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27|回复: 16

明代北京人四时节令都吃些什么?之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9-26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北京宫廷四季时令饮食风俗,大吃大嚼记之一

明代有个文化颇高的太监刘若愚,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18岁时当了太监,曾任抄写文件的写字奉御。其实在明代,只有四司八局十二监的长官才叫太监,例如惜薪司、织染局、司礼监。其他宦官的职衔分别叫奉御、奉侍、牌子等等,太监只是后人对宦官的泛称。刘若愚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在《明史》的《宦官列传》里有他的传记,他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55岁时将宫廷见闻写成一部《酌中志》,这部书在清初曾经流行,康熙皇帝读过此书。《酌中志》有一个章节叫《饮食好尚记略》,记载了明代宫廷一年四季12个月各节令的饮食和风俗活动,读来颇有趣味。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焚香、放纸炮(纸卷的炮仗),将门闩或顶门杠抛掷三次,称为“跌千金”。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水饺,还要在一两个饺子里包入银钱,谁吃到,谁就一年大吉。还有“百事大吉盒”,内装柿饼、荔枝、龙眼、栗子、枣。还有小盒内装驴头肉,称为“嚼鬼”。

立春之日,无论贵贱,都吃罗卜,称为“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和”,此处读“货”,“搅和”的“和”,“和面”的“和”,即各种菜搀和在一起卷入春饼。

过年期间,人们头上戴花,有一种特殊培育的小葫芦,只有豌豆那么小,叫“草里金”,一对要卖二三两银子,也是做头饰用的。“葫芦”谐音“福禄”。

正月初九日开始,逛灯市买花灯,开始吃元宵,元宵制法是:糯米细面做皮,核桃仁白糖做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听起来和现在完全一样。

此处说明,旧历提到初一至初十,一律叫“初一日、初十日”,那个“日”字必不可少。斋主发表在报纸的文章,提到“几月初几日”时,编辑往往要将“日”字删去,即没文化又盲目自以为是。

正月十五日叫上元,也叫元宵,十六日灯市口的灯市达到高潮,沿街酒楼爆满,贵族官员及女眷都登楼宴会观灯,这时流行的食品有: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塞外的黄鼠、半翅鶡鸡,江南的汨罗柑、凤尾橘、漳州橘、橄榄、小金橘、风菱(风干菱角)、脆藕,西山的苹果、软籽石榴,水下活虾之类不可胜计。

本地出产的有烧鹅、烧鸡、烧鸭、烧猪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霜肠、爆腌鹅、炸鱼、炸铁脚雀、卤煮鹌鹑(卤煮的祖宗原来在这里)、鸡醢汤(“醢”读“海”,肉酱也。刘邦曾将彭越处死,做成肉酱赏给英布吃,英布一看害了怕,就起兵造反了)、米烂汤、八宝攒汤。猪肉包子、羊肉包子、枣泥卷、糊油蒸饼、乳饼、奶皮。烩羊头、糟腌猪蹄猪尾口条耳朵鸡爪鸡肫(“鸡肫”读“鸡谆”,不是“鸡真”)。

素菜有云南鸡枞、五台天花羊肚菜、鸡腿银盘等蘑菇。东海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江南乌笋、糟笋。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北京的山药、土豆。南京的苔菜。武当的鹰嘴笋、黄精、黑精。

北山的榛、栗、梨、枣、核桃、芽木兰、芽蕨菜、蔓菁。

茶叶有六安松萝、天池,绍兴岕茶、虎丘茶等等。

如果下雪,就在暖室里赏梅,吃炙羊肉、羊肉包子,喝浑酒、牛乳。

天启皇帝最爱吃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还有用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和猪蹄筋一锅烩。

正月十九日叫“燕九”,大家都去白云观。

正月十九日,宫里的花灯要撤除。

正月二十五日叫“填仓”,“亦醉饱酒肉之期也”。

这才吃到正月,已经1000多字了,斋主打字也累了,还喜欢看的朋友请等等,喝个水,吸个烟去也。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北京人四时节令都吃些什么?之三

