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80|回复: 2

配合10.4前门拍记《指点京华金粉地,话说前门一条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9-29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文原载2008年9月杂志《时代财富》,为了配合掌柜组织的10月4日前门大街拍记,发出来给网友们助个兴吧。

《指点京华金粉地,话说前门一条街》

陆元    撰文

200887,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整修完工的前门大街举行了隆重的开街仪式。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珠市口路口,全长800余米,自明代以来就是北京著名的商街,昔日街道两侧商铺酒楼绵延林立,老号名店鳞次栉比。这次整修后的前门大街,恢复了街头景观的历史风貌,重建了41家商铺店堂,首批回迁开业的有全聚德烤鸭店、月盛斋肉铺、长春堂药店、亿兆商店等12家知名店铺。

一,满街商机锁不住,一条路变三条街

明初的北京城有9座城门,正阳门位于南面城墙的居中位置,形制巍峨高大,被誉为皇朝的国门,也被称为“前门”。正阳门前方起保护城门作用的箭楼,又被俗称为“前门楼子”,箭楼前方的正阳门大街,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前门大街”。

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时,为了繁荣市面和扩充税源,曾在北京各处城门的门口营建商用铺面店房,称为“廊房”,但是最终只有前门脚下的廊房成了气候。前门大街西侧那条长盛不衰的大栅栏商业街,原名就叫“廊房四条”,与之并列的廊房头条、二条、三条也都存留至今。因为在明代,朝廷的五府六部衙署(除了刑部在今西单以西)都设在正阳门里,京官退朝,外官进京,都要应酬交际、送往迎来,自然带火了前门大街的生意。

前门大街也是皇帝出城去天坛祭天和去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的必经之路,原本街道十分宽阔,街心还有石板铺砌的“御道”,可是由于商业利益驱使,沿街两侧的商家不断向街道侵蚀扩张。他们先是在道旁搭建布蓬地摊,继而又加固为临时板房,最终改建为长久的商铺。原本宽阔平直的前门大街,于是被两旁绵延成排的商铺切割为三条街道,即中部已经变窄的前门大街、西侧的珠宝市街、东侧的肉市街。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记述,明末崇祯时期,官府曾以防火为由,试图拆除前门大街两侧的布蓬地摊,但是迫于经济规律没能实施,清初诗人吴伟业也曾有诗句说前门大街是“布蓬摊子满前门”。明代嘉靖时期,为加强京城防卫,曾计划在京城外围再建一圈外城,结果因经费不足,只建成了前门以南地区的部分外城,这也是北京外城又称为“南城”的由来。当时之所以优先在南部营建外城,除了南部有皇家的天坛和先农坛需要保护,前门大街一带有繁华的商区和密集的人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到了清末,前门商业街进而蔓延至箭楼弧形的瓮城脚下,又形成了东边的帽巷与西边的荷包巷。后来,京奉铁路和京汉铁路的始发车站都建在了前门箭楼的两侧,使得前门大街一带的商机更加火爆。

二,“西贵”原本指宣南,“东富”就在前门外

老北京城曾经流传一句谚语,叫作“东富西贵”。很多人误认为“东富”是指东城的王府井商区,“西贵”是因为西城的王府众多。其实东城王府也不少,特别是清初,最显赫的多尔衮三兄弟王府都在东城,即南池子的多尔衮摄政王府、东华门外的阿济格英亲王府、东单三条的多铎豫亲王府。其实王府井商区的历史并不太长,是在1903年开辟东安市场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据研究北京街巷历史掌故的重要著作《燕都丛考》记述,所谓“西贵”,是指清代聚居在宣武门以南的汉族高官,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住在虎坊桥的纪晓岚。而“东富”,则是指宣南地区以东的前门大街周边包括崇文门外大街一带的商家。

