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娱乐信报)记者前日了解到,恭王府百年大修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国家为此次修缮所拨款1.83亿元已经到位,这将是自恭亲王1898年搬出后恭王府的第一次大修。之前,在北京现有的约20座王府中,有几座“幸运”地被重修过,它们带着历史的足迹在大修的洗礼中浴火重生。
+ o$ ?; @* v& I3 b6 T6 k+ m 大事件:恭王府百年大修 : _* [8 l+ A* E1 b+ G
昨天记者了解到,恭王府百年大修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国家为此次修缮所拨的1.83亿元已经到位。据悉,这是自恭亲王1898年搬出后,对恭王府的第一次大修。 . D* L2 P/ J3 y4 e6 F& }
原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孔祥星介绍,恭王府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是王府内的主要建筑。与故宫大修是恢复康乾盛世原貌相比,此次恭王府大修,将恢复同治、光绪年间的原貌,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开放。
+ t O+ u$ R a; Q 恭王府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人透露,除了修缮工程外,恭王府还将建立全国第一座王府图书资料信息中心、第一座王府文化研究中心。王府是规模等级仅次于皇宫的建筑,因而也就如此之辉煌,具有独特的科学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王公贵族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最直接的见证。但目前不仅清代王府的保存现状令人忧虑,而且有关王府的各方面资料在本就稀缺的情况下,更是散失严重,因此,建立恭王府博物馆,无论对于挖掘和提升恭王府内在文化,实现它自身的产业升级,还是对于搜集和抢救其他王府的历史文化资料,保护现存的各座王府都非常重要。
6 Z7 a1 f( j9 [0 Z4 t8 b 相关链接
/ G J9 Q9 w3 K( [9 G- i7 n3 m 恭王府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最初是乾隆宠臣大学士和珅的私宅,史书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第宅入官,嘉庆将其一部分赐其弟永璘,是为庆王府。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收回后又转赐其弟奕訢,是为恭王府。” - {) O( y0 r7 V- \
恭王府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现存古建房屋建筑约12000平方米。在这些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构成了王府文化的最大特点。 " r/ a6 }0 z8 T% F* W0 ^
1982年,国务院将恭王府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原占用花园的单位陆续迁出,同时国家对花园部分按原貌进行了整体修缮。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社会开放。15年来,接待中外游客近800万人次。
$ @- n4 s( i: V3 p2 \' c0 h
6 y1 L- M: I( m$ S3 y# q 大调查
; v6 F. N% u' `# Q$ k 醇亲王府:室内装修全部现代化
2 N% S/ K' a2 x 已是初冬季节,后海北岸已经有很多老人倚在墙边晒着太阳,但在醇亲王府正门口的后海畔,记者却看到了一群穿短裤在冬泳的中年人。“冷不冷?”记者好奇地问。“开始有点,游一会儿适应了就好了!走出水后,用毛巾擦一会儿,浑身发热!”一位姓石的中年人笑着回答。
' p3 a8 K/ U1 g T2 r0 t: m; e 这位姓石的老北京告诉记者,以前显赫一时的醇亲王府已经是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办公地点,西花园已经成为国家荣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没有经过批准不能进到府中,到宋庆龄故居要交20元门票费,我们老北京都没机会进去。”说完这句话,他又补充说,“当然,现在的王府经过大修后,更漂亮了。你看那鲜亮的油彩,清代的时候可调不出来啊。” ) Y8 _1 c9 m; F; Q: {* z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建成醇亲王府。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
0 ` i0 ~& F# v; Q 作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清代王府建筑,2003年12月8日,醇亲王府维修工程全部完工。暖卫工程更换给排水系统、采暖系统、排雨水系统,新增中央空调及消防系统,电气工程全面改换配电系统、电话系统,新增计算机局域网、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该维修项目曾获得2003年度“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该院修缮后将成为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办公地点。
