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48|回复: 12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8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部分照片引自老北京网论坛  * G1 N5 D3 S/ s3 T$ r

《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 e" M9 O. o- h! k/ s5 `

陆元

1 E) K6 I% q! r3 R0 g

人们去故宫游览,会看到在每座宫门和宫殿的屋檐下,都悬挂着题写此门此殿名称的匾额(横书者为匾、直书者为额)。这些匾额,有用单一汉文题写的,有用满、汉二文题写的,个别还有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的。这些差异,都是反映时代变迁的历史遗痕。

. Z. r+ ^* B: G8 _2 j0 F

  讲述北京城市历史的名著《燕都丛考》引用《四友斋丛说》记述,明成祖建都北京时,“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朱孔阳是松江人,松江县今属上海市,他为明朝皇宫题写的匾额,当然是用汉文。

$ A; m: U# N% G O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6月4日凌晨,李自成撤离北京,临行时放火烧毁了明朝皇宫,只有他在6月3日举行过登极典礼、当过一天皇帝的武英殿未被焚烧。因此到6月6日清军统帅多尔衮占领北京城后,就住在劫后仅存的武英殿里。史载,这年8月多尔衮下令修复乾清宫,以备迎接顺治皇帝由沈阳来北京时居住。而2个月后顺治皇帝来到北京时,乾清宫尚未修好,顺治皇帝只好也住进了武英殿。

8 A' }) K6 F7 O' r$ I

  此后,定都北京的清朝,因忙于追击李自成残部、消灭南明政权、平定三藩之乱等一系列战争,历经顺治、康熙两朝数十年时间,才将被烧毁的皇宫陆续修复重建。所以,现在故宫各宫殿门前的说明牌上,多注有此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于清顺治或康熙年间的内容。

% p- |0 a C- p5 W9 L

  清初的皇宫,除天安门、三大殿等处更换了新名,其余各宫门、宫殿多沿用明朝旧称,但匾额改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这是因为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人创制满文之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曾以蒙古文为官方文字。后来的满文也是以蒙古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

4 {9 i- @: ?$ b$ p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57年2月7日),顺治皇帝颁旨,“太庙牌匾停书蒙古字,只书满汉字”,此后,皇宫逐渐取消了匾额上的蒙古文字,但是也有例外。如故宫外西路区域的慈宁宫大门,匾额上保留至今的“慈宁门”三字,就是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的。因为慈宁宫是顺治皇帝母亲孝庄文皇后的寝宫,而孝庄是蒙古族人。

. |9 P* P7 O" B; j) g) l

  乾隆时期国力强盛,对皇宫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和增建。现在故宫所留满、汉二文的匾额,大部分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一律是满文居右,汉文居左,旧称“满汉合璧”,因为汉文直行书写的格式,以右为先。

5 t5 |& u, V6 |* F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的养母隆裕皇太后迫于“辛亥革命”的压力,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袁世凯代表民国与清室达成了《优待条件》,其中第三款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但是象征国家权力的皇宫南部三大殿等外朝部分,要移交给民国政府。《燕都丛考》记述:“保和殿……殿旁东为后左门,西为后右门,门各三间,南向。民国元年将此二门堵塞,由此以南归民国管理,由此以北归清帝居住”。继续居住在皇宫北部内廷部分的清室人员,只能由紫禁城四门之一的北门神武门出入。

% v& H8 W5 X. E2 C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的典礼,在故宫太和殿举行。为此,典礼处事先将已经移交民国政府管辖的故宫外朝部分的各处匾额,由清朝遗留的“满汉合璧”形式,改为用单一汉文书写,以示改朝换代。据说汉文题写者为前清翰林、曾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监督(副校长)的著名书法家袁励准。至今中南海新华门悬挂的匾额“新华门”三字,也是由袁励准题写的。

