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3|回复: 0

《诗经》时代已有「靓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8-25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经》时代已有「靓女」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个「静女」,许多人解释为娴静的少女、安详的姑娘,这是误解。

诗中的话是一个小伙子的口吻,从诗中看,「静女」是很爱这小伙子的,对小伙子又是送礼物,又是约会。可是,她明明跟人家约好了在「城隅」相见,到了时候她自己却躲了起来,让人家「爱而不见」,弄得小伙子「搔首踟蹰」,她却在一边角落里偷偷地笑。这幺一看,这个姑娘哪有一点安静的样子,纯粹是个爱玩爱闹的疯丫头。这「静女」解释为安静的少女、幽静的姑娘,是不合诗意的。

中国古代的那些约束妇女的「规矩」,是随着历史一步一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完备」的。先是周代的「周礼」,这主要是约束贵族的,对下层人不大管用。后来是汉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再往后是南宋朱熹的理学。到了南宋,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才算真正完善,所以不可以用朱熹以后的封建理学来解释整个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诗经》的时代,各种让女孩子安静的礼俗还没有形成,女孩子并非以「静」为美。

《静女》本是一首充满了天然的活泼的极富动感的爱情诗,如果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安安静静的「静女」,诗味就大减了。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以比较科学的态度对前人的注释进行了总结;但是同时,他也不忘通过解释《诗经》,阐发自己的理学思想。朱熹在解说这首诗时就说「静者,闲雅之意」。今天许多人对「静女」的解释就是源自这里。

「静女」的正确解释应该是「靓女」,「靓」通「静」,读静,意为美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既然是狂欢的时候,应该是载歌载舞,怎幺可以「静」?这个「静」其实也就是「靓」,美好的意思。

「静女其姝」中,「静」、「姝」是同义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翻译过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约我在城外相见。若译成:一个安静的女孩约我在城外相见,那多没意思。应该恢复历史的真面目,将「静女」解释为「靓女」──美貌的女子。

现在人很讲究「靓」,以为「靓」是个很时尚的新词,其实在《诗经》的时代,就已经有「靓」了,就已经讲究「靓」了。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18:33 , Processed in 1.10472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