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66|回复: 6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14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朋友们都在谈论宣武区校场口胡同一带的拆迁。我在此文介绍了一点校场的由来。

% h2 x" J# h( @

 

$ [! L. z2 E% v$ b% S! d

2009年8月14日《中国档案报,兰台集萃》

: ^( c" O2 E$ o# n% {5 Y% f

《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 y! P3 [+ R. z+ O0 Y

陆元

# n1 i' }7 K( R3 p: U

 

' X" N+ M* ^: Z

校场口胡同,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宣武门外大街西侧。明代属宣北坊管界,清代属外城西城辖区。

: ]- P/ K7 x$ O7 V

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宣北坊有将军教场一条胡同至五条胡同,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外城西城有将军教场胡同和教场上头条胡同至教场七条胡同,现在的校场口胡同附近,则有校场头条至校场小九条众多以“校场”为名的胡同。“校场”是“教场”的另一种写法,意为军队练兵的教练场。

/ _; S8 E8 P1 C: I! a

明代的军制,分为都督府、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千户所四级管理。都督府设在北京大明门西侧,共有左军、右军、中军、前军、后军5个都督府,相当于5个大军区司令部,分统全国各地的都指挥使司,合称为“五军都督府”。每个都督府长官为正一品左、右都督各1名。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在兴建人民大会堂以前,曾有名为“中府”、“左府”、“前府”的胡同,那就是明代五军都督府的旧址。

* d* k: ^. t4 M7 Z7 }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共有21个,分驻全国各地,相当于省军区,长官为正二品都指挥使。

' w+ }: H; B. f& [- B

都司下辖卫指挥使司,简称“卫”,相当于军分区。每个卫配属官兵5600名,长官为正三品指挥使。

- Z8 M& B7 t+ R3 t+ A6 X0 K

千户所,简称“所”,或隶属于卫,或直属于都司。每个千户所配属官兵1120名,长官为正五品千户。

9 _: ~4 N5 ~" N. A. m' E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在北京驻扎了72个卫,称为“京卫”。其中有26个京卫为皇帝亲军,负责随侍皇帝,警卫宫禁。另有15个京卫负责军事工程和守卫皇陵。其余的京卫编为三大营,号称京军,即“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京卫在北京城各有营地,如安定门内驻扎武德卫营,后来讹变为五道营胡同,阜成门内驻扎济州卫营,后来讹变为机织卫胡同,西四北六条旧称卫儿胡同,原是燕山前卫的驻地。明代京军三大营的大教场设在德胜门外和安定门外,那里至今留有教场口街和西营房胡同等带有军事色彩的地名。

% x5 x, ?1 c- m$ j* B6 {

《明史·兵志》记述,京军鼎盛时期,劲旅不下七、八十万,明成祖曾五次率军亲征北方蒙古部族。明宣宗亲征山东汉王叛乱和北方兀良哈部族入侵时,也是凭借了京军的实力。但是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在权监王振蛊惑下亲征北方瓦剌部族时,在怀来县土木堡兵败被俘,一次损失京军50万人。此后兵部尚书于谦重整京军,在北京德胜门外击溃了来犯的瓦剌骑兵。到了明武宗时,视军事如儿戏,在北海西侧开辟了“内教场”,时常模仿打仗取乐,在那里留下了“教场胡同”的地名。嘉靖皇帝时,迫于北方部族频繁袭扰京郊,在北京南部兴建了外城以巩固防御,但是他大兴土木,广建道观和宫殿,大量役使京军充当建筑工人,致使京军操练废弛,实力骤降。万历皇帝时,努尔哈赤在关外崛起,战事频繁,总督京营官员建议将教场改设在城里以便于操练,位于宣武门外、外城之内的将军教场大致就开设于此时。

1 e4 f8 q' |/ @) J! R

到了崇祯皇帝时,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侵袭,危机更加严重,崇祯皇帝大力整顿京军,却又任命大批太监充当统帅。崇祯十年八月,崇祯皇帝巡阅北京城防,到宣武门外教场阅兵时,见到旌旗林立,盔明甲亮,官兵齐呼万岁,他心中大悦,在宣武门城楼上召见了总督京营和协理京营的两位将领,每人赐饮3碗御酒,并且连金碗一并赏赐。然而《明史·兵志》说,这只是“徒为容观”的虚假场面而已。因为京军统帅是太监,将领是太监的走狗,都不懂军事,每天到教场应付操练的只有二、三百人,天未黑就散伙。果然,1644年李自成军队打到居庸关,京军迎战时“闻炮声溃而归”,京城随即陷落。

: B8 S' i0 Z1 n9 X

因为昔日的教场占地庞大,所以日后在教场旧址上形成了校场口胡同和校场头条至校场小九条等12个以“校场”命名的胡同。

! N) b y4 W: U# d' G* J' [

教场成胡同,不闻鼙鼓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今日《中国档案报》校场口胡同和明代京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14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一辈子》里,拉车的拉到达智桥,坐车的要去大石桥,打起来了,巡警汤事儿,就这一带。
发表于 2009-8-14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公在天有灵,把校场口保留下来吧!
发表于 2009-8-14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b) [& V2 r, }$ S% e! Z/ [8 f/ b

 

1 `! p8 K+ n4 M% V R u6 q

祝贺陆兄……

发表于 2009-8-14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末将去瞻仰校场口。
发表于 2009-8-14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涯巴士也是一位老先生吗

* y, w# c1 H8 i4 \; K7 |3 L& l1 c

 

" a% z% w; n' {( A- N/ W: G

能称陆老师为“兄”?

发表于 2009-8-14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只是多次从校场口(胡同)路过,没进到胡同里边。

- }: o1 n$ c! z2 z

总有疑问,当年校场是个什么样子?还有遗迹吗?怎么变成居住的胡同区了?

' X1 |- l X( @& `$ Y"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1:23 , Processed in 1.29951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