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2|回复: 1

图说北京皇家文化——北京的皇家陵寝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24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北京的皇家陵寝

陵寝概说

皇帝的坟墓称做“陵”,而中国帝王陵寝文化的真正肇始是秦始皇陵。中国皇家陵寝主要有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陕西汉唐陵、河南宋陵、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清代关外三陵和河北清东陵、清西陵。还有西藏琼结县藏王墓。北镇辽代皇家墓葬等。

最早君王的坟墓被称为“陵”,是始于战国中期,它首先出现在赵、楚、秦等国。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其坟墓造得越来越高大宽广,状似山陵,坟墓也因此被称为“陵”。

西周以前,帝王坟墓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而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造豪华墓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以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的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400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对前代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将覆斗式封土改为圆式宝顶,增加祭奠设施,改方形院落为多进长方形院落,并创立了一个崭新的陵寝制度。清代陵寝不仅承袭了明代陵制,而且作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最后的顶峰。

首先,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因素。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并且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伟,而且富丽堂皇。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建元洪武(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位皇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明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一带,统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此外,明代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共历经12位皇帝,统治达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昌瑞山,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城的永宁山。

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大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月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陵寝概说

皇帝的坟墓称做“陵”,而中国帝王陵寝文化的真正肇始是秦始皇陵。中国皇家陵寝主要有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陕西汉唐陵、河南宋陵、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清代关外三陵和河北清东陵、清西陵。还有西藏琼结县藏王墓。北镇辽代皇家墓葬等。

最早君王的坟墓被称为“陵”,是始于战国中期,它首先出现在赵、楚、秦等国。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其坟墓造得越来越高大宽广,状似山陵,坟墓也因此被称为“陵”。

西周以前,帝王坟墓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而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造豪华墓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以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的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400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对前代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将覆斗式封土改为圆式宝顶,增加祭奠设施,改方形院落为多进长方形院落,并创立了一个崭新的陵寝制度。清代陵寝不仅承袭了明代陵制,而且作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最后的顶峰。

首先,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因素。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并且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伟,而且富丽堂皇。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建元洪武(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位皇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明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一带,统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此外,明代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共历经12位皇帝,统治达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昌瑞山,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城的永宁山。

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大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月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陵寝概说

皇帝的坟墓称做“陵”,而中国帝王陵寝文化的真正肇始是秦始皇陵。中国皇家陵寝主要有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陕西汉唐陵、河南宋陵、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清代关外三陵和河北清东陵、清西陵。还有西藏琼结县藏王墓。北镇辽代皇家墓葬等。

最早君王的坟墓被称为“陵”,是始于战国中期,它首先出现在赵、楚、秦等国。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其坟墓造得越来越高大宽广,状似山陵,坟墓也因此被称为“陵”。

西周以前,帝王坟墓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而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造豪华墓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以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的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400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对前代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将覆斗式封土改为圆式宝顶,增加祭奠设施,改方形院落为多进长方形院落,并创立了一个崭新的陵寝制度。清代陵寝不仅承袭了明代陵制,而且作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最后的顶峰。

首先,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因素。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并且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伟,而且富丽堂皇。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建元洪武(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位皇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明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一带,统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此外,明代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共历经12位皇帝,统治达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昌瑞山,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城的永宁山。

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大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月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是新手  系统显示有误  内容发重了  见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8 02:57 , Processed in 1.12739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