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1|回复: 1

我的祖居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1-25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祖居

9 \ i+ e3 `, ?

& g2 C/ y9 {4 }- B6 s( U# p$ v. b

父亲家曾经住过的老房子在景山西街一个叫西板桥的地方。1949年解放前夕,爷爷带着全家租住了这个小三合院的东房,直到2003年叔叔最后搬走,一住就是五十多年。父亲是老大,最先般出去自己生活,所以我从未在此住过,但他经常带我回来看看,对这里有着深深的感情,因此我便将它称为“祖居”。

0 Q5 D0 o7 c8 S# w+ Y/ P- @+ t

祖居是一处极普通的老北京民宅,坐西朝东挨着大街,北面靠着一条狭长的胡同。大门窄小,开在院东南,呈暗红色,没有雕饰、门联和门墩,仅有两个木门枕和两层已经破损的石阶,略有如意门的形制,比起那些深宅大院真是不起眼,不注意就难找到它。但它所处的位置极佳,门口东望就能看见景山上的万春亭,高大的行道树浓荫蔽日,又西距北海较近,夏天就显得清凉宜人了。虽然守着大街,但院中却十分宁静,仿若在城市山林,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6 I4 I( K) E0 V8 h8 [) W' d, ]

院子较小,南北狭长,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房东一家和另一户房客在此居住;西房两间是厨房和厕所,但已是靠墙新建的房子了;东房三间,便是祖居,略显苍老斑驳,爷爷、奶奶都是多年前在这里故去的,叔叔一直住在这儿。当年,爷爷在院中种了石榴、黑枣和柿子三棵树,年年果实累累。如今它们已经高过了屋顶,用绿荫庇护着老院子。我到这里来时年龄还小,现已对两位老人家音容笑貌的印象模糊了许多。但看着老房仿佛奶奶就在眼前,望着老树好像又见到了爷爷。搬走后我们时常回来看看,健康和蔼的房东老太太依然一如既往地热情招待。每次她都讲起与我家老人的交往以及种种趣闻旧事,让人感到久违的老街坊间的那种亲情氛围。

6 ]' m4 |! i9 Z: z

这里原先曾住着三户人,院中搭建了小厨房和储藏间,堆放着各种杂物,十分拥挤。前年,政府实施腾退私租房的政策,给房客们搬迁资金,另购房居住。大家走后,院里的私搭乱建都拆除了,一下子敞亮起来,被包围的几棵老树也都被“解放”出来,自如地立在院中。冲水式厕所早已进了院,其它基础设施也将逐步引入院中,不久定能像住楼房的人家一样享受各种现代化生活了,确实要感谢政府既有利于古都风貌保护,又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各项好政策。现在房东一家仍然保持着老北京三代同堂、同居一院的习惯,但不必挤在一间房里,可以各住一处了。我的“祖居”——东房正准备修缮,作为老太太孙子未来的新婚洞房。看着院中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景象,似乎也能想象到自己家过去温馨的生活场景,倍感亲切。

0 H* A6 v- [" c& `: c

为此,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模仿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短文《祖居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送给房东一家作为留念。

2 B2 n* M. T9 z4 E6 J- ]- B

# P* D7 J% t6 A( M) ~' N/ s6 F( v

0 K8 q, n% g8 E0 I; E! s e

7 q& o- _5 I8 ~; F0 h

! b! H! k9 Q, k( J

房不在高,宜居则祥;院不在阔,宜人为上。虽是老宅,祖居意长。三合院、如意门,不雕不饰去浓妆。②依小巷却有交通之便,临大街而无喧哗之伤。不必登山,景山在望;无需临水,北海潮凉。③老树三株,绿秀红芳;④冬得煦日,夏蔽骄阳。

2 A; ~$ j2 {3 P8 H$ F

其乐融融,三代同堂;私租腾退,各居一方。⑤煤改电,冷不忙;旱改水,人不慌;三线入地院中藏。⑥没有大拆大建,不用人户分离;小规模、微循环,岁修时整除危房。⑦千古皇城风貌在,今人后世自徜徉。大都后英房,杭州庆余堂。⑧孔子曰:“何陋之有?”⑨阮师云:“整旧如故存其真!” ⑩

; G3 X: |/ M L% x# k2 E

. C0 c2 n. \; I4 s& A# ? q, u

9 f5 O1 z" r, f+ o

【注释】

! M0 ?4 o5 ~6 f. T b5 G, s/ I

3 U4 L2 l4 x0 G2 G6 n; f' Q; X

随着城市大规模改造,很多老房子都不存在了。祖孙三代在景山西街西板桥住过的老院子幸存至今,现被列入保护区内,可传之后世了。虽早已搬走,但见祖居完好无损,房东一家幸福安康,十分欣慰,于是仿照《陋室铭》写作一篇《祖居吟》,以表恋情,希望能按照科学的发展方向保护利用好古城的历史街区和民居建筑,留住千年的文明成果。

& I; T. t6 \1 x5 H& w% j0 `

取自乾隆皇帝称赞避暑山庄宫室“不雕不饰,得松轩茅殿意”的意思,说明小院是极为平常、少有装饰的一处民居。

' w1 D: |6 p9 q9 c/ A5 ]* `

祖居位置极佳,东临景山,西靠北海,门口就能望见山顶五亭,院中可以感到湖边清凉的水气。

3 U- ~* W6 R* ^( A

院中种植了石榴、柿子和黑枣三棵果树,绿叶与红花、果实互相映衬,美丽可爱。

# y, u# p, j3 G/ ^) J+ G

根据腾退租住私房的政策,政府给房客们搬迁资金,让大家外迁,我家就是其中之一。现房东一家三代住房不再拥挤,各居一房,院内私搭乱建都已拆除,恢复了本来面貌。

4 b3 G" w4 z" T7 P: @

府积极为保护区内的住户改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淘汰用了多年的小煤炉,改

% M% T$ }+ G) w6 P' B. [

用电力取暖;厕所入院,消灭旱厕,建成卫生的冲水式厕所;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上下水、消防等管线采用地下式引入院中。这些都让住在平房院的居民享受到与楼房一

2 u+ D1 t$ v4 Q& }

样的待遇,使环境更加清洁、优美和惬意。

7 H4 r& W2 W* X, F; |( u

按照风貌保护的要求以“小规模、微循环”方式进行整修,逐步消灭危房,完全不用大拆大建或人户分离也能解决危房问题。

. Q0 e& N: d: p8 ]$ D0 b- F1 m

对西城区后英房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北京的四合院产生于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历史。在此说明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应当保护。近年,杭州对胡雪岩故居“胡庆余堂”进行抢救整修,恢复了盛世原貌,是保护整治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此说明整治效果很好,是解决危房完全可行的理想办法。

; S) e l8 F% e1 O2 e: n4 \: z

引用《陋室铭》中借用孔子的话,说明有价值老旧房屋并不等于危房,不必拆旧建新,只要整治

' J( A7 i! I8 f) P9 C' ]

好,照样可以宜居。

3 z# U& D/ M1 D- r

引用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常说的话,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表明应如何对历史建筑进行科学的保护与整治。

( L/ Q, h u7 V

; D& V3 [7 N3 } ~; i, h1 Z8 r4 c

9 \$ _. _; ?7 W/ l7 h4 Y2 m, c2 g9 u

$ M2 W0 O- o8 o1 d2 ]4 Z" d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 g" T* s. b, ]

9 A/ y0 R7 M1 _: T; F1 x

20051123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6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有类似感慨。

我们家周围都拆得差不多了,儿时的记忆已剩不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2 09:36 , Processed in 1.15378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