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2|回复: 6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含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0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L7 F) z) P4 d8 i" @

国子监和孔庙

8 K* M% U, a& ?1 `9 `7 ?& r; P6 D

陆原    撰文摄影

5 x) J. t3 i* M4 W' y4 k* l

矗立着四座牌坊的国子监街,是一条元大都时期遗留的古街。街道两端的两座牌坊题名为“成贤街”,是这条古街的旧称,街道中段的两座牌坊题名为“国子监”,是太学的标志。始建于元代、沿用至明清两代的国子监和孔庙,就在这条古街之上。


) L4 q- i5 ?7 O

国子监是管理太学的衙署

- N0 ?4 z- B g& I: n

古代的官办学校有两个层次,地方学校分别是府学、州学和县学,国家学校就是太学。《明史·选举志》记述,地方学校的生员须经科举方能做官,而太学的生员毕业可以直接做官。国子监是管理太学的衙署,设有相当于校长的从四品祭酒和相当于副校长的正六品司业。

$ Y/ |5 m. |. b- Z- ~# b

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一年(1274年)进驻大都城以前,太学设在大都城西南方的金中都城枢密院旧址,首任祭酒是学者许衡。《元史·成宗本纪》记述,元世祖的孙子元成宗于大德六年(1302年)开工营建孔庙,又于大德十年(1306年)在孔庙西侧营建太学。

* h" W% s; I* b" `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攻占了元大都,元朝灭亡。朱元璋将元大都降格为北平府,将元朝的太学降格为北平府的府学。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取皇位之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将北平府的府学升格为国子监太学,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于北京。《日下旧闻考》记述,到了明英宗时期,元代遗留的太学已经破败不堪,吏部主事李贤上书皇帝说,明朝迁都北京以来,建造了不少寺庙,但是太学如此破败,实在不成体统,请求将建庙的钱拿来重修太学,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太学重修完工。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又动工修建了太学的围墙和学生食堂。那时太学的大门对面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有污秽的排水沟,官府出钱买下了巷口居民刘福、姚浩等人拥有的一块长七丈五尺,宽四丈的土地,建造了照壁和红墙以改善观瞻。


, N* }4 A7 v2 b) f& v- p$ h8 k( h. ^9 p! r

189座石碑刻成的太学教科书

" A: r7 @5 @4 s6 I) P! o0 o

现在的国子监太学是清代维修扩建以后的格局,大门名为集贤门,二门名为太学门,庭院里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增建的“圜桥教泽”琉璃牌坊和环绕着圆形水池的方殿“辟雍”。辟雍是皇帝亲临太学讲学的场所,乾隆皇帝讲学时,王公百官和学生3800余人都要聚集在水池周边聆听。庭院两廊排列着六堂,是学生们上课的教室,东廊的绳愆厅里陈设着刑具,是对违纪学生绳之以法的地方。彝伦堂是举行典礼仪式的正堂,堂前有一座观测时辰的日晷。有趣的是,元代太学的放学时间,居然以日影转到后院的梨树为准。后院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敬一亭院落,东邻的敬思堂院落,就是国子监祭酒和司业办公的地方。

. N! y9 k( j( v- H: A0 q

彝伦堂前方有一株古槐,相传是元代首任祭酒许衡手植,枯萎多年以后,又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发芽重生。乾隆皇帝御制《国学古槐诗》的序言也说:“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重荣”。其实,许衡死于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成贤街太学始建于大德十年(1306年),这株古槐不可能是许衡手植的。

: K2 N; y$ ]2 u6 k7 [

《诗经》、《易经》、《论语》等十三部儒学经典著作,合称十三经,共有63万余字,是太学必读的教科书。江苏秀才蒋衡用了12年时间,工笔手书了十三经全文,于乾隆五年(1740年)进献给朝廷,蒋衡被授予国子监正八品学正官职。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皇帝委派和珅等人主持,将蒋衡手书的十三经书稿,刻成189座石碑,立于国子监庭院里,作为太学的标准教科书。1956年修缮国子监时,十三经石碑被移至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保存。


. ^* k+ s- z/ i# a. s5 e& t3 `# |% o$ ^

孔子五世祖先皆封王爵

5 r) h* b* w/ b% a' o' a

古代的读书人必拜孔子,全国各地的县城均建有孔庙,但是由皇帝在京城建立国家级的孔庙并且亲临祭祀的先例,则始自元代。元成宗大德十年八月(1306年),孔庙建成,首次举行了祭孔典礼。大德十一年正月(1307年),元成宗死去,元武宗即位,当年七月,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此后,各地孔庙的正殿均称为“大成殿”。刻着元武宗加封孔子诏书的石碑,至今仍立在孔庙的庭院中。

$ |# \% r$ _* ?) I

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认为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已经足够尊崇,取消了“大成”和“文宣王”的封号,并且将孔庙的大成殿改称先师殿,大成门改称庙门。可是到了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又将孔子的五世祖先全都封为王爵,供奉在孔庙后院的崇圣祠里。

