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张破纸,引起些思绪,收集点资料。(全部文章照片均来自网络,其中关于戏曲的照片来自本论坛网友于浩波)
9 y4 s8 ?- `# f3 P 7 ?9 ~8 m$ m% d; {1 N2 W2 k
6 b4 z" w5 Q$ I
# b: {8 @& Y& E+ X! O/ b% C 0 W3 z# m A: K$ h( W% j3 H: E
哈尔飞戏院位于西单旧刑部街东口内路北,占地面积1820平方米(包括东花园),建筑面积1309平方米。初建成时仅容纳观众600余人,后经过多次改扩建工程,已可容纳1089人,成为北京重要演出场所之一。 , a5 r; @. b- l0 u, P+ M
20年代末,时任吉祥戏院经理,兼北平市剧场同业公会会长的郝锦川,承租了奉天会馆的戏楼院及东花园,将戏楼院推倒重建为一处对外开放的戏院,选聘经营城南游艺园多年的彭秀康任经理。戏院为占地400余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棚式建筑。戏台坐南朝北,半圆形,有灯光、幕布等设施。楼下观众厅有长条靠背椅,厅内有十根方形明柱支撑二楼观众席,因二楼面积有限,只设包厢,没有散座。开业一年后在东侧加建了观众休息厅。 & i: s' s! X* p( S* T
开业前后,彭秀康在报纸上大做广告,称剧场名字“取义英文HAPPY福利欢乐的意思”云云,音译应为“哈培”。不知何人拟写广告词时误写成HAIPY,音译为“哈尔飞”,剧场便将错就错,自称为“哈尔飞大戏院”了。
3 A: f9 K* Z3 |' z0 B, `' ^/ X5 O 1930年《戏剧月刊》(第三卷第一期)有则报道称:西单旧刑部街哈尔飞大戏院定于9月14日下午1时开幕。该院于开幕前已经布置一新。一时党政军商及新闻界到者甚众。3时举行开幕典礼,首先由该院经理彭秀康报告筹备经过,次为梅兰芳致词,旋为赵丕廉和梅氏共同揭幕。礼毕后戏剧开场。首出为新艳秋之《女起解》,杨宝森之《打渔杀家》,刘宗杨之《恶虎村》,至6时始散。晚场戏是王又宸、郝寿臣、新艳秋、朱斌仙合演《法门寺》中“大审”一折,周瑞安主演《金钱豹》。原定场间休息10分钟后,由梅兰芳、姜妙香、曹二更合演《贵妃醉酒》。这是梅先生访美归国后首次登台。当时剧场内观众的反响,在许姬传、朱家先生记录整理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的一段“按语”中可见一斑:“这次在哈尔飞是北京第一次演出,观众的情绪是觉得久别重逢,休息10分钟的时候好像已经急不可待,不知不觉就鼓起掌来,越来越多,全场掌声如雷。后台也懂得观众的心情,就立刻重新开戏了。那天是《醉酒》,帘内一声“摆架”,掌声又哄然而起,等到出场时,又是叫好加鼓掌……场内的热烈气氛是十分感人的。夜戏散场时,观众拥到台前,长时间地鼓掌,梅先生一次再一次地谢幕,最后在前后台管事一再劝说下,观众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2 J0 ^$ _% S" B2 k- F