$ H7 w3 ~) u9 H; [ 克勤郡王府: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 T8 Q. p. b0 N5 v. `
距离克勤郡王府老远,就看到了府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挂着的大绸红花,虽然大修完工已经一年多了,但竣工时套在石狮子脖子上的大红花却依然鲜艳,有些让人惊异。
% W3 }4 A, g7 A. t2 G8 _ 记者进入王府的请求被门卫严词拒绝。“是为了保护建筑吗?”记者问他。“不是,里面有上课的学生,我们得保证他们的安全。”门卫回答。记者看到有几个家长进入大门时,也必须出示特制的出入证。值班的刘老师向记者介绍说,在这里上课的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同学,共有12个班级,“条件很好的,古色古香的教室里都装有现代化的空调等设施。” # c# m3 @1 |! a4 L' ]8 ?% C# B
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的,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民国后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克勤郡王府去年11月初完成了大修,基本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筑的原汁原味。
4 k. l7 G% q9 t2 N3 X 和亲王府:被李鸿章改成西式建筑
/ ^7 C$ ?/ I5 W. w8 @ 令记者纳闷的是,在张自忠路打听“和亲王府”时,附近的人指的方向都是“和敬公主府”的位置。直到记者来到东城区张自忠3号即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才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和亲王府遗址。记者从正门沿十几米长的路走到尽头看到一座欧洲古典式灰砖楼,挂有“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牌子,门上贴有封条。楼前有位妇女专心地守着自家的水果摊。 & c( ]9 m) Z7 B3 o8 Q5 I& U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尚宝亮向记者介绍了该王府的变迁历史。和亲王府的前身是贝子府邸,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五子弘昼改建为和亲王府。清末李鸿章专门请来法国建筑师,在王府旧址上重建几组砖木结构的楼群。1919年后,这里改为总理府,1921年为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
& ?. S6 j0 }) ]/ d 目前王府旧址分属两个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社科院。尚宝亮说,修平安大道时,曾有人计划将正门整个往北退后九米,以让路为直线,但最终遭到专家反对,反复论证一年后,为保护建筑原貌改变了原计划。 ) D; j; }# o2 O7 e1 E2 C
老睿亲王府:变为普度寺院
- L8 G5 S. J4 \! H 位于南池子路的普度寺建在两米高的石阶上,通往山门的石阶被网子拦住,挂着“谢绝参观”的牌子。周边的居民告诉记者,这块牌子已挂上一个多月了,寺里正在修缮。若不是经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刘如仲老先生事先指点,记者无法从外观上判断出这座普度寺的另一个身份——老睿亲王府。
( Z- H7 d" Y& Y 记者进入该寺后,看到了山门、大殿以及几间偏房。殿外墙壁下侧所砌琉璃有所剥落,殿内的柱子有的刚上漆不久,有的正待刷漆,工人即将为大殿安装消防、安全设施。除了这些原料,大殿内几乎空无一物。坐北面南的偏房里摆放了圆桌与十几把椅子,室内墙壁贴着“首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C! P: {' h: [7 k, Z8 j3 C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睿亲王即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睿亲王,是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1694年,康熙下令将睿亲王府改建为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皇帝将该寺赐名为普度寺。
) J* R$ c7 P0 \/ g. S0 J4 D5 P 1984年,普度寺被定为北京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普度寺高台上的186户居民全部搬迁,撤并了占用普度寺大殿的南池子小学,基本恢复了原有的范围和规模。 7 v1 C p/ A5 U4 ^! c. m b g/ K0 B1 a