; [& i+ l* X" H( v* R% b: f! Y

由于继袁世凯之后的历任民国大总统,都与清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溥仪移居颐和园之事一直没有实现。1924年11月5日,发动“首都革命”控制了北京的冯玉祥,以溥仪曾于1917年7月1日借军阀张勋势力实行过复辟为由,宣布溥仪已丧失享受《优待条件》的资格,要求他“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即日移出宫禁”,派兵将他赶出了故宫。此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北半部,并于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后来故宫北半部各处匾额上“满汉合璧”的状况,作为历史遗存,大多未予改动,一直保留至今。

( p6 s. m9 _6 Z5 [- a

 

9 ^8 S {# d, t% w

补充说明:

# u" h9 M6 M$ q0 R& P

1,汉文直行书写,自右开始,满文直行书写,自左开始。所以满汉合璧的文件,结尾落款日期都在中间,印玺也是盖在中间的。

1 b* ^+ a5 F) v

2,满汉合璧匾额,多数是满文在右,以示领先。也有例外,例如6图正阳桥匾。

7 a5 z- R$ z8 K! |( V: v8 N

3,满蒙汉三体合璧,多数是右起汉、满、蒙顺序,满文居中,以示领先,汉文居右第二位,蒙古文居左第三位。也有例外,例如3图慈宁宫门匾额,满文居中第一位,蒙古文居右第二位,汉文居左第三位。这是因为慈宁宫是顺治皇帝母后居所的缘故,母后是蒙古族。

& r4 H# I7 J- l* Z- `$ I4 e

4,雍和宫、碧云寺的匾额都是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顺序也是右起为上,满文领先。因为清代的藏传佛教相当于国教,此四个民族皆信仰佛教,清代尊崇佛教,就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用意,因为满族还有更早的萨满教。但是清代最为尊崇的是藏传佛教。

8 M# q7 N/ E6 u/ F& {- s% w$ u$ Z" J+ `

5,字体最多的碑碣,也许要算历代帝王庙门前的下马碑,6种文字题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是满、汉、蒙、回、藏、还有托忒文字。

; {7 n; h0 }6 }; ^/ ]

6,对于我和其他不识满文蒙古文的人们来说,可以观察区别:

0 x" p4 ?8 g6 V, g8 e0 \0 n1 u

一、满文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建的,因此字形相似。呼和浩特的朋友告诉我,蒙古文特点是两旁伸出很多只“脚”,脚更多的就是蒙古文。而满文会向两旁伸出较长的脚,3图4图都很明显。

7 d0 F. [% Q4 h6 H, V( _9 R) P. t

二、满汉二体合璧,另一种当然是满文啦。一般没有汉与蒙古文二体合璧的匾额。但是蒙古族自治区、自治州例外啦,那里的机关门口都是蒙汉合璧的牌子,但是那和古建筑的匾额不是一回事。

: r. Z3 c+ m6 r" W

三、满蒙汉三体合璧,满文居中,多数是汉文居右第二位,但是前边说过,慈宁宫宫门例外。

0 I/ Y2 Y* o o" g

以上都不能算作定论,仅供参考和解闷看看。因为常有变例。比如正阳桥五牌楼,首都国门之紧要所在,为何破例让满文居左,我也不知道的。但是不远的大清门就是相反的顺序。

" B% ^) v- E2 K# Z) d5 d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刨祖坟不道德也没有用

    正因为“东虏”的祖上是女真金国,明朝打不过人家,就刨了北京大房山的金陵,还建造护国关帝庙在金陵废墟上边镇压着,然而没有用,李自成进了居庸关,大军包围北京之前,先派遣一支分队,火烧了昌平州十二陵。奇怪得是,居中的明成祖长陵的著名的楠木大殿怎么幸免了?看来也许李家军就连放火也不够专业。

. d! r% K! q1 t4 c8 O" w7 P3 V

    有个朋友是河间人,他说,文革时期,河间名人纪晓岚协办大学士(注意不是大学士,而是副的大学士),还有冯国璋大总统的坟墓都被刨了。还有张之洞的坟墓也被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承蒙各位抬爱,努尔哈赤说怪哉

