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2|回复: 9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2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位于江苏镇江丹阳市埤城镇胡桥张庄东北。

$ ~# H, R' u; q0 n

    几乎所有资料都说永安陵在胡桥狮子湾,但是狮子湾这个地名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至少不如张庄这个地名那么准确。从后巷镇向西开车,有条岔路,向左是丹阳,向右是埤城镇。转向左,如果按照一些资料关于永安陵位置的图示,那么永安陵应该就在此附近。停车向路人询问。吸取上次的教训,开口问附近是否有石麒麟。但是老人听不懂。只好再问附近是否有个大的石狮子?老人这回明白了,告诉了我方位。按照老人的指示,向前开不远,再转左。这是一条小路,永安陵石刻就在路的左边。如果仔细看,可以在树林缝隙中看到。有一条土路,通向农家,可以到达麒麟近前。农家有狗,狂吠。我很怕狗,于是只好退回。再四处寻找其他的小路前往,找了很久,实在找不到,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前往。土路很窄,但是依然可以让一辆车子进入。开车走到最窄处,停下车,麒麟就在前面。天实在太热,狗躲在房间避暑,于是我可以坦然前往,安全撤离。

0 L+ e7 X) z4 _ z8 ^5 i) `, e# ~

2 k6 V9 h: {% `% s

    永安陵石刻共有两个,一为天禄,基本完整,保存比较好。另一石兽头部已经不在了,按照惯例,一定是麒麟。麒麟的头已不存在,关于无头的原因,这里要转述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报告。2008年10月底,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对南京、丹阳附近的南朝石刻进行6天的调查,写出了一个调查报告。网上的标题是《南京师范大学学子千里调研南朝石刻》。这个标题比较可笑,南京到丹阳,怎么也扯不上千里啊?调查报告就永安陵麒麟无头事件得出结论是“从断面新旧程度考察,应为近代十年内人为损毁,自然风化不会如此”。不知道学生们是询问了当地村民,还是网上搜索的,得出麒麟无头原因是“当地有位妇女路经此处,一阵狂风将农妇的衣服吹落。附近村民认为是雄麒麟好色,于是砍下麒麟的头以为惩罚”。南师大的学生可能长于考察,短于考证。同时书读的也不多。考察南朝石刻,偰的《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应该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偰的书中明确写着,“据土人言,距今五十年前,有乡妇行经其地,忽为风卷入空中,乡民迷信,以为石麒麟作祟,遂纠众毁之,以致丛残不全。”偰之书成于1936年,由此推算麒麟头部大约在1886年左右就没有了,距离南京师范大学调查已经122年,学生们的“近十年内人为损毁”的结论多么可笑啊。经查《丹阳县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六月初四,大风,树木拔地而起。”此次大风与偰所述年份相差20年,不知道是否是这次大风卷起的农妇?

5 n6 ?& R. @% \7 R \1 C

( X0 g+ e6 n7 E- Q

 

8 i' p3 g6 o2 |" p

, h7 {- \- x: I' B; c% [& l; E

 

( q. _ o- l$ U

& O v3 a; p9 R7 Z) w1 L4 y

 

) }/ d# z7 j; q

9 Y5 p, D6 c, v+ \$ t8 h1 k4 y

    由于石刻周围杂草丛生,想靠近比较困难,只能在一旁拍照,而且两个石刻的北侧都没有拍到,留下遗憾。无法靠近,也就无法测量。只好从书上摘抄一些数据。根据偰的测量,两石兽相距23米。由于永安陵是后改建为帝陵的,因此只能因陋就简。比如,改建地面建筑,增加石刻,望柱,石碑等,但是地宫应该不会动的。而且,帝陵前通常的水塘,可能也没有。在附近,我也没有看到水塘的遗迹。

0 P, G4 c3 {9 B/ J" T* k( L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陵南向,已平。陵前仅存石兽1对。东为天禄,身长2.95米,通高2.75米,颈高1.4米,体围2.75米。西为麒麟,头已佚,身长2.9米,通高2.42米,颈高1.38米,体围2.4米。而朱希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认为是北向,实地考察,认为文物部门的看法应该是正确的。

$ }. _* X0 ^2 m* t3 e

    萧承之(?-447)字伯嗣,在南朝宋时因军功官至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479年,其子萧道成称帝,追封萧承之为宣皇帝,将旧墓扩建,是为永安陵。

$ h' D/ t7 k$ ]

    《丹阳县志》:“天禄昂首挺胸,形象威武”。“双角今已残段,颌下垂须卷曲于胸际;有翼,翼面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有长翅,足4爪,右前足爪下攫1小兽”。“天禄于1979年8月向南平行移动1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麒麟原来是倒伏的,什么时间扶起,书里没有记载。《中华帝陵》一书仍然说是倒在地上,多半是抄袭的缘故。只有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