清朝不准汉人在内城居住。南来的举子们进京赶考必经卢沟桥,过了桥必进广安门,而广安门内大街以东正是宣南地区。遍布宣南的会馆,最初就是由饱尝科举艰辛的京官们,为造福同乡举子而集资兴建的免费旅馆,所以会馆的名称皆冠以家乡地名。举子们考试之前住在宣南的会馆里读书会友,逐渐熟悉了宣南风物,待他们升官发财后,自然会首选宣南卜居。

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们需要文化消费,这才带火了经营书籍古董的琉璃厂一条街。官员们又要交际应酬,还要满足口腹声色之欲,这就兴旺了前门大街一带的商铺、戏园和酒楼。考试未中难回家乡的,也有人转行做起了生意,北京著名的臭豆腐,就是由安徽举子王致和在前门大栅栏以西的延寿街上首创的。

191255,鲁迅随南京教育部北迁来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鲁迅日记》记述,512,鲁迅首次到琉璃厂,买了“《纂喜庐丛书》一部七本,五元八角”。526,鲁迅和朋友到观音寺街青云阁饮茶,观音寺街就在前门大街西侧的大栅栏胡同里。611,鲁迅“午后赴天乐园观旧剧,夜仍至广和楼观新剧”。天乐园在前门大街鲜鱼口,始建于清代光绪初年,广和楼在前门大街肉市街,始建于明代末年。秋后天气渐凉,鲁迅在118“下午赴观音寺街购御寒衣帽等物共十五元”。

三,店铺聚集成地标,“六必”“三绝”传美名

老年间的店铺,不像现今的大超市那样百货俱全,多为单项经营,分工明确,卖帽的不卖鞋,卖肉的不卖鱼。但是他们也懂得规模效应,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往往集中一地,能够聚拢人气,壮大声势,日子久了就连地名也成为招牌。例如前门大街东侧的布巷子,因以往聚集着多家布店而得名,在拆迁改建之前,还有许多老屋的门额上留有昔日布店的金字招牌。

有趣的是许多以经营商品得名的胡同名称,彼此之间还有着连带关系。肉市街因有多家肉铺而得名,切肉要用刀子,布巷子及大栅栏一带曾有多家绸布店,卖布要用剪子,于是附近就有一条以打造刀剪著称的打磨厂街。珠宝市街和廊房头条曾有多家金银首饰店,要用叫作“戥子”的小秤,过去在前门大街东侧就有一条专卖戥子的戥子市胡同。制酱要用大量的粮食,而六必居酱菜园恰好就开在珠宝市街南面的粮食店街上。六必居,相传始建于明代,最初主营酿酒,“六必”是指酿酒的工艺“黍稻必齐,曲糵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也有人说六必居原是一家杂货铺,经营着除茶叶之外的“柴米油盐酱醋”六种生活必需品。

说起六必居的“六必”,又令人想起同仁堂药店的祖训“二必”,即“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大栅栏街里的同仁堂药店创始人乐家,祖上是浙江宁波人,自明初来到北京行医制药。清代康熙年间,乐家后人乐尊育进入太医院成为官医,他在打磨厂街开办了制药作坊,号称“乐家老铺”,即同仁堂的前身。同仁堂的祖训“二必”,相传就是乐家老铺在打磨厂街经营时期,写在《乐家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里的。

前门大街上的百年老铺都有苦心经营、诚信待客的传统。大街西侧的月盛斋,前身是创办于清代的马家老铺,以制做“两烧两酱”闻名,即烧羊肉烧牛肉和酱羊肉酱牛肉,曾由慈禧太后发给进宫腰牌,指定为宫廷供货。月盛斋的经营格言是“三精三绝”,即“选料精良绝不省事,配方精致绝不省钱,制做精细绝不省工”。相传旧日每逢月盛斋的酱肉出锅,浓郁的香气洋溢街头,街上的打工者们就纷纷取出怀里揣着的窝头,借着香气当菜下饭。

