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3|回复: 10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迁被叫停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16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迁被叫停

来源: 新京报
部分被拆毁,系商业项目建设实施拆迁;市规划委将调查


马樱花树仍在,但斯人已去。昨日,已面目全非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工作人员正查看损毁情况。本报记者 浦峰 摄


  2009年7月10日,历经70多年风雨,旧宅面目全非,其中部分房屋已被拆除。


林徽因在“太太的客厅”中留影。


  上世纪30年代,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宅院旧影。


  本报讯 虽然并非挂牌文物保护单位,但身处北京旧城整体保护范围之内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却已经被部分拆毁。昨日中午,闻讯赶到现场的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拆除行为暂缓,待调查清楚之后结合建设方案再做研究。

  四合院已部分拆除

  北总布胡同24号院原是一座两进小四合院,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此租住(当时的门牌是3号),他们的小儿子梁从诫也在这里出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院内垂花门被拆,建起一座三层小楼。院内的东厢房后来也被拆除。

  今年5月,一纸“通告”贴到了24号院的西墙上,其中称一房地产公司于2007年9月30日,依法取得了《房屋拆迁许可证》,在北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先晓胡同及弘通巷部分门牌进行商业项目建设,并实施拆迁工作……”落款为“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未加盖公章。

  而在此前的2005年,国务院即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其中明确规定“合理调整旧城功能,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强化文化职能;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停止大拆大建。”

  但24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还是被先后拆除了。

  居民介绍,目前仅存的进门处的倒座房为私房,北侧的平房(原来的正房)为房管所公房。

  规划委现场叫停拆迁

  昨日中午,闻讯赶到现场的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向周边居民了解了情况,与开发商协调后表示,拆房的事情马上停下来,居民搬迁还可以正常进行。房子是留是拆还是修,等到具体的调查之后,结合建设方案,再做进一步研究。

  这名负责人表示,由于不是挂牌文保单位,有关部门对24号院的历史情况并不了解。

  开发商方面也表示,之前不知道这里就是梁思成、林徽因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对于开发商的说法,居民均表示不认可。

  拆迁补偿升至5万/m2

  有关资料显示,这一地区要建的商业项目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施拆迁。在北京市发改委的网站上,该项目房地产开工计划时间为2006年,建筑面积152306平方米,定位为公寓及商业办公项目。

  据媒体报道,这一建筑高度70米、共23层的商业项目,由于拆迁难度大、成本高,已经数次转手,至今仍未完成拆迁。

  居住在院内北侧平房内的居民介绍,这里大概有居民十余户,因为拆迁搬走的并不多,“最早开发商提出的拆迁补偿是每平方米3万,大伙儿当然不同意啊,后来谈到5万,我们还是不会搬的”,这位居民认为,这个“黄金地带”绝不止这个价钱。

  ■ 现场

  马樱花树依然 雕梁画栋不再

  北总布胡同24号院对面,就是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所在地、现在的赵家楼饭店。从饭店对面的小胡同弯进去,才能看到24号院的正门。昔日雕梁画栋的门楼顶部已经被翻开,只剩下横梁,依稀可见原来的红漆门框。

  残存的门楼下,堆满了各种垃圾,占据了通道一半的位置,蚊蝇在上面盘旋。

  院子的东墙已经完全没有了,地上堆着残砖剩瓦,西墙大部分也已经拆完,用蓝色围挡遮掩着。

  整座院子里保存最好的,就是门楼旁边的倒座房。雕花的房檐和简单的彩绘说明这里曾是一座颇为讲究的宅院。倒座房北侧是梁从诫小时候爬过的马樱花树。树木的对面,则是已经搬走一户的三层小楼。据居民介绍,搬走的是漫画家叶浅予。

  “他们(拆迁工人)把整片整片雕花的木板都拆了下来,那些木板特别好看,我就捡起来,放在旁边,准备晾一晾收拾收拾”,院内的一位女性居民说,一会儿没注意,大堆大堆垃圾就堆在上面了。现在,垃圾都已经堆了半人高。

  院子的北侧是一溜数间平房,其中一户已经基本拆完,其余平房里还住着人家,从打开的墙壁和房顶看,这些建筑还保存了中国古建传统的“大木结构”特点,房梁基本都是木头的。

  这排平房,就包括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卧室、各自的工作室,以及当时颇负盛名的“太太的客厅”。

  再往北,仅一墙之隔的12号院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挚友———哲学家金岳霖的故居。院里的居民说,12号院也在拆迁范围内。

  ■ 故居旧事

  “太太的客厅”会聚文化精英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在北总布胡同租住的6年多,是两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7年间,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调查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对其中的206座古建筑进行了详细测绘,完成图稿1898张。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等等。

  这一时期,梁家的客厅成为京城有名的文化沙龙———“太太的客厅”。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都是这里的常客。诸多学者认为,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就是暗指林徽因的客厅。而林徽因也曾因在小说中被讽刺,送过冰心一坛山西陈醋。

  萧乾曾回忆,“那天,我穿着新洗的蓝布大褂,先骑车赶到达子营的沈家(沈从文),然后与沈先生一道跨进了北总布胡同徽因那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地点是我们太太的客厅。

  正对着客厅的门,是一个半圆式的廊庑,上半截满嵌着玻璃,挂着淡黄色的软纱帘子。窗外正开着深紫色的一树丁香,窗内挂着一只铜丝笼子,关着一只玲珑跳唱的金丝雀。

  北墙中间是壁炉,左右两边上段是短窗,窗下是一溜儿矮书架子,上面整齐地排着精装的小本外国诗文集。有一套黄皮金字的,远看以为定是莎翁全集;近看却是汤姆司·哈代。我们的太太嗤的一声笑了,说:“莎士比亚,这个旧人,谁耐烦看那些个!”问的人脸红了。