礼亲王府:院里盖起楼房 8 o; T: w5 e+ o
有关资料记载,礼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记者昨天下午来到西皇城根南街,一进北口,就看到路西侧被一道古老的高墙包围,里面隐约露出清砖灰瓦、雕梁画柱。从西皇城根南街南行大约200米,就是礼亲王府现在的正门,门口有解放军站岗。记者上前询问这里是什么单位,站岗哨兵告诉记者,这里是军事管理区。 6 r" Y; M) a. {% }8 u$ B- Y |) Z
记者从门口向里望去,发现礼亲王府院内已经盖起了不少楼房,院内地面已经硬化,辟为停车场。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原来的王府正门,现在变更为侧门,大门紧闭。
1 ?, W* l+ M1 B& [" P$ g1 q 文物专家介绍,礼亲王府原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现在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 E% d: `0 J# @* m 庆亲王府:用做办公场所 3 M" B, @9 h+ O
从德胜门内大街南口向北,驱车大约5分钟,路东能看到定阜街胡同的牌子。定阜街胡同与德胜门内大街的交接处,有一圈高大的灰色砖墙。这圈院墙里就是当年清朝庆亲王奕劻的府邸。记者注意到,门口只有一块军事管理区的红字铜牌,门口有解放军站岗。 4 \* E+ A" o% I+ V
( k4 K# M" R( x7 I5 g9 ~0 w; o. h4 C 一位哨兵告诉记者,庆亲王府现在是解放军的办公场所,不能接受记者采访。站在庆亲王府门口,记者只能看到某古建筑的一角,上面的雕梁彩绘颜色灿烂,金光闪耀。沿庆亲王府外墙行走,记者看到,外墙边的人行道上,安置了不少红、黄色的社区健身器材,与灰色的古老高墙显得不大协调。墙上有些地方已经破损,是用普通红砖补齐的,有些扎眼。 7 R. V2 s( y! q8 @8 @
记者了解到,庆亲王府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府邸,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 Y$ z! ~/ i. ^: n; c1 x2 C近半数王府已成大杂院 & y: x1 E5 |. V$ K8 K, v$ }
3 g& Z1 E) R T* H& G 北京的王府有很多并没有恭亲王府那样幸运,由于种种原因,它们有的变成大杂院,有的变成了饭店,有的已经被高楼吞噬,更有甚者,只剩下一些残留的遗迹。它们能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个背影,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它们的一些就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残存。
3 t) g) x+ k8 e- W 孚郡王府:沦为大杂院
" Z, [. @, w b1 H0 s 孚郡王府位于朝阳门北小街附近,孚郡王府门口有一对特大号的石狮子,多年来孚郡王府因此享誉京城。昨天记者来到孚郡王府门口,发现这对石狮虽然保存比较完好,但有些细微文饰之处已经有风化的迹象。
/ M* _1 \$ B+ i$ I( s6 ] 孚郡王府的建筑规模很大,其主体建筑精美且保存较好,但至今仍被多家单位占用。王府院门的柱子因为年久失修已经腐朽,外面的红漆剥落,露出里面的朽木。王府院内除了办公单位外,还有不少民宅,一位老大妈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最近没听说要拆迁的消息。孚郡王府的西院墙还被改建成一家餐厅,生意不错。
5 |$ F F! q) g, A2 r | 孚郡王府最初是怡亲王的新府。道光皇帝幼子奕譓道光三十年(1850)封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迁出皇宫居住于此称孚郡王府。建国前曾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 [# j7 R) {. r9 u* R 恒亲王府:仅存几间偏房 9 }$ }' P( v' N& O
恒亲王府处在二环路朝阳门段西侧,一片高层建筑的包围中,记者沿朝阳门北小街向东搜寻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该王府现存的二进院落。 : o0 b4 P Y p
记者看到,这座院子东西两侧高大的灰砖院墙基本保存完好,院子中私建房都已经拆除,现存王府旧房间为明末清初建筑,都被搭上了脚手架,屋顶被大塑料布罩住。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柱子和檩子中有不少也已经腐朽,但仍然可以修复;恒亲王府现存建筑的地基都仍然完好。
) o) S7 |' V8 m 记者看到,王府现存建筑被高楼包围,北面仅一墙之隔是一个居民小区;东面是几栋正在建设的高档写字楼;东南面是正在施工中的新闻出版信息中心大厦;南面是名雅会馆;西面王府原来的建筑早已被拆除,现在是外交部和海关总署漂亮的宿舍楼。站在院子中,有一种被包围的压抑感。恒亲王允祺是康熙第五子,故恒亲王府也称五爷府。 ( r5 U5 a5 u M# u9 |
循郡王府:被劈成两半 5 B# O- D- S1 @