9 s* `- V% I" u; B4 X( w

    关于永安陵的位置,历代方志记述基本差不多。

$ o/ v: l+ }( Q s5 D5 @: N, ^1 C

    (唐)《元和郡县图志》:南齐宣帝休安陵,在县北二十八里。

/ f# X; `% P2 J# g! Q X0 D

    (宋)《嘉定镇江志》:齐宣帝休安陵在县北二十八里。景帝道生永安陵在县东北二十六里。高帝道成泰安陵在县东北三十一里。

2 h2 M( G' X( u6 e

    上述二志把休安陵及永安陵弄混,是什么原因?还不清楚。

3 P/ g$ ?; I7 N; [0 F# X, Y) U

    (元)《至顺镇江志》:齐永安陵在县北二十八里。泰安陵在县东北三十一里。

: d/ B& J* l/ p( |

    (清)《大清一统志》:永安陵在丹阳县东北三十里。不知道为什么,永安陵的位置到清朝发生了变化,不过这也证明了《大清一统志》的作者们没有简单的抄书。

6 q, C D j( |9 z' Y: A. O! Y

    日本人曾布川宽认为这是齐高帝的泰安陵,详见《六朝帝陵》一书。对此我没有什么看法,立此存疑。

( [1 y! M: e, b6 |; O2 c: w1 ^2 v, x

    关于泰安陵,应该就在西侧,路的对面。但是天气过于炎热,植被茂密,没能看见,也没有去寻找。据说石刻已经不存在了,在此记录如下,留作纪念。永安陵石兽西边的赵家湾,旧有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现已平。陵前原有2石兽残躯,相距18.5米,毁于1968年。

- i( s7 S6 g0 b; v0 A

    1988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W" J! B- U7 I: v- |7 I

    经纬度:N3ANG="en">2ANG="en">°04'16.30”,E1ANG="en">19ANG="en">°39'38.ANG="en">17ANG="en">”

9 _7 P& M5 w+ v4 N5 g# [; U

    考察时间:2009年8月18日

( M/ Y! @" K2 Y+ O$ I- {7 p; u

    门票:无

9 U9 {1 W, F v

    寻访难度:☆☆★★★

5 T" Q* k# \: M! W9 ?& b! K7 ~9 b' b

    观赏指数:☆☆☆☆★

; e' Z' ?* X& K9 N- O) q

    文物价值:☆☆☆☆★

# M( d3 x6 P3 Y& ]) `7 H

    访问指数:☆☆☆☆★

, B( {$ E: J8 F; f- L* I1 w5 c( X

另外有更多的照片,以及考察内容的更新,都请到我的网站来浏览。谢谢。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陵墓的考古资料只能麻烦您翻翻书了。书里有的,中青版的陵寝系列里有。但是因为地宫比较小,没有开发的。而且现在地宫是保留了,还是回填了,也不知道。我曾试图去找过修安陵地宫,因为道路艰难,行走不便,而放弃了。
发表于 2009-8-24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昨晚还看了《六朝帝陵》不过重点都在石刻上,有几个地宫的确比较小,似乎也不确定谁那位帝王的,好像区分是否帝陵的依据在于是否有2道门,是否有竹林七贤等的画像砖等。。。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孝武帝刘骏的景宁陵在南京西善桥宫山上,已考古发掘。

, P* z3 }7 z& f

宋明帝刘彧的高宁陵,在南京郭家山,已发掘

! o `% x- N9 }7 {

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已发掘

- @5 @# f+ z6 g# L7 ]( I! F

齐和帝萧宝融的恭安陵,已发掘

! _& `( y3 D& G- C

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陵,已发掘

! u0 C: C% Q1 i N

陈宣帝显宁陵,已发掘

9 a& |: h2 E3 {* q! D) _

共有6座南朝帝陵被发掘

发表于 2009-8-23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eve在2009-8-23 8:41:00的发言:
- R. g0 {) }8 G" i

宋孝武帝刘骏的景宁陵在南京西善桥宫山上,已考古发掘。

; y& I8 D" u% b

宋明帝刘彧的高宁陵,在南京郭家山,已发掘

4 A0 s/ I. I R7 s* A

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已发掘

0 T7 k) L) o- J+ ^

齐和帝萧宝融的恭安陵,已发掘

0 O1 r* n/ P% m# s) P' A

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陵,已发掘

, w1 \$ |( G" z

陈宣帝显宁陵,已发掘

6 X. X8 j( _0 N& t4 K; t

共有4座南朝帝陵被发掘

1 m1 P0 w) s; J8 i

有无资料或者开发的?

发表于 2009-8-22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去.
发表于 2009-8-22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南朝的帝陵地宫都没有发现吧
发表于 2009-8-25 0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9-8-24 9:21:00的发言:
我昨晚还看了《六朝帝陵》不过重点都在石刻上,有几个地宫的确比较小,似乎也不确定谁那位帝王的,好像区分是否帝陵的依据在于是否有2道门,是否有竹林七贤等的画像砖等。。。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0 A Z3 w: k" b: Y( r( i

 我看过,鬼子写的书。奇怪了,中国的学者应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偏偏总是让鬼子捷足先登。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9-8-24 9:21:00的发言:
我昨晚还看了《六朝帝陵》不过重点都在石刻上,有几个地宫的确比较小,似乎也不确定谁那位帝王的,好像区分是否帝陵的依据在于是否有2道门,是否有竹林七贤等的画像砖等。。。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8 A* L. \7 \, B

这个问题是问我吗?

7 H, f8 B5 a$ v6 X$ K

总体来说应该是正确的,但不是有这两个元素就一定是帝陵,没有这两个元素就不是帝陵。

) Y. w! k. |% K) `( z" c

P78,西善桥南朝墓则是王侯贵族墓。西善桥南朝墓的砖画原来就只有墓室左右壁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 f7 D3 h0 |) a/ x2 ]; W0 u4 A2 y* h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魏晋南北朝隋陵》一书的第334页,高宁陵的“墓道里仅有一道墓门”。

8 _/ e" I% D4 l

您的结论可能来自P27,“甬道中有两道石门等特点表明其为帝陵”一句。同时《古代陵寝》的观点也大抵如此。

发表于 2009-8-25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15:06 , Processed in 1.15497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