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圆明园兽首只值1500美元
9 y" e( o& E( T J/ j( w ; U: s- n+ [! j
& n2 T" X) `8 V' W7 S) P# _, `+ L& z
7 f) j0 ?' ~" X. S; H& u- {" V
“兽首最初每尊只值1500美元”
0 y& j" N. O1 r5 S3 `! C, U9 { 谢辰生是著名文物界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对于海外文物的回流,谢辰生这些年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外国人开始根本没把兽首当回事。”据介绍,20多年前,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马、牛、虎首,只是流落美国民间的浴室装饰,每尊只值1500美元。圆明园的装潢都是精雕细琢的瑰宝,英法联军1860年入侵时就有计划地掠夺文物,而类似12生肖兽首的铜像在欧洲比比皆是,所以联军没珍藏,反而当作普通装饰散失。接下来的20多年,兽首身价在拍卖会像火箭般一飞冲天。马首于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 18.1万英镑成交。到2007年,澳门赌王何鸿燊要用6,910万港元才拍得马首。12生肖兽首铜像在清朝乾隆年间制作,乾隆属马,所以马首制作最精湛,因此按理兔首和鼠首定价不应高于马首。而且,金融海啸卷起,拍卖估价理应降低。
. R+ s5 b) m5 J( Y1 F4 x* w: Q9 J z “我不承认它们是国宝” 3 g7 _/ H& H7 @! }* K7 z1 E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兽首算不上是顶级文物,其工艺水平在今天北京的小作坊里就能做到,它不是一件艺术品,说白了,它就是皇家的一个‘水龙头’,是有一定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建筑构件而已,如今拍出2亿多的天价,是商人借侵华历史的屈辱和伤痛赚钱的无良行径。” 5 \6 q( t- b$ E; y% M
对于兽首的合理价格,谢辰生认为,这些兽首绝非国宝,“我不承认它们是国宝。这绝不是国宝。要不是它们跟圆明园挂上钩,价格根本不可能炒到这么高。它们是国耻,是国耻的见证。国耻的见证是不能拿金钱来衡量的。” : b0 r; l" f4 }3 k7 d4 P
“华人买下兽首?可能性不大” + E2 M% N. R9 o; \1 x5 ?
日前有媒体报道,兽首被华人拍下的可能性很大。对此,谢辰生认为,这不太可能。“众所周知,这两件文物是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的,谁买下了这两件兽首,就等于为当年的强盗销赃。我们国家也一直不提倡这种做法。花2亿多高价替贼销赃,这种做法很愚蠢。”
7 i7 d) C0 h9 ~! I9 d 龚良说:“兽首应当回国,但不应该以回购的方式,要通过外交和道义的呼吁进行追索。如果买了这一件两件,那其余的成千上万件怎么办?也买回来吗?回购只会刺激国际炒家的贪欲,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并刺激盗墓和文物走私。”
3 g" x' y8 Y8 ^. L0 l) A; v1 ^* U “警惕更大的阴谋” 8 Q& B% {# r) d" b' X3 U6 a
对于佳士得的行为,《谁在收藏中国》的作者吴树是“阴谋论”的强烈支持者。他说,2005年“鬼谷子下山纹元青花大罐”以折合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这次拍卖创下的纪录把元明清瓷器价格统统拉上了云霄,也让“佳士得”在中国名声大噪,然而,经过他的调查,此罐和它的主人却始终没有消息,吴树不得不怀疑这是佳士得的一次“暗箱操作”。
0 R) z Q* a! _6 S' z% G- C 吴树认为,高价炒作中国文物其实是国际资本阴谋运作的一个切入口。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人的名字开始登陆世界财富榜。与此同时,西方金融危机已初显端倪,那些有着几百年财富经验的国际资本“狡兔”,便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寻找新的窟穴,不露声色地把目光盯向了中国新富们刚刚隆起的口袋。每一场阴谋都需要一个切入口。晚清以来,中国的屈辱史和贫穷史给了那些国际资本抄盘手明确的暗示:爱国、爱财,是中国人在大崛起前夜的最佳情绪主题词。于是,那些西方的阴谋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同时调动“两爱”情绪的中国文物作为切入口,精心策划了一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掠财之战。 0 Q* G# `2 R% l3 L! c$ h
在吴树看来,这些“西方阴谋家”还有更大的阴谋在后面。在他们哄抬中国近代文物赚取暴利的同时,暗地里,他们又将黑手伸向了更珍贵、更值钱的中国高古文物,如夏商周铜器、上古瓷和上古玉……为实现他们的第二步攫财计划‘暗渡陈仓’。“我们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过后,这一部分新流出的国宝,又将成为那些西方古董商炒作的筹码,重现江湖,再次让中国人巨额买单。”
5 W- V- J0 e1 z2 [& b “海外的中国文物,要区别对待”
3 h/ i, d3 p7 W( }+ G 那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呢?谢辰生认为,文物流失分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大量文物流失,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历史问题。另一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很多文物因盗墓、走私而流失,主要是经济问题。
) p( G! `; t3 b6 T0 J A N9 B2 Y' Z 对于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谢辰生认为,其中有几种情况要区别,“一个是珍贵文物与一般文物,一个是合法出去的与非法出去的文物,一个是过去出去的和现在出去的文物。我们应该分重点来看。是珍贵的,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一定要收,只要能收就一定要收。我不赞成是中国文物都往回买。一般的没必要买,在外头还能起到文化交流作用。
/ f, E3 `2 w" w$ G% y( L9 c. S9 J 过去和现在的,应该把重点放在现在,现在很多文物出去,你马上去弄回来还能同时打击犯罪,能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线索找出犯罪集团呢。而买只能买合法出去的东西,非法的东西绝对不能买,买回来了以后等于承认其合法性了。只能政府通过国际公约的渠道去得到。 # B7 ]; R. t m* F- I
几百年前的文物那些好东西基本上已经成为人家的,现在再要回来是很困难了,但能要回来的一定要继续要。”
. }0 E. _& }# p, \% H “圆明园的故事,不应止于愤怒” : h$ _8 b! p E: I; Y
龚良说,“下大力气打击盗墓和走私,花大价钱保护国内现存的文化遗产,比起天价收购一两件兽首或许更有意义。”一方面被掠夺的文物高价回流,另一方面中国的文物在不断流失,盗墓贼和走私犯对中国文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样的局面让人揪心。 " ?) _# x4 N# a; F9 o; V7 t
谢辰生说,现在盗墓已经成了一个产业链,从盗掘到走私,再到出现在国际市场,短的用不了一个月时间,一件文物被盗几个月后就能流落到海外市场。前段时间中美签署了有关文物保护的备忘录,联手防止文物流失,打击走私,这才是我们当前更重要的事。
& Z2 B0 j- j& E: |3 Q. l6 x 著名文化人梁文道撰文指出,“今天的圆明园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它有没有提醒我们,就在今天,就在我们周遭,仍有无数的文物非法外流,仍有可贵的建筑倒在推土机下呢?假如中国人自己不显示出阻止文物毁坏的决心,又如何能像希腊那样在国际舆论上站稳道德高地,赢取广泛的同情呢?”
5 [6 l9 @. y1 p% K/ z& Z. | 这或许就是圆明园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8 Y$ `, F3 X2 S* {1 t& X* ^ 来源: 现代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