前门大街还曾是酒楼饭店集中的地方,有都一处、一条龙等多家知名老店,享誉京城的全聚德烤鸭即发源于大街东侧的肉市街上。全聚徳烤鸭的创始人杨寿山是河北冀县人,清末来北京经营鸡鸭买卖。杨寿山辛劳多年有些积蓄以后,于1864年盘进了肉市街一家名叫德聚全的干果店,他将原有字号颠倒使用,开办了全聚德餐馆,利用自己熟悉鸡鸭行情的优势,主营烤鸭。当时京城已经有了便宜坊的封闭式“闷炉烤鸭”,杨寿山苦心琢磨,参照烤乳猪的方法,推出了开放式的“挂炉烤鸭”。全聚德烤鸭历经140余年,已经成为著名的品牌。

打磨厂街里有一家招待所,使用的老式楼房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家族在北京开办的“大德通票号”旧址,老楼里还建有夹壁墙,用于贮藏银钱。

打磨厂街还是电影的发祥地。1902年,一位洋人在打磨厂福寿堂饭庄放映了《脚踏车赛跑》等电影短片,这是北京第一次放映电影。1903年,一位中国人林祝三自国外带回影片和机器,在打磨厂的茶园里放映电影,这是北京第一次由中国人放映电影。

四,前门楼子九丈九,一砖一瓦皆沧桑

老北京还流传过一句谚语“你有钱你就去买前门楼子”,用以讽刺招摇张狂之人,相传这句谚语和现在重返前门大街的长春堂药店与亿兆商店有关。当年长春堂药店老板经营有方,财力雄厚,又招股开办了利润颇丰的亿兆商店,结果遭到恶势力敲诈,以强行把前门楼子卖给老板为由勒索巨款。这个故事有几种不同说法,其真伪难以确证,但是这句谚语一直流传至今。如今,这座巍峨壮观的前门楼子是任凭谁给多少钱也买不去的,因为这座前门楼子是老北京的国门,是前门大街的图腾,是北京人共有的宠物,是旅游者必看的景观。你听说过“前门楼子九丈九”这句话吗?你能数得清这前门楼子上有多少块砖瓦吗?这前门楼子和前门大街上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古都北京厚重的历史,无尽的沧桑,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供10.4拍记参考《京华金粉地,前门一条街》续发图片



发表于 2008-9-30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东富西贵”,仅仅是民间流传的说法,若抛开京城内城来谈“东富西贵”是不能成立的。

  拿王府来说,清代十二个铁帽子王中就有八个居西城;而居东城的四个铁帽子王,大都遭遇不测,如;多尔衮、阿济格、豪格、怡亲王载垣等.多尔衮、阿济格、载垣的府邸均遭查没,多尔衮和载垣后人另被安排在皇产宅邸居住,府邸已不具王府规制。而东郊民巷里的府邸在雍正时期和鸦片战争后都遭变故与解难。因此,东城的铁帽子王府邸自建邸起一直传承下来的也只有豫亲王府了,况且它在民国后也遭拆建。仅就王府群落来讲,东城的王府经过“世袭递降”后,到清末民初大多数是以皇产宅邸或官府大宅的形式存在(个别的如:九爷府、宁郡王府、和亲王府惠君王府等除外),如肃亲王新府(东西十四条),无法和西城的府邸相比。

  东城历来商家居多,明时就有:灯市、马市、驴市、米市、肉市等等,近代也有“四大恒”以及镇江胡同周围的商甲等等。

   再看南城,《燕都从考》只成书于民国,著者陈宗藩先生在第三编第一章的外城总说中的第一段落就指出:“----故俗又有【东贵西富】之谚。---”和楼主说的正好相反。而陈先生在这里仅仅是指外城的总貌,并没有对京城总体而说。

    南城过去,宣武一带是以汉人达官宅和地方会馆居多;而崇文一带是以商人和行业会馆居多,因此说南城“东富西贵”应该也不为过。

    至于说“东富西贵”这一民间说法从何时开始流传,我认为现已无从考证。就清代中晚期以后来讲,以“东富西贵”来描述整个京城的一种面貌,大体上应该成立。

  以上本属个人拙见,还望大家予以指正、商榷,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9 15:16 , Processed in 1.11370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