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k9 \, S; t
转贴一篇《老照片滑冰老人》,不知道此文说的滑冰老人是否图片里的老人,但是可以看看这位老人的故事。
' X; m4 n4 p5 V7 a9 P, ]+ o6 P 1 ?# c ?0 E4 \7 E+ O& p3 Q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不久前访问了北京。这位几十年未曾离开台湾的学者,小时候曾在北京居住过。他在对媒体谈到上个世纪40年代的北京时,提到那时他对北海公园的滑冰场面印象深刻,并说,那时他见过一位银须白发的滑冰老人,花样滑冰非常精彩,很吸引人,使他至今难忘。但他并未说出这位滑冰老人的名字。在这里我想告诉李敖先生,当年我也见过这位滑冰老人,而且知道他的名字叫吴桐轩。 这幅老照片,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为滑冰老人吴桐轩拍摄的,他正和一位外国女士携手滑冰。 说起吴桐轩的滑冰历史,可以上推到清代光绪年间。每逢严冬时节,慈禧太后就组织一些会滑冰的小伙子在封冻的太液池(北海、中南海)上滑冰嬉戏,供她欣赏。在专供她御用的“冰鞋处”30名小伙子中,有一位叫吴桐轩的,由于他自幼练过拳脚,能把武术功夫融合在滑冰里,花样滑冰特别出色,受到慈禧的赏识,并把他提拔为领队。 民国年间,吴桐轩流落到东北,在盛行冰上运动的大连,遇到一些外国人和他比试花样滑冰,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他还到过天津,也成为滑冰场上的明星。他的花样滑冰,曾被摄入电影镜头。有的外国滑冰队也曾请他去做过教练。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桐轩年已古稀,可是在北平的冰场上又出现了这个美髯老人的身影。他仍精神矍铄,滑冰技艺不减当年。我曾在当时的《新民报》上两次报道过这位滑冰老人。 第一次是1947年1月25日,在北海漪澜堂前,我欣赏了吴桐轩的精彩表演。真是花样繁多,像“丹凤朝阳”、“苏秦背剑”、“夜叉探海”、“拜观音”、“单展翅”、“朝天蹬”……。技巧纯熟,精彩纷呈。这些带有武功的花样,不用说在冰场上,就是在旱地上表演也有难度。有人称他是“古典派”滑冰家。他优美的冰上舞姿,在少年李敖的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身影,事过几十年他还记忆犹新。 一位白发银须老人,活跃在冰场上,这本来成为古城的一道靓丽风景,它可以鼓舞年轻人参加冰上运动。但不幸的是,到了第二个滑冰季节,冰场上就再也见不到滑冰老人吴桐轩的身影了。作为曾经报道过他的记者,我又追踪作了一次报道。写了一篇《冰河不见朝天蹬,滑冰人忆吴桐轩》的通讯,刊登在1947年12月1日的《新民报》上。通讯简要介绍了滑冰老人吴桐轩穷困潦倒、忧愤而死的情况:“倔强的性格,也造成他不幸的命运。他年老独身,无儿无女。虽然他一手培育起来的弟子们有的当了卫生所所长、有的当了军需处长,可是他们不养活他,他也不愿向他们伸手要一文钱。好不容易在一个机关里谋了个‘差役’的事儿,又因他生性耿直、爱较真,跟人发生矛盾,打起架来,饭碗又被砸了。这位滑冰老人,遭受如此困境,他气愤极了,忍无可忍,竟在当年8月12日,到总布胡同口上找和他作对的人理论,谁知又打起架来,一失手将那人打伤……” “滑冰老人被警察抓走了,送进了看守所。只在18日讯问了一次,就继续被关押着。” “看守所卫生条件很差,吴桐轩得了感冒,又患了伤寒,三日未食,于9月10日,含恨而死!” 这是发生在那个年月里的一个悲剧。我在写这篇通讯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责任编辑 许水衡 摘自:《纵横》2006年01期 作者:贺家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