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举报
绞脸现在还有的..
我们这边很多..我还做过很多次呢..
50年代,海淀洩水湖小学东边就是一个酱园子。那时作为小学生,为打苍蝇,多次去过。一排排的酱缸,与腌咸菜的场景差不多。只是,那地是土地,不是砖地。
我小时,纳鞋底子常见,我们都穿我母亲手做的布鞋。文革后,少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没了。
非常有意思。楼主能否和我联系一下,我是DEEP 杂志社编辑,想约您这些图片 支付稿费啊 我的QQ153381855 邮件 bianji0816@163.com
以下出自百度:
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式,亦称绞面、开面、开脸等,是在西亚、中亚到东亚历史久远的使用线除去妇女脸上的汗毛的美容手段。 在中国,从北方到南方,比如河北、江西、广西,都有妇女开脸的习俗。而且通常都是在女子出嫁前由女性长辈施行,是一种成人礼。女人一生开脸一次,之后 如有离婚改嫁等不再开脸。有的地方开脸之前,主家要煮“开脸饺”分赠亲友以示吉祥,也有开脸时要唱开脸歌以预祝新娘生育的。
开脸的施行者使用一根细麻线,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或者中间用嘴咬着,两手套住两头,形成交叉的三角。麻线在被开脸的女子脸上绞动以出去汗毛。此外,眉、鬓角也要修整。在要绞脸的女人脸上抹上石灰,“美容师”咬着打交的丝线的另两端在抹着石灰的脸上绞来绞去,一会儿,汗毛被拔光,眉毛修得齐整,脸上也光滑、白净多了。 开脸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可能会造成汗毛向皮肤内生长。
有一种关于开脸起源的传说:说隋炀帝滥抢民女,于是有一家人就把出嫁的女儿的脸上的汗毛全部除去,涂脂抹粉假扮城隍娘娘抬到新郎家,以躲避官兵的检查。后来大家跟着学,成了风俗。
广州还有绞脸的
.. 顶
不是六必居的,就是天源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5 14:04 , Processed in 1.17731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