《明代大吃大嚼之三》

四月初四日,宫眷内臣(太监宫女)换穿纱衣,皇帝钦赐京官扇子。牡丹花开过,就要设酒席观赏芍药。

四月初八日,吃“不落夹”,用苇叶包糯米,长三四寸,宽一寸,味道和粽子差不多。

四月品尝樱桃,樱桃是北京最早成熟上市的水果。

四月还要吃笋鸡,白煮猪肉,说是“冬不白煮夏不熬”。

肥肉和姜蒜剁成豆粒大小,拌入米饭,用莴笋叶子卷者吃,叫作“包儿饭”。(斋主插话,北京人炒莴笋,一般不要叶子,试试“包儿饭”倒是不错,不过没人拌肥肉,拌些香肠丁、蘑菇丁还可以)。

四月是进香月,都去西山、香山、碧云寺、西直门外高梁桥、涿州娘娘、马驹桥娘娘、西顶娘娘那里去进香。四月二十八日去药王庙进香。吃的是白酒、冰水酪。

用未成熟的青色麦粒,在碾子上碾成扁片,叫作“碾转”,是一年里最先吃到的粮食。

五月初一日到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的蟒衣,门两旁安放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画着天师、仙子、仙女执剑降服五毒故事。

五月初五日午时,饮雄黄、朱砂、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的过水面。赏石榴花,佩戴艾叶,画治病符。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嘉靖年间到过北京,(好像齐白石说过“愿做青藤门下走狗”,青藤就是徐渭)。他有一首咏北京石榴花的诗篇:

《燕京五月歌》

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

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您瞧瞧,石榴裙是由这里来的。至今,石榴还是北京人家常见的花木。又有花,又有果,又能多子,吉利。石榴以前又叫“海榴”,这个“海”字,相当于“洋葱”的“洋”字,海洋嘛,海外传来的。听说是波斯那边传来的。四川将辣椒称为“海椒”,也是这个意思。海椒原产海外的美洲,世界上最不怕辣的地方不是四川、湖南,而是美洲的墨西哥,那里的冰淇淋都有辣味的。

这一天皇帝去西苑(北海中海南海),斗龙舟、划船,去万岁山(清代改称景山)插柳,看御马监勇士表演马术(御马监在今景山东街的沙滩后街)。天启皇帝曾在西苑三海划船落水,受凉受惊一病不起,作到头了。当时淹死的两个小太监,封为河神,供在西苑的河神庙里。

夏至时节,头戴蓖麻叶,吃长命菜,即马齿苋。

六月初六日,皇史宬、古今通集库、銮驾库都要晾晒东西。吃过水面,嚼“银苗菜”,就是嫩的藕芽。

数伏那天造麴,用白面、绿豆加料和成,晾晒麴坯。

立秋那天,头戴楸树叶,吃莲蓬、藕。晒伏姜,赏茉莉、栀子、兰芙蓉等花。

天启皇帝喜欢鲜莲子汤,爱吃盐炒西瓜籽。现在卖黑瓜子的贩子可以起个商标叫“天启牌”宫廷秘制瓜子。不是连“牛二”二锅头都成了宫廷御酒了吗?王刚老师整天在电视里穿着龙袍喝“牛二”。黑瓜子和宫廷的私交远远胜过“牛二”呀。

七月初七日是七夕节,宫眷穿鹊桥补子,宫里设乞巧山子(明代假山叫作山子,比如北海琼华岛的山头,覆盖着金朝从北宋故都开封运来的太湖石,明代称为“大山子”,就是大假山。国人造假成癖)。兵仗局伺候乞巧针(针也算兵器?)。“乞巧”就是在月光下比赛穿针引线的速度。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甜食房制作供佛的菠萝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灯。北京各庙办盂兰盆会,有水的地方放河灯。

