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h% ]) y v
北京刚一解放的时候,政府就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助学活动,组织没有上学的孩子读夜学、上补习班。我也在当时的辅仁大学上过几天儿童班,老师是几位女大学生,地点是在现在的恭王府前院内。我在那里学习过汉字注音,就是现在台湾还在使用的那种以汉字偏旁组成的注音符号,不仔细看,就像是日文的“假名”。 ) f; x o) M2 ?; y+ @6 n
1950年的秋天,许多国立小学开始招生,我也去当时的国立南官房小学去报名。上国立小学能比私立小学省很多钱,所以报名的人特别多,考试也就很严格,只要你答错一道题,就会被刷下来,我就是因为答错一道题没被录取。说来您可能不信:其实我答错的那道题不能怨我,应该怨中国人民银行。老师的问题是“大马能做什么?”正确答案应该是“能拉车。”可是我说“能耕地。”我的答案是根据当时刚刚发行的人民币第一版中面值1000元(旧币,相当现在的1角钱)和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一元)的画面回答的。那两张钱的画面都是一个农民手扶铁铧犁,前面是两匹大马在拉犁耕地。我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这两张钱的画面,顺口就答了出来,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就只能花高价去上私立小学了。 2 T% G% S/ o& A0 i" Q
我上的私立小学是一个教会学校,在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校名是“崇实第二小学”,是个教会办的学校,校址就在现在的鸦儿胡同小学。校长是个老年女人,梳着整齐的有些花白的短发,穿着一身素色的旗袍,说话时慢声慢语的,大家都叫她王校长。 - s: X7 k/ @+ d" f: t) E
当时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有奖学金。规定:只要考取本年级的第一名,就能免收下一学期的学费。我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毕业,十二个学期,几乎都是考第一名。所以我在崇实二小上学,其实只交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到三年级时,崇实二小和广化寺小学合并,组成公立鸦儿胡同小学。所以,我是毕业于鸦儿胡同小学。毕业时校长也是个女的,叫李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