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就患上了喜欢捣腾往事的毛病,我也如此。看看大家都在怀念老北京,也想到一个老北京城里的趣事,至少对我来说是趣事,因为小时每年都在盼着这一天。 f8 W5 O9 e7 q$ A
其实这是也不能算是老北京的事儿,因为它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七十年代还没有被称为老北京的资格吧。我掂量着49年之前那才能真正的叫老北京呢。
) \6 M7 C' Z' @: E 废话少说。 8 J2 e. d* J" _4 w$ O7 G6 e( P
对于现在的幸福娃儿们来说,北京城到七十年代之前的大部分胡同,特别是小胡同都是土地,估计他们肯定是难以相信的。千真万确这是事实,我说的趣事就是跟这又关。
$ u+ x0 y0 w1 w3 R0 f6 w$ s 那时候,为了土质的胡同能保持平整、排水顺畅,每年都要再某个时刻进行一次整修。怎么整修呢?先是拖拉机拉着大犁,深深地把胡同里的土全翻个底儿朝天,工人们在把土里的砖头、瓦片一一的挑出,记得好像还用筛子筛筛。之后,用铁锹把已经筛好的土铺在地面儿上,再之后,一辆洒水车开来,薄薄地撒上一层清水,土地立马儿变得或者黝黑发亮就像北大荒,或者黄橙橙就像陕北高原(各胡同土质不同)。最后,一辆威风凛凛的汽碾子(压路机)开将过来,把什么北大荒也好,陕北高原也好,碾的铲儿平,就象当年的篮球比赛场(那年头很少有地板,更没有塑胶的篮球场,最好的就是土场子,有弹性,软硬适中,不易受伤,也不怕摔跟头。)。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到三天。所以对我来说的趣事就在这两三天里发生了。 4 K; u: |/ W4 q O4 A8 t4 D6 }
先是可爱的工人们是我的最爱。家长管的严,很少往外跑,所以接触的人不多。但当在家门口每年动这么大的工程,家长是会允许我们出去参观的。那些工人们就像安营扎寨一样,开工前把工具家什儿都搬来了,还准备好了后勤保障--热水瓶或者盛酸梅汤的大桶。他们这些人好像专门喜欢逗小孩,还会给我们喝点酸梅汤,好喝。作为一个平时不大出门的孩子,这不是趣事吗? $ @3 f9 L: @3 ?1 E
再有就是开眼界。那些拖拉机呀,汽碾子呀,甚至是铁锹、铁镐、筛子,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新新玩艺儿,一年也就见这一次。
0 y, m: f0 O7 L& _! [6 a1 H 还有,每年我都准备了玉米豆,在拖拉机耕地的时候偷偷地放在地里,心想过些天会发芽,会长出冲天的老玉米。每次都失望,从来没有出老玉米,甚至没有见过他发芽。 3 O* ~/ Q; G* R! q* O
最后就是竣工之后啦。那个铲儿平的胡同焕然一新,骑车没声(那时候的自行车大部分都是除了铃儿不响哪儿响的家伙),走路不用看脚底下。更乐的是爱玩弹球儿的孩子们,他们玩一种弹球游戏,需要在地上挖五个洞,呈四个把角儿,一个中间儿。在没耕地压地之前,地不平,球一出手不知会弹哪里去了,现在铲儿平的场地,小孩子们能不乐嘛?
. p' l+ x0 K# L+ l 各位网友,你们还记得吗?再添点细节,我们一起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