    努尔哈赤时期,口头说的本族语言,文件用的蒙古文字,本族多数人不会听说读写蒙古文,需要翻译官。努尔哈赤说,怪哉啊。不识字的汉人,给他读汉文,他能听懂。不识字的蒙古人,给他读蒙古文,他能听懂。可是不识字的本族人,给他读蒙古文,他也听不懂。这样不行,耽误事,于是派了两个“榜克什”,创造本族文字。

$ v* B% p0 o* X, G# G$ f& ^, z% y

    “榜克什”,就是老北京说的“把式”,就是“专家”。赶车的专家叫“车把式”,养鹰的专家叫“鹰把式”,花匠叫“花把式”,总统叫“布把式”。

6 U2 P G1 W% R( f

    一种文字,不能凭空创造,需要借鉴。我考过人家,汉语拼音是什么文字?没有一个说到点上。汉语拼音借用了拉丁文字母。两个把式借用了蒙古文字母,因为他俩本来就是蒙古文专家,这个就是老满文,后来加了圈点,完善为新满文。

- _0 v9 P0 s! Y

    为何前边一直说“本族”?因为努尔哈赤时期不叫满族。努尔哈赤创建国号叫“金国”,不叫“后金”,也不叫“大金”。许多著作和影视和老师全都说错了。他们的祖先是女真族的金国,当年女真金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是对抗契丹起家的。阿骨打说,“契丹”意为“镔铁”,虽然坚硬,也会生锈朽坏。我叫“金”,永不生锈朽坏。努尔哈赤一族是女真后人,因此恢复金国的国号。努尔哈赤的职称是“汗”,读音是“寒”,“汗毛的汗”。很多人不懂,写为“寒王”、“罕王”,错了。《木兰词》“可汗大点兵”,读音“克寒”,就是国王。

4 @9 V0 V$ Y+ i

    皇太极当了第二任金国的汗。后来改制,

# R9 s) Y* J6 P# ]* g E9 H( [

1,改国号为“清”。现在说,清在东北,但是明代称之为“东虏”,不是东北方,也不是北方,而是东方。按照五行,东,是青色,属性是木。南,是红色,属性是火。明朝,是光明,是火,因此青色加上三点水,就是“清”,要用水灭了火。

! C; O" I% P" A3 Q3 k% @. n

2,改“汗”为皇帝,改年号“天聪”为“崇德”。所以努尔哈赤虽然尊为“清太祖”,但是没有当过清朝皇帝,后人追尊的。

9 j; J% o! W) N P) t% l

3,定民族为“满洲”,而不是“满族”。启功老先生一再说,“我是满洲人,不是满族人”。“满洲”,不是地名,而是族名。就像“维吾尔人”,简称“维族人”。在皇太极改制之前,本族自称“诸申”人,皇太极批评说,“诸申”甚无谓,没有道理,今后不许混称“诸申”,有人说,“诸申”就是古代的“肃慎”民族。

! A; X# ?; b8 O2 H

4,注意,“满洲”,也有三点水,和“清”一样,都是为了消灭明朝的火。

- g7 u! `* T4 J: y. E {

5,皇太极改制之前,西藏法王派人前来联络,尊称皇太极为“文殊师利”,皇太极听了很是受用。因此后来清朝定藏传佛教为国教,以联络蒙古族、藏族。其实传入清朝的历史并不太悠久。

3 O5 J6 I* s/ l: B

6,据说,普贤主管西方,道场在峨眉山。文殊主管东方,道场在五台山。西藏尊称皇太极为“文殊师利”,就是认可皇太极为东方主人,所以皇太极很是受用。因此清朝皇帝偏爱五台山。

\8 j- r, ~. ~, m9 M* ~8 O

7,汉字注音外来语,往往读音走样,比如“南无”应读“拿摩”。“满洲”来自“文殊”,这两个词满洲语读为“颟珠”,“颟”是“曼”的一声,查了字典,这个读音只有一个字“颟”。皇太极使用佛教“文殊”做了本族的名称,这是很高贵的名称。汉字注音,本来可以选择其它的同音字,刻意选择“满洲”,就是需要三点水,但是当年正宗读音不是“满洲”,而是“颟珠”。