记者来到位于安定门内大街的方家胡同,胡同的深处,循郡王府已经被割裂为13号和15号两个门牌号。记者看到,方家胡同13号院的门口,循郡王府的匾额上方挂着“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牌子。王府门口的墙上,还挂有东城区老干部大学、东城区老干部党校的牌子。
2 f; z# s: ?8 I X. | 走进13号院,这里的地面被铺上水泥方砖,院内停放着小轿车。看门的大爷告诉记者,这里的建筑都是新的,没有老房子。13号院内原来是府学小学的校办工厂,1998年校办工厂搬出,房子都进行了翻修,然后作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记者又来到15号院,住在这里的一位老太太告诉记者,这里是外交部的宿舍。
& w; \8 e& R2 T; M } 有关专家介绍,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循郡王府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4 E7 y0 ?. [: J 敬谨亲王府:王府变实习饭店 % s, S4 B* r+ E
按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街1号,就应当是当年的敬谨亲王府。但当记者来到这里,却发现昔日王府已经成为了饭店。门口的铜牌上有“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实习饭店”字样。大门有翻新的痕迹,门卫说,这里曾经装修过,但这个不是正门,该王府的正门早已不存在了,王府仅存的旧址大多在这个小院里。
! i4 @. W2 m: |, B; Y% a 记者看到院内有一间正房、两间偏房,在大门东侧小园子成了茶楼,而门西侧的房屋上又添了一层同样用来招待客人。王府的旧址上,除了这家饭店还有某武警招待所。 & W9 B; S4 G+ [4 ?- a' Y9 Q
有关专家介绍,敬谨亲王府为清太祖之第一子褚英之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的王府。光绪年间这里改为学部,民国时期为北洋政府教育部,鲁迅先生当年曾在此任职。 $ l; H/ ]- K- X
郑亲王府:被众楼吞掉的王府 . G0 A# _3 M* t% ?, W+ D) y
按照有关资料记载,郑亲王府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正门虽然朱漆有所剥落,但仍能彰显出深宅大院的气派,迎门的建筑是王府正殿,正殿与大门之间摆放着刻有“中国华育发展总公司”字样的石刻。门卫告诉记者,这是教育部办公所在地,拒绝外人进入参观拍照。
, a Q" K7 ~( M' k 从门外能够看到,紧挨着大殿正北,有一栋崭新的办公楼。当记者绕到当年郑亲王府的北面,进入该院的北侧。抬眼净是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除了正门与正门所见的“和乐堂”的正殿与后院“逸仙堂”,王府里的建筑所剩无几了。有位居住在此的北大教授告诉记者,这些办公楼立身之地是郑亲王府的后花园,“当年的园中园、厢房、假山全没有了。”教授站在自家楼前指着昔日景点所在地叹息。
/ y& G2 F+ \5 p% @) G1 h8 p; K& e 有关资料显示,郑亲王府是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封邸。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顺治九年(1652)加封叔和硕郑亲王,是清初著名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郑亲王府今为国家教育部所在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8 ?- |2 o; @' a5 O! c 淳亲王府:变成私人住宅
' b/ ]; Y! Y8 A! t. Y5 ?, q5 z 虽然东长安街的周围居民不少人知道附近有王府的旧址,虽然他们叫不上王府的具体名称。经求证,淳亲王府仅存的一角就在位于东长安街四号公安部家属院内,戒备森严。
9 }$ Y+ Z3 k0 n4 s 值班的武警核实记者身份后,仍旧放心不下,陪记者参观。这几间古建筑位于家属院的东北角,从围墙外就能看出造型的不凡。其中靠近大门的大殿用作老干部活动室,单独被圈到一个小院子里,从窗户里看到摆放成会议室模样,窗台后随意摆放着自行车与建筑用的三轮车。 $ h8 ^$ V- O5 f, L- r3 \
挨着大殿的一排古建筑都是私人住宅。可以看到雕花木窗上挂着窗帘,有的窗下安装着空调,顺着一扇打开的门往里看,室内完全是现代化的装修。东北角的二层楼阁已经搭好了脚手架,工人正在进行修缮。“这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住在这里的居民即将搬离。”武警对记者说。
9 g+ Q: l' v0 E, H$ ?5 T* l4 F 淳亲王府原系康熙帝第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邸。 ) t T3 f5 N# X6 l: Y
惠亲王府:已成寻常百姓家
" W8 R- W0 b/ b; U3 L 在富强胡同打听惠亲王府是件容易的事情,这边的居民知道他们现在所住的地方就是惠亲王府的原址。“但你们可能看不到正殿,不太好找。”一位大妈善意地提醒说。一番周折记者还是成功地看到了正殿,虽然在试图进入的时候被一位工作人员阻止了。在周围高高的居民楼的压迫下,破旧的殿身让人感到它有点奄奄一息。在居民区的大门口,“惠亲王府”几个白色的字不是很鲜明,但和周围的现在建筑的接合还是给人很大的冲击力。