  南边是法国式长窗,上下紧绷着淡黄纱帘。———纱外隐约看见小院中一棵新吐绿芽的垂场柳,柳丝垂满院中。树下围着几块山石,石缝里长着些小花,正在含苞。

  ———摘自冰心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

  ■ 记忆

  梁再冰:那里已不是原来的样子

  八十岁高龄的梁再冰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女儿。“一年多以前我和老伴去那里看过,已经完全不是我小时候的样子了”。“这里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我小时候住过的北京城没有高楼”。电话中,老人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感情色彩。

  抗战爆发后,梁家搬离北平,当时梁再冰只有八岁,抗战胜利以后,全家人还去北总布胡同看过,“也许是年龄大了,觉得那个院子没有小时候大了”。此后几十年,梁再冰一直没有去过故居,直到一年以前。

  在梁再冰的记忆中,小时候进到院子里右边有很长的路,往里走才是第二道门。“不想回忆了,拆与不拆都一样”。老人再次掐断自己没有忍住的回忆。

  ■ 专家说法

  “非文保单位就可拆大错特错”

  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专家徐苹芳表示,虽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不是挂牌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只要属于旧城整体保护范畴,就应该坚决予以保护,“停止大拆大建”。

  “不是文保单位就可以拆,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看法”。徐苹芳说,由于文物部门对于此类拆建没有实质性的权利,根据法律的规定,就算是拆掉了文保古建,“最多罚点钱”。而开发商获得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徐苹芳认为,有效制止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7-17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看了,不让拍照
发表于 2009-7-17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新闻报了
发表于 2009-7-16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帮王八蛋  他们当然要拆 梁是他们的眼中钉 凡是呼吁保护的他们都恨 那是挡人家财路呀

6 `8 s$ t: z. n2 F7 J5 ]

 

发表于 2009-7-17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7-16 18:04:00的发言:
# k5 K2 W0 j: x' B! q

这帮王八蛋  他们当然要拆 梁是他们的眼中钉 凡是呼吁保护的他们都恨 那是挡人家财路呀

A" f) k* G" A G, t I- ~

 

# k8 A k3 A/ O( `9 }

哈哈!那老北京网上大多数版主的宅院也悬了!

发表于 2009-7-16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建、建拆,有地方使唤银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文/王军
    
    
    
     尽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规定停止大拆大建、整体保护古城,拆迁通告还是贴到了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墙上,对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已经开始拆除。
    
     笔者近日在现场看到,位于北总布胡同24号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门楼、西厢房已被拆毁,正房、倒座房尚存。这里本是一处精美的四合院,大约在二十多年前,庭院内插建了一处住宅楼,垂花门、东厢房不复存在。后来,正房的瓦顶被揭换,其面貌保持至此次拆迁。24号院北侧,仅一墙之隔的12号院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挚友——哲学家金岳霖的故居。
    
     未盖公章、落款写着“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字样的拆迁通告称:“北京富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30日,依法取得了京建东拆许字[2007]第516号《房屋拆迁许可证》,在北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先晓胡同及弘通巷部分门牌进行弘通科研大楼项目建设,并实施拆迁工作。”
    
     不知写作此文之时,故居是否已被夷为平地,笔者还是要振臂一呼: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因为它铭刻着一段中国人应该记住的历史。
    
     1930年,协助梁思成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林徽因,患肺病离开沈阳回北平治疗,梁思成便把家搬到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旧门牌为3号)。1931年,梁思成回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从此开始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他们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到地僻人稀之处寻找中华建筑的瑰宝,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梁思成、林徽因举家迁离北平,再也没有搬回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
    
     他们在这条胡同度过六年多的时光,那是他们人生中难得安宁的日子,中国人应该感谢他们在那个时候竭尽全力所做的一切。在此之前,能够见证中华辉煌古文明的建筑史一直面目不清,梁思成、林徽因心急如焚,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马不停蹄地踏访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多个汉、唐以来的建筑文物,终于在1943年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并有能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5年5月、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3月,给作战方开出两份沉甸甸的中国文化遗产保存名录。
    
     这两份名录由梁思成执笔,给枪炮安上了眼睛,否则,中国的文化遗产不知会是何等惨况。1945年写出第一份名录时,梁思成还建议保护日本的古都——京都、奈良;1949年写出的第二份名录,成为1961年新中国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依据。最近有消息传出,为感谢梁思成当年保护京都、奈良,日本方面正在酝酿为他修建一处纪念碑。可就在这时,梁思成、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的故居——这处中国建筑史的摇篮,就要被荡为平地了!
    
     这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事实,除非我们对本国文化已不存在集体的认同。拆除方、批准方或出于无知——根本不知道北总布胡同还有一个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或者根本不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是谁。笔者愿在此告诉他们:梁思成、林徽因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梁思成奖”。
    
     即使不知道这些,他们也应该明白: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1月,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北京古城历经持续拆除已残存不多的今天,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致力于保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规划;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会保留追究践踏中华文化遗产者的法律责任。(完)
发表于 2009-7-16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22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适度拆了,北京就没的多大意思了,弄得跟曼哈顿似的,也赶不上人家呀,自己总要有点自己的特色呗~~~
发表于 2009-7-22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局出面制止拆迁,真滑稽!
发表于 2009-8-2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2:51 , Processed in 1.15313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