七月吃鲥鱼,赏桂花,斗蛐蛐,一只好的蛐蛐价值十余两银子。现在的鲥鱼比恐龙都稀罕,听说在上海,一条鲥鱼成千上万元。

八月,宫里赏秋海棠、玉簪花。八月初一日起,市上开始卖月饼(现在五月卖完粽子就直接吆喝月饼,还有陈年老馅的),人们互送月饼、西瓜、藕。西苑开始“踩藕”,脚在淤泥里踩,踩到就挖藕,踩不到就挖不成。(斋主插话:小时候看见人们在后海踩蛤蜊,也是先踩后摸,那个蛤蜊足有半尺多长,够炒一盘的)。十五日晚,家家上供月饼、瓜果,月亮升起,焚香拜月,然后开始大吃大喝,直到半夜。如果剩下月饼,收藏在干燥风凉之处,除夕夜全家吃,叫“团圆饼”。

中秋蟹肥,宫眷内臣吃蟹,洗净蒸熟,五六人成群共食,还要“嘻嘻笑笑”。揭开螃蟹盖,用长指甲剔肉(恶心啊),蘸醋蒜以佐酒。能够剔肉之后留下胸骨八个格子完整如同蝴蝶状的,称为巧手。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洗手。

    明代太监多喜好花木,在庭院摆设多盆,还有金鱼缸,缸里有许多小盆的水草。八月收获红白软籽大石榴,大玛瑙葡萄,将成串的葡萄悬挂在大缸里,缸底少许水,封口,可以保鲜到次年正月。您瞧瞧,老北京所谓“天棚、鱼缸、石榴树”,明代都已经有了。
发表于 2008-9-26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卤煮鹌鹑(卤煮的祖宗原来在这里)

这跟现在的卤煮可不一档子事,这应该就是卤水鹌鹑,类似现在咱们吃的卤水乳鸽

天启皇帝最爱吃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还有用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和猪蹄筋一锅烩。

木匠皇帝口味很接近现代人.炙蛤蜊就跟现在烤扇贝,烤蚝差不多吧.用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和猪蹄筋一锅烩。这不就是佛跳墙的意思吗?海鲜大杂烩.

除了最后这个大杂烩,其他都是按酒,看来是爱喝两口的主儿.可惜当时没啤酒.




发表于 2008-9-26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家这24史干吗不搁一柜子里,哪都放点.您这书柜顶,就是一郑和到过的非洲,狮子,犀牛,大象,还有瓷器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盘子兄帖子跟得真快,还有纸扇兄校徽

老盘子兄帖子跟得真快,鲨鱼筋八成就是鱼翅吧?对了,您这本《酌中志》怎么和咱家的一样呢?赶紧看看书柜,少了一本没有?还有,纸扇兄的校徽上的也够及时的,我们家老斋主是辅仁高中部出来的,说是当年看宿舍的黑袍洋教士可厉害了,晚上10点以后,谁也不准出气儿。
发表于 2008-9-26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有学问!
发表于 2008-9-26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em23][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报老盘子兄,如此这般啊

汇报老盘子兄,是这样的,人家是“汗牛充栋”,咱们是“汗犀牛充栋”。仿犀樽,80元买的,倒是个铜疙瘩,卖铜也赔不了。红木狮子,印尼买的,死沉,曾经砸破了一位女士的脚。柚木小象,泰国的,也不值几个铢。还有老式电话机,公司里缶来的(“缶”字跟您学的),我瞅着往后这电话机不多了,起了歹意。就是那罐子,姥姥当年陪嫁的,至少够70年,有人说是道光年间的,我瞅着不怎么像,但是70年的玩意也算个玩意吧。

书呢,我重点看辽金元明清的,因为这五朝国都(包括辽陪都)都在北京,我只写老北京,长安洛阳虽然更老,但是与我这北京写字的没关系。都招了也。正在接着写二月三月大吃大嚼呢。一会儿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北京人四时节令都吃些什么?之二