! A; |+ Q2 x% Q% ^& a5 j- j: L: c" u 惠亲王府位于现在灯市口西街路北的富强胡同六号、甲六号及二十三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惠亲王名绵愉,为嘉庆皇帝第五子。据了解,该府正门及后部现在均已改建楼房,正殿、后寝尚在,其余多被改建,现为机关宿舍。
( E* G* M$ I6 s- x, K1 `/ y 英亲王府:只剩几块无名石礅
: @- X# Y J0 r% E' X$ L) h+ U: P6 p" o 19日,北京27中学。下课的时间到了,学生们飞快地跑到校门口内的一块矮石礅旁边,在石礅上的红色塑料筐里翻拣着书信,拿到信的,就高高兴兴地跑回到教室。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平日上课的地方就是以前的英亲王府所在地。
* e! Y6 r* ~9 G0 b5 R1 M 这也难怪,盛着学生们信件的塑料筐下的矮石礅,现在已经成了英亲王府原址的惟一见证。27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些矮石礅肯定是英亲王府的,“但具体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知道”。记者看到,在学校门口一共有3块矮石礅,直径约一米,高约半米。门口里面的两块在柱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门外的一块花纹不是很明显,显得有些粗糙。为什么留几块石礅在这里呢?这位老师说,“太沉了,根本挪不动它们啊”。他说,从学校刚开始办的时候,这三块石块就在这里。 4 N/ Z! \6 y9 T. J8 K0 M
英亲王府现位于东华门大街路北,现为北京第27中学所在地。英亲王始王阿济格为清太祖第十二子。 $ H. O/ _" r3 [( t6 U
定亲王府:无人再识的王府
2 P3 h: c7 y5 J. C: v; O1 Q 据资料显示,定亲王府应位于西四南大街缸瓦市的砂锅居饭庄一带,但记者前去打听,却发现即使在砂锅居饭庄呆了三十多年的老服务员也不清楚定亲王府的位置。记者在周边胡同里询问了许多老人,仍未得到确切的说法。无奈之下,只好沿着砂锅居饭庄的北侧的胡同往东寻找。
6 y8 t1 s; ` v( K8 j1 W 按照资料的说法,这里分明应当隶属王府。记者沿着胡同往里走,意外发现胡同的一面灰色墙壁俨然是王府大院里气派,其间有被封死的明清建筑的大门,门前的台阶坑坑洼洼显露历史的沧桑,但他们也弄不明白这里原先是不是王府,记者的推断无法得到核实。定亲王府以类似的形式在周边百姓的记忆中逐渐淡去。 - l" p+ R, s% x1 _9 L1 Q+ r
巨额费用难住王府腾退
; }4 g" E" ~$ U6 y% B$ c1 v9 P 文物局:腾退一座王府需亿元
' }+ j _, R" J- i4 B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告诉记者,北京现存王府20座左右,这些王府都是仅次于故宫的建筑,非常美观,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目前国内像北京王府这么优秀的古建筑已经所剩不多。但是北京的这些王府长期被各单位、学校用作办公场所,只有恭王府最近刚刚腾退出来,还有待修缮。市文物局认为,这种使用方式极不合理,是对文物建筑的损坏,王府的老房子做办公用并不方便,但是腾退这些王府的成本也极高,市文物局希望使用单位能加强文保意识。 & N7 W3 Q1 m. ]7 z& x( X6 e
在谈到对未来北京王府的期望时,梅宁华说,市文物部门非常希望北京的王府都腾退出来,修缮后对游人开放,但这项工作难度非常大,一座王府腾退的费用上亿元都打不住,近20座王府腾退的费用加在一起极其巨大,而且有些王府的产权不在北京市,所以不光是费用的问题。 ( x: H& ]2 }+ s. |
史学家:要保存历史“物证” ; _; F' j# H+ Z4 w' z& A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道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清代,王府在地位上是仅次于皇宫的建筑,它的主人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地位的,譬如八大铁帽子王,在当时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作为建筑,它在建筑规制、建筑艺术等方面给历史学家和建筑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物证。但现在很多王府都不完整了,比如醇亲王府等被占用,所以对这些‘物证’进行保护更显得迫切。”
! ]# U3 c' Y5 |: }4 P8 s7 \ 王教授说,王府对于史学研究的价值,可以拿恭王府来说明。恭王府曾是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的王府,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奕的评价,以前学术界基本是否定的,但近年来他在洋务运动时期所作的工作受到了很大肯定,恭王府的研究价值也就相应提高很多。另外,在文学界,据红学专家多年的研究,它的花园很有可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创作蓝本。“所以说,无论对于史学还是文学,王府的研究价值都是非常大的。”王教授强调说。 8 w5 B& {2 v6 W6 |5 e
