班”,就是过去会馆的管理员,大约是“长期值班”的意思,多数由会馆的同乡担任,并且还会祖传职务。因为会馆是京官发起,集资买房开办的,目的是方便同乡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居住的招待所,让同乡担任长班,有利于熟悉同乡的生活习惯和便于语言交流。 5 v) q' I! Q2 P/ A& [8 _
山会会馆的大门虽然朝东,但是里边的院落却是南北排列的,中路有北院、中院、南院,西路还有跨院。山会邑馆院子里边有很多房屋,鲁迅住过其中的藤花馆和补树书屋。 . _ R- ?+ }# ?) U1 s0 i$ g
# M/ @* F# w8 j5 Y( }1912年9月25日,是中秋节,鲁迅说:“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思念家乡了。
~8 D6 t% t! R& k" w4 |' Q! j! \中秋节的第二天,19时30分,发生了月食,北京人家全都敲打铜盆,抢救月亮,避免被“天狗”吃了。鲁迅感叹说,南方人看着比较聪明,但是缺少爱心,即使月亮真的被天狗吃了,也不会有人拯救。 8 a% U; E m' Z" c' p# y
1912年10月27日,会馆举行祭祀绍兴先贤仪式,参加的只有十余人,过后大家吃了茶果。《日记》没有说祭祀的是谁,但是绍兴自古名人荟萃。“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说的就是东晋宰相谢安,在会稽的东山隐居的故事。后来谢安主持了抗击前秦百万军队进攻,取得“淝水之战”大捷,打得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著名的王羲之,书法名篇《兰亭集序》,就是会稽郡的长官王羲之,在三月三,到会稽城外的兰亭的水边,举行文人聚会作诗饮酒,为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大禹的陵墓。相传大禹巡视至此,召集周边的诸侯前来开会,稽查业绩,杀了竟敢迟到的“防风氏”。“开会,稽查”,就是“会稽”,但是郭沫若说应该读“贵鸡”,我只好听信郭沫若的说法。
: P) x: D; d: w4 E, Q; x还有徐锡麟,秋瑾。秋瑾号称“鉴湖女侠”,“鉴湖”也叫“镜湖”,就在绍兴府。徐锡麟也在会馆住过,鲁迅把徐锡麟写进了小说《狂人日记》,说是恶势力要吃徐西林的肉。实际上,徐锡麟刺杀了清朝的安徽省巡抚恩铭,恩铭的卫兵为了报仇,确实吃了徐锡麟的心肝。鲁迅说黑暗势力吃人,是毫不夸张的。
1 P6 E" A0 u; R7 i" W7 L/ ~鲁迅还把秋瑾写进了小说《药》,人物叫“夏瑜”。“夏”影射“秋”,“瑾”和“瑜”都是美玉的意思。这些人物都是鲁迅的同乡,蔡元培、徐锡麟、秋瑾、还有后边会提到的章太炎,都是孙中山“同盟会”的同盟组织之一“光复会”的成员,都是反清革命党的革命者。处在山会邑馆这样的环境里,了解到会馆的人文背景,知道了鲁迅和这些人物的关系,你就会明白鲁迅为什么会写出那些作品了。 ' E: P( O6 |' X
现在人们在议论教科书减少了鲁迅著作,还有学生说读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年轻的学生当然难以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刻背景啦。但是,暂时不了解的东西,不等于没有价值。如果你要认真读过这些作品,那么“三怕”立刻解决了“两怕”:周树人你也了解啦,写作文你也会写啦。鲁迅是作文大师,文学史公认《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不是吗? 0 Q) A6 d) ?$ p P! F
绍兴名人,还有“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谁的作品?南宋陆游的《钗头凤》,作于会稽城里的沈园,遇见了前妻唐婉。陆游是绍兴人,当时叫山阴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