* m+ L% {1 P/ k7 v+ p5 [ t& s+ U

8,还有,国号“清”,也不是“大清”。大唐,大宋,大明,那个“大”,全都不是正式的国号,是别人加的尊称。好比尊称一个人“老李”,其实还是姓“李”。只有刘秉忠依据《易经》起的“大元”国号,才是正式含“大”字的。当然,古代还有一些非正统的国号也有“大”字,比如安禄山造反成立“大燕”,就在北京建都。

& x4 @+ C6 h' [* G

9,以上没有查书,都是信笔写成的帖子,也是一些说法之中的部分观点而已,不是定理公式法律法条,无须郑重对待,听个故事吧。信不信皆可。此时正值饭后,渔樵闲话而已。

( k6 P% A, a: g) t4 X( {

 

发表于 2009-1-8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加精.
发表于 2009-1-8 1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专业,仔细学习中...
发表于 2009-1-8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9-1-8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或前年张之洞遗骨被挖掘出来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搞错。

9 L# ?$ A. A. W" u7 D

另外有个恍惚的小问题:“罕王”词汇在16、7世纪的东北地区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很可能是“汗”的讹写。女真历史上首领并不称“汗”;考察一下会会发现“汗”是草原民族首领的称呼,而东夷---也就是肃慎系、濊貊系民族--满、朝鲜、赫哲诸民族前身,并不是这样称呼首领。大兴安岭--西辽河流域一线,是文化分水岭;女真出现“汗”或“罕”的称呼,很不寻常;可能是明代蒙古女真间文化交流增加,在文化面貌上的表现。而后金建国后沿用,一则可能是此种文化影响颇深,二则可能是女真统治者“合辑诸部”的政治需要。但是比照同时代的海西女真研究可知,海西女真无此称呼,从而推测这是蒙古文化与女真文化在辽宁地区频繁交流产生的地域文化面貌。考察朝鲜文献、碑刻,当时“汗”“罕”并用,推测并不混淆,而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反映;至今“罕王井”“汗王宫”一类的地名还杂见。

- D: U+ X! A* P# m# v

十多年前吉林大学张博泉老师提出一个现象:“罕王”似乎只称呼努尔哈赤,既早期。

发表于 2009-1-9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估计李自成只是烧了康昭两个陵:“康昭二明楼,并遭劫火亡”。其它陵寝只是随便烧烧罢了,破坏不大。毕竟陵区那么大,各处情况不尽相同。

* k7 c1 E" C" K$ e

另外皇太极围攻北京时候拆了谁的陵墓?天启还是万历?

发表于 2009-1-9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9 0:07:00的发言:
' b8 _/ z& _6 T3 y/ X

我估计李自成只是烧了康昭两个陵:“康昭二明楼,并遭劫火亡”。其它陵寝只是随便烧烧罢了,破坏不大。毕竟陵区那么大,各处情况不尽相同。

9 }/ A5 x; V& n( S1 G) g

另外皇太极围攻北京时候拆了谁的陵墓?天启还是万历?

_7 o: [( V5 X! M" q9 v

天启

发表于 2009-1-9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否有挖自家祖坟,办武装的讲究?  1937年就有个满洲人叫赵侗(赵同),挖了本家七王爷的坟墓,自称组织了抗日队伍。
发表于 2009-1-9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山角在2009-1-9 11:24:00的发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否有挖自家祖坟,办武装的讲究?  1937年就有个满洲人叫赵侗(赵同),挖了本家七王爷的坟墓,自称组织了抗日队伍。
6 a" F4 R$ \; Z5 }

 

; J% Q; Y2 G" D# ~1 }' G

 

) j* ~( s- g! [5 G9 a1 b8 g' }# d

那是最后要枪毙的时候找辙呢!

发表于 2009-2-2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食烟火斋文章长见识。

% l( A& q2 K+ Z5 n+ L6 m9 ^2 i

我曾和蒙古族同胞有过交往,据他们讲,满蒙两种文字的重要区别,是蒙文标音节符号,满文没有。我没太在意过,不知这说法有没有道理。

发表于 2009-2-2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见大清门,真的好美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9 20:54 , Processed in 1.16023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