建筑学家:王府建筑价值极高 0 Q( u; I6 |: C5 X" D
有关建筑专家介绍说,四合院的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建筑,也是传统的北京建筑。四合院以其“四合”为主要特点,门房、正房、东厢房、西厢房组成了一个建筑单元。其实王府的建筑基本上就是四合院式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多个四合院的组合。王府的多进院落,实际上就是一套套四合院落的组合。门房正面是正殿,正殿两边是东西配殿,再往里走又进入一个大体相同的院落。有人说,北京到处都是四合院,故宫本身就是一个大四合院。那么,王府也应该是一座座仅次于皇宫的大四合院。 . S. R' X+ w4 D' s' V& U
+ Q. C. d! j1 c" Q
+ |- l W" o; v% ]/ r1 M% o 专家介绍说,清代王府中所居住的王爷大都是满洲王爷,其王府建筑也不免带有一些关外满族建筑的特点。满族建筑大都砖木结构,房屋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富裕人家有四合院式的单元建筑。其屋内南、西、北三面皆炕,烟囱单立于房屋两侧,门房外影壁墙及神杆是满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在满族早期的沈阳故宫建筑、王府建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建筑特点。“这一切使得王府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这位专家表示。 * l( S# P7 a+ A; T6 u
延伸采访 2 e1 W: R9 K0 m3 y( A% e
明代王府荡然无存 & V3 q J8 U- U& M* `
记者在几天的采访中发现,能够找到的王府都是清朝的,北京明代的王府在哪里呢?有关专家介绍,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号称“中华第一街”。其街之所以如此有名气还因为它沾王府的光。元大都那时候,王府井大街叫丁字街。到了明朝,朱棣皇帝迁都北京时,在此地修建了10座王府,才有了王府井大街的名字。这也是北京修建王府之始。到了清代,明朝的10座王府已经没有影子了,只留下了王府井这个街名。 ( x3 k# w/ Q' Q5 j4 t' F8 ~
$ k6 L# y3 Q+ S$ Z _
" v, \( N( w/ V
(只剩下几块石头的英王府) 5 I% i. i$ @( k1 w% O* `% b
( A0 j# G6 l+ m5 e2 g 北京有多少王府?
5 r( V% e; \' t- f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三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京城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嘉庆年间有王府42座。随着时代的变迁,因那些“铁帽子王”的王府可以世代相袭,一些王府易主进行重新分封,一些皇子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等原因,出现了王府数量不断变化的局面。到了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约有50余座。
$ E; d7 i4 z- P# L 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王府19座。其中亲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保存比较好的有8座,即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这些王府大都有比较完整的府墙及府门、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筑,昔日王府的面貌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 h# N* c1 @8 K! \+ R2 O# y
仍然有点王府样子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郡王府。这些王府或存府门,或存正殿,或残存一些其他建筑,已经不完整了。 3 M( Y9 Z4 U- V
残存的王府有4座,即仪亲王府、定亲王府、恒亲王府、老睿亲王府。这些王府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残垣与几间旧房舍了。本版撰文信报记者张守刚王健
( C) ~# O q1 B9 c9 x3 ^8 A7 ]9 b! B$ {6 P% Y1 W+ t U/ S% C
专访 5 l: c2 f/ D9 ]8 \$ e' a
市政协常务委员王灿炽建议:应立法保护王府
, y$ E! T* [% @' H- m6 |, K( y 对北京王府的现状如何评价?王府有没有保护价值?应当如何保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灿炽。王先生对记者发表了他个人的一些见解。 3 K3 i# C O9 f* q) k+ I
记者(简称记):对北京王府的价值应该怎么认识?
