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30|回复: 1

崇南商贾文化初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31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G0 V; o$ t: ] 0 Q' L3 M. F% M* f( x! ]6 q. J3 C0 q3 s) i p1 j* @0 h! g. X+ j$ X, z6 _) L, N! J. S2 L6 N0 w* f d1 e U& b4 E
; r( w4 g0 P% M, u; O8 s
! x2 [0 [4 a' F4 i

 

6 Z/ C- N$ L( M, n A

    编者按: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正式开街的前门大街,拥有仿古街道、“当当车”和多家北京老字号,再现了这条地标性老街清末民初时期的风貌,引来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而在历史上,崇文区的商业文化到底具有什么特点呢?相信伴随着前门大街的成功改造,越来越多的人会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

; I( ~$ d) Z, W$ \% F+ k! S

    今天的崇文区,得名于崇文门。崇文门是北京内城九门之一,原称文明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改称“崇文门”。历史上由于这一地区位于北京内城之南的东半部,北靠皇城,西接天街,东临运河,交通方便,适宜居住,所以逐渐形成人口稠密的居住区,正统以后先后建有正东、崇北、崇南三坊。鉴于崇文区的命名晚在1952年,因此,这里借用“崇南”之名概述这一地区自明中期以来就颇为繁盛的商贾文化。

; x5 x0 J% B9 }1 X- N

    嘉靖七年(1528年),明政府疏通了通惠河,漕船可以自通州经运河直抵北京城东南隅的大通桥下。这样一来,临近运河码头的崇文门外地区逐渐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正阳门大街(今前门大街)东侧、鲜鱼巷(今鲜鱼口大街)周边、崇文门大街、药王庙附近出现了多处形式各异的市场,五行八作蓬勃发达,农贸晓市兴旺昌盛,平民百姓和谐相处,形成了繁荣的“崇南经济带”。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外城修好后,更促进了崇南经济带的发展。

$ f/ ~4 J, S2 E8 C- ~- g

正阳门大街东侧、鲜鱼巷周边的商业区

) i, C7 U3 O5 _& M5 F3 s2 }& f

    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后市”的定制,在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巷、廊房胡同一带形成大商业区。尤其是正阳门附近的棋盘街和朝前市(一说棋盘街和朝前市是同一个市场),成为了全城性的商业中心。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记载道:“朝前市者,大明门之左右,日日市,古居贾者也。”明人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也说:“大明门前棋盘天街……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此亦是国门丰豫之景。”

4 d9 Q! W" L+ k) J/ M: V8 Q- k" u! U

    清朝定鼎北京后,规定内城不准开办会馆、戏院和商铺,城内商铺向正阳门外转移,这里出现大量工匠作坊、茶楼和戏园,形成专门街市,商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乾隆时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卷九曾记载:正阳门“大街东边市房后有里街,曰肉市、曰布市、曰瓜子店。迤南至猪市口,其横胡同曰打磨厂。内稍北为东河沿,曰鲜鱼口,内有南北孝顺胡同,长巷上下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曰大蒋家胡同,东南斜出三里河大街,内有小蒋家胡同、冰窖胡同。此皆商贾匠作货栈之地也。”可见当时正阳门大街、鲜鱼口周边商业的繁荣景象。

- g9 T& |' N2 s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量洋货涌入北京,京奉铁路、京汉铁路开通,在正阳门设立东西两个火车站,正阳门商业盛极一时。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一条龙等老字号都以正阳门地区为发源地成长起来。

/ Z" s' A# |: i' q7 A

    这些商铺的经营除了讲求信誉,童叟无欺外,还竭力出新出奇,吸引顾客。像鲜鱼口大街民国年间就有一处由杨小泉创建的黑猴儿帽店,这“黑猴儿”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说的是山西人杨小泉带着一个黑猴儿来到京城,在鲜鱼口内开了一家帽店。杨小泉将黑猴整理的干干净净,让它在店内出入,迎接客人。忙的时候,杨小泉只要对黑猴喊一声“去,把门打开。”黑猴便乖乖地走到店门口,拉开店门,然后等客人进门后,它才离开。这使京城的人感到惊奇,干脆就把杨小泉的帽店称为黑猴儿帽店了。

/ h1 R9 @' l0 x6 i3 Y0 \ V7 Y

花市、打磨厂的中医药店铺

/ `9 e0 i- f: K: C

    商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专营性的老字号店铺。明清时期,崇南地区的中药业已具声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药界曾在正阳门外兴隆街成立药行会馆,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组为药行商会,1930年又依新意改为国产药品同业公会。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万全堂药店就坐落在崇文门外大街,德寿堂药店在珠市口东大街,驰名中外的同仁堂最早的一家制药作坊也坐落在前门外打磨厂,历史悠久的长春堂、千芝堂等著名老字号药店也都是在这一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可以说,作为北京城药材集散地的花市、打磨厂一带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代表了老北京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史。

