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题是借用了一本书的书名,它是我在30年前上小学时读过的一本中篇少儿文学读物,至今我仍认为它是一本能引导和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科学、走科学之路的好书。几年前,我曾到图书馆进行过查阅,打算找来此书对女儿做些启蒙教育,但终因年代久远“失传”于世而没能找到。我想,这很可能是那些文学编辑家们的一个“失误”,造成了这样一本好书未能作为保留书目流传下来。 1 p% D$ { I: R" A. m8 K4 v8 Q
% O; \0 z, S! }% }2 s
8 A6 q* G* X W& W# J 记得当年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与同班另3位颇有志向的小伙伴一起拜读了《我们并肩前进》。当时,那激动不已的心绪便被调动得难以自制。几经商议,我们设计了一个大胆的远征计划——准备仿效书中航模小组的几位小主人翁的做法,徒步去西郊飞机场看飞机。那时,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还都不曾有过自由支配哪怕是几分钱的权利,因而我们也只能用脚步去丈量遥远的路途。 & n. v1 l o7 m( }* C5 r
4位小伙伴虽志向颇高,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偏好:一位的兴趣是无线电;一位的兴趣是航模;还有一位属“杂家”,对什么都兴味儿十足;至于谈到我吗,似乎是心气儿最高的一位,立志长大要做一名天文学家。当时的少年科技站是我们课外时间最常去的地方,我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阅读各自偏爱的书籍。一本小小的少儿文学读物能把我们集结在一起,去涉足一次多少带点冒险性质的远征(我们只有10岁),可见当时我们对科学知识如此迷恋的一片痴情。
- \& W( {+ G$ s d6 f5 X 远征计划是在一天无课的下午实施的。我们沿着书中几位小主人翁的行进路线,从白塔寺出发到西直门,经动物园直奔正西方向。在我们心中,飞机场是一个神圣的目标,但它究竟有多远,得花去多少时间和体力,我们都全然不知。当行至车道沟正在施工的长河大桥时,沉重的双腿已举步为艰,再也支撑不住饥渴难耐的身躯,我们一下子瘫坐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堆旁,觉醒的意识这才感到了神圣的东西却原来是那样的难得。我们向正在附近施工的一位工人叔叔那儿要了壶水。当我仰面喝干一碗水时,突然发现有架模型般大小的飞机从远处的空中飞来,我激动地高喊了声:“飞机!快看,一架飞机!”几个小伙伴睁大眼睛顺我手指的方向望去:那银白色的物体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近,并发出“隆、隆”的声响,而且体积变得越来越大。当它从我们头顶掠过时,我们兴奋地高擎着双臂喊叫着向前奔跑,疲惫没有了,饥饿忘掉了,神圣的目标就在前面……然而我们还是高兴得过早了。又走出三站地到达黄庄车站时,我们看了站旁一座商店里的挂表:已是5点半钟。我第一个打退堂鼓了,即将下班的妈爸早有交待,5点钟生火做饭,可现在我却还在路上。另3位小伙伴也无心恋行都有归返之意。那天到家的时间是晚上9点半,我挨了顿“饱”打,尝了回“饿”治。第二天上学一问,那3位的遭遇和我也一般无二。
( K& b/ f3 W2 ] P! M 30年后的1995年,也就是我受伤致残后的第9个年头,我转到了西郊飞机场附近的一家康复医院。不久,儿时的小伙伴来医院看望我。重新相聚的我们免不了又忆起童年的往事,尤其是那本《我们并肩前进》的书及由它引发的那次失败的远征。提及而今各自从事的职业,却大都与童年的志向相去甚远。当年的那位无线电迷,现已是一家电脑公司的经理,他可算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位最接近于童年志向的幸运者了。还有那位航模迷,几经调动,竟进了红十字总会,且当上了该组织下属某部的副部长,我最不愿提及却又不得不提及的就是那位“杂家迷”,他早在10多年前的一场失败的婚恋中就自杀身亡了。回忆起他童年时代因不幸的家庭给人留下的性格内向、独善其身、抑郁寡欢的印象,对于他的死,我们也就不感到太吃惊了。至于谈到我吗,在外人听来,似乎总有种悲壮的感觉:伤残9年,寡居医院、病床和轮椅将是我后半生的忠实伴侣。天文学家是做不成了,去掉个“天”字,做做文学家的梦也是满充实、满有兴味儿的。
6 E! T- M* f T2 u" D2 x 重新相聚的这天,我们一行3人(这是个遗憾)又去了趟西郊飞机场。这里距黄庄车站不过也就两站来地。回想起当年的那次远征,如果知道仅此之距,回家后又怎么也躲不过那顿“饱”打、“饿”治,我们肯定是会坚持到最后胜利的。如今的机场已是戒备森严,守门的卫兵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站在门外听到了一阵“隆、隆”的声响。不一会儿,一架硕大无比的飞机从我们头顶呼啸而过。满足了,也可以安心了,我们已经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且最终圆了30年前的梦。 ( C, i. ^! a9 N2 s8 ]
这天临别之时,“经理”同学对我说:“看你连手都不能动,带个笔夹写作也太艰难了。想想办法,用电脑行不行?”我说:“我穷,买不起那玩艺儿。”他说“我送你一台吧”。如今,我真的用上了电脑了,其处理文字的速度是原来手写的5倍。
5 n) A! |' j, b 几天前,我又接到“副部长”同学的一个电话:“喂,老同学,别那么玩儿命干,出来散散心吧。过些日子,我去接你,到我家来作客。”我问:“你用什么来招待我?”他答:“一本书,小时候咱们看的那本《我们并肩前进》。”
9 J3 x9 t; r) [# {; }8 W4 F$ `% @9 c! S$ [ 放下电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难平的心绪又一次勾起我的丝丝恋情,甜的、酸的、苦的、辣的…… 7 \, G9 S2 j- t6 W$ z3 @/ o
写于95年6月
! f1 V4 O6 l' M- r! F o5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