《明代大吃大嚼之二》

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为“薰虫”。是月也,分菊花、牡丹,凡花木窖藏者,开隙放风。清明之前,收藏貂皮、风领(围脖?)、狐狸等皮衣。(斋主插话,有皮袄的都注意了,明代秘方,收藏皮袄的最佳时机)。

食河豚,饮芦芽汤,以解其热。(吃河豚要配着芦芽汤,这个秘方可别给日本鬼子盗取了)。各家煮过夏之酒。此时吃鮓,名曰“桃花鮓”。“鮓”,读“眨”,红曲腌鱼。

苏东坡也是个资深老食客,有诗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满地蒌蒿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您瞧瞧,桃花、芦芽、河豚,此一段里都有了,多妙呀。

这里的“各家”,指太监小集团,一个有头有脸的太监,有属下,有徒弟,有碎催,有管家,这算是一家,可都是缺零件的。

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宫女太监)换穿罗衣(真丝的确凉)。清明,则“鞦韆节”,坤宁宫及各宫皆安鞦韆一架。(斋主插话,“秋千”旧称“鞦韆”,和秋季没有关系。您看这是春天玩的。“鞦韆”,二字都是“革”字旁,是皮条做的绳子,本意是马具,比如马鞍后面的绳子在农村叫“后鞦”)。现在故宫翊坤宮还有当年婉容拴鞦韆用过的6个铁环,改天开侃这段。

三月宫里要为夏天做准备,铜缸洗刷换水,地沟疏通,殿顶排水天沟要抹灰防漏,太监住的庭院用苇箔搭建凉棚。

皇帝要去回龙观赏梅。花窖里的花木都要出窖。富贵人家赏牡丹。

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进香。吃烧笋鹅,凉饼,糯米面蒸熟,加糖、碎芝麻,即糍粑。还吃公猪的腰子,说是补虚。一对大个腰子值银子五六分(10分为1钱,10钱为1两)。《儒林外史》说,一个戏子的老婆,每天吃三分银子的中药,就已经很败家了。

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以为古人都是大把地花银子。《国朝宫史》记载康熙皇帝训话,一个八旗兵月入3两银子,又要养家,又要置办兵器、帐篷,又要置办衣甲,敢情八旗兵出征都是自费的呀,当兵容易吗?

发表于 2008-9-27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接着写,写完我请教您点问题,写完我把以前加在前面的跟贴和这个贴删了要不此贴有点乱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北京人四时节令都吃些什么?之四

《明代大吃大嚼之四》

九月,宫里御前摆放菊花。自初一日起,吃花糕。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天气渐凉,又换回来了)。初九日重阳节,皇帝登万岁山(清代改称景山),或登兔儿山(现在的西安门里图样山胡同一带),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此月,制做糟瓜茄,腌菜,糊窗户纸,抖晒皮衣,制做寒衣,准备过冬。(令人想起《诗经。豳风。七月》说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夜空南方的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预示着天气逐渐转凉,九月就要预备寒衣了。没有保暖的寒衣,怎么能熬到年底呢?古历正月就开春,熬到年底就好办了)。

十月初一日,颁历。(斋主插话:古代颁历是国家大典,皇帝在正殿(清代叫太和殿,明代叫奉天殿和皇极殿)举行大朝会,颁发明年的皇历,各地接到皇历正本,再大量翻印出售。地方政权及境外附属国都要使用皇历,称为“奉正朔”,不然就是谋反。事实上谋反的集团都要改历改元,意味着不服朝廷管辖了。民国初期,为了消除皇权色彩,皇宫改称故宫,皇历改称黄历,皇城根改称黄城根,现在又恢复了皇城根的名称,因为国朝现在不怕皇帝,只怵美帝。清代的皇历由洋鬼子编纂,在北京哪里编纂的,改天再开侃)。