1 I) S" x' s! I

    这些老字号虽都经营中药,但在运作方式及名牌产品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以万全堂为例,其创建于明朝中叶,清乾隆十一年以前为乐家独资经营,故有“先有万全堂后有同仁堂”之说法。经营到同治十二年,以韩姓为首的山西九户人家以股份制形式共同经营万全堂。这一点曾引起当年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前线》第一任主编邓拓的重视,他亲临万全堂调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认为这是中国股份合作制最原始雏形。万全堂几百年来经营范围是丸散膏丹、汤剂饮片,其药材地道,质量优良,并将山西药龟龄集、牛黄清心等带进北京。在京城享有很高声誉。又如1933年,长春堂研制出避瘟散,取代日货宝丹而独占鳌头,当时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三伏热,您别慌,快买闻药长春堂,抹进鼻子通肺腑,消暑祛火保安康”。

7 K* g' k$ F p% p3 `" ^

“税门”孕育出的工商会馆

9 @2 c. f% Q3 h3 @! d

    崇文门又称“税门”,是因为这里曾设有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前三门外市场税收。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颁布的“令崇文门课司商税”规定,奠定了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一崇文一司的地位。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税关才撤销,历时400余年。

; f2 F4 { S( b- ~2 F

    北京的会馆兴起于明代,清代达到鼎盛。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隆间。”可见,北京的会馆普遍出现始于嘉靖、隆庆年间(1522年至1572年)。京城的会馆包括工商会馆、文人试馆、同乡会馆等,大都集中崇文、宣武二区。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北京大小会馆有414个,崇文区约有30多处,不少都是工商会馆。

1 W6 s; u" O7 q8 D4 u

    崇文门外由于临近运河码头而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各省商帮云集于此。出于维护同行业利益及堆聚货物,解决商贸洽谈场所,纳税便利等需要,工商会馆因此多在此兴建。这类会馆,一般都是按不同行业分别设立,所以也叫行馆。如草厂头条就有金箔(铜炉)工商会馆,苏家坡胡同的金华会馆是估衣同业公会,东半壁街有靛行会馆,河泊厂至今还保存着一块《鲁班行会碑》,说明这里曾经建有鲁班行会馆。值得一提的是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福建汀州会馆,建筑形制独特而考究,是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典型福建风格民间建筑。这些会馆虽然主体功能是试馆,但由于其多为各地京官、旅京客商等合力集资购买荒地或官宦私宅改建而成,各地商人进京后也多居住于此,故也兼有商业职能。由于崇文门周边是商人及工商业会馆的集聚之地,故老北京民间流传着:“商人出入崇文门、官员出入正阳门”的说法。

6 P$ q! g: U2 s2 V

药王庙的庙会

7 ]: u( _8 A1 W; e+ P1 `+ e& M( j

    药王庙位于崇文区东晓市街,占地20余亩,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因明、清两代京城药王庙很多,故又称位于外城天坛之北的这座药王庙为南药王庙,其规模比其他药王庙大。当时城南一带的士商、梨园、行会等祭祖时常来此处办堂会。南药王庙自始建之日起,每逢初一、十五两日有庙会。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药王诞辰,从四月中旬开始,在庙外神路街设香池数处,供焚香拜祭,同时也有庙会举办。

1 n/ V* O( I7 y. r

    在药王庙附近还有一处旧货市场——东小市。小市,也称晓市、早市,就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到了天明,市场就散了。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写道:“小市东西遥对峙,平明买卖闹如蜂;万般故物杂真赝,准备收摊九点钟。”另据吴长元《宸垣识略》记载:“东小市在半壁街南,隙地十余亩,每日寅卯二时,货旧物者交易于此,惟估衣最多。”东小市在清代时,是在崇文门外药王庙以西,半壁街南。民国以后逐渐东移。北京解放前,东小市已经移到西临红桥,北至沙土山,南至法华寺,东四块玉街一带,占地四五条街。而且,它还与附近的街巷形成多种行业的聚集地。例如,半壁街一带为硬木家具巷子,龙须沟一带是铁器巷子等。

) ^) @; e+ N5 i5 K6 j* C

    在崇南经济带上各种商贸形式并存,有早市、夜市、灯市、庙会,成为坐商与行商的重要补充。清北京地方官府将崇外大街化为早市,崇外药王庙为果子市,崇文门、正阳门大街、珠市口三处夜市均按官府规定开市贸易。直到今天,在这些著名的集市街区、庙市所在地及其左近,依然是商业发展的旺地。可见,崇南商贾文化一脉相承、绵延至今。

3 `: n/ c8 n9 F: i4 C" {1 {

                                 作者郄志群  编辑高斌  日期2008-11-07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31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1 13:30 , Processed in 1.12574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