哈尔飞开业后,除正常业务演出外,为扩大影响,招徕观众,还经常开展大型演出活动。如10月下旬举办“游艺大会”,在一台节目中有国发技艺团的杂技魔术;益智白话新剧社的话剧;女子音乐舞蹈;大轴是京剧名家上演京剧。这种综合各门艺术于一台的演出,深受观众欢迎。是年底,又接待了以著名音乐家黎锦晖为社长,专演儿童歌舞剧的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演员均为10岁上下的少女,所演节目如《湘江娘》、《大江东去》、《五日落梅花》、《小小画家》等20几个节目,全部是黎氏自己创作,其内容大多反映了“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节目受到教育界、少年儿童及其家长的热烈欢迎。因该剧场在西单地区独此一家,业务兴旺,吸引了戏剧界名家,如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花脸郝寿臣、侯喜瑞等。另外如昆曲名家韩世昌、陶显庭、白云生;评剧白玉霜、喜彩莲;河北梆子秦凤云、李桂云等纷纷来此登台献艺。
0 P" a. P+ w$ U; Z9 k7 ] 1937年2月1日和3月7日,长安大戏院和新新大戏院在西单地区相继落成开幕,竞争局面从此形成。相比之下,两家新建戏院无论从规模、设备、位置等均优于哈尔飞,当年又处在“七.七”事变前后的动荡年代。为了求生图存,遂将业务重点转移到曲艺杂耍上来。这里开始邀聘京津地区的曲艺名家来此登台献艺。并于1938年9月18日正式更名“哈尔飞瑞园茶社”。这年1月份举办一台“曲艺杂耍大会”,由燕北大武术团刘静斋、刘燕忠等表演武术杂技。另有姚俊英河南坠子,谭凤元文武大鼓,曹宝禄文明单弦,于凤兰京津大鼓,傅士亭乐亭大鼓,李兰芬京韵大鼓,杜真福、果万林改良双簧等节目。因其票价远远低于戏曲票价,故吸引了大量城市平民和劳动阶层,上座经久不衰。瑞园开幕后,又约请曹宝禄、高德明、常连安、二蘑茹、王佩臣等十几位曲艺界名家常年在这里演出。大轴则由各位名家同台反串滑稽戏如《打面缸》、《打城隍》、《柜中缘》、《一步来迟》、《饭桶家人》等。压轴则临时聘请如“鼓界泰斗”白云鹏,“京韵鼓星”方红宝,鼓界新星小彩舞(骆玉笙)及特聘由津来京首演于此的相声名家小蘑菇(常连安之长子常宝)、赵佩如登台献艺。 % d- }6 g b5 I
适值北平沦陷时期,百业凋零,瑞园茶社于1940年冬季因亏损而停业,被一天津人杨宜之租赁后创办“大光明电影院”,直至建国初期。1953年大光明电影院划归中央歌舞团,首任经理肖英,杨宜之任副经理。1954年1月划归中国戏曲研究院。是年7月17日正式改称“西单剧场”。
5 u) D) ^3 }7 n- { 西单剧场为影戏兼营,先后接待过中国评剧院、新中华秦剧团、荀慧生剧团、北京京剧一至四团和北京市曲艺团等。那时上映的影片有《小姑贤》、《在压迫下》、《妇女代表》等。 - N6 x' e9 i7 q4 e' Y
1957年6月剧场划归新建的北方昆曲剧院,昆曲名家韩世昌任院长。白云生、侯玉山、侯永奎等名家长期在这里演出。1959年秋划归北京越剧团。1961年2月划归北京曲艺团。著名艺人魏喜奎、高凤山、关学增、罗荣寿、赵振铎,青年新秀李金斗、王谦祥等常年在这里演出。这时上演的电影有《五朵金花》、《洪湖赤卫队》、《以革命的名义》等。“文革”开始后停业。1980年曲艺团改称“北京曲艺曲剧团”,下设曲艺、曲剧两个演出队。1985年该团分成曲艺团和曲剧团,各自独立。西单剧场划归曲剧团领导。 , a! X, L, l5 t/ k9 |2 X
进入90年代以来,戏曲演出不景气,增加了对外营业的食品部、电子游艺厅、录象厅。西单剧场位于北京市统一规划的西单商业区改造工程范围之内。1994年11月26、27日举办两场向社会告别演出。演出剧目《大劈棺》,魏喜奎扮观音大士,王莲璋饰坟女,李金声饰庄周,王紫苓饰田氏,徐宝祥饰春云,白凤鸣、李世清分饰童男童女。该剧为50年代禁演剧目,此次经过改编重新亮相舞台,吸引了大量观众。荣高棠、张百发等中央和市领导观看了演出。同年12月15日演出了最后一场电影后,西单剧场被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