初四日,宫眷内臣(宫女太监)换穿紵絲衣服。吃羊肉、爆羊肚(爆肚张?)、麻辣兔(谁说四川才有麻辣?明代北京经常麻辣),“虎眼”等各样细糖。“虎眼”现在还有,就是饴糖(关东糖)加工成细丝状,盘成螺蛳转模样,直径约有一寸,圆形。一咬就掉渣的。

十月,平时摆放的石榴树等等都要连盆入窖保存。开始吃牛乳、乳饼、奶皮、奶窝、酥糕、鲍螺,直至明年春二月方止。(斋主插话,有人说,明代北京继承很多元代元大都的衣食习惯,吃这些奶制品八成就是)。

十月开始打猎,放鹰走狗,斗鸡。内臣(太监)贪婪成俗,性好赌博,重金买好鸡,雇用养鸡师傅,夜里还要给鸡加餐。斗鸡在晚间,数啄中对方多少口,啄中多者为胜,多的有三四百口。这好像拳击的计点啊。

十月太监住室开始烧地炕(谁说烧地炕是清代从关外传来的?现在故宫的地炕出气孔和小烟囱注意过吗?改天开侃这个)。夜长,太监们都不闲着,三五成群,饮酒赌博,玩纸牌、耍骨牌、下棋、打双陆,闹到三更才睡。聊天都是“俚鄙不堪之事”,喝高了就打架骂人,祖宗八代互相大骂,可是过后磕几个头,流几滴眼泪,又会和好。

太监里有修善念佛的,不吃荤腥,就会罗列果品,饮茶久坐。也有少数喜欢读书写字的,不馋和吃喝赌博。《酌中志》作者刘若愚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天启年间的太监,更为奢侈争胜,使用的桌椅、床柜、轿子、马鞍、碗盘器具以及棺材不惮工费,务求华丽。私人坟墓、寺庙、庄园也要宏大壮丽(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置,就是魏忠贤的墓地,还有石人石马,前几年出土的)。万历、天启年间,流行笨重的雕花大床,需要十几个人才能搬动。太监们爱吃“挽口”即雌性牛驴的阴部,还吃“挽手”即雄性牛驴的阳具。还爱吃羊的睾丸。白马的睾丸最为珍贵,叫作“龙卵”。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北京人四时节令都吃些什么?之五

《《明代大吃大嚼之五》

十一月,传令百官可以戴“暖耳”。现在冬季街上妹妹们也有戴暖耳的,形状好像耳机。

冬至那天,宫眷内臣都穿“阳生补子”的蟒衣。室内挂“绵羊太子”的画。冬至是冬季的中期,这天日夜时间平均,过了这天,白天逐渐延长,大约每天白天延长一分钟。有道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古籍有云“冬至一阳生”,绵羊象征“阳”。

司礼监刷印(古代将“印刷”称为“刷印”,因为先在版上刷墨,然后才能印纸)“九九消寒诗图”,共有九首诗,每一首四句。比如“一九初寒才是冬”,“日月星辰不住忙”。刘若愚说这些诗句俚俗不堪,也不是皇帝御制,不知为何一直流传,无人敢改。

十一月吃糟腌猪蹄猪尾,鹅脆掌,羊肉包子,扁食(饺子),馄饨,每天早餐喝辣汤,饮浑酒以御寒。(浑酒大约是类似陕西稠酒的玉米面稀粥状的酒,可以加热喝)。

十一月南方的冬笋到了北京,“不惜重价买之”。

十二月,初一日起,家家买猪,腌肉,吃灌肠,吃油渣卤煮猪头,烩羊头,爆炒羊肚,炸铁脚雀,清蒸牛白,酒糟蚶,糟蟹,炸银鱼,醋溜鲫鱼鲤鱼。皇帝钦赏杂果粥米煮腊八粥。做法是腊八前几天,先将红枣捶破泡汤,腊八早上,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腊八粥先供佛,窗台、树下、井台、灶台都要摆粥,然后人吃。