* j# i* H+ f. x) I 王灿炽(简称王):北京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名城,王府,特别是清代王府是这座名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王府大部分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少的也有100多年了。它们是清代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清代政治制度、建筑规制的见证,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在建筑艺术上的价值也很高。
: s1 f1 |1 T+ G1 h 记:这些王府的现状如何?
H/ C& q) p! ^ M# V 王:有很多王府被大修过,有的王府被一些单位占用了。还有的王府多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甚至有的只剩下残址而已。可以说,王府的保护已经很迫切了。
, ?! Q$ c% r9 R; E! N* U3 H! I; }+ _ 记:那应该如何保护?
3 d2 n* P% s K/ B9 G0 m6 Q# A8 u! K 王:要进行保护,首先有关部门必须花大力气对北京的王府地址、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究竟有多少座王府?目前现状怎么样?被哪些单位占用?为什么不对公众开放?这些情况都得搞清楚。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产权问题,王府产权到底属于谁?这个在有关部门普查时必须解决,做到产权明晰。摸底以后,要立即开始抢救工作。要制定规划,做有效的保护,而不是口头上的,有关部门在资金上也得进行支持。
* F5 F9 v! l" ]3 w; ^9 A 记:对那些被单位或个人占用的王府,应当怎么处理?
9 s2 t4 V2 V0 e9 c 王:有的王府在民国的时候被卖给了一些个人,后来他们的后代就一直住在王府里。对于这种情况,能不能想办法让他们从王府里迁出,住到别的房子里?有些占用王府作为办公地点的政府单位,首先应该对公众开放一部分,不应该对公众紧闭大门。从保护古建筑的角度出发,这些单位最好能重新寻找办公地点,把王府腾空出来。只有这样,才更利于王府建筑的保护。 R8 P" b ^3 |: ?, z U
记:对那些已经腾空的王府,闲置是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 O" N- }$ Q' K& Q" F 王:当然不是。对王府要合理地利用,发挥它在历史、文化、制度、建筑等方面的价值,比如可以考虑建设王府博物馆,把清代王府的风貌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向广大公众开放。所有的王府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应该设立一个历史展存室,展现出它的历史性。包括它的由来、主人的变迁、维修记录等都要展现出来,这就增加了王府的文化内涵,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这个展存室必须对公众开放,向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不是现在有些占用单位的大门紧闭做法。 ! ?. k" ?- X8 O
此外,有些遗址可以改造成文化设施,像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慈善事业基地,让它们成为北京人文奥运的新景观。
) {; L+ d. o* D; g9 i3 s4 q L 记:可以开发它的商业价值吗?
n8 }# m0 T, u3 G$ Z" }% t4 a& U 王:当然可以,恭王府就是很好的例子啊!首先可以开发它地旅游价值,让大家来参观。此外也可以有别的招数,比如可以考虑把王府改造成高级宾馆,先期可以试验一家。如果你向一个外国旅游者介绍说,这家宾馆以前是中国古代一个王爷住的地方,再给他讲讲王爷的故事、王府的文化,他能不感兴趣吗?肯定很火啊! ! K* N4 ?0 ]& P; I
记:这样会不会造成对王府的破坏? ( ^* H" c* h6 B9 f
王:所有这些开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有效保护”。以我的个人观点来看,保护王府有个原则,就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王府闲置是不合适的,建筑老不用自己经历风雨也会坏啊!要把王府的保护深入进行,必须把它纳入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体系中,有关法律法规中对王府的保护也应该有相关条例。文物有关部门应当公布王府作为文保单位的级别,以使它的保护有法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