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 Y R& Z0 V1 s! n
李文忠的墓在徐达墓东一公里许,也在街边上,基本上是一条路.这两个墓都收门票5元,可我去的时候,看门的老人或许见我是一个人,就懒的收了,或许是正值清明,一挥手,把票免了.
0 v6 }: a1 E" R9 s8 A' Z; p. v" l
) X6 w$ J0 k( }6 G B8 Z4 ]( G李文忠的墓与徐达的在形制上基本相同,只是比徐的略小. 有两个迷点: 其一,神道碑不在神道上,而立于右侧,面向神道. 其二,右侧的石像生中的马是个半成品,且被置于一旁. 神道碑通高8.6米,宽2.1米,厚0.7米. 王八的大小与徐达的基本一样.
& ]! D2 n# z0 C& Q
' y: n+ i# Z' E, q下面是百度上李文忠的简介:
- h7 j- W) a1 T' [7 g% a
# F8 ~' @/ Q, U6 S' b李文忠(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朱元璋甥,后收为养子。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池州市),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与西平侯沐英进兵洮州(今甘肃临潭东),平定起事番民。兼领国子监事。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十七年病卒。今李文忠的后代生活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苗圃村,其后人遗传了他的谋略。智慧过人! ' c3 M* K8 m& @2 s4 n6 Q1 e
3 u6 j4 q% a k' J8 G6 }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 F5 ], K1 z2 Z8 ?* V8 k4 d4 l7 _" I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5 C" o3 ], ]* x( J) m E) q$ n
% f' X. B: u( ^5 K' z1 m
/ `% \5 P4 s6 g( l) S
走到墓冢后面,忽然出现了这个横幅,仔细一看,黄伯韬将军长眠于此.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4 S; \7 ]3 F5 j* b' E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 k4 ^( [/ }3 q+ d( U: Y
/ k1 C, q! e. }往下看,黄伯韬埋的这个地方似乎有点儿委屈了.
歧阳王李文忠墓和黄伯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