这个月,皇家的暖洞要让牡丹等等开花。

二十四日祭灶(现在好像是二十三日祭灶),蒸点心(点心好像是馒头吧),狂买绸缎制做新衣,以示豪富。

二十四日至明年正月十七日,乾清宫前,每天白天都放花炮,遇到大风暂停一天半天。

三十日,守岁(熬夜)。

本章最后刘若愚补充说,宫女最喜欢善于烹调的太监,和他们结为“菜户”,就是假的夫妻。(斋主插话:这下今天我才悟到,为何叫“菜户”,善于做菜的太监啊。真是开卷有益,今天顿悟了。以前竟然有文章说过,北京菜户营这个地名,是菜户居住的地方,真敢胡编。菜户营是明代皇家菜园,那个菜户是种菜专业户,不须去服别的劳役,和宫女的菜户不是一回事)。魏忠贤是客氏宫女的菜户,联想到万历时期,客氏是泰昌帝的儿子天启的保姆,魏忠贤是天启母亲的炊事班长,魏忠贤也是凭着厨艺才能当上客氏的菜户呀。这个发现是咱今天顿悟的,老北京网的朋友第一时间看到了。

有地位的宫女,不吃大食堂的饭,采购烹调都交给菜户办理。有的阔宫女,还雇用善于烹调的穷太监在小厨房做菜,技术高的每月能得几两银子。阔宫女吃的米饭,大米事先都要挑拣,半粒的都不要。采购“香油、甜酱、豆豉、酱油、醋,一应杂料,俱不惜重价自外置办入也”。生病吃药时也不忌口,照样大吃厚味。

明代一年十二个月都吃完了。内容主要是说太监、宫女、皇帝的生活,但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些人在宫里大吃许多年,势必影响到北京人,至少能影响官员贵族们。比如“酱油、香油、爆炒羊肚、麻辣、石榴、豆豉、醋溜”等等这些词汇,一直沿用至今,还是比较有趣的。是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辣椒石榴为何又叫“海椒”、“海榴”?

看看《明代北京人都吃些什么》的五月那段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08-9-29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只有领导才能叫太监!别人还不够格.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盘子)“包儿饭”在这里哪

咱家书柜里的《酌中志》现在不是在您的手里吗?《酌中志》180页,“四月”条目下,右起第三行最后一个字:“包儿饭”。就是莴笋叶子包裹肉丁拌饭。现在的莴笋叶子改头换面,叫作“油麦菜”,卖的比他爹莴笋还要贵,哼哼,脱了马甲咱们也认识他。看样子,您老预谋包一次呀?这一大早的,不要再拿“葱爆羊肉”谗人啦,拜托,再拜,羲之顿首,快雪时晴啊。
发表于 2008-9-29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组长.说啥是啥.另外请教斋主关于饭包儿,的明代记载在哪能查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七上八下龙,“只有领导才能叫太监”!正是的

        太监的“太”,和太师、太尉的“太”一样,都是“大”的意思,就是一个部门的最高领导。泰山以前叫“太山”,史记写为“大山”。就像新兵见了老兵都叫“班长”,其实他不是。因此见了宦官都叫“太监”,是一种谀称,奉承。

      明代尊称太监为“老爹”,北京著名的老爹是“三保老爹”,他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就是现在的“三不老胡同”,他叫郑和。郑和是内官监的太监,他在恭俭胡同上班。以前叫内官监胡同。

      清代尊称太监为“公公”,北京著名的公公是李连英,他住的胡同叫“黄化门街”。皇城之内、紫禁城之外,明代都是四司八局十二监合称“二十四衙门”的地盘,其中只有“浣衣局”在德胜门内。

      《明史。职官志。宦官》讲述:宦官,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此洪武旧制也。《酌中志》作者刘若愚是奉御,是从六品。

        司礼监,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还有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的掌司、内书堂的掌司、六科廊的掌司和典簿无定员。魏忠贤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但是他不识字,官职并不最大,但是能大权独揽。就像蓝苹官不是最大,搅和能量可不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9 15:28 , Processed in 1.19119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