- f: ^: U) }9 P+ O

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孔庙殿堂屋顶更换为绿色琉璃瓦。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又更换为黄色琉璃瓦,但是崇圣祠仍用绿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皇帝再次重修孔庙之后,将先师殿恢复为大成殿,庙门恢复为大成门,又为没有名称的大门题写了“先师庙”匾额。


" D; t9 C6 _ A' E/ v

碑亭和进士题名碑林

7 k" Y9 V' F m6 b

孔庙碑亭之多蔚为大观,大成门外有3座碑亭,大成门内有11座碑亭,碑亭里矗立着雕琢精美的巨大石碑,镌刻着皇帝撰写的碑文。孔庙虽然又称“文庙”,但是不少碑文却是颂扬战争胜利的内容,其中有康熙平定朔漠碑、雍正平定青海碑、乾隆平定金川碑等。

# S+ e1 B) Y2 w& w$ P9 w, J

大成门外的庭院里,还有著名的进士题名碑林。

5 y/ V H, @) j5 g& r

元代元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首次开科取士,将56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刻成石碑,立于孔庙庭院,此后的明朝、清朝都沿用了这一做法。元代在孔庙立过9座进士题名碑,其中6座在明朝被磨去字迹,改刻为明朝的题名碑,所以现在孔庙只有3座元代进士题名碑,还有77座明代进士题名碑,118座清代进士题名碑,总共是198座,题刻着自1315年至1904年各科进士共51624人的名字。

" S& Y2 K( a6 k# Z9 q9 B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今日《北京晚报》拍记《国子监和孔庙》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22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09-8-22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子监和孔庙相比较,我更喜欢国子监。

发表于 2009-8-21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近来佳作不断,祝贺、分享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士题名碑预示明朝气数已尽

2009年8月5日,去东直门内东城区图书馆参加一个讲座,之后去了国子监和孔庙拍记,回来写了这篇稿件。因为版面有限,一些故事补充在这里。

6 b7 y4 m6 ^2 v4 t% ]

 

7 l! C% p$ T% a: X1 A

明代碑林还有故事。明末崇祯年间的题名碑,沿着孔庙大门内侧西边的庭院南墙根排列,到了崇祯十三年,还有两个石碑的位置。可是在崇祯十三年,皇帝把落榜的举人也都录用为官,并且也立碑了,这就只余下一个位置了。到了崇祯十六年科举,最后一个位置也用上了,以后没有位置了,也不需要位置了,因为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了。

8 Q9 y/ s+ s3 t B9 c0 U

 

- m, x* S- D# q+ V2 F m7 ?: i

 

: H$ d+ [' ^' A' V9 h

进士题名碑上的部分历史名人

. e# K' x8 S1 A0 D/ ? m

 

! }4 Z' Y( i+ V: _

于谦,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进士。于谦会试考中第一名,后因殿试策论指斥时弊触怒皇帝,被降至榜尾。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敌军直抵北京城下,于谦率军在德胜门外击败敌军,保卫了北京城,后来反被昏庸误国的明英宗杀害。于谦是我们北京人应该记住的一位大英雄,但是他的姓名籍贯共10个字,现在仅存4个完整的字了。

4 Z& I( ^# Z' Q3 G

 

# M r0 N1 x/ V% d9 K

梅纯,南京京卫籍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进士。梅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公主与驸马都尉梅殷的玄孙,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抗战时期燕京大学代校长梅贻宝都是梅纯的后人。

$ @' l3 N1 P3 l8 k, J; ?

 

' y2 B7 F* [6 ?4 l% c$ Y

严嵩,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进士。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孔庙中的“触奸柏”,相传因柏枝碰掉了严嵩的乌纱帽而著称。

* F0 Z0 q F3 G

 

! H+ t7 F/ M+ T

麻勒吉,正黄旗满洲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状元,是清朝第一位满人状元。北京西城区群力胡同旧称麻状元胡同,即因麻勒吉居住而得名。

D5 @6 J$ f) R1 P! l

 

; L) S: N/ c$ @' m" v9 S- t

末代状元刘春霖,河北河间府肃宁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清代戴璐《藤阴杂记》记述,刻制进士题名碑需银100两,例由工部承办。由于1905年清廷宣布废止科举,刘春霖这一科的进士题名碑无人过问,结果还是由末代状元刘春霖与末代进士们集资刻制了题名碑。

% u. Q) P9 u7 a' F. A+ {

 

) U) l: m8 w1 }; p

此外还有袁崇焕、郑板桥、刘墉、纪晓岚、龚自珍、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徐世昌、沈钧儒等诸多名人皆在孔庙进士题名碑林留名。

& U7 c! q' g6 |/ J- Y& Z

 

$ k0 x' q( z" a' w! {: j7 K4 j

1号是明朝末代进士碑,2号是清朝末代进士碑

. q; V# N- I& t



发表于 2009-8-25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作拜读了,长学问。
发表于 2010-2-12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11:41 , Processed in 1.15092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