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国清代以前官员的退休与年龄
在我国古代的退休,称致仕,意思是迎禄位于君,致仕的年龄大都是70 岁,致仕以后,养老于学校,尊称为“三老五更”。如:
春秋时期晋、卫等国,有告老之制,称“老”、“清老”、“告老”等,意即告老致仕。汉代垂相以下皆须致仕,也称“归老”“乞骸骨”、“乞身”。魏晋以后,致仕养老的官员多加特进,“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官号,以示优崇,并无职事。
唐朝制度为“年70 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宋代文职官员一般70 岁以上致仕。元代官员亦70 岁致仕。
明代仍70 致仕,洪武13 年改为“文武官60 以上者致仕,给以诰敕。
清朝官员退休一般称为“休致”. 对年老不能胜任的官员往往予以“原品休致”。乾隆时规定:部、院属官55 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武官致仕限制较严,规定:副将以下,年满60 概不予罢斥,参将54 岁为限,游击51 岁为限,都司、守备48 岁为限,千总、把总45 岁为限,因“官秩愈小,则职务愈劳”, 所以愈是低级武官,致仕愈早。
举报
学习了。
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 11:38 , Processed in 1.13401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