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4|回复: 0

嘉礼― 皇权的铺张与人生的庆典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12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嘉礼― 皇权的铺张与人生的庆典

《 周礼》 讲“天子以嘉礼亲万民”。皇帝通过嘉礼仪式表现皇权的绝对性和统治的严肃性、规范性与示意性。嘉礼内容丰富,就明代而言,诸如登极仪、大朝仪、常朝仪、诸王来朝仪、诸司朝觐仪、皇后受朝仪、朝贺东宫仪、上尊号徽号仪、册封后妃仪等等,名目繁杂,难以一一道及。一言以蔽之,凡是皇帝与朝廷的活动,大都设定了仪式程序。

平民和皇帝都要结婚,从顶级的皇帝大婚仪起,往下有太子皇子婚仪、王公婚仪、公主婚仪,品官婚仪直至寻常百姓的婚礼。同时,在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男子成年的冠礼也备受重视,古代男子早的以15 岁,晚的以2O 岁作为成年立世的标准,将发束于头顶加冠。社会等级不同,加冠仪式轻重繁简相去甚远。皇帝的冠礼称为加元服仪,凡是儿童皇帝长大成人都要举行,而成年以后登上皇位的皇帝则无需再举行这样的仪式。譬如明朝万历皇帝十岁登基,三年正月举行加元服仪式,时年十三岁,虽然在做太子时已经束发加冠,但在当日仍将束发解开梳成脑后垂发的双童髻,举行加冠礼。可见,皇太子与皇帝因身份特殊,关系到皇朝命运,所以加冠年龄不受15岁的限制。

清朝全盘继承了明代嘉礼文化遗产,在运作中有所增删。譬如,由于清朝人辫发,所以冠礼自然废除。再如,授受仪、垂帘仪本是出于特殊政治需要制订的礼仪程序,乾隆禅位于嘉庆皇帝,是旷世的盛典,结合大朝仪而创制授受仪不可避免。同治朝,皇帝年幼,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临朝,所以朝廷编制了垂帘仪。不过两项礼仪创制以后,没有另外的皇帝或太后再次使用,属于特例,不具普遍意义。另外,清代十二帝当中,只有康熙皇帝正式立过太子,然而太子命运不济,中经两次立废,最终还是被彻底废默。雍正皇帝一改历朝沿用的明立嫡长子为太子的传统,为本朝创下秘密立储制度。因此,所有关于东宫的礼仪规制,只有曾经是太子的允礽使用过,随着他离开储位,也就被束之高阁了。

明清嘉礼内容庞杂,我们的说明不能也无须面面俱到,毕竟历史远去,人们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兴趣。在此,检其重要的如大朝仪、常朝仪、御门听政仪等,做些简要介绍。当代清装宫廷、官场剧的产量极高,也吊起观众对历史礼俗了解的胃口,曾遇到许多对清朝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人,垂问某剧某个情景某处情节的真实性如何,是不是像编排的那样。说起来,类似的问题很难回答,也不好回答。影视剧再生的历史情景,是编剧导演的主观逻辑的外化,常常着眼于娱乐与票房价值,历史仅仅是躯壳或演绎的要素,不太可能赋予太多的历史意义与历史感。

实际上,对任何历史影视剧的故事情节都不好妄加评论。谁都知道,没有悬念没有情节冲突,没有两性情感纠葛,怎么让故事继续下去,怎么吸引观众?在这方面指正错误,往往费力不讨好,况且同样缺乏历史证据支持。譬如皇帝或官员与女人的情感纠葛等故事情节即是如此。假如非要在这方面投入精力证明皇帝与嫔妃,官员与婢妾之间追逐嬉闹,打情骂俏之类的情节为杜撰,常常是事倍功半难以服人的。中国虽然长于历史记录,资料浩如烟海,却不能细致到如此地步,把个人的生活过程全部描述记录在案。皇帝可以说是为朝野关注的第一人,像《起居注》 之类的史料,也只是记录结果而不是过程细节。任何时代,个人的生活天地总是隐秘的,在小天地之中,相关人的行动坐卧如何,非他人所能道及。

我们不必纠缠影视剧的故事情节如何,却有必要敦促历史剧增强历史感,既然穿上古装,就要在服装、话语、礼仪交往和公开正式场合等方面遵循古人的习惯。不要在创作中过于随意,无视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礼仪文化。
  
以明清两朝而论,越有地位的人越有规矩,反之,越没地位的人可能越没规矩。当然,拥有权力地位的人,虽不可能全部都忠实于礼制道德的要求,但不管其中有些人内心如何阴暗卑鄙,私下生活怎样糜烂,起码在公开场合中,大都是道貌岸然中规中矩的。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00:39 